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 | 中国法律人类学年度观察报告

法律人类学世界 法律人类学世界
2024-12-14

本文的统计和总结难免挂一漏万,如有疏漏,敬请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编者按】2023年,对于“法律人类学在中国”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2023年,对于“法律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而言,同样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深描法治中国,推进学科融合”已然成为法律人类学学术同行的普遍共识。通过举办研习营、通识大讲堂、专题研讨、博士生论坛、学术工作坊、云端读新书等系列活动,“法律人类学”逐渐由“边缘性概念”向“标识性概念”转变。一大批致力于讲好法律人类学“中国故事”,描绘法律人类学“中国图景”,传递法律人类学“中国声音”的青年学人,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默默贡献着法律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知识与经验力量。

2023年,是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喜获丰收的一年;2023年,是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跨入新征程的一年。

一、学术成果

2023年,法律人类学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以专著与论文等形式出现,充分展现了当前中国法律人类学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此处仅列举中文作品

(一)学术专著

2023年,法律人类学的出版再次取得了重大进步。继2022年由侯猛教授牵头翻译、出版了由著名法律人类学家萨丽·摩尔(Sally Moore)教授编写的《法律与人类学手册》之后,由刘云飞副教授翻译的法律人类学也于20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是第一本翻译成中文的法律人类学教科书,意义重大。

《法律人类学》是法国法律人类学家诺伯特·罗兰(Norbert Rouland)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学科经典和专著型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来常销不衰,英文版于1994年由法学家菲利普·普兰奈尔翻译,至今一直是欧美法律人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者在该书中将法学史、法理学的理论思考与人类学的方法论、民族志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呈现了法律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及其所秉持的法律多元、文化相对主义等理念,极富启发性。

2023年8月,《法律和社会科学》(CSSCI集刊)以“法律人类学在中国”为主题出版了两辑专号:“学说”卷与“田野”卷。

其中“学说”卷以法律人类学的学说为基础,专注于梳理、介绍和评析既有理论与学科发展情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卷以书面问答的方式采访了劳拉·纳德、弗朗西斯·施耐德、诺伯特·鲁兰、马克·古德尔、尹孟修、石田慎一郎、饭田高等七位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的学者,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学术大师。他们的回答呈现出当今世界法律人类学丰富而又多元的研究进路,其对我们中国学者有关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启发意义。

而“田野”卷则以田野经验为基础,在法学与人类学交叉视野下研究法律现象,注重揭示与分析社会中的法律运行、主体与互动。作为该卷的主编之一,王启梁教授指出,进入“田野”并非简单地从经验中获得感性体验,更不是反理论的,它是一种法律理论发展的立场。这种建构理论的立场,强调理论解释应该建立在掌握实际状况的基础上,理论解释应该有明确的对象和问题,理论的建构、发展和修正需要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论可以被检验。这种立场反对空洞和没有事实的反思、不去探究意义的理论,主张致力于发展法律理论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参加“法律和社会科学”年会(2023)的部分作者的签名


(二)学术论文

在论文发表方面,《世界社会科学》《西北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均组织刊发了法律人类学专题论文。

比如,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3期刊发了“法律人类学”专题论文,包括黄瑞的《法律的“在场”——本体论转向中法律人类学的实践演变》与王启梁、戴溪瀛的《文化相对论与法律的多样形态——梅丽的法人类学思想研究》两篇文章。

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在“民族法学研究”栏目下刊发了由张晓辉教授主持的“法律人类学”专题。包括张晓辉撰写的主持语——《“法律人类学理论与中国问题”专题研究》以及洪涵,张晓辉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验智慧》、尕藏尼玛的《乡村治理视域下民族地区民间组织的治理研究——以青海省“侃果哇”民间组织为例》等四篇文章。

