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上最强大的美苏军队 为何输给伊斯兰圣战者?

2017-09-25 王陶陶 思想起

不容错过的关注!点击上方蓝字“思想起

点击右上图标分享到:QQ空间 | 朋友圈

 

布热津斯基的错判


1979年12月24日,苏军入侵阿富汗。2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就这一战争的前景向美国总统卡特提供了一份备忘录,他认为:“(在我看来)阿富汗很难成为苏联的越南,因为:

1、起义者训练装备水平相当糟糕;

2、起义者没有固定的极低,缺乏纪律严明的士兵和统一的指挥中心,而这些都是北约人所拥有的。

……

4、苏联人的果敢和目标是明确的,而美国在南越推行的政策仅仅在于保护南越的社会制度。

我(布热津斯基)认为:苏联也许能够卓有成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没有什么比实际结果更富有成效了。阿富汗的命运并不取决于道德观念。”

事实证明,布热津斯基最初错估了形势。

俄国人精良的部队和强大的作战意志,并没有为其带来在阿富汗的胜利,反而让俄国兵困财尽,最终加速了整个苏联帝国的瓦解。然而,俄国人在阿富汗的失败并非孤例。

回溯整个现代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老牌殖民者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对圣战者的镇压,还是布尔什维克俄国人在阿富汗的平叛行动,抑或是自命民主军队的美国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战,拥有精锐兵团的超级大国都未能打败装备简陋、训练差劲的圣战组织,其自身反而在无休止的军事行动中走向破败。

那么,最强大、最优秀、最现代化的军队为何打不赢反恐战争?


反恐战争为何打不赢?


反恐战例

国家

援助政策

治安政策

失败直接原因

阿尔及利亚治安战

法国

1944年2万学校计划,10年后叛乱发生

部署超过40万人的军队,强迁200万的阿人

军费超过财政31%,

财政无力负担

(苏)阿富汗战争

苏联

塔拉基改革导致阿政府只能控制45%的土地,被迫向苏求援;苏联援助、贷款等达85亿卢布

1985年高峰10万战斗部队,坎大哈基本被夷平

财政负担过重,

被迫撤军

(美)阿富汗战争

美国

截止2009年,300亿美元的重建资金

最高峰13万战斗部队

财政负担过重,

不断撤军

(美)伊拉克战争

美国

截止2009年,1250亿美元重建资金

最高峰30万战斗部队

财政负担过重,

难以为继



战例

恐怖分子的战术

对恐袭发动族群的后果

对受害族群后果

对政府造成

的后果

阿尔及利亚战争

无差别袭击欧裔民众

政府不得不严格限制阿族,歧视加深

资金和人口逃亡,族群结构恶化,欧裔自我武装,

法国政府更迭频繁,陷入瘫痪

第一次车臣战争

无差别袭击俄罗斯民众

歧视加深

资金和人口大量逃亡,族群结构恶化,

巴萨耶夫挟持人质,迫使叶利钦屈服

美苏阿富汗战争

无差别袭击



当地政府瘫痪

伊拉克战争

无差别袭击

对逊尼派仇视加深

什叶派民众自我武装

当地政府瘫痪


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之所以打不赢反恐战争,并非其战争意志不足。法国人和俄国人在反恐战争中以战争意志残忍著称,法国人不惜迁徙几百万阿尔及利亚人,俄国人毫无顾忌地无差别轰炸坎大哈,并使之夷为平地,但这些残忍措施仅仅在某一段时间改善了局势,从长远来看,却依然改变不了结局。


“我们为越南打了8年战争。够了,但为了阿尔及利亚,法国可以牺牲到最后一刻,她是我们永远的固有领土。”——法国总理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


“苏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阿富汗。我们同它睦邻友好相处已经60年,一旦它离开苏联,必将给我们的政策带来沉重的打击。”——苏联外长葛罗米柯


从历史事实来看,超级大国的精锐兵团输掉反恐战争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武装力量在反恐战争中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这决定了反恐战争对于政府来讲是一场永远被动,且看不到胜利的战争。


“这是一场耗费无数,却永远看不到进展和终点的战争。”——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评价阿富汗战争


