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中国 | 何亚非:美国欲离间亚洲,危及地区安全与繁荣

何亚非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2-07-31





导读

美国欲借最近召开的美国-东盟领导人特别峰会,重振其“重返亚洲”和“离岸制衡”战略,改变地区经济格局,强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尽可能地排挤中国。这不仅不利于亚洲安全和经济问题的解决,反令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中国长期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和互利共赢,地区其他国家也不希望扩大分歧。美国这种兜售冷战思维的做法将遭到坚决抵制。




作者:何亚非

外交部原副部长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讲席教授


刚刚结束的美国-东盟领导人特别峰会,貌似涵盖了诸多与亚洲安全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实质性问题,但细思之下,美国在峰会前夕和峰会期间释放的许多潜在信号,反令亚洲的安全与经济发展更为堪忧。


整个峰会期间,拜登政府通过暗示“遏制中国威胁”对美国及其亚洲盟国的利益紧迫性,意欲重振其“重返亚洲”和“离岸制衡”战略。这是继“冷战”叙事之后的又一行动号召,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背道而驰。


继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建立“四国联盟” (Quad) 以及美英澳建立“三方安全伙伴关系” (AUKUS) 之后,美国的印太战略意在推动北约国际化,即向亚洲扩张。借由这次特别峰会,美国旨在以意识形态冲突和集团对抗为幌子来离间东盟与中国,通过施压东盟“选边站队”,制造东盟国家内部分歧与纷争,进一步削弱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危及这个历来经济活跃地区保持经济增长所需的和平环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美国意图:分化亚洲


多年来,东南亚国家一直受政策分歧所扰,即在与中国保持牢固经济关系的同时,加强与美国的安全联系。这一现象揭示了该地区一些国家对过去近十年里,由中美双边关系恶化引发的真实或想象中的不安全感所带来的焦虑。


美国一直在通过给中国贴上“修正主义威权国家”的标签,来不断加剧这种焦虑,无非是因为中国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没有遵循美国路线。


美国在峰会上提出并推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 这一新举措,不仅意在加剧东盟所面临的这种分化困境,同时也为通过改写该地区经济策略和经济格局,尽可能地排挤中国,从而巩固美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薄弱环节”。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IPEF的细节尚在制定中,但美国印太战略意图却显而易见。拜登政府承诺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美元的支持,用于基础设施、海上安全和医疗保健等合作项目,以“制衡中国作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影响力”。此前,中国承诺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助力经济复苏。


然而,中国与远近邻国,尤其是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实不容忽视。面对美国提出的将中国排除在区域经济之外的IPEF等新倡议,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可能会摇摆不定,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因为东盟是亚太地区最新贸易安排——《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主张:命运与共


疫情深刻影响了亚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部分全球和区域供应链被重塑和调整。然而,发展了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和开拓了全球市场及供应链的互联性不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相反,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化和互联性,无论承认与否,各国之间已然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高度联结的“地球村”。正如新冠疫情给大家带来的启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独自应对流行病、气候变化和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中国致力于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与安全,为此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全球治理新理念,以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合作。全球经济和安全具有天然的整体性,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安全与其他国家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各国需要合作协调,需要团结一致。


损人利己的做法不会带来持久的安全和经济繁荣。“少数受益而多数受害”的失衡的经济和安全秩序只属于殖民主义时代,已然过时。


无论甘愿与否,顺应全球化风向航行的“巨轮”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唯有为了人类更好的未来同向而行,才能乘风破浪,驶向彼岸。 


图片来源:新华社

未来出路:合作共赢


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地区大国,应摒弃冷战思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共同安全和经济繁荣。这是当务之急,也势在必行。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的全球安全和经济增长议程。


——通过政治谈判和对话处理和解决热点问题。无论是乌克兰危机,还是中东和东非地区冲突,有关国家都必须发挥“冷却剂”的作用,而非火上浇油。


——在平等和非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统合经济合作与安全协作,尽可能求同存异,努力消除任何分歧困境。要反对以团体或集团政治为筹码彻底中断全球供应链和全球化进程的行为;要努力克服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和自我标榜的区域战略竞争,以构建全面、包容的亚洲安全框架;要反对以任何语言形式包装和干扰的“新冷战”或“冷和平”。


亚洲国家不希望彼此之间出现分歧和疏远。为应对全球重大挑战,各国必须齐心协力。为了亚洲更美好的未来,任何兜售冷战思维的国家都应遭到坚决抵制。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英文版标题为 "Divisive, disruptive and dangerous"

转载需注明来源自微信公众号“观中国”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袁嘉忆亦有贡献




关注【观中国】公众号直达往期精选


马来西亚学者:美国划“小圈子”排挤中国?东南亚国家不欢迎!

美国欲孤立中国又出新招,英国学者: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周边地区“乱”“变”交织,中国“双倡议”予以应对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