粗茶淡饭骗惨了中国老人!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手指指向的蓝色字体“江边老头乐”,再点击“关注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对于这种观点,“退休圈”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央视:别再给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的杨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后只能换人工关节,不然随时会危及生命。
▲杨婆婆做了换关节的手术。图据《长江日报》
首先明确观点,我们建议大家饮食清淡,但是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就连央视都曾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CCTV健康之路微信截图
在过去,老年人不沾荤腥是一种教条,荤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诱发的罪魁祸首。而现在,越来越多高龄者,被营养学家、中医师建议“要吃肉”。
为什么呢?
“老人健康的关键,与其说是疾病,不如说是老化。若要抑制老化,粗茶淡饭不但没有帮助,反会增加老化速度。”
年纪越大,营养不足。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因此下降,使得因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变大。
“若高营养族群的死亡风险是1,低营养族群的风险就是2.5倍”。
而且,偷偷告诉您,不吃肉的人比两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长寿之乡冲绳的长寿老人,都有吃肉的习惯。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几乎没有人患心血管系统的老年病。
他们喜欢吃肉,但制作方法却与众不同。不是顿顿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时后,在汤里加上萝卜或海带,然后再炖1小时才食用。他们把这种菜叫“营养宝库”。
这样子的做法,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其不饱和脂肪的含量明显增加,胆固醇含量会大大下降。这种肉既含丰富的营养,又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是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
由此可见,影响健康的原因并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人类的处理方式、食用量。绝对禁吃荤菜,并不能保证健康长寿。相反,可能造成蛋白质等营养素供给不足,而最终加快衰老,导致死亡。
所以,每人都应安排合理科学的膳食,在荤食方面不应取偏颇态度,只有科学处理好荤素的关系,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每一餐都很重要,红肉白肉都要吃,但不多吃
老年人在吃肉(包括内脏)时,要掌握这样一条原则:少量、多样化。肉食多样化,可增添人的食欲。有人提出:“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鱼肉。”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三餐份量均衡
三餐份量平均分配,可以让肝脏稳定合成白蛋白,使合成代谢反应安定运作。
3食物选择上,充分摄取动物性蛋白质并选取高抗氧化食物
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含人体必需胺基酸,建议摄取量比国际饮食参考摄取量再多一些。抗氧化食物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老化速度,比如一些深海的鱼。
不要只挑软的吃
咀嚼能力,反映身体的老化程度。为了维持咀嚼能力,建议选择适当食物,每口食物慢慢咀嚼。
维持口腔环境的清洁
每半年到牙医报到一次,检查牙齿、洗牙,保持口腔环境清洁,以维持咀嚼能力,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风险。
每周多出去吃几次
50岁以后,建议大家积极创造想吃的欲望。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到不同的餐厅用餐,挑战味蕾。一周来一次,穿上最喜欢的衣服,带上自己的伙伴们,出门享受一次年轻!
多炖少炒
在蒸、炒、炖、煲等烹饪方式中,最适合中老年人的是炖和煲。
央视权威发声,中老年人千万别再只知吃清淡了,收好这份史上最健康的饮食法,平平安安跨过百岁大关。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看更多精彩好文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