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苏德战争有明确的目标,乌克兰、斯摩棱斯克、斯大林格勒的得失都能产生战略上的效果。但反恐战争没有这样的有价值目标,坎大哈、喀布尔、纳杰夫等重镇的得失,无碍于恐怖分子对反恐一方的威胁能力。


缺乏明确的作战对象

传统战争具有明确的战场和明确的敌方武装,也使得军队拥有了明确的消灭对象。但反恐战争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甄别敌人远比消灭敌人更加困难,这就使得主动权几乎永远掌握在恐暴分子手中。


缺乏明确的胜利途径

没有战略目标,没有明确的敌人,缺乏主动权,就无法缔造出坎尼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式的胜利,挫败敌人的图谋一百次,也仅仅是避免了失败,而对手的一次成功就意味着战略目标的达成。


1956年,一名手中持刀的外籍兵团成员(图中)被其他几名外籍军团士兵簇拥着。他刚刚杀死了一名准备向一家阿尔及尔餐厅投掷手溜弹的阿尔及利亚反抗者


这本质是一场传统军事力量无法胜任的战争。


另一方面,政府决策者在反恐战争中面临着极高的反恐成本,这决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恐战争的天平将逐渐向恐暴分子倾斜。


经济成本的困境

2014年,美国国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伊拉克战争最终的成本是8146亿美元,阿富汗战争已经耗费6856亿美元。而2015年让一名美国官兵待在阿富汗的成本高达390万美元。塔利班士兵收入则众说纷纭,高的估计为300美元,少的则不需要支付薪水。考虑到双方武器的损耗成本巨大差距,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成本不成比例的战争。


政治成本的困境

现代国家是一个痛觉神经敏感的巨人,对于恐暴分子来说,削弱对方的战争意志,要比军事上赢得胜利更加容易。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爆炸,使得主张撤军的反对党在该年的选举中赢得胜利;英国的特蕾莎梅同样如此;中国官僚同样面临着相同的困境;他们的政治地位经不起恐暴袭击的摧残。这就使得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投鼠忌器。


阿尔及利亚动荡期间,法国政府的更迭速度,平均一年两个总理,政府陷入瘫痪


法国军队强迫大量阿尔及利亚人离开自己的山地家乡,迁往欧裔居住的平原,试图以此阻止恐怖主义的蔓延,但效果甚微


结论

恐怖分子的优势在于成本,这决定了随着反恐战争的不断持续,政府很难避免因高昂的经济政治成本而被迫屈服。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何恐怖主义乃是中国和西方大国的真正威胁——因为这种威胁的烈度将随时间而逐渐加剧,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都被圣战者所击败。前人之鉴,今天的中国人不能不有所深思。





延伸阅读

中东国家的战斗力为何那么弱?



出于对外政治宣传的需要,现在关于叙利亚战争的新闻,大多数国内媒体都充满各种乐观报道:诸如IS武装已经开始大批剃掉胡子逃亡,IS武装40%的基地已经被摧毁,IS武装缺乏弹药正在撤退,IS武装内部已开始分裂等等,仿佛叙利亚军队已经在俄军雄壮的炮火下推进,平息叙利亚战争指日可待。


但事实上,叙利亚军队距离阿勒颇机场的距离7公里就无法前进。一直只轰炸不派兵的俄罗斯也受不了阿拉伯人如此低效的战斗力,准备派遣地面部队了。


历史上,阿拉伯人也曾经创立过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等叱咤风云的大帝国。但到了近现代,阿拉伯人在对外战争中基本以失败告终,就算是几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对付一个小小的以色列,都被打得一败涂地。同样背后都有超级大国支持,中东地区国家还普遍产石油,手上有的是钱,为何战斗力如此差?


