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三连击”

吉姆·奥尼尔 观中国 2020-08-25

导读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至少带来三重冲击:冲击“中国引擎”,冲击正常国际经贸往来,冲击市场信心。传统货币政策的刺激手段效果已大大减弱,部分国家转向财政政策手段,增加政府投资,或可转“危”为“机”。


作者:吉姆·奥尼尔

(Jim O'Neill)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for English version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几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有理由感到担忧。

在201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减速,以及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加剧,世界经济一直在放缓。在贸易方面与中国联系紧密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经济放缓尤其显著。

直到去年年底,终于有一些迹象显示,全球经济放缓的势头正得以遏制,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意外爆发,再次令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1一是疫情冲击“中国引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的GDP约为14.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18%左右。如果中国经济受到冲击,那些从中国崛起中获益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此次受到的连累也越严重。例如德国,可能足以将其GDP推入负增长,即便该国国内并未发生大规模疫情。日本、意大利也是如此。

2二是疫情冲击国际经贸和人员往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多地采取了“封城”措施,意大利北部地区也实施了类似的限制手段。许多与意大利、中国、韩国和伊朗有贸易、商业和旅游往来的国家必须限制所有形式的人际接触,成为疫情本身以外的“次生灾害”。

3三是疫情冲击市场信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近期有证据表明,疫情已波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等地出现大规模爆发态势。这引发了国际市场的恐慌,担心“最坏的情况”已经出现:如果这种病毒能在韩国这样的“成功国家”出现,那么市场完全有理由担心它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

转“危”为“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刺激措施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其正面效应已经大大减弱。试图继续依靠降息来抵消疫情及其带来恐慌的影响,多少有点痴人说梦。

从那些实施了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推出“负利率”的国家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措施对它们的经济没有帮助。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接近零利率政策后,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


在世界经济遭遇新挑战,货币政策对经济提振作用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国家政府开始转向财政政策,将“危机”转变为“契机”,大幅增加投资支出。德国是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英国、中国也在其中。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绿色投资”是这些政府投资计划的重点之一,而这也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中国过去两周的疫情数据来看,感染率和治愈率都明显呈现向好态势,多个省市治愈率超过80%。这表明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解除封闭、重新开放的那一天似乎已不遥远。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那就是:其他国家是否能取得与中国同样的成功?我们希望如此。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 张钊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