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数据

其他

网络安全时代的趋势和建议,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信创网络安全研究报告

1月8日,人民数据发布了《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研究报告(2023)》,报告分析了信创网络安全发展背景、行业现状,包括产业图谱、市场规模、市场机遇,并基于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统计了2019年—2023年期间成立或开创网络安全业务且为存续状态的信创相关企业(报告定义为“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进行群体画像分析。此外,报告探讨了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发展的困境,并给出相关建议,以供社会各界参考。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受到国际环境及国内产业升级影响,近年来国家、行业、地方多个层面信创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推动力度持续加强,信创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信创产业中,网络安全是整个产业链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组成,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公民隐私权益和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信创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信创网络安全行业也迎来增长的黄金时代,步入信创网络安全赛道的新势力不断增加。报告梳理显示,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基础技术、中游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下游的应用领域构成。中游的网络安全主要由网络安全设备、网络安全软件、网络安全服务三大部分构成。报告发现,近五年网络安全新势力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增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五年共计超490家;二是企业资本较足,超四成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三是新增企业遍布全国,广东和山东是主要发育地;四是聚焦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业务,多线是常态;五是产品专业化增强,多强调自研、稳定、性价比等。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期间成立或开创网络安全业务且为存续状态的信创相关企业超过490家。其中2019年,新成立超20家,2020年新成立超80家,2021年新成立近100家,2022年新成立超过130家,2023年新成立超过150家。图: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的数量变化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从注册资本来看,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的资本较为充足。数据显示,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的占比为12%,100万—500万的占比29%,500万—1000万的占比为18%,1000万以上的占比为41%。图: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的注册资本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从地域分布情况看,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数量分布前十名的地区分布为广东、山东、四川、陕西、江苏、北京、山西、福建、天津、湖南。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占比17%,其次是山东,占比12%。图: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数量分布排名前十的地区及其占比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从业务层面来看,信创网络安全新势力主要集中在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设备、互联网安全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业产品、安全评价业务等。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企业的经营范围较为广阔,多条业务线并行是常态。以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的技术创新厂商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山石网科在信创发展浪潮下,开始布局信创网络安全业务,其业务线涉及安全运营、基础设施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安全等,产品包括数据泄露防护系统和数据库审计与防护系统,应用交付AX
1月9日 上午 11:29
其他

一张图看懂产业发展,人民数据研发的智慧农业项目

只要架起手机,田地就是直播间,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新农人,用新思想、新技术开辟农业生产、销售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人民数据在数据助力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也做出了探索和尝试。数字“种”进土地,乡村振兴添动力“流转土地面积多少、天气适不适合打药、灌水层深浅、作物长势等,以前都靠人工测量、现场查看,现在通过卫星采集数据,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预警,还能精准定位,大大减少了巡田工作量。”辽宁沈阳新民市前当堡镇中古城子村的种粮大户王时忠望着田地,胸有成竹。看“数”种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王时忠说,“每亩水稻增收50斤,施肥成本降低20元。”《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辽宁新民市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2021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市;2021年年底,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孪生农业基地”,建设“三农”专题数据库17个,汇集各类涉农数据。信息网站、短信平台、语音系统、智慧农业APP等技术,已经在当地农业政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应用。据了解,新民市还利用二维码为农户建设了智慧大棚。除了农户自主更新的种植信息外,二维码内还会显示大棚位置经纬度、面积、所有者等基本信息。当地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信息汇总到新民市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既有助于对大棚进行确权管理,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区域内种植结构、产量情况,为农民提供产业信息、上市指导。”过去靠人力,现在靠算力。数据成为“新农资”,让农民挑上了金扁担,有了致富的底气,也让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报道,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正在被高速运转的数据与机器替代。太湖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赋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大米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20人管7000亩地,建设大米加工数字化产线,打造“江南味稻”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有待提升用好数据这项“新农资”,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历来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给种植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降低其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是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有之义。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尚在起步阶段,数据采集开发利用程度尚浅,数据还难以有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01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偏低,发展滞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测算,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共利用数字化投入10.4万亿元,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183.7亿元,第二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7.6万亿元,第三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2.8万亿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数字化投入总规模增加1.85倍,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0.77倍,第二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1.63倍,第三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2.68倍。可见,农业数字化水平明显低于全行业数字化的平均水平,农业数字化发展明显滞后。02对数字农业认知存偏差,转型动力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观念相对陈旧,认为数字农业存在很大风险,不愿接受。还有一些人对数字农业认知存在偏差,转型动力不足,甚至认为数字农业仅仅是安装几个传感器就可以了。数据不够用、不好用、不会用,也是制约农业数字化的问题之一。有调查称,一些数字农业项目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现象,“部分项目展示成分大于实际应用效果。”一些数字农业项目仅仅实现了简单的信息传输与显示,未能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难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做法也让一些农户与农企产生“信息技术无用论”的偏见。03数字农业应用型人才缺乏,底层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缺乏农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且整体数字素养不高,导致数字化农业技术较难应用与推广。在数字农业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就明确指出,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04“数据孤岛”尚未打破,数据互通共享程度低《经济日报》指出,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缺乏应用场景建设统一标准,相同应用场景建设内容不一,设备、软件接口标准不一,各数据之间融合协同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全面集成较为困难,形成了“数据孤岛”,这极大地限制了数据要素价值的挖掘利用。“数据孤岛”的存在,导致农业数据互通共享程度低,也制约了农业发展中的数据集约协同创新。如何让数据成为“新农资”01加快数字资源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提升现代农业管理决策水平农业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据是最重要的新生产要素,能够全流程全方位赋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表示,数据要素利用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变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针对农业技术、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建设针对农产品种植、培育的数据系统,为农业农村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02积极推进“数商兴农”工程,激活农业数字市场活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提出了两方面建议:一方面要逐步构建“大数据+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数智化模式。在生产端,数据赋能农地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作业的“工厂”。在流通端,涉农数据将从源头进行采集、整合与管理,真正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物流可追踪、质量可追溯,助力延伸农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农产品品牌”的新型营销模式要加速推广。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显著溢价能力的农产品品牌。03探索“数据+农业”融合创新,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产品推广应用盘活农业大数据资源,完成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紧密连通。科技企业需要发挥“连接器”的作用,不断探索“数据+农业”融合创新赋能,才能更好地促进数据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释放。几年来,人民数据先后承接了四川广元市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大脑、广西横州市数字茉莉花产业大脑、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三峡脐橙产业大脑等多地农业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等智慧农业项目的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达到“一张图看懂产业发展”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了政府与农民“面对面、键对键”,提升了乡村精细化治理水平。秭归脐橙轨道运输脐橙深加工联系我们郭平人民数据乡村振兴数据中心主任电话:010-65367268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那些被投诉的数字藏品平台去哪儿了?

2022年9月开始,数字收藏平台官宣歇业的越来越多,其中近一半按原价的10%—30%退款。很多数字收藏平台运作不规范,有的或涉及违法。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已有近90家平台启动清退,其中超过半数平台都是在9月之后才上线。数字藏品平台遭遇冰火两重天境遇数字藏品是指使用NFT等区块链新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因为区块链是一个虚拟分类账户,信息不能修改、增删,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保护用户账户安全的技术。这两年,该技术被文创、游戏、旅游界广泛接受,包括腾讯、阿里等都纷纷参与,数字藏品行业由此孕育而生并迅速开枝散叶。数据显示,近年数字藏品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数字藏品平台数量超过1400家,仅今年就新增了31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浙江五地的数字藏品平台数量位居前五。图:数字藏品平台成立年限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图:数字藏品平台省域分布Top10(单位:家)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图:数字藏品平台注册资本情况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从注册资本情况来看,数字藏品平台注册资本较低,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比为28%;100万—200万的,占比为21%;200万—500万的,占比为15%;500万—1000万的,占比为17%;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9%。图:数字藏品平台存续情况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从存续情况来看,有8%的数字藏品平台存在注销、吊销、撤销、迁出、清算等存续不正常状态。与前几年NFT概念出圈、数字藏品火爆全球不同,近年数字藏品平台在我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窘境。2022年以来,数字藏品平台开始陷入低迷状态,尤其是腾讯幻核宣布退出数字藏品之后,鲸探等头部数字藏品平台也一连陷入滞销困境。不少数字藏品平台暴雷,已有超过数十家数藏平台宣布停发数字藏品,或者针对用户进行退款、彻底终止服务。多平台关停引发用户维权在黑猫投诉平台以“数字藏品”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围绕虚假宣传、商家随意修改规则、强制售出、用户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投诉已达2800多条。部分平台暂停、停止新藏品发行,甚至还有平台整体关停,诱发了用户“维权”。汉链数藏在歇业通知中表示,由于平台亏损,经慎重考虑,公司宣布破产,决定自2022年12月5日起进行清算,即日起暂停数字藏品业务并进行清退工作,同时关闭寄售功能。对于客户善后事项,汉链数藏称,根据用户持有藏品按首发价10%的金额进行退款。“选择退款即表示您同意撤销所有通道的投诉”。一些平台关停退款的说辞,与汉链数藏如出一辙。数字藏品平台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一直被消费者诟病。一些平台为“数字化藏品”营造一个稀缺概念,如创世藏品等,再分成几千份至上万份不等,在平台上发行一级市场“优先购”权利,让持有者享受数字藏品一级市场的溢价。有的平台向拥有已发售数字藏品用户开放新藏品“优先购买权”。另外,还有平台在首次发行时,营造藏品光速售罄的假象,后续再通过虚假交易、拍卖等方式,抬高市场价格,派发手中未售出的筹码。为了营造交易活跃的假象,有的平台还自己下场,拉抬价格。在行业迎来寒冬时,一些平台就玩起了主动关闭、打折退款的路数。很多藏品购买者感觉被骗了,纷纷选择维权。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数字藏品投诉内容多聚焦在“平台退款”“提现难”和“平台关停跑路”。媒体注意到,为了保证市场活跃度,数字藏品平台往往会策划空投、盲盒、合成等各种活动来拉新、留存。而这些活动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大量网友投诉称:“拉新之后没有收到盲盒”“买了藏品后没收到空投”,以及“商家随意更改规则、取消用户资格”等。中国网报道,去年端午节期间,iBox平台就曾因提前结束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金山AI训练欲说还休,征集用户信息还需谨慎