被“军二代”垄断的叙利亚

叙军在2011年内战爆发时编制为;7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1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和1个特战师。其他还有4个独立步兵旅,1个边防旅,10个独立特战团…

而且叙军编制很大,1个装甲师下属有3个装甲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炮兵旅。如此庞大的兵力,却在4年内战当中表现低劣。叙反对派再厉害,在2011年初起时,也不过是乌合之众,缺乏领导,缺乏资金,更加缺乏武器。

但是不懂战术,没有训练过的叙反对派却在4年内战当中,越打越强,越打越多。就目前公开情况看,叙军装甲第76旅,第113防空旅,第46特战团等等部队都遭到过歼灭性打击。

叙军实际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防御,并未积极进攻。首先,巴沙尔真正信任的只有共和国卫队师,第15特战师,第4,5装甲师等4个师。

这4个师实际上在各地大部分任务就是在监控其他部队作战。除此以外,各个战区各级军官亲疏不同,各个部队又分嫡系与旁系。导致了,很多部队只求不犯错,而不会去主动发起进攻。一旦发生失误,谁的责任?从历史上同类事件看,基本上都是旁系长官的责任。

在战场上,叙军就经常互不信任,见死不救,消极怠工。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军队,是无法进行大胆泼辣的突破性进攻战役的。只能采用平推,这种缓慢战术,在中东战争当中,也是如此情况。这就是叙军与解放军的差距所在,解放军是最擅长穿插包围战术的。

得到欢心的共和国卫队等部队,也不是看战斗力强弱划分,而是看亲疏关系。比如共和国卫队司令是巴沙尔的弟弟,其他众多高级军官也都是阿拉维派高官子弟。在叙军总部同样是各种表弟,堂弟和姻亲关系的高官。

历史上有很多世代将门,比如宋朝的种家将。但也同样有很多,父亲厉害儿子不行的军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乾隆年名将福康安,几乎一生百战百胜,但是福康安的儿子,水平还不如阿斗。

且这种高官子弟出身将领往往提升过快,例如巴沙尔本人才从军校毕业,就火速成为上校。历史上的张学良从一个初级军官学校毕业就是旅长,没两三年就是军团司令。但是张学良亲自指挥过的战役,了解军史的人都知道,绝对是一塌糊涂。选择将领不看其是否亲缘,主要还是要看才干。汉朝公主的马夫卫青,也是靠娶了公主才成为将军,但是其实战能力惊人。

这种靠血缘亲戚组成的政治可靠部队,还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都是绝对忠心听话的卫队,但却不一定是可以冲锋陷阵,狡诈顽强的战士。

最后就是阿拉维派在叙利亚人口只占12%,导致叙军根本无法进行总动员,因为其他88%的人口,都是难以被信任的。

叙军那些被捧的神乎其神的部队,在实战当中大多一般。例如攻击达赖亚,共和国卫队的3个旅加上第4装甲师,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打了100多天都没有拿下来。


军费见涨战斗力不见长的沙特

沙特2014年的军费支出高达808亿美元,超过英、法、印、日等国,位列全球第4位。军费支出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0.4%,几乎为美国的3倍。在过去10年,沙特军费的平均年涨幅为13.7%,2014年军费上涨更是高达17%。那么,沙特为何一再提高军费支出呢?

沙特作为全球的能源大国和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一直在中东的力量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由于伊朗长期受到国际社会制裁,伊拉克与埃及内部持续动荡,近年来,沙特在中东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了争取更大的地区影响力,沙特近年来多次出手,除了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充当逊尼派国家领袖,经济上给予相关国家大量援助之外,在军事上也动作频频,投入重金打造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力图成为中东的新盟主。

然而,沙特的国防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高中端武器研制几近空白,不得不通过大量的对外军购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这些武器从购买使用到耗损维护,再到升级换代,全部需要武器卖主提供“一条龙”保障。也正因此,沙特多年来一直都是国际军售市场上备受欢迎的“金主”。而为和美国搞好关系以求得美国的安全保护,沙特往往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美国的武器装备,并且还要完全出于“自愿”。

除了花大钱买武器外,沙特军费的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提高军人的福利,高薪养兵成为一大特色。沙特军队中,一名中尉军官的月薪就有2000美元之多,将官的月薪更是高达5000美元,各种补贴、年终奖励和医疗费用也名目繁多。有资料显示,沙特目前的正规作战部队超过12万人,国民警卫队约有10万人,边防、海警和特种部队在内的准军事力量也多达1.55万人。此外,由于美法两国军队的驻扎,沙特也少不了自掏腰包为其提供各种便利和协助。