除专题论文外,尹韬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发表了《法律人类学与中国研究:20世纪2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赵旭东在河北学刊2023年第1期发表了《人何以要服从于法律?——基于一种社会与文化本体性的法人类学思考》;刘顺峰在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发表了《习惯何以成为法律——基于法人类学的考察》;薛前强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发表了《法人类学视域下中国现代公司法乡土性的变迁》;周星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发表了《学习、发现与追问:我的法律人类学研究经历》;苏力在开放时代2023年第5期发表了《书法:“书同文”的社会机制——制度功能和谱系的猜想与审视》;梁治平在开放时代2023年第6期发表了《“地方性知识”:一个概念的传播和运用——从个人经验谈起》。这些论文都涉及法律人类学研究。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报于3月和8月分别发表了《法律民族志写作的四种范式》《法人类学家的田野趣事》两篇关涉法律人类学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网于2023年1月16日以“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当代使命”为题报道了当代中国法律人类学的最新进展。

(三)法律影视民族志

2023年,由萨其荣桂副教授拍摄的法律人类学电影敖包与忒弥斯进入大众视野,并在2023年11月30日-12月3日于北京举办的,以“四海一家”为征集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中脱颖而出,成为56部入围影片之一。

影片以萨其荣桂自身一次历时三年的以“深入草原的法人类学探寻”为主题的田野调查为背景,通过日常生活中“他者”的误解与偏见,关注到很少进入大众视野的传统牧区,由此引出了田野调查的大致主题“现代牧民法律意识与法律想象的变迁”。在田野调查中,她逐渐提炼出“诉讼档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寻访裁判文书中的当事人,还原裁判文书中未能呈现出来的事实原貌与社会关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但是,她并没有满足于口述史,而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向听众展示了真实调研中如何进行参与式观察。在片名中,“敖包”是草原上传统秩序的象征性符号,正义女神“忒弥斯”是现代法秩序的象征性符号,恰好可以表达现代牧民的生活中传统秩序与现代法秩序发生了交集。对于以敖包作为秩序象征的传统牧民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以忒弥斯为象征的现代法秩序,即便如此,牧民还是逐渐地被裹挟进了现代法秩序中,忒弥斯女神也早就开启了她的草原“探险”之旅。

二、课题项目

2023年,法律人类学在国家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项目立项。2023年9月,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刘顺峰申报的法律人类学课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司法人类学范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3BFX043)获得一般项目立项。该课题的成功立项,对于推进法律人类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促进法学与人类学知识的融合,以及提升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以“推进学科融合,深描法治中国”为宗旨的法律人类学,已进入国家社科的研究视野。在未来,法律人类学也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学术活动

2023年,国内各高校、学术单位举办的各类涉及法律人类学的学术活动共计近100场。其中,在学术会议方面,主要有:

2023年6月9日,由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与《时代法学》编辑部主办的“法律人类学的田野与学说”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行。会议旨在推动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的研究,以充满活力、有着独特方法的法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为背景,为理解当下中国的法律实践提供多元、细腻而生动的视角。

第十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会议现场
2023年7月1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次开放时代工作坊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钟秀梦缘”顺利举行。此次工作坊的主题是“反思‘地方性知识’”,会议就“地方性知识”与法律人类学及“地方性知识”与跨学科的中国研究展开了研讨,关注如何从法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跨学科视角,思考与讨论“地方性知识”在中国场域的学理、道理与法理,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可行性方案。

2023年7月9日,广东开放大学联合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广州市社会学人类学学会举办的“第二届依法治教:教育法律人类学研讨会”在广州市举行。该会议旨在以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法律问题,服务于现时代的依法治教与法治教育。

2023年7月16日,由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淄博现象”与民生的法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淄博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开幕式,第二单元为“淄博现象”与民生的法人类学学术研讨,第三单元为闭幕式。“淄博现象”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研讨会无疑为探讨和学习与“淄博现象”和民生相关的法律人类学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次研讨会,与会者得以直观洞察“淄博现象”背后的法人类学知识理论,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淄博现象”问题在学术界的深入研究。

2023年8月2日,由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编辑部主办,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凯里学院民族研究院协办的“格拉克曼及其所属时代的人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凯里学院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格拉克曼的法律人类学思想、格拉克曼开创的曼彻斯特学派等论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据考证,本次会议是格拉克曼去世后,四十余年来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次格拉克曼研讨会。

