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导读
中国已经迈过了粮食安全的门槛,“十四五”期间中国粮食安全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居民食品消费将趋近饱和,食物结构不断丰富;农业生产关系也将出现调整,其集约化程度、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for English version
作者:胡冰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十四五”期间,中国粮食安全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膳食营养需求将会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人们食物消费也会趋近饱和,科学、健康、个性的食品消费将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将会持续提高。正是有了全新的农业生产力基础,“十四五”期间的农业生产关系也将重构,包括农村土地、农业组织方式、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都需要进行较大地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将比“十三五”期间有大幅度的提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一,随着人口和人均食品消费接近饱和,食品和农产品消费总量趋于稳定。
“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总数基本维持稳定,在收入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大背景下,从消费角度来看,食品与农产品消费将会接近饱和。
此前数据显示,2016-2019年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从132.8公斤下降到130.1公斤,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10公斤下降到8.9公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肉类、水产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在“十四五”期间接近饱和。这种趋势与发达国家的食物消费演进路径相一致。
从消费发展来看,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使中国肉类消费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十四五”期间,随着生猪养殖的复产扩产,猪肉消费将会逐步恢复,肉类整体消费也会快速到达顶峰。当肉类消费饱和,整个食品和农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
更为重要的是,“十四五”期间,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老龄化率突破20%,老年人数量将突破3亿大关,老龄化将不可避免的带来食物消费的下降。不仅如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食物结构不断丰富,这也会对主要粮食消费产生稀释作用。例如,在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下,水果消费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谷物消费形成了替代和稀释作用,间接降低了粮食需求。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二,受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期间,随着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将发生较大转变。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会逐步退出,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专业生产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在农业生产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势必带动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更新,包括农业投资、技术、人力资源等,这将促进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对比2018年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率来看,当年散养户的成本收益率为-12.6%,小规模为-2.8%,中规模为2.0%,大规模为2.87%。历史数据大体一致,畜禽养殖业的成本收益状况与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高度相关。同样地,当前种植业的表现高度类似,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替代传统小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从基本逻辑来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还是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势必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如果没有生产效率的提升,那么也不会在现实中演化出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也将更为丰富、立体,以食用植物油消费为例:近年来,小品种的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消费量快速增长,不仅丰富了食用植物油的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棕榈油、大豆油进口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农产品进口品种和来源更为多元化,农产品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三,未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将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效率将出现较大进步。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粮食库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21年度中国大米库存为1亿吨,占全球大米1.82亿吨总库存的55.1%;小麦库存为1.39亿吨,占全球2.85亿吨总库存的48.7%;玉米库存尽管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的库存消费比仍然维持在30%以上,与国际水平相一致。
粮食库存越高,对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越强,但是从效率来看,粮食库存并非越高越好,过度的安全冗余会增加折旧与损耗,带来财政与储备的效率损失。需要看到,当前以民间储备为主的发达国家,其粮食储备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十四五”期间,由于大米、小麦消费的下降,维持现有规模的大米和小麦库存成本将会提高,对此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农产品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得益于高效的流通体系,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建设,中国农产品市场通过空间配置解决了时间矛盾。即使在冬季,蔬菜从海南岛到哈尔滨也只需要48个小时的运输时间。目前,国内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获得丰富的农产品供应。
尽管中国早已迈过了“粮食安全”的门槛,但是从回应社会关切来看,政府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当作公共物品,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粮食储备与流通体系。“十四五”期间,在粮食与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现有粮食储备与流通体系进行必要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储备效率,提升保障能力。
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言,粮食安全只是必要门槛。当越过这个门槛时,居安思危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自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Enough food for thought"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往期精彩回顾▼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