近日,金山办公宣布旗下具备大语言模型能力的人工智能办公应用WPS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人工智能大模型爆发,算力需求激增,人民数据算力中心建设进行时

算力需求激增,人民数据算力中心建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算力概念热度持续升温。此前,一则署名为北交所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微信朋友圈消息在市场上流传,信息内容显示:“我们算力服务已经上线10000张A800/A100卡,今年另有12000张H800卡在逐步上线中,超算模式算力,价格极具竞争力,欢迎试用。”无独有偶,近期亦有消息称,因算力需求旺盛、供给紧张,某互联网巨头已暂停A100服务器出租业务。这一消息虽未得到证实,但也同样暴露了国内算力租赁市场需求量远超供应量,存在巨大缺口。有机构分析指出,行业供求矛盾升级,算力租赁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大模型“炒热”算力租赁,撑起行业蓝海算力是当代生产力,超级计算也被称为高性能计算,同时使用几十台甚至几千台服务器这样庞大的算力资源共同完成一个计算任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让算力需求激增。由于AI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进行训练和推理,而许多个人和企业无法承担购买和维护这些硬件设备的成本。因此,算力租赁提供了一个经济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计算资源。根据有关数据预测,2023年AI服务器(包含搭载GPU、FPGA、ASIC等)出货量近120万台,年增38.4%;占整体服务器的出货量有望从2023年近9%提升至2026年15%;同时2022—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至22%。今年来,随着AI大模型的涌现,计算芯片依赖已从CPU转向GPU,也就意味着,GPU成为驱动AI技术发展以及应用落地的关键引擎,像大模型训练、推理也催生了大量AI算力需求。对标GPT-3和GPT-4模型,GPT-3模型训练使用了128台英伟达A100服务器(训练34天),对应640P算力,GPT-4模型训练使用了3125台英伟达A100服务器(训练90-100天),对应15625P算力。从GPT-3至GPT-4模型参数规模增加约10倍,但用于训练的GPU数量增加了近24倍(且不考虑模型训练时间的增长)。因此,上游AI算力资源作为重要支撑,稀缺性凸显。在此背景下,AI算力租赁需求爆发,也是在情理之中。据专业机构预测,未来每家龙头大模型厂商推理侧A100需求有望达到十万张量级,一片蓝海市场。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18日—11月17日,关于“算力租赁”的相关信息量超过8万余条,环比增加232.45%,相关信息传播声量在11月达到高峰,相关话题相继在新闻资讯、两微一端、论坛、网络媒体等多个平台被转发关注。其中,新闻资讯和两微一端及论坛成为舆论发酵的主要阵地,相关信息的传播分布占比近98.18%。网民关注“利好”“涨停”“算力”等热词。图:截至2023年11月17日算力租赁A股指数周K线图:截至2023年11月17日“算力租赁”有关信息渠道分布超算架构为大模型训练提速,我国算力业务前景可期目前,我国算力规模整体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302EFlops,连续两年增速近50%;超算算力占比尚小但持续增长,2022年达3.9EFlops,连续两年增速超30%。有关机构研报显示,以训练一次1746亿参数的GPT-3模型为例,需要算力约为3640PFlop/s-day,完成一次训练成本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是AI智算中心建设的主要规划与投资方。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智算中心,其中一些已经投入运营或即将投入运营,总规划算力达到了数十EFlops。若假设未来全国智算中心算力达到50EFlops(对应50000PFlops),对应AIDC建设规模空间为500-750亿元。图:部分地方政府智算中心建设规划此前,人民数据中原算力中心在河南郑州正式启动。人民数据中原算力中心由人民数据与中创算力共同建设,将以数字新基建数据中心作为重点,为地方政府提供数字新基建下的技术支持、容灾备份、产业赋能等全方位的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一个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基建协同协作平台。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数据变成“新农资”,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只要架起手机,田地就是直播间,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新农人,用新思想、新技术开辟农业生产、销售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人民数据在数据助力乡村振兴过程当中,也做出了探索和尝试。数字“种”进土地,乡村振兴添动力“流转土地面积多少、天气适不适合打药、灌水层深浅、作物长势等,以前都靠人工测量、现场查看,现在通过卫星采集数据,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预警,还能精准定位,大大减少了巡田工作量。”辽宁沈阳新民市前当堡镇中古城子村的种粮大户王时忠望着田地,胸有成竹。看“数”种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王时忠说,“每亩水稻增收50斤,施肥成本降低20元。”《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辽宁新民市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2021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市;2021年年底,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孪生农业基地”,建设“三农”专题数据库17个,汇集各类涉农数据。信息网站、短信平台、语音系统、智慧农业APP等技术,已经在当地农业政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应用。据了解,新民市还利用二维码为农户建设了智慧大棚。除了农户自主更新的种植信息外,二维码内还会显示大棚位置经纬度、面积、所有者等基本信息。当地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信息汇总到新民市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既有助于对大棚进行确权管理,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区域内种植结构、产量情况,为农民提供产业信息、上市指导。”过去靠人力,现在靠算力。数据成为“新农资”,让农民挑上了金扁担,有了致富的底气,也让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报道,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正在被高速运转的数据与机器替代。太湖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赋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大米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20人管7000亩地,建设大米加工数字化产线,打造“江南味稻”特色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有待提升用好数据这项“新农资”,是农业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历来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给种植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降低其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是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有之义。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尚在起步阶段,数据采集开发利用程度尚浅,数据还难以有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01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偏低,发展滞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测算,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共利用数字化投入10.4万亿元,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183.7亿元,第二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7.6万亿元,第三产业数字化投入规模为2.8万亿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数字化投入总规模增加1.85倍,第一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0.77倍,第二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1.63倍,第三产业数字化投入增加2.68倍。可见,农业数字化水平明显低于全行业数字化的平均水平,农业数字化发展明显滞后。02对数字农业认知存偏差,转型动力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观念相对陈旧,认为数字农业存在很大风险,不愿接受。还有一些人对数字农业认知存在偏差,转型动力不足,甚至认为数字农业仅仅是安装几个传感器就可以了。数据不够用、不好用、不会用,也是制约农业数字化的问题之一。有调查称,一些数字农业项目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现象,“部分项目展示成分大于实际应用效果。”一些数字农业项目仅仅实现了简单的信息传输与显示,未能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难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做法也让一些农户与农企产生“信息技术无用论”的偏见。03数字农业应用型人才缺乏,底层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缺乏农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且整体数字素养不高,导致数字化农业技术较难应用与推广。在数字农业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就明确指出,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低,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04“数据孤岛”尚未打破,数据互通共享程度低《经济日报》指出,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缺乏应用场景建设统一标准,相同应用场景建设内容不一,设备、软件接口标准不一,各数据之间融合协同的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全面集成较为困难,形成了“数据孤岛”,这极大地限制了数据要素价值的挖掘利用。“数据孤岛”的存在,导致农业数据互通共享程度低,也制约了农业发展中的数据集约协同创新。如何让数据成为“新农资”01加快数字资源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提升现代农业管理决策水平农业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据是最重要的新生产要素,能够全流程全方位赋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表示,数据要素利用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变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针对农业技术、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建设针对农产品种植、培育的数据系统,为农业农村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02加快数字资源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提升现代农业管理决策水平农业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据是最重要的新生产要素,能够全流程全方位赋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表示,数据要素利用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变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设针对农业技术、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建设针对农产品种植、培育的数据系统,为农业农村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03探索“数据+农业”融合创新,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产品推广应用盘活农业大数据资源,完成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紧密连通。科技企业需要发挥“连接器”的作用,不断探索“数据+农业”融合创新赋能,才能更好地促进数据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释放。几年来,人民数据先后承接了四川广元市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大脑、广西横州市数字茉莉花产业大脑、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三峡脐橙产业大脑等多地农业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等智慧农业项目的研发。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达到“一张图看懂产业发展”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了政府与农民“面对面、键对键”,提升了乡村精细化治理水平。秭归脐橙轨道运输脐橙深加工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无人问津到业界焦点,云服务何以成科技公司“晴雨表”

