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学者:“滥发补贴”?“产能过剩”?西方对华指责实属草率
导读
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华经济政策转向高关税壁垒的背景下,中匈两国有必要加强经贸投资合作,跳出西方政客“去风险”话语下的地缘政治圈套,以深度对接破除中国“产能过剩”论。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成功对接,正是对国际新秩序和经济格局的适应,未来将继续成为中欧经济合作典范。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乔鲍·莫尔迪茨
(Csaba Moldicz)
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纳斯国际学院院长
在中国和匈牙利迎来建交75周年之际,中匈经济关系正处于关键节点。双边关系蓬勃发展有两个原因。首先,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有明显、切实的利益,因此这种合作是可持续的。这一点可以从两国采取的全球化政策的一致性中看出。第二,两国都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因此不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纷争。
从匈牙利的角度来看,持续推进全球化具有战略意义。如果说有哪个主要经济体的政治领导层正在采取明确而果断的举措,来维护经济全球化的成果,那么中国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了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举措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们都反映了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和经济实力平衡的缓慢转变。几十年前,全球70%到80%的投资来自西方,而现在情况已经逆转,全球大部分投资来自东方。匈牙利的“向东开放”政策,基本上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因此,不难理解,匈牙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吸引来自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这些投资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合作机会。“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旨在扩大与亚洲的贸易、投资关系和技术转让,而后者则是一个更广泛的倡议,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球化进程,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多样化。
图片来源:路透社
然而,匈牙利的政策正受到政治力量,特别是西方政治力量的挑战。面对新形势,西方的普遍反应是试图按照政治和经济影响范围,将全球经济割裂为几大块——这就是通常说的“脱钩”或“去风险”。欧洲国家和欧盟最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向欧洲市场倾销国家补贴产品,给欧洲经济造成困难。由于西方不愿与中国合作,“产能过剩”问题虽然没有证据,但已成为默认的“事实”。
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不是源于中国经济竞争力不强,也不是源于其他任何长期的结构性缺陷,而是源于所谓的“经济发展差异”。西方政客直接将“产能过剩”与中国政府的“过度补贴”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对中国的指控究竟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但却早已被搁置一边。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治理模式不同,所以人们可能很容易得出中国的“产能过剩”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下得实属有些草率,一些确凿的事实会让我们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的最新报告,中国、欧盟和美国自2008年11月以来提供了18137项企业补贴,其中有12629项来自欧盟和美国。该报告因此得出结论:“只有在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才会广泛采用补贴”的说法应该受到质疑,广泛采取补贴措施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政策的共同特征。事实上,欧盟和美国也都频繁诉诸国家补贴,这一点并不令经济学家感到意外,只有公众和那些经常刷“存在感”的政客才会感到意外。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正如西方分析人士经常说的那样,重要的是要看政府补贴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就补贴金额而言,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最为严重。2019年,欧盟补贴总额为2620亿美元,美国为740亿美元,G20其他国家为1420亿美元。中国的具体数字不详,因为中国是放在“G20其他成员”中进行统计的,但很明显,欧盟提供的补贴金额是最多的。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无论是在政府补贴措施的数量上还是在补贴金额上,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都最为强烈。
如上所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双边关系如何,而在于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被欧洲内向型的政策措施所取代,这些举措不符合欧洲消费者的利益,因为有竞争力的中国供应商被竞争力较弱的欧洲本土供应商所取代,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钱。另外,这些措施也不符合欧洲企业的利益,因为欧洲企业虽然受到高关税壁垒的保护,但竞争力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
许多欧洲企业呼吁欧盟不要采取保护措施,这应该为欧洲决策者敲响警钟。大众、奔驰等欧洲企业已就保护主义意外带来的副作用发出警告。德国汽车制造商与中国供应链联系紧密,在匈牙利经济中的份额也很重——这一行业占匈牙利GDP的20%左右。因此在中匈经济合作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反应非常重要。匈牙利和中国可以在许多领域进行合作,特别是中国对匈投资方面,这也有助于避免欧洲保护主义带来的最坏影响,并维护中欧之间的经济关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Opening to the East help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实习生谢钰琦亦有贡献
往期精选
关于我们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 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END·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www.chinawatch.cn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本文英文版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