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忆鸿渐关,兼贺《鸿渐风》

小小 鸿渐风 2023-04-30

再忆鸿渐关

 

小小

 

 

一雪起鸿渐关,我心里就很激动,心里像猫爪子爪。过克的事老都记在心里,随朗都忘记不打。

 

这一雪,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打,起码有半个世纪。

 

往回天门县在湖北乃至全国都算是最大的县,人口就有一百多万。天门县政府所在地是城关镇,也是全县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物资交流中心。而在城关镇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鸿渐关,也就是三条主街汇合的地方,街道都不宽,只能通过一辆卡车。面积也不大,以街口为中心,各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大约50米左右的地方,以睁乍的视野看,应该算是弹丸之地。

 

地方虽小,天门商业系统所属的八大公司都有门店汇集在这里。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百货、纺织、副食、五金、医药、餐饮和图书全在周围,还有理发的、做衣服的、刻图章的、印字的、镶牙的,也有摆地摊做小买卖的,如车糖人的、摆娃娃书摊的、卖针头线脑的、扯脸的、抽签算命的,真是五花八门。想娱乐活动一哈,往南走到河街,皮影馆、评书馆和茶馆日夜开放,尽享眼福、耳福,和口福。不过都要掏银子,虽然价格不贵,但普通老百姓还是难得享受一回。

 

这西也是我出生的地方,因为夳(Tai三声)多原因七搬八搬搬到西门去了,那时还是学龄前儿童,还不敢随便离开大人去上街。直到上了西关庙小学,认识了一些字后,胆子大起来打,星期天不上学,扠几个小伙伴一起离家出去玩,直奔鸿渐关,因为只有鸿渐关最热闹,五十年代未淌子街口还很荒凉,是后来建了电影院后才逐步热闹起来。

 

说是去玩,其实就是看各个商店的招牌、电影和剧场的广告以及某个商店新到的商品推销,边走边认,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果是逢年过节,沿街返回,家家门口贴的对字我们一副也不放过,边看边念,认为写的好的字,还不时地用手指在空中摸仿,这些对联成了我们学习写毛笔字的启蒙老师。

 

有一次还闹了一个大笑话:人民公社化后,全面实现公有制,以前各商店挂的招牌都是“公私合营某某商店”,一夜之间全部改成了国营,为了突出主题,把“国营”二字专门用夳大的字挂在整个门面的正中,我像发现新大陆,对着伙伴们吆喝:快来看“国管”。虽然当时读了错别字,现在想想那时就是国管。

 

到了六零年,己经饿的前胸贴后背,还是不忘经常去鸿渐关玩。有一次,在鸿浙关街口正当中,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大圈人,我们个子小,从大人跨下钻到前面去了,原来是演活报剧,笑话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结果被解放军给活捉了。我似懂非懂,原来人民公敌蒋介石还没死啊!从那次看到活报剧后,去鸿渐关玩的兴趣更浓了,有时看到秧歌队表演,有时看到阶级敌人(后来听说的)站在自已扛来的长板凳上被批斗,有时也看到玩杂耍的,变魔术的,耍猴的,兼卖狗皮膏药的。

 

后来到文革期间,鸿渐关则成了大字报的海洋,成了政治斗争的中心,成了时局变化的风向标。

 

那时候我们住的西门一条街(指义水关至西门尾)比较偏僻,整条街上仅有一个杂货店,因此街上总是冷冷清清,消息不灵通。我们经常去鸿渐关玩,也是为了攝取更多的信息,小时候我们习惯叫“去南门”,从来不雪是去“鸿渐关”,更不说“上街克”,因为我们晓的只有乡下人进城才说“上街克”。

 

夏天的晚上我们最爱在鸿渐关逗留。除街口有盞全县唯一的路灯外,往南一百米左右就是县河,鸿渐码头也是整条河最繁华的码头,夏天的河风顺着马路向北吹过,整条街像一条呵风道,热闹一天的鸿渐关待人群散走之后便安静下来,住在马路两边的人们纷纷搬出竹床乘凉,我们也久久不愿离去。在灯光下神侃海吹,享受那微微的河风。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鸿渐关还在挪西,只是冒得往日的繁华。每次回到家乡,都不忘去鸿浙关走走。我爱鸿渐关,更爱《鸿渐风》。


 

 

2018.7.11于上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