近日,阿里云接口故障导致淘宝、钉钉、天猫精灵等众多阿里系产品无法正常使用,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同时,有关“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云厂商的未来布局”等话题也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业界的焦点,云服务是如何成为科技公司的“晴雨表”呢?01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计算和数字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服务。这种需求的变化直接推动了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各项鼓励云产业发展的政策。“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扶持、普惠服务、生态构建,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问题,降低转型门槛。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北京提出加快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上海推出“万企上云中小企业快成长加速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深圳则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在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国内各大电信企业、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大对云产业的投入。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成立的云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万家。图:涉及云业务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02人民云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无人问津到业界焦点,云服务何以成科技公司“晴雨表”

近日,阿里云接口故障导致淘宝、钉钉、天猫精灵等众多阿里系产品无法正常使用,这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同时,有关“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云厂商的未来布局”等话题也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成为业界的焦点,云服务是如何成为科技公司的“晴雨表”呢?01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随着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计算和数字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服务。这种需求的变化直接推动了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各项鼓励云产业发展的政策。“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扶持、普惠服务、生态构建,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问题,降低转型门槛。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北京提出加快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上海推出“万企上云中小企业快成长加速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深圳则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在需求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国内各大电信企业、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大对云产业的投入。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成立的云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5万家。图:涉及云业务的企业数量统计图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02人民云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加强数字赋能,让乡村沃土结出“数字硕果”

乡村振兴离不开以数据要素为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按下加速键。当前,数字赋能乡村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探索实践。加强乡村数字基建,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截至2021年底,我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100%,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9%。但乡村数字基建仍有待完善,一些地区网络质量、信息服务与终端供给水平不高,5G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和场景建设相对滞后,已有的更多运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试点地区。部分地区数字基建财政投入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导致一些数据中心、物联网设备后续运维、升级投入断档,难以对盘活数据资源形成有效支撑。各地在加强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拓宽资金来源,提升乡村数字基建的发展速度与覆盖广度、深度。加速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渗透,增强数据赋能效应。据统计,2022年我国三二一产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10.5%,同比各提升1.6、1.2、0.4个百分点。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与增速明显偏低。农业产业链条主体“小而散”,导致数据要素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投入不均衡,乡村产业深层次变革受阻。例如,数据要素在电商直播等销售环节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销量和品牌价值,然而上游的个体农户、中小企业多数不具备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地方应着眼于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增强农业信息辅助能力,综合协调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加速数字化进程,主导整合产业链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场景,带动农业经营主体、上下游企业融入数字化产业生态。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党管数据的理论实践平台,人民数据积极布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022年7月,由人民数据联合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共建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研发成形,并开始向各地推广应用。同时,人民数据还承建了四川广元市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大脑、广西横州市数字茉莉花产业大脑、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数据驾驶舱等数字三农项目,建设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农业农村数据共享交换枢纽,帮助地方产业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实现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高效赋能。人民数据数字三农平台部分案例重视人才“引育留”,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做好智力支撑。实现农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链,不仅需要具备数字化技能的“新农人”,也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了解三农、善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新技术产业使人才向城市聚集,乡村青年人才流失尤为严重。农村现有劳动人口数字应用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数字化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字化人才的引领作用,需要整体性、长期性的政策制度体系作支撑:吸引更多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新农人”回归乡村;加强本土人才培育,通过线下培训、网上授课、进村入户指导等服务,推动数字技术下乡;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能力和素养,为数字乡村建设留蓄内生动力。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气象数据有多重要?超出你想象!

今年以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调查境外气象设备代理商10余家,检查涉外气象站点3000余个,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我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气象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它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对国家安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利用气象数据,既发挥其民生价值,又保障国家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什么是气象数据?气象数据是指在气象领域中,围绕智能预报和智慧服务,从气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总和,以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气象数据总体可以分为实况数据和模式数据两类。实况数据是不同观测设备采集的“一般过去时数据”,可以反映出地球外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因为大气的运动是全球性的,仅仅依靠本国的实况数据无法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所以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各国之间必须无偿提供气象观测资料。“模式数据”则是预测未来的“一般将来时数据”,由高性能计算机根据当前天气实况数据(包括地面、高空、卫星等)通过物理方程计算得出。和实况数据不同的是,具备模式系统的国家通常没有义务向其他国家无偿提供本国的模式数据,或者最多无偿提供经过抽稀处理的粗力度模式数据。气象数据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提示阴晴冷暖的天气预报,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在召开大型会议和国际赛事期间,气象数据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为了确保亚运会的顺利进行,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中央气象台-杭州亚运会保障平台”,为亚运会提供1公里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分钟级”预报,有力支撑降水、高温、强对流、台风等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气象数据还可以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福建省气象局向种植户推送实时监测信息和棚内气象预报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天津市气象局实时采集两万个监测点积水实况数据,实现基于用户定位和用户请求的预警信息靶向推送;北京市气象局将模式预报、实况数据与北京地区公众出行规律、车流量、驾驶行为等数据进行融合,支撑智慧交通管理。气象数据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很多气象数据不都是公开的吗?为什么国家安全工作会与气象数据相关?实际上,本次查处的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有的探测项目受境外政府直接资助,部分观测点设立在军事单位、军工企业等敏感场所周边,进行海拔核准和GPS定位;有的布设在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关联分析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有的甚至长时间、高频次、多点位实时传输至外国官方气象机构,服务于外国国土安全和气象监测。相关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不易发现,能自动采集并实时网络传输。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包含了日常观测数据、卫星数据、雷达资料等,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构成元素,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依法治理涉外气象探测行为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正确使用气象数据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气象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促进数据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政府层面,2022年,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出台《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行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国防及军事设施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及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个人层面,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数据的重要性以及非法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任何公民和组织在开展气象探测活动时,应绷紧国家安全之弦,有效保护气象探测数据。如发现非法涉外气象数据探测活动,可通过12339举报受理电话、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平台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或通过其他方式向气象部门举报。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艺术乡建”:赓续乡情 留住乡愁

近年来,媒体对各地探索“艺术乡建”的实践及成果多有报道。相关专家指出,“艺术乡建”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乡村进行文化赋能,本质是对当代乡村的文化精神、情感需求、乡俗秩序等进行综合性、系统化治理。在此过程中,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不可或缺。艺术人才融入乡村建设切忌“悬浮化”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时常遭遇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艺术人才融入乡村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其艺术创作理念与乡村实际需求有出入。不少艺术家仅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反而导致“新鲜的五彩遮盖了历史的厚重,人为的装饰改变了自然的清新”。实际上,艺术融入乡村需考虑历史、人文、产业、建筑、村民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艺术人才既要发挥专业视角的作用,更应考虑从“社会设计”的角度,以帮助乡村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与融入。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村民艺术乡建参与感艺术人才可以识别和拓展乡村的美,更好地探索、积累甚至重塑乡土文化之美。以艺术视角发掘乡村文化的魅力,以艺术表达提升乡土文化的价值、赋能乡村产业的发展,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有效路径。多年来,在吸引优秀艺术家驻村、引领艺术人才回流之外,部分地区也采取为乡村引入艺术院校、专家资源等方式,发掘和培养乡村本土艺术家。如浙江省各类艺术院校积极与各市县合作,开展原创文艺精品内容创作、创建文化艺术团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和文艺品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艺术乡村发展道路,在乡村教育、文化、产业帮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苏省宁海县政府发起“艺术振兴乡村”行动,邀请相关专家带队走进葛家村。在艺术家与乡土农民碰撞、互动、融合之后,葛家村涌现出百余名乡村艺术家,产出一批独具匠心的艺术品。有专家指出,艺术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出有价值的乡村艺术作品,还在于唤醒村民的个体价值感,让村民群体参与到艺术乡建实践中,成为艺术乡建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体验者,有利于更好挖掘“在地文化”,从而带动乡村艺术创意、文化旅游乃至农副产品的产业转型发展。让艺术有效融入乡村发展,地方还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艺术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培育“本土艺术家”,为乡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爱好者提供深造的机会,保护乡村本土特色,留住乡愁;积极培育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接受能力和参与能力,以全方位艺术人才的力量,探索艺术乡建实践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方案。人民网·人民数据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秉承“优中选优”原则,在全国申报的各县(市区)中甄选100个试点,从数字化民生、数字化产业两大板块入手,赋能乡村科教文卫等事业协调发展。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增添新活力。详情请点击:百亿帮扶到基层,数字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申报进行中!联系方式:杨老师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板式网球风靡全球,能否激发中国的挥拍生意?