为了与什叶派国家特别是伊朗一争高下,沙特还牵头组建了一支名为“半岛之盾”的阿拉伯联合军,人数多达4万人,2020年还可能扩编至10万人,这支军队的花销基本由沙特政府“埋单”。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沙特更是高调援助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仅给叙反对派“全国联盟”的援助就高达1亿美元,当今横行中东的“伊斯兰国”也曾得益于沙特的援助。为了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沙特对阿拉伯小兄弟们的军事援助也十分慷慨,巴基斯坦、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都从中受益不少。

此外,为维护王权统治,消除“阿拉伯spring”的威胁,维护国内的稳定,沙特政府在反恐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加大,沙特早在2004年在反恐方面就投入了85亿美元,2005年的反恐资金更增长到了100亿美元。正是有了大量反恐资金的投入,沙特国内的安全措施得以加强,反恐力量更加完善,情报机关的运转效率也大为提高,并一度得到美国媒体的赞赏。而为防止“伊斯兰国”势力和也门胡塞武装等的扩张与渗透,确保边境线的安全,近年来沙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银子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建设先进的监控系统。


“放下武器”的两支革命卫队

之所以是两支“革命卫队”,说的就是伊朗与伊拉克。

10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此前批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彻底放弃了多年的核武器追求,随之美国等西方各国也将解除长达30多年的制裁。

尽管邻国有所担心,加之以色列的一再宣传,伊朗的军事能力因30多年来的制裁、国际社会的不信任、80年代两伊战争中遭受的巨大损失、受腐败拖累的军工产业、难以获得尖端技术、以色列的骚扰和灾难性的管理等因素影响已经大大受限。

目前伊朗军队包括革命卫队在内共越51万人,千辆左右型号老旧的主战坦克。海军方面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三艘、“阿勒万德”护卫舰三艘、轻型“巴延多”级护卫舰两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七艘、登陆舰艇11艘,其他支援舰只25艘。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70多架。空军方面仅能维持不足300架次的飞机数量,大部分还是在70年代较大一单军购是购买F-14“雄猫”战斗机。当时世界上除了美国外,只有伊朗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F-14“雄猫”目前仍在伊空军服役。为了展示这些飞机的实力,伊朗曾在1985年让部分F-14飞越了德黑兰。今天,伊朗拥有50至55个机身,但这只能维持一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升空作战。

同时,伊朗还拥有部分在海湾战争期间从伊拉克获得的战机。老旧的装备和正规军与革命卫队之间的分裂,除了导弹,伊朗的武装力量与邻国差着几个光年的距离。其军事预算仅为沙特的五分之一,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平均防务预算的七分之一。没有美国的第5舰队,与美英设在该地区的空军基地网络更不沾边。

很多矛盾的根源在于1979年伊朗与美国断交、利雅得与德黑兰之间对伊斯兰教的不同理解、1971年以来生效的核扩散体制在执行上的不平等、争夺中东霸主地位和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随着伊核协议的签署,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都期待着伊朗至少能在一年之内不具备制造核导弹的能力,已经建造的具备末段制导能力的Emad“支柱”远程导弹恐怕也将被管控或销毁。

至于伊拉克革命卫队的战斗力,在2003年的5月之后,恐怕不用过多解释了吧?


尚能一战的“法老王”

号称阿拉伯世界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埃及军队,近年来一直在认真准备和以色列国防军的对抗,至少是在军事训练和作战姿态上。尽管埃及军队武器装备水平整体上相对落后,但其重武器数量已明显超过以军,质量也不逊色许多,而且在和平时期军队人数是对方的5倍,战斗实力尚可。

埃及军队总体上接近一个稍微萎缩版本一点的印度军队,由于武器装备相对比较杂,也相对缺乏系统的装备模块升级,总是尽快的希望买到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埃军现役军人45万人(正规军),另有预备役25万人,国民警卫队 6万人,边防军 1.2万人、公安部队 6万人、海岸警卫队7000人,兵力总计超过80万。

应当指出的是,埃及大部分武器和军事装备都是美国供应的,而且华盛顿向开罗提供的军事援助方案通常会由以色列人核准,比如在美国提供的20亿美元军事援助中,埃及只能用它采购美国武器、军需品和军事设备,如果是飞机、直升机和航空装备,则由美国直接供应,如果是坦克和装甲设备,则由埃及根据美国转让的技术许可在国内组装生产。