2023年8月6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贵州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贵州众芳律师事务所、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协办的“法律人类学与跨学科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就法律人类学如何培养跨学科法治人才与法律人类学如何实现跨学科法治研究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强调要重视法律人类学在培养跨学科法治人才中的作用,提升法律人类学研究为国家法治地方实践服务的能力。

2023年9月16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专题会议暨第十二届法律人类学高级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理论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实践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学术观点。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基层法治研究所主办,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参与协办的“法律社会学与法律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学术会议(研修坊)在武汉举行。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文科背景下法学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效推进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2023年11月4日,由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省法学会社会治理(边疆治理)研究会、“社科法学连线”与《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法律和社会科学”年会(2023)在昆明举行。此次年会的主题为“法律人类学在中国”,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部、出版社的与会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年会。

除此之外,一些学术会议上也单独设有法律人类学单元,如第十三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社会建设”、第九届“青年人类学论坛”设置“法律人类学分论坛:法律人类学研究在中国:理论、经验与范式”以及第九届青年比较法论坛:“法的趋同与趋异”等会议,都设有与法律人类学直接相关的主题发言。

另外,各大高校也在线下举办了多场与法律人类学相关的讲座,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都曾举办过以法律人类学为主题或关涉法律人类学的学术讲座。

法律人类学已然走入了更宽阔的天地,走进了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

最后,作为中国法律人类学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本年度共举办(及联合举办)各类学术活动60余场。这些活动涵盖了广泛的法律人类学主题,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学术问题的平台,为深描法治中国贡献了法律人类学的知识、方法与经验。

在已经创立了1“阅读世界法律人类学”(2)“法律人类学云端讲座”(3)“法律人类学综合对谈”(4)“法治的拼图”(5)“学科博览会”(6)“区域国别法律与社会研究”(7)“法律和人类学通识大讲堂”(8)“法律人类学观影会”(9)“法律人类学博士生论坛”(10)“法律人类学三人谈”(11)“法律人类学研习营”(12)“法律人类学·云端读新书”(13)“‘法律人类学是什么?’深度工作坊”十余个学术品牌的情况下,本年度,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的活动类型继续有所创新和突破。比如,创办了“阅读中国法律人类学”系列,加深了青年学子对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理解;创办“法律人类学后浪工作坊”,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论文探讨与修改的平台;首次举办“法律人类学书评大赛”本硕组,从书评出发为本硕学子提供了展示法律人类学知识的机会;首次在贵州凯里举行“法律人类学的研究与写作”线下研习营;首次线下走进政法大学举办“法律社会学与法律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线下研修班……此外,本年度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还与国内数家读书会组织——“法理学研究小组”“法律与社会科学读书会”“法理读书”——联合发起了法学读书会联络计划,旨在通过联合,进一步讲好法治现代化的中国故事。

以大量学术活动为依托,法律人类学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日渐上升,已然实现了从云端到线下的跨越。在当下学术大环境之中,每一场两小时的读书会,每一次云端的讲座活动,每一场研习营与研修班,每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都是难能可贵的、静心学术的机会。

四、国际交流

2023年,在国内,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组成功组织与举办了大量学术活动,与其他学术组织和高校也开展了广泛合作,促进了法律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国际方面,2023年7月6日,正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访学的周勇教授组织了一次题为“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的圆桌论坛,讨论的核心观点已于2023年12月7日线上发表于法律人类学国际权威期刊法律多元与批判社会分析(Legal Pluralism and Critical Social Analysis)

2023年7月14日,2023年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双年会专设“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与历史”(Chinese Law and History from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小组,向国外学术界介绍了国内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2023年10月至11月,世界著名法律人类学家诺伯特·罗兰教授访华并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学术交流,为法律人类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

统计/ 欧玥皎 甘肃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修改、完善/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




简介 | 品牌 宗旨 回顾 | 计划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律人类学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