继飞盘之后,又一项有趣、新颖且社交属性MAX的宝藏运动出现了,它就是板式网球(Padel)。目前板式网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呈现现象级的火爆。根据国际板式网球联合会(FIP)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欧洲平均每周新增近百块球场。如今它进入了中国市场,上海、成都、长沙等地不少年轻人也玩起了这项运动。全球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潮运动之一作为近两年发展最快的运动,板式网球在110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500万名运动员,其中不少名人也是这项运动的参与者。费德勒、梅西、贝克汉姆、内马尔等网球、足球明星接触该项目后都成为其忠实拥趸。名人效应成为其快速传播的助力。板式网球脱胎于网球。据说,20世纪早期的洲际邮轮上,贵族们想在邮轮上打网球,又怕球掉到海里,于是就在网球场的四周建造了玻璃墙来围住球场,这就是板式网球的雏形。1969年,墨西哥出现了第一块专门的板式网球场,这项运动随后传到西班牙,并迅速在拉丁语系国家流传。经过多年的发展,板式网球运动人数在西班牙以外地区也呈大规模增长趋势,已传播到全世界多个国家,特别是在具有网球传统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瑞典等国,近年来板式网球发展最快。在玩法规则上,板式网球也是类似于网球和壁球的混合体——选手既可以按照网球规则,在球落地两次前击打,也可以等球在围绕球场四周的钢化玻璃上反弹后再击打。此外,板式网球的场地长20米、宽10米,面积不到标准网球场的三分之一,一般均为双打;而球拍也在碳纤维的基础上增加了泡沫棉,弹性相对减弱。接替飞盘成为下一个户外运动风向标“新手友好型”的户外运动,门槛低。板式网球也是一种“新手友好型”的户外运动。尽管后缀带有网球二字,但它的入门难度可比网球低多了。由于板式网球的规则设置相比网球减少了对力量、跑动的要求,而更注重敏捷性。对于有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基础的人而言,相似的挥拍动作也让板式网球成了一项新手友好的运动。换言之,板式网球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士,小朋友、中青年以及老年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有板式网球爱好者称:“它的学习成本会低一些,能够更快地达到打出回合的水平。另外,它比起网球还多了一个接球的时机,在球落地弹到玻璃以后,还是可以回击的,就没那么容易‘死球’。”板式网球具有弱对抗、强社交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它吸引入门者的必要条件。和飞盘、腰旗橄榄球一样,板式网球不需要人们进行肢体上的对抗和冲突。另外,由于是双打项目,而且在较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中进行,这使得该项目从空间上拉近了人们的社交距离。有网友称:“板式网球难度和运动量可谓是‘全人类友好型’,节假日、周末喊上几个伙伴一起来场‘Padel趴’,简直不要太快乐。”有网友说:“板式网球玩法类似于壁球,可以直接击打,也可以等它从玻璃墙上弹出后再击打,因此就激发出了各种多变的模式,趣味无穷。打了一次就爱上了,很适合约上4—6人一起去玩耍。”打场板式网球顺便吃顿饭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人们在约一局球时,往往不仅仅是打一场球,还会包含喝酒、掼蛋等其他娱乐活动。一些场地的经营者也会在场地周边配置餐饮和露营区,使其成为集休闲、娱乐、运动和社交为一身的综合体。国际板式网球联合会(FIP)的报告也指出,约57%的人会在比赛或者练习后选择就近“喝一杯”。因此,打场球顺便吃顿饭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潮流运动的一种,板式网球的出片率不低。容易出片又给该项目加上了一层网红运动的滤镜,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在小红书上搜索“Padel”或“板式网球”,有上万篇笔记内容。不少用户分享关于它的有趣体验,也不乏许多商家、俱乐部和品牌组织、分享的有关活动。作为潮流运动,板式网球场馆以快闪的形式存在。这些快闪店的选址通常会在城市露台,或者毗邻热门商圈,再搭配上落地玻璃墙、出挑的多巴胺配色以及城市晴空,无疑能够成为都市运动人士朋友圈的吸睛打卡项目。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数据确权‘三证’”亮相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11月8日,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今年是乌镇峰会的第十年,也是大会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第十年。人民网·人民数据受邀参加本届乌镇峰会。人民数据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B3-12)中亮相,展示产品和服务。人民数据在博览会上亮相的产品包括:运营管理大屏、人民云、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短信、人民问卷、人民德育、人民签、乡村振兴等产品和服务。其中,数据确权“三证”的展出受到观众的关注。同时,在8日下午,人民数据召开的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链&数据确权“三证”产品发布会中,数据确权“三证”也在发布之列。2023年7月11日,依托人民链底层技术支持,“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推出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正式面向全国发放。“三证”是人民数据基于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2.0版本)上进行的确权、上链、存证、交易服务工作,在2019年推出全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以后,人民数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数据二十条”的相关要求,结合多年的大数据服务实践经验,通过“三证”着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解决各级党政机关之间缺乏统一标准的数据平台,各级大数据交易所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及数据要素市场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不明晰的问题。“数据资源持有权”通常由数据管理员或组织机构拥有,持有权通常涉及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更新、共享和保护等方面的决策和操作。“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为持有数据资源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数据加工使用权”是指在数据加工过程中,对于原始数据的使用和加工产生的数据结果的使用所涉及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由数据持有者授予,并受到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为加工使用数据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数据产品经营权”是对数据资源经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产品的过程,相关机构对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支配的权利。“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为经营数据产品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人民数据以打造人民云、人民链、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为契机,争做一流数据服务商,争当一流数据集成平台,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经纪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领跑大数据发展潮流。2023年,人民数据推出了首家全国性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向全国发放,助力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业务开展。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11月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人民链”亮相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11月8日,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今年是乌镇峰会的第十年,也是大会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第十年。人民网·人民数据受邀参加本届乌镇峰会。人民数据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B3-12)中亮相,展示产品和服务。人民数据在博览会上亮相的产品包括:运营管理大屏、人民云、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短信、人民问卷、人民德育、人民签、乡村振兴等产品和服务。其中,人民链的展出受到观众的关注。同时,在8日下午,人民数据召开的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链&数据确权“三证”产品发布会中,人民链也在发布之列。人民链作为人民网·人民数据推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通过网站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是国密自主可控的一站式、可视化、高安全的综合区块链管理平台。人民链拥有“1+1+N”的产品服务体系,包含1个区块链BAAS平台、1个数据要素确权流转平台、N个区块链创新应用。人民数据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数据确权平台。2023年2月,人民链通过中央网信办区块链基础链备案。作为基础设施服务链,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上链、存证、确权、交易服务工作。人民数据以打造人民云、人民链、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为契机,争做一流数据服务商,争当一流数据集成平台,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经纪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领跑大数据发展潮流。2023年,人民数据推出了首家全国性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向全国发放,助力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业务开展。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亮相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日至10日举行,本届峰会迎来“十年之约”,大会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也迎来第十年。人民网·人民数据受邀参加本届乌镇峰会,并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B3-12)中亮相展示产品和服务。人民数据在博览会上亮相的产品包括:运营管理大屏、人民云、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短信、人民问卷、人民德育、人民签、乡村振兴等产品和服务。其中,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的展出受到观众的关注。人民数据研究院作为人民网·人民数据主管主办的大数据智库平台,是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咨询机构。在本次展览中,人民数据推出的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产品包括数据要素研究、产业分析等高端咨询以及大型调研等课题项目,如我国第一部《中国数据产权制度蓝皮书》、数据人才培训、相关标准建设以及论坛峰会等活动内容。依托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更懂政策的优势以及人民数据拥有的全网全量大数据资源,人民数据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党管数据”的理论与实践平台、数据要素市场化研究的前沿阵地、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近年来,依托人民数据研究院,人民数据积极为政企社提供智库咨询服务。人民数据以打造人民云、人民链、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为契机,争做一流数据服务商,争当一流数据集成平台,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经纪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领跑大数据发展潮流。2023年,人民数据推出了首家全国性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向全国发放,助力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等业务开展。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史上最快“双十一”:快递新变化,刷新你的购物体验