埃及海军可以称得上是东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最大的,但其整体战斗实力并不乐观。其基础是6艘虽然老化但已进行升级、配备现代化武器的美制“诺克斯”级和“派里”级护卫舰,轻量级舰队的基础是中国研制的导弹艇,潜艇部队更为落后,主要是根据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方案建造而成的,即使在2年前荷兰供应2艘现代化柴油潜艇之后也未能改变相关局势,几乎所有远洋扫雷舰和小型登陆舰都还是前苏联供应的,3艘大型登陆舰则是波兰于1974年供应的。

现阶段埃及仍然处于军人干政时期,军队出身的塞西虽然已经上任总统超过数年,但其国内仍然动荡,对外的战斗力难免会受到影响。


最后的“哈里发”:土耳其

土耳其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其巨大的人口资源(超过7700万人,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国土面积(780580平方公里,几乎是英德法三国之和)以及有通向地中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和黑海的出口。土耳其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希腊、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接壤。同时,其领土大部分(约80%)是山地,这对其关键基础设施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矿产和能源自然资源不足。这要求土耳其在其军事政策中对以上因素加以考虑。

土耳其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少数民族中库尔德人所占比例超过20%,阿拉伯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拉兹人、切尔克斯人占15%,在与伊拉克、叙利亚、亚美尼亚和希腊关系不稳定的背景下,这对其国内局势来说是个负面因素。

土耳其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预算的比重在北约国家中名列前茅。土耳其2013年军费(国防部获得的拨款)为116.4亿美元(2012年是105.4亿美元)。自2000年到2013年军费年增长率为3-3.5%。而自2014年至2015年预测为3.2-3.9%。在当前政治和战略条件下,土耳其领导人推行外交政策的过程中正在努力充分利用其北约成员国的身份优势。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在本地区的影响。同时,土耳其的主要努力方向是向外高加索、中亚、巴尔干地区渗透,并加强其在黑海沿岸的地位。

美国目前享有在土耳其境内使用30个军事基地和设施及在危机时期和战时向土耳其增派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大量战术飞机的合法权利。土耳其目前武装力量有陆、海、空三个军种。战时宪兵部队和岸防部队(平时归内务部领导)以及其他部队和分队(特种作战部队(“红色贝雷帽”),特警,库尔德民兵)在作战上归相应的军种指挥。

截至2014年底,土耳其武装力量总兵力将近47万人,空军有飞机400余架,陆军装备包括:30具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超过3600辆主战坦克(约400辆“豹-1”和290辆“豹-2”),超过5100辆装甲战车,超过6100门(套)野战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超过3800件反坦克兵器,超过145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可以说,土耳其是阿拉伯世界里为数不多的战斗力尚可的国家,尤其是在购买“红旗-9”之后,就更强一筹。


横行中东的“外来户”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战斗力最强悍的国家无疑是只有2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以色列,一个在阿拉伯人环伺中的犹太人国家。

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惊人的军队。以色列国防军建立在国家独立前的民兵的基础上,其仅靠二战时期遗留的武器,就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本国特定的需要以及国际抵制,以色列开始研发自己的军事技术,并增添最新的外国技术。而今,以色列自称本国武器库是全世界技术上最先进的武器库之一,其军队是全世界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一。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军事工业一直是以色列的支柱,2009年前后,年度国防经费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25%,对国防工业的投资占以色列整个工业投资的50%。

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

(以色列内政部的牌匾,从上到下依次是: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俄语)

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


同时,美国早期的中东政策的中心其实是石油资源丰富的沙特,而在犹太复国后若干年,才开始转向以色列。尤其是在1967年的“六日战 争”中,美国将其中东政策的重心完全就偏向了以色列,以以色列为核心,作为整个中东局势中保障美国利益的关键点存在,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老盟友沙特差点跟老大哥翻脸。。故而,以色列在中东局势中一直得到美国的庇护,包括政治,军事出口,经济援助等等,以及欧洲北约国家的合作帮助,这也算是以色列能够站稳脚跟的关键之一。

同时,以色列是除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五大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外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十分明显,一边是良好的士兵教育和精良的军工体制,一边是低下的军事素质和腐败的政治乱局,这大概是富裕的中东国家这么多年都没有消灭IS的原因之一了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