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众议院通过“剥离TikTok”法案,美国学者:40年前熟悉的味道

安东尼·莫雷蒂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4-05-21




导读

美国参议院日前通过法案,要求TikTok“或卖或禁”。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一边高喊“自由”,一边打压外国企业的虚伪自私本质。TikTok并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封禁TikTok反而会影响美国的就业形势。当前美国政界已被恐华情绪所笼罩,理性思考严重缺失。这与40年前美国对迅速崛起的日本企业心生反感与恐惧的心理极为相似。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安东尼·莫雷蒂
(Anthony Moretti)

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


华盛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历史悠久,文化名胜众多,不同种族背景的人们居住于此。但与此同时,它也充斥着政治上的虚伪。


上周二,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法案,要求TikTok要么出售给一家非中国实体,要么面临美国应用商店的禁令。拜登总统已将该法案签署为法律,这意味着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只有大约9个月的时间将其剥离,否则将面临禁令。


这项法案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与中国政府分享有关其用户的信息,进而可以通过操纵这些信息来影响用户的态度。


美国国会在推进立法方面一向以动作缓慢著称,然而该法案却短短几天就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着实令人震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当你看到拜登总统签署法案的视频图像或照片时,请记住,正是这位拜登总统,为了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取得连任,专门在TikTok上开设了一个账户,以便同该平台上约1.7亿美国人——尤其是其中占大多数的年轻人直接交流。


好家伙!TikTok对美国及其国家安全构成了如此大的“威胁”,以至于现任总统必须亲自“下场”与之打交道——简直是虚伪到家了。


如果不是考虑到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后果,这种围绕TikTok的政治姿态其实挺搞笑的:美国——一个倡导言论自由、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击损害本国企业利益行为的国家——正在要求一家外国企业必须卖给它。


这里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正如美联社报道的那样,“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没有拿出证据表明TikTok与中国政府分享了这些(与数据相关的)信息”。


为什么拿不出证据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证据根本就不存在。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不要惊讶,美国官员对中国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在“中国邪恶论”深刻影响全美的背景下,只要哪怕有一丁点关于“中国有错”的蛛丝马迹,就会引发他们下意识的反应,要求对其进行制裁。当感性的列车沿着轨道一路狂奔时,理性却被留在了车站。


但目前还是有一丝乐观的迹象:至少有一位敦促谨慎行事的美国参议员应该受到赞扬,他就是来自肯塔基州的兰德·保罗。他表示,在讨论有关TikTok的话题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应被忽视。


毫无疑问,TikTok的高管们正在密切关注此事,他们一直在强烈呼吁美国用户联系他们选区的国会议员,表达他们对TikTok禁令的不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最近声称,如果任何TikTok立法成为法律,3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将面临风险。这里补充一个背景:美国2月份新增就业人数为27.5万人,也就是说,一旦TikTok被禁,不仅这些新增就业都将“归零”,失业率肯定也会上升。


而且,别忘了,今年可是美国的大选之年。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你是不是觉得,这种针对一个亚洲国家及其商业行为的打击行动,看起来好像似曾相识啊?那就对了。大约40年前,美国陷入了对另一个亚洲国家的非理性恐惧——随着日本企业开始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等美国标志性建筑,美国政府对日本的反感也在加剧。


一位美国学者的话发人深省:美国对一些亚洲国家的仇外情绪由来已久。沃尔特·罗素·米德在1989年写道:“在我们的社会中,土地和资源是丰富的,但如果我们不学会妥协和达成共识的艺术,人口的社会异质性将使国家分裂。”


今天的华盛顿已经不是一个“妥协和达成共识的艺术”的地方。随着这项涉TikTok法案成为法律,法院将决定它是否符合宪法。人们只能希望他们不要做出有悖常识的判断。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Hypocrisy, lack of any logic are hallmarks of new ac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往期精选


美国学者:耶伦中国行,嘴上没说“遏制”但句句不离“遏制”

中美战略竞争进入“决胜局”,科技是关键因素

瑞典学者:300年前西方先贤的理性智慧,被今天的欧美政客弄丢了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