2023年10月23日早上7时39分,随着一件网购羽绒服从京东亚洲一号青岛物流园发出,今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比2022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9天。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快递行业供需两旺,业务量连创纪录,进一步展现出邮政快递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彰显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需求端:电商新玩法引领快递新革命面对商家的“抢跑”,快递企业在应变能力上被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双十一”与往年不同,许多平台的预售时间和现货开卖时间均提前。快手预售时间提前至10月18日;抖音将部分预售时间提前至10月15日,现货售卖时间提前至10月20日;京东则直接取消预售,将现货售卖时间从10月31日提前到10月23日。此外,需求潜力的释放和新玩家入场为“双十一”带来增量,这对快递企业的吞吐产能提出更高要求。据天猫公布的数据显示,开售首日,155个品牌开卖成交即破亿,首小时7.19万个品牌成交额超去年首日全天。29个直播间开局即破亿,其中14个品牌直播破亿,280个店铺直播间成交破千万。天猫“双十一”首日战报来源:封面新闻报道B站则是将站内原“会员购”入口改为“双十一”入口,展示其他平台商品。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家头部电商平台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合作,完善自身的种草体系,以内容为切入点,助力品牌实现营销链路分析,更好地衡量种草价值。B站“双十一”入口截图供给端:多措并举,行业发展底盘更加稳固面对“双十一”的新考验,快递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吞吐产能、时效和服务质量,确保了行业的稳健发展。今年的“双十一”,快递行业在吞吐产能方面迎来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加强物流基地的建设,使得包裹的集散更加高效。申通在“双十一”前夕投入使用了南昌、洛阳等五地装运中心。京东物流则持续推进仓库、线路运营升级,加速融合数智化技术与仓配一体服务。最新投用的亚洲一号(兰州)智能产业园已实现全环节自动分拣,园区自动化率提升至95%。另一方面,快递企业及时扩充了末端网点的人手,保证了高峰期的履约能力。据报道,为迎接快递“洪峰”,不少网店提前启动招聘计划。在提升时效方面,快递公司各出奇招。菜鸟仓和菜鸟速递组成的菜鸟仓配一体供应链服务,通过优化物流环节,实现了更大规模的半日送达。仅用半年时间,“半日达”就完成了全国20城的全面上线。对于预售产品,通过提前处理下沉到快递网点,部分预售订单甚至快于日常订单。京东物流则全面升级了电商仓服务,覆盖京东、抖音、快手等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今年的京东物流电商仓可实现24小时发货揽收,多地分仓客户最快实现次日达;在配送时长方面,可将揽收到签收总时长控制在36小时以内。依托京东物流智能新基建的持续布局,在西藏拉萨、新疆昌吉等地,也能实现商品当日或次日送达。顺丰探索了细分范围内快递速度的极限。截至今年10月,顺丰“同城半日达”已覆盖全国200城。近日,还上线了整合性质的“顺丰360服务平台”,包含“同城半日达”快递服务和“以配驱仓”的仓配一体服务。其中“同城半日达”为消费者提供1小时上门取件、最快360分钟送达的同城快递服务;“以配驱仓”为商家提供每天多至10个波次的服务频率,更晚截单,更早到达。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各家快递公司也下足了功夫。中通等多家快递企业承诺“不上门必赔付”,且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京东物流则宣布了“1小时未取件必赔”“全程超时必赔”“派送不上门必赔”三大服务承诺,其中包含了业内首个针对揽收端的时效承诺。消费者在京东快递下单寄件后,快递员将在10分钟内致电消费者确认订单并于1小时内上门。如到预约时间仍未展示揽收信息,消费者即可根据超时时长领取相应的折扣券、赔付券。截至目前,该服务目前已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50个城市。此外,低碳回收也是本次“双十一”的一大亮点。中国快递协会联合多家快递、电商、包装企业发布了《快递业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自律公约》。在全国范围内的菜鸟驿站,公众可以参与快递包装回收,并领取回收金,旧衣回收还可以由快递免费上门取件。同时,一批高校也加入菜鸟回箱行动,鼓励学生在校园菜鸟驿站参与绿色回收。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快递行业的供给能力。在“双十一”这个特殊时期,不仅保障了业务的顺畅运转,更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持续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递行业的底盘将更加稳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到乌镇,来看人民网·人民数据的数字化产品展览!

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日至10日举行,本届峰会迎来“十年之约”,大会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也迎来第十年。人民网·人民数据受邀参加本届乌镇峰会,并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B3-12)中亮相展示产品和服务。人民数据在本届博览会中展示了人民数据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峰会开幕前,“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已人头攒动。7日,人民数据的B3-12展台吸引了不少观众,运营管理大屏、人民云、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短信、人民问卷、人民德育、人民签、乡村振兴等产品和服务也吸引观众们驻足观看,不少观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向工作人员提出咨询,了解人民数据的产品和服务。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三证”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德育人民签乡村振兴数据中心人民数据还将于8日下午在2号馆召开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链&数据确权“三证”产品发布会。此外,9日下午,人民数据相关负责人将出席“促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论坛,并发表《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将亮相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开幕。本届峰会迎来“十年之约”,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进行思想力碰撞和开放的国际化讨论。今年的大会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也迎来第十年,彰显互联网引领发展的文明之光、时代之光和未来之光。人民网·人民数据受邀参加本届乌镇峰会。通过“线下实景+线上云展”相结合的方式,人民数据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亮相展示(B3-12),为观众带来最新的数据产品,带来丰富的观展体验。人民数据在博览会上亮相的产品包括:运营管理大屏、人民云、人民链、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党建云、人民数据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人民短信、人民问卷、人民德育、人民签等产品和服务,期待您的参与。图为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现场人民数据还将在峰会现场召开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人民链&数据确权“三证”产品发布会。此外,11月9日下午,人民数据相关负责人将出席“促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论坛,并发表《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咖啡市场“卷”起来了,频繁的品牌联名能治好焦虑吗?

近年来,新茶饮品牌联名产品不断。相关品牌销量大涨,还成了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热搜不断,玩梗、二创频频。作为典型代表的瑞幸咖啡也联名“上瘾”。9月4日,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上市开卖,首日销量就突破了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仅仅过去一个月,10月9日瑞幸咖啡又推出与经典动画IP“猫和老鼠”的联名产品——马斯卡彭生酪拿铁。瑞幸咖啡的新一次联名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据瑞幸咖啡介绍,此次联名上线了4款杯套和3款纸袋(含1款单杯纸袋),购买任意2杯可获取猫和老鼠经典名场面贴纸。在瑞幸官方直播间,马斯卡彭生酪拿铁的9.9优惠券已售出超20万份。瑞幸直播间在线人数最高达一万多人,新品套餐一上线就被秒光,显示已售出超50万份,一度登上团购带货榜第一名。图:瑞幸咖啡推出与经典动画IP“猫和老鼠”联名产品来源:微博品牌频繁跨界联名背后的迅速“破圈”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在2025年,咖啡行业在中国市场将达到万亿规模。已有众多品牌入局的国内咖啡行业,依然具备可观的市场空间,中国广阔的地域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咖啡市场远未到达天花板。在此背景下,能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品牌更容易率先突围。在新消费的浪潮下,如何在巨大市场潜力下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在咖啡口味创新与潮流引领方面,瑞幸咖啡走在行业前列。各取所需的商业联名,制造悬殊引爆流量获得关注与红利。据瑞幸咖啡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不断推出的创新产品和市场营销活动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可,推动了单店销量的增长和月均消费用户数的大幅增长。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10836家,其中自营门店7188家,联营门店3648家。瑞幸咖啡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家门店数量破万的连锁咖啡品牌。瑞幸咖啡的门店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第二季度净新开门店1485家,总门店数量环比增长15.9%。以此计算,平均每天有超过16家瑞幸门店落地开张。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月1日—2023年10月20日,关于“瑞幸咖啡”的信息量达6万余篇。情感占比方面,正面和中性信息占比达82.54%。相关话题传播声量在10月9日达到高峰,而后舆论热度有一定下降,相关话题相继在新闻资讯、两微一端、网络视频、网络媒体等多个平台被转发关注。其中,网络视频和两微一端成为舆论发酵的主要阵地,相关信息的传播分布占比近93.29%。图:2023年9月1日—2023年10月20日“瑞幸咖啡”情感占比图:2023年9月1日—2023年10月20日“瑞幸咖啡”传播渠道分布图:2023年9月1日—2023年10月20日“瑞幸咖啡”相关信息传播趋势随着瑞幸茅台酱香拿铁以及“猫和老鼠”联名咖啡成为爆款,网传瑞幸准备与迪奥联名引发网友讨论。10月15日,一则“#瑞幸要和dior联名了吗#”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相关信息阅读量达2.2亿,互动量超19.6万。据了解,这一份设计物料图最早来源于一位博主发布的贴子“什么?瑞幸又和大牌搞联名了?”有网友表示:“撑死出个破袋子,有啥可买的。”还有网友怀疑瑞幸是“投石问路”,先偷偷放出联名消息看看大众反应。对此,瑞幸官方客服回应称,暂未接到相关通知,具体以官方消息为准。图:微博话题“#瑞幸要和dior联名了吗#”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这场裂变传播的链条中,就能使社交和情绪力量在互联网中蔓延、买单,以及“上头”。无论是推出酱香拿铁,还是联名猫和老鼠,都体现出瑞幸咖啡对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的洞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不断变化,拥有5000万月活的瑞幸咖啡想要“玩转”年轻人,除了真正了解年轻人的需求,还要不断提升年轻化产品。品牌频繁联名背后的“焦虑”?作为咖啡届近几年崛起的新锐品牌,瑞幸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星巴克,而如果以营收体量为标准,瑞幸与星巴克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今年8月,瑞幸和星巴克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瑞幸报告期内(4月1日-6月30日),营收达62亿元,同比增长88.0%,已超越星巴克中国的8.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06亿元)。虽然超了星巴克,但瑞幸的咖啡生意并非高枕无忧,除了星巴克,其正面临来自库迪咖啡等新势力的“穷追猛打”。《2022本土咖啡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这意味着,中国咖啡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咖啡产品日益丰富、消费场景愈发多元的今天,如何更好占领消费者心智,是摆在每个咖啡品牌面前的核心问题。对于咖啡市场的价格战和频繁的跨界合作,品牌方应注重创意和差异化,保持品牌认知和沉淀,寻求平衡,关注消费者需求。过于频繁的跨界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模糊,也会让品牌方过分依赖联名合作等营销方式。只有通过持续创新和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数字化让“珍珠热”更持久

