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推动亚太供应链重组,改变不了对中国的依赖

马雪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3-12-19



导读

近两年,美国力推“印太经济框架”供应链弹性支柱的谈判,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产品国际供应链之外。这一策略或许可以改变其对华贸易和投资状况,但不能让整个供应链摆脱中国的影响。长期看,亚太地区供应链可能变得更长、更复杂、更昂贵,实际效果与美国目标相反。中国通过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推动“一带一路”、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机制建设,可继续巩固优势,稳定亚太地区供应链。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作者:马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近两年,美国将重点放在推动“印太经济框架” (IPEF) 中供应链弹性支柱的谈判上。在美国的话语体系中,通过将商品和服务的采购、生产、运输分散和多样化,可以降低供应链受政治或自然因素冲击的风险。但美国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表明其根本目标是进攻性而非防御性的,即通过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产品国际供应链之外,迟滞中国经济进步,锁定中国发展空间,进而赢得对华竞争。


拜登政府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表示将“寻求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以约束中国”。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认为,美国最初目标是减少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对华依赖,并将继续提升战略目标,即“给对手造成成本,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削弱其能力”,进而“在对华战略竞争中获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美国选择的地区看,亚太是商业上高盈利地区和地缘政治竞技场,是必争之地。当前,美国主要通过联合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盟友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高科技、高价值生态系统,尽可能将技术和产能从中国转移出去;同时通过承诺为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贸易投资机会和先进技术,拉拢其成为对华博弈的重要倚重力量,进而协调对华战略一致。


从美国关注的行业看,其优先推动芯片、大容量电池、关键矿产等重要部门供应链的重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削弱中国实力。就芯片而言,美国意图削弱中国生产甚至购买最高端芯片的能力,为美国及其盟友巩固对华芯片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地位争取时间。就清洁能源而言,美国要在清洁能源领域赶超中国,防止中国主导这一领域供应链,进而改变全球权力分配和国家间关系,重塑未来地缘政治经济版图。就关键矿产而言,美国要促进具有竞争潜力的新企业发展,削弱中国的“非对称”优势和实力。


美国正在推动亚太地区供应链重组的新策略。例如,通过设立“供应链理事会”和“供应链危机应对网络”两大机制来管理亚太供应链,以此塑造供应链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稳定预期,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所谓“管理供应链”,就是协调、整合、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服务流、价值流,以便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构建长期稳定关系。


美国还采取“成本竞争弹性”范式,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供应链产能和库存冗余;通过打造政府间应急机制,快速识别供应链动态变化瓶颈,避免由于生产材料缺乏而造成的生产中断风险,进而激励越来越多的供应链相关者参与,加快转移速度并降低成本,推动亚太供应链向美国设计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在亚太布局产业链时,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基地转移,而是将金融、物流、法规一起打包进“供应链弹性”,并打破国外市场布局与国内政策的界限,使其融为一体,推动以美国为中心、辐射其盟国的综合性工业体。


过去,美国主要控制的是处于供应链首端、具备强大集成能力、对供应链有很强话语权的“链主”企业,以限制中国的追赶。而现在,美国更加注重抓住面向用户端的企业,以便推动完成创新产品所需的快速迭代。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政策调整确实推动了亚太地区部分供应链重组的势头。其一,部分亚太国家作为中国的替代选择,接收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其二,部分亚太国家替代中国成为美国主要进口来源地。其三,亚太地区发达国家间“去中国化”的产业联盟也初具雏形。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其他亚太国家进口增加之际,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中间投入也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直接经济关系虽然萎缩,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没有改变。美国的新策略或许可以改变本国对华贸易和投资状况,但不能让整个供应链摆脱中国的影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长期看,美国推动亚太地区供应链重组,结果让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复杂、更昂贵,实际效果可能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美国利用政府公共资源改变当前市场也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应巩固大市场优势,扩大对外开放。通过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巩固优势,推动提高中国市场对周边国家的粘性。


中国要重视世贸组织的作用,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美国通过IPEF打造成员国政府间风险管理机制,旨在推动形成集体的、长期的、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该机制若想保持在全球短缺情况下优先向成员国出口的原则,必然要以某种方式限制对非成员的出口,而这种歧视性做法与世贸组织非歧视性原则相悖。


中国还应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全面落实和升级,致力于实现全面、高水平的亚太自贸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尽快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的建设,完善、巩固和扩大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经贸联系,进一步提高自贸区零关税比例,是中国稳定亚太地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Stabilizing supply chains in Asia-Pacific"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王诗尹亦有贡献



往期精选


在中国南海,岂能由美国来“立规矩”?

欧亚经济合作前景:外部环境在恶化,急需抓住新机遇

上合组织前秘书长:“一带一路”在中亚蓬勃发展,美国的遏制必然是徒劳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