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乡建”:赓续乡情 留住乡愁

常嘉琳 人民数据
2024-09-16





近年来,媒体对各地探索“艺术乡建”的实践及成果多有报道。相关专家指出,“艺术乡建”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乡村进行文化赋能,本质是对当代乡村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乡俗秩序等进行综合性、系统化治理。在此过程中,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不可或缺。

艺术人才融入乡村建设切忌“悬浮化”



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时常遭遇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艺术人才融入乡村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其艺术创作理念与乡村实际需求有出入。不少艺术家仅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反而导致“新鲜的五彩遮盖了历史的厚重,人为的装饰改变了自然的清新”。实际上,艺术融入乡村需考虑历史、人文、产业、建筑、村民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艺术人才既要发挥专业视角的作用,更应考虑从“社会设计”的角度,以帮助乡村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与融入。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村民艺术乡建参与感



艺术人才可以识别和拓展乡村的美,更好地探索、积累甚至重塑乡土文化之美。以艺术视角发掘乡村文化的魅力,以艺术表达提升乡土文化的价值、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有效路径。


多年来,在吸引优秀艺术家驻村、引领艺术人才回流之外,部分地区也采取为乡村引入艺术院校、专家资源等方式,发掘和培养乡村本土艺术家。如浙江省各类艺术院校积极与各市县合作,开展原创文艺精品内容创作、创建文化艺术团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和文艺品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艺术乡村发展道路,在乡村教育、文化、产业帮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省宁海县政府发起“艺术振兴乡村”行动,邀请相关专家带队走进葛家村。在艺术家与乡土农民碰撞、互动、融合之后,葛家村涌现出百余名乡村艺术家,产出一批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有专家指出,艺术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出有价值的乡村艺术作品,还在于唤醒村民的个体价值感,让村民群体参与到艺术乡建实践中,成为艺术乡建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体验者,有利于更好挖掘“在地文化”,从而带动乡村艺术创意、文化旅游乃至农副产品的产业转型发展。


让艺术有效融入乡村发展,地方还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艺术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培育“本土艺术家”,为乡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爱好者提供深造的机会,保护乡村本土特色,留住乡愁;积极培育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接受能力和参与能力,以全方位艺术人才的力量,探索艺术乡建实践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方案。

人民网·人民数据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秉承“优中选优”原则,在全国申报的各县(市区)中甄选100个试点,从数字化民生、数字化产业两大板块入手,赋能乡村科教文卫等事业协调发展。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添新活力。


详情请点击:

百亿帮扶到基层,数字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申报进行中!

联系方式:

杨老师 010-65367225

郭老师 010-65367268

曾老师 010-65284838-607


电子邮箱:请将材料同时发送至以下所有地址

yangsenyan@peopledata.com.cn

gp@peopledata.com.cn

fpw@cciip.org.cn


附件1:《数字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准入标准及申报程序》


附件2:《2023年数字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报名表》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常嘉琳

编辑:李冰

责编:王晓彤 岳禺宁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