天猫“双十一”预售首日,珍珠品类成交额因其同比增长超450%而成为当之无愧的预售爆款。不久前,#珍珠价格暴涨年轻人成购买主力#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珍珠热”成为新潮流,不但线上直播间珍珠专场的直播销售额火爆,线下珠宝门店也挤满了选购珍珠的顾客,热门款式时常断货。为何珍珠受到如此追捧?对于这波“珍珠热”又该如何看待?珍珠行业如何在数字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借势起飞?对于产业链总产值庞大、经济发展或乡村振兴高度依赖珍珠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地方而言,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科学调整产业规划、动态监测产业布局,助力产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北省秭归县与人民数据共同打造了“秭归脐橙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推进秭归农业农村数据资产管理稳定实施。曾作为“妈妈严选”的珍珠何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据报道,这一波珍珠消费的快速增长,其主力是年轻人。德清本土珍珠某龙头企业的消费数据显示,近两年购买珍珠类产品的顾客中,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比例达四成。那么,年轻人为何喜欢上了曾经被认为“老气”的珍珠?其一,珍珠单体价格“亲民”,1000-2000元单品较受欢迎。同时,迎合消费年轻化的趋势,淡水珍珠设计工艺、产品研发、养殖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迭代升级。其二,明星效应促使“时尚单品”代替“妈妈严选”,成为年轻人珍珠消费的关键词。热播电影中一些演员的平日穿搭带有珍珠配饰,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效仿。对于珍珠饰品在年轻人中走红,长江云智库专家解筱文表示,时尚潮流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喜好也会发生改变1。其三,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话题营销的带动。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度诸暨山下湖镇珍珠销售额超过400亿元,其中直播销售额达250亿元。截至目前,山下湖镇的创业者达2万人,其中常驻的带货主播超7000人。可以说,在这波“珍珠热”的流行中,直播电商是重要推手。而在小红书平台搜索“珍珠”可以看到,关于珍珠的测评、种草笔记已有“516万+”,珍珠商品已有“272万+”件;微博上,关于珍珠的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如#珍珠代购排长队抢购#等,珍珠消费的热度可见一斑2。供不应求导致珍珠市场持续火热在年轻消费热潮的带动下,“珍珠经济”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7190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珍珠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潮新闻等报道,有“中国珍珠之都”之称的浙江诸暨是我国主要珍珠产区。今年1月至8月,诸暨珍珠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364亿元,同比增长57.1%。而以“珍珠”为关键词在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上搜索显示,成立1-5年的相关企业超过9.1万家。近1年新成立的企业多达1.8万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约有9900余家,占比超过半数。与一路走高的行情相比,珍珠的产量却在下降。据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淡水珍珠产量为100万公斤,2022年约为70万公斤,产量正逐年下降。消费者需求变多,但产量减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3。有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珍珠养殖规模缩减,也是淡水珍珠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4。“珍珠热”何以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国内珍珠品牌的打造需与产业链创新并行据媒体报道,当前珍珠市场上,依然是Paspaley、Mikimoto等国际品牌掌控着全球珍珠产业链的高端市场,国内淡水珍珠企业的品牌化之路任重道远。人民数据研究院观察认为,有别于日本等海水珍珠已然建立起与“高端”“贵族”等相关的品牌心智,国内淡水珍珠既面临着新崛起的国内年轻消费群体,又有着高性价比的特点。贸然效仿海水珍珠也去打“高端路线”或许并非明智之举,但可凭借物美价廉、款式时尚且新颖的优势,一手利用直播电商或社交媒体继续打出“亲民牌”,一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持续满足年轻人消费喜好,实现更大的产业附加值。此外,还需借助大数据实时追踪Z世代们的珍珠消费喜好,捕捉时尚偏好的动态变化。例如,当前大受喜爱的“中米珍珠”在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滥大街”,产业链供应端和研发端是否能提前布局,运用数字化手段辅助产品创新、确保各种形态货品的供应链稳定,对于提升企业的长久竞争力而言便尤为重要。2.如何避免行业泡沫中伤“珠农”?产业数字化布局宜早不宜迟无论是央媒还是地方媒体的走访报道中,多地“珠商”“珠农”都表示看好未来珍珠的价格走势。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珍珠是有机宝石,有大量成熟的养殖户,属于可再生资源。“目前珍珠的价格已经涨到脱离实际了,还是建议理性消费”。此外,珍珠长期佩戴会光泽变差,二手流通性较之其他珠宝首饰而言也较差56。综上,不排除日后需求减少时,“珍珠泡沫”会有一日结束。对此,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当前珍珠消费带动了珍珠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地方甚至已成为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单纯呼吁行业和“珠商”“珠农”理性养殖和生产,恐怕对已作为“局中人”的他们而言并不现实。但是,对于产业链总产值庞大、经济发展或乡村振兴高度依赖珍珠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地方而言,却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科学调整产业规划、动态监测产业布局,助力产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北省秭归县与人民数据共同打造了“秭归脐橙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秭归脐橙产业大脑”平台聚焦秭归核心脐橙产业,将农业土地资产、农产品、农户等数据要素资产化,推进秭归农业农村数据资产管理稳定实施。对于“珍珠产业”而言,通过类似的产业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直观看到当前区域“珠农”“珠商”的数量和产业集聚态势,还可把握产业上下游扩张的趋势,实现珍珠养殖、加工、物流、消费的完整溯源,健全“珍珠产业”数据共享机制,助力产业科学健康发展。3.“双十一”警惕虚假营销为“珍珠热”泼冷水当前,珍珠网络买卖市场已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吐槽”,不少“科普帖”教网民如何识别贝珠和珍珠等的区别。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近1年新成立的珍珠产业有关企业中,42%的企业信用分为200-400分,信用分在400-500分之间者仅有5%左右,整体处于相对低位水准。结合前文不难看出,近年来“珍珠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初创型中小微企业扩张迅猛,但行业信任度仍有待提升。“双十一”大考已然来临,无论是商家还是网络主播都应自觉主动诚信经营,别因虚假营销而让消费者在“珍珠热”中寒了心。[1]封面新闻:“珍珠热”成为新潮流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折叠屏赛道正热,国产手机厂商竞逐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走向疲软,行业进入到一个大范围的增长平台期,加强产品创新,加深中高端市场布局正成为行业新的突破口。近几年,手机厂商纷纷加码折叠屏领域,相继发布新产品。2023年,多款折叠屏手机新品上市,包括华为Mate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新法规出台!破解人脸识别应用痛点

人脸识别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但由此引发的争议也一直不断。近来,一起发生在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的“智能人脸识别”应用争议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该事件涉及学校是否应强制或鼓励学生使用人脸识别服务,以及向学生家长收取服务费是否合理等问题,引发众多不同观点。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用AI合成的图像实施新型诈骗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何破解人脸识别应用的痛点,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日前,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进行了安全管理的规定,如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不得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作为出入物业管理区域的唯一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验证方式。人脸识别引争议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脸识别从安防场景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厂商推出了人脸解锁手机屏幕的功能,许多商家引入刷脸支付,甚至部分社交软件还上线了一键换脸功能。作为一种记录生物信息数据的新技术,人脸识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其隐藏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关于人脸识别引发争议的新闻层出不穷。2019年,火爆一时的AI换脸软件“ZAO”因隐私、版权风险等问题被下架处理。同年,一位游客因不满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用户入园方式从指纹识别升级到人脸识别,而以侵犯隐私权和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该案也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据报道,依托“净网”专项行动,公安部已破获“AI换脸”案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相关报告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划定使用边界根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一年两微一端上“人脸识别”相关内容的高频词和负面高频词包括,信息泄露、管理、诈骗等。为此,人民数据研究院认为,目前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技术应用存在黑箱化的问题,二是技术潜在的滥用及过度使用的风险。其中,人们对于未成年人人脸信息泄露更为关注。近一年两微一端的“人脸识别”高频词词云(左图)和负面高频词词云(右图)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针对以上问题,人民数据研究院梳理了新规中相应的解决措施。滥用及过度使用问题描述:目前,大量机构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身份核验的首选。各类公共场所和经营场所都不同程度存在强制人脸识别验证身份的问题,甚至不少经营场所采取“霸王条款”,强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解决措施:①规定使用场景《征求意见稿》第四条明确,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②自愿使用《征求意见稿》第九条则提出,个人自愿选择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的,应当确保个人充分知情并在个人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验证过程中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音或者文字等方式即时明确提示身份验证的目的。技术应用存在黑箱化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今年“双十一”,除了“卷”价格,还在“卷”什么?

