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未来新篇章
导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人类不同文化间和而不同,融合了中国智慧和人类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追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惠及多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挑战方面,中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在金砖扩员、G20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方面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作者:马丁·阿尔布劳
(Martin Albrow)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作者
在中国提出的所有理念当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世界所有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强调的是所有人所共通的事情、所有族群的共同经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人类当前面临着四大生存威胁:核战争、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和不受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世界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从容应对。在这些方面,中国展现出了领导作用。
在防止核战争方面,中国率先承诺,未受到攻击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始终倡导全面、长期、普遍的核裁军。
在环保方面,1987年,时任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导联合国框架下的环境保护工作。然而早在那之前,中国就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长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东方IC
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欧洲被迫承认需要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以弥补长期以来无法自给自足的处境。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解决传统燃油汽车碳排放问题的一剂良药,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一步。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最近,中国已认识到人工智能无序发展的潜在风险,如人工智能脱离人类控制。中国政府正制定应对风险的相关法律。
这四大生存风险影响着所有国家,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应对措施,这是保障人类未来发展的合作重点。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挑战,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而中国正在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中国对这些全球目标的承诺和行动,其更深层次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驱动性。中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于2021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现代化社会,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复兴。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也向世界表明,只要明确重点、下定决心,就可以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中国走在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列,在支持全球治理机构方面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但是仅建立全球共同体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基础。在这方面,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典范,其目标充满了价值内涵。繁荣也是一种价值观,可以让各国紧密团结在一起。
经贸合作可以加深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当今世界提供了最佳范例。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这第一个十年里,150多个“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在互联互通、贸易合作和民间交流领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今年8月,金砖国家宣布扩员,新增六个成员国。金砖国家的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一半,GDP占世界总量的约三分之一。金砖国家扩员是国家间扩大合作的典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什么中国采取了如此多举措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儒家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非偶然,两者均以社会联系为中心,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人与人的关系也跨越了国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和西方在应对当今人类生存威胁时的主要区别。对中国而言,应对生存威胁是党和国家以及全体人民的首要任务;而在西方,关注这些问题的主要是民间组织,其成员和组织形式往往具有跨国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兴未艾,但重要因素已经具备。从二十国集团 (G20)、东盟,到扩员后的金砖国家等,越来越多国际组织的成员与中国的世界秩序观趋同。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如何通过合作,设定共同目标的,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同时,和平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也是重要的价值观。在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中国正发挥着领导作用。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由马丁·阿尔布劳教授撰写、常向群教授主编的《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 (China and the Shared Human Future: Exploring Common Values and Goals) 一书英文版于2022年出版,中文版于2023年出版。该书收录他近年来研究中国的重要文章,重点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全球治理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等主题,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视角进行了深刻全面的阐述。
本文原标题为 "For the common good"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秦可、佟亚璠亦有贡献
往期精选
“我们在中国有未来吗?”美国学者这样解答欧洲人的“灵魂拷问”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