“双十一”最早起源于阿里巴巴旗下购物网站在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淘宝商城促销日”,现已演变成全行业一年一度的购物活动及影响全球零售业的消费现象。今年“双十一”与往年有所不同,电商平台竞相推出全网“最低价”,同时给促销规则做“减法”。快递物流业也提前布局保障,不断提升服务水准。“最低价”的标签花落谁家?从2009年到2023年,“双十一”也迎来了它的第15个“生日”。10月18日,快手商城“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正式开启,也为“双十一”赛程的开始打响第一枪,其他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活动也陆续开启。表:部分电商平台“双十一”活动时间及规则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在此前的天猫“双十一”启动会上,淘天集团直接喊出将“全网最低价”定为本次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淘宝天猫在“双十一”大促首次强调“全网最低价”概念。在京东零售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本次“双十一”,京东将在直播、短视频、新品等方面为商家提供流量扶持,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京东“双十一”流量扶持不看店铺星级,看的是商品价格和商家服务,拥有低价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商家将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同时也提出了“真便宜”的口号。从招商规则也可以看出,“最低价”是此次活动的关键词。但如何能满足各平台都是最低价呢?对商家来说,出于品牌控价、均衡各平台布局的考虑,维持全平台同价或者针对平台差异铺设不同的货品,或许是其能够满足电商平台对于“全网低价”要求的部分方式。“最省心”的“双十一”提前十几天甚至更久的“超长预售”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促销模式。预售期付定金,狂欢日付尾款,跟随电商平台玩法的消费者不仅习惯了预售模式,还诞生了一大批“尾款人”。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双十一”之后,大促的规则、玩法竟变成了消费者吐槽的重点,预售正是其中之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规则逐渐回归“简单”。天猫在满300减50基础上,首次大规模推出官方立减,一件打折,不用凑单;京东19日表示,“双十一”大促没有预售,现货开卖;抖音今年则舍弃跨店满减,直接将官方立减作为主推玩法。快递物流行业开“卷”随着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快递物流业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各大快递公司均已提前布局保障战略,力保“稳快准”的服务水准。圆通速递表示,今年“双十一”旺季重点管控目标是从保质量、控成本两大方面切入,并对全网集运中心旺季运营工作的重点环节和服务质量均做出要求。菜鸟集团与淘天集团联合保障的“双十一”物流措施也同步发布。在国内,菜鸟“双十一”发布多快递比价、价格承诺、运费月结、发货补贴等10项举措,继续提供半日达、送货上门服务,通过预售极速达模式,部分预售订单甚至要快于日常。京东物流则在10月10日就已宣布,再次提升服务,率先提出“1小时未取件必赔”“全程超时必赔”“派送不上门必赔”三大服务承诺,其中包含了业内首个针对揽收端的时效承诺。总之,从各大平台的规则与配套服务来看,“双十一”正在回归零售的本质,平台与商家向消费者让利,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今年也许不是最热闹的一届“双十一”,但相比之前,或将成为消费者购物体验较好的一届。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数据告急?大模型真的会耗尽数据吗?

近日,有专家预警称,机器学习数据集可能会在2026年前耗尽所有“高质量语言数据”,通过收集大量文本来训练机器人的技术“开始遇到困难”。数据真的会被大模型耗尽吗?数据告急是真的吗?这一话题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和担忧。AI迅速发展数据要被耗尽了?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刻演变,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着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方式、产业发展的模式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79亿人。同时,据公开数据显示,约26%的中国用户已开始将生成式AI应用于业务之中。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极大地推动AI技术迅速发展,这也推动了AI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学习,需要更多样的数据源去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今年7月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复制粘贴”成风,“农家乐”为何成“农家愁”?

近日,“男孩路边摇旗为自家农家乐揽客”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慢生活深入人心,乡村旅游成为很多家庭周末、小长假的出行选择。作为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农家乐”已成为众多城市居民的度假新选择。然而,农家乐也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复制粘贴”成风,有专家指出,95%的农家乐都在亏钱。“微度假”兴起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武清大数据中心:“人民系”又一个关键数字基础设施项目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人民网·人民数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政策,并于近日携手金科数据共同打造武清大数据中心。人民网·人民数据武清大数据中心,作为“人民系”又一个数字基础设施项目,致力于安全、高效,为各行业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全方位服务,为算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人民网·人民数据武清大数据中心位于武清大数据核心区,距离北京亦庄约20公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承接京津冀地区央国企、互联网企业、金融等行业的外溢需求。数据中心整体占地面积60亩,可以容纳1万个高密度机柜。该中心将按照国家标准A级/Tier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人民数据五周年历史瞬间:金色的十月收获精彩

012019年10月16日2019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举办云聚中卫,数见未来。2019年10月16日,由人民网、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数据、宁夏中关村产业园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绿色、创新、自主、共享”2019云天大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国内云计算龙头企业领军人物、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云计算、电信运营商、电子信息、互联网、数据中心等行业的1200余位重要嘉宾出席。大会主要由“2019云天大会”主论坛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创新分论坛、宁夏(中卫)融媒体发展、商业航天(航空)产业发展、5G·多云协同与云应用、云天中卫建设等7个分论坛组成。会上,人民数据(中卫)大数据中心、浪潮(宁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公有云启动上线。同时,签订了中卫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投资协议、中国移动二期数据中心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等8项签约。此外,大会宣布成立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联合会,还发布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宁夏宣言》。022019年10月20日人民数据携手“一带一路”投资基金打造“乌镇数字系统”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数字系统与人民数据举办专项发布会,联合由数十个国家的前国家领导人组成的GCBNR国际智库,人民数据研究院、卫星互联网、红盾大数据、托旺数据等机构参与到乌镇数字系统的建设中,在加强网络安全,加快国际金融结算系统建设步伐,面向政府的大数据GtoG平台,支持城市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合作、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和加强人文交流,带动国际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带动智慧城市间贸易成长。032019年10月29日人民数据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研讨会。会议上,与会专家及领导就可信区块链数据共享管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规划、区块链产业发展技术展望、区块链与产业大脑、区块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人民数据将联合相关高校和业内专家学者成立人民数据区块链创新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研究,并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042020年10月13日人民星云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国百城普惠项目正式发布由人民数据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的“乡村振兴行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旺旺遭遇“中年危机”?

2022财年,旺旺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出现下降。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状况,还是2015年了。旺旺曾是一代传奇的存在,旺仔牛奶、旺旺雪饼风行了20余年,但是,“人到中年”的旺仔牛奶、旺旺雪饼等,似乎遇到了“中年危机”。新生的Z世代,既要物美价廉,又要健康刺激,还要高颜值和便利,有网友评价称,中国旺旺“好像已经落伍了”。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守正创新,大数据助力AI发展

10月21日,第2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开幕。作为本届义博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AI改变商业·义乌产业AI应用大会”22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上,Chinagoods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四大养猪巨头被约谈,“互不挖人”为何行不通?

近期,牧原、温氏、双胞胎、正大四家养猪企业联合发布的一份《互不挖人公约》引发热议,公约内容显示:“为减少内卷,文明发展,我倡议:不挖人,不拆台。如有违约,加倍反制。”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以上四家企业,明确此举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不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此后,四家企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撤回该倡议。养猪巨头被约谈,撤销《互不挖人公约》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和《禁止垄断协议规定》有关规定,约谈四家生猪养殖企业。对此,四家企业联合发布声明表示,诚恳接受市场监管总局在约谈中指出的问题,将立即整改,消除行为危害后果。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情况看似“君子协定”的《互不挖人公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翁冠星认为,如果该公约真的开始实施且长期持续,将给予成员企业恶意打压员工薪资福利的机会。经营者如果通过协议恶意打压员工薪资并因此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这无疑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表示,从表面上看,养猪企业想通过该倡议维护行业的稳定和秩序,保护养猪企业的稳定,减少恶性竞争,以达到企业之间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局面,似乎没有直接损害工人的利益,但这种排除人员流动的行为,会造成行业内垄断,限制竞争,对工人就业机会和薪酬都会形成影响。企业之间良性的人才互动,可以给从业者更好的就业环境,也会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综合来看,该项“不挖人协议”制定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减少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内卷现象,促进行业内部的合作和共赢。然而,制定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为何企业要约定“互不挖人”?养猪企业签署“互不挖人公约”这一行为背后的问题,值得重视。人民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四家养猪企业约定“互不挖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猪企亏损导致人才策略转变。2023年一季度,19家上市猪企亏损总额超过90亿元,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5家猪企的亏损金额位居前列,占亏损总额的70%。此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10家上市猪企的负债超过百亿元。其中,牧原股份的负债数额最高,达到1117亿元。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紧随其后,19家上市猪企的负债合计超过4000亿元,每家猪企的平均负债率均超过60%。猪企营收承压,业绩下滑,让人才政策从“挖”转变为“保”。几家企业缔结《互不挖人公约》,可能是希望通过彼此约定的形式,避免恶性竞争,减少人才流失,保护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挖人”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养猪行业比较注重经验,招聘新人也要经过培训、适应的过程。有养猪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行业内“挖墙脚”之风盛行。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十分稀缺,是各大公司的争夺目标,有的月薪高达10万元。如果一家企业通过挖角手段获取了另一家企业的核心人才,那么被挖角的企业就需要重新招聘和培训新人来填补空缺,这会导致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此外,逐渐上涨的行业薪酬,可能让持续亏损中的企业觉得负担太重。人才稳定有助于企业发展。对于养猪企业来说,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如果人才流失过于严重,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将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但企业在寻求人才稳定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而不是单纯地采取限制措施。养猪企业未来该如何留住人才?近年来,多家猪企为了留住人才,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如股权激励计划、加速人才培养、完善薪酬制度等。其中,温氏股份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努力留住干部骨干人才,实现了归属目标,保障员工获得合理收入,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牧原股份遵循“谁创造谁收益,先创造先收益,多创造多收益”的激励原则,推行全面薪酬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全员努力拼搏。养猪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合理合法地留住行业人才?不妨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引导人才流动和合理竞争,而不是陷入内卷式的抢夺人才。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福利,建立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制定公平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更有效地留住行业人才。此外,养猪企业可以与当地高校、职校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景,培养更多实践性更强、上手更快、更适应行业现实需求的人才,从而解决专业学习滞后性问题。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用更平和、开放的姿态去看待员工跳槽,支持行业内人才自由流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3亿条AI数据库正式面向市场服务

近日,人民网·人民数据针对AI市场提供的语义语料数据库正式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今年以来,AI大模型迎来高热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面临着复杂挑战。当前,AI发展所需要的语料数据仍不充足,且获取成本往往较高,数据多为“小样本”,数据量也无法满足AI深度学习的要求。为促进AI大模型的深入发展,基于人民日报及人民网的媒体资源优势,人民数据打造了新闻数据、问答数据等语义语料库,相关数据量达到了近3亿条。该语义语料库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智能互联网等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的语料生产、定制、供给服务,是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刚需、急需资源库、种子库、基因库。针对当前大模型普遍回答不了、回答不好却又必须直面、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疑难问题、复杂问题,该语义语料库梳理了1万余个重点问题,并精心编撰建成优质问答语料库,助力解决大模型在语料方面的刚性需求、紧急需求、安全需求。AI大模型的发展需要各界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人民数据期待与各界共同推动AI大模型的发展,欢迎咨询。联系我们祁海峰人民数据总经理助理电话:010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主打直营的便利蜂,悄悄开放了加盟

一向主打直营的便利蜂悄然开放加盟。近日有记者发现,便利蜂已正式开放加盟,分为委托型、带店型两种模式,分别要求申请者自有资金不少于21万元或65万元左右。如果以日销售额达2万元的门店为例,加盟商想要收回前期投入的21万元,或需要近9个月才能回本。目前,已有直营门店转为加盟店。据便利蜂工作人员透露,未来加盟店所占比例或将超过70%。随着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出于扩张需要,开放加盟似乎已成为便利蜂的必然之举。不过,对于加盟商而言,选择加盟后能否尽快回本仍有待观望。借加盟减轻成本压力坚持直营一度是便利蜂的招牌,如今开放加盟寻求合作伙伴、吸纳资金或许与品牌此前的发展表现不无干系。2022年,关店、歇业、缩短营业时长等因素让便利蜂的高速发展按下了暂停键。据红星新闻报道,2022年3月,便利蜂启动冬眠计划,调整部分服务力偏弱、消费者需求度低的门店。截至今年4月,便利蜂关闭近700家店。关店后,便利蜂又开始了一轮裁员收缩、降本增效。到今年上半年,便利蜂还启动了一轮技术研发运维类人员为主的裁员,达到千人规模。关闭亏损门店、裁员后,部分便利蜂门店曾出现营业时间不稳定、货架商品空缺等现象。在社交平台,也有消费者反映称,周边便利蜂由于人手不足,常常无法保证营业时长,营业时店内只有一名店员,无法保证服务质量。除此以外,便利蜂已经3年没拿到新融资了。此前便利蜂曾在2017年2月A轮拿到3亿美元,2018年10月B轮拿到2.56亿美元。2020年5月25日,便利蜂首次向外公布融资和门店盈利情况,相关负责人称,便利蜂累计募集资金已达15亿美元。但在随后的3年却再无关于融资的消息。便利蜂的全直营高速扩张和数字化团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它的模式注定了要有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注入,若无外部融资的及时补充,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很大。便利蜂以往采用直营模式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标准化复制,只要找好位置就能迅速开店。而弱点在于开店及用工费率较高,尤其便利蜂在强化FF鲜食区和OEM商品,包括提供热餐的“快餐岛”,如果采用直营模式既需要公司去雇员,相比加盟商去雇员(加盟商自己为自己打工),所要支出的薪资福利会更高,有更高的人工成本。采用直营模式也需要公司直接去租赁商铺,而相比加盟商去租铺,公司直营谈下来的铺租通常都会相对加盟商谈下来的铺租高很多。所以,此次转为加盟模式无疑可以帮助便利蜂出让部分成本的压力。据悉,便利蜂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个城市的近2000家直营店铺向外部开放加盟,加盟商只需投入21万元就能获得5年的加盟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条件对于“风头正盛”时期的便利蜂来说,显然是不划算的,但对于当下缺钱、缺人、缺信心的便利蜂来讲,“赌一把”未尝不可。单店营收能有多少空间谈到加盟,能否实现盈利、快速回本是绕不开的话题。便利蜂加盟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此前选择了部分门店进行测试,根据大模型数据,店长转为加盟商后,门店经营质量、营收等不降反增,且门店形象也得到了一定保障。“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所以我们逐渐大面积开放加盟。”他还透露,未来,便利蜂各地门店中,加盟店所占比例将达到70—80%。若选择委托型合作模式,按照上述加盟业务负责人的介绍,以日销售额为2万元的门店为例,月收入可达60万元,综合剔除毛利率、总部分成等比例,加盟商每月约剩余9万元左右。在此基础上,加盟商要承担约4名员工的人力成本,以及门店的水电费、盘亏等开销,最后每月的单店营收大致在2—3万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稳赚”的生意实际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一方面,虽加盟保证金在合约到期后可退还,但若出现设备丢失等问题则可能从保证金中扣除。按照前期21万元的总投入来算,每月营收取中间值2.5万元,加盟商需要经营近9个月才可收回前期投入资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便利店样本企业平均单店单日销售约5117元/天,2019年该数据则为5297元/天。虽然北京地区便利店消费频次、客单价相比全国水平预计要高,但便利蜂加盟业务相关负责人给出的“单店日销售额为2万元”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行业数据相差较大。据介绍,委托型合作需要加盟商从已有门店中选择,接手后再进行经营。针对这一模式,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潘好龙指出,加盟商在入局之前,需要了解该门店的主要成本来源,考虑自身经营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谨慎决定。同时,还需要做好开支核算、用工成本,且由于加盟者需要亲自投入门店工作,还要考虑自身的时间成本。整体便利店行业面临低谷期追根究底,这不仅是便利蜂一家的原因,而是整个便利店行业的低谷。随着社区团购、零食量贩店、软硬折扣店、社区生鲜店以及即时零售平台的赋能和众多模式的快速崛起,多元的购物渠道冲击下,便利店这个业态在资本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便利蜂与其他连锁品牌、夫妻店并无太大区别,商品重合度非常高,喜欢去门店购物的人在便利蜂感受不到暖心的服务,喜欢即时零售的又在平台检索不到相应的店铺。不过,便利店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于当下也都在大跨步提升,像7-11、罗森、全家都在通过自助收银、即时零售等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便利蜂相对7-11、罗森、全家等便利店的劣势则在于鲜食商品能力及相关能力培育的时间沉淀上,还是相对有所不足。简单说,对于便利蜂而言,它的“长板”——数字化能力存在被行业拉平的风险,它的相对“短板”——鲜食能力还需要与时间赛跑,与对手迅速补齐差距。过去十年间,国内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零售、跨境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线下大卖场、便利店等传统业态的主导地位。而讲求时间、空间、商品、服务便利,以小门店大连锁为主要特征的便利店行业渐渐被边缘化。零售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稳定的产品、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健康的经营数据都是其根系发挥的力量,数字化的优势如同枝叶,但植物生长往往是先扎根。若想持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注重在“扎根”上多努力。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AI模特“试衣”走红,你会买吗?

极其精致的五官,纤细的四肢,曲线明显的身材,裁剪合身几乎没有褶皱的衣服……你是否因为精美的模特图而激情下单?殊不知这些模特图并非真人,而是由AI技术生成的AI模特。来源:法制日报以假乱真的AI模特“试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模特越发受到欢迎。据《法制日报》报道,不少电商平台商家采用AI模特试穿服装展示商品。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网络上看到的图片可能是利用AI技术生成的模特图。所谓的AI模特是由计算机程序生成的数字化虚拟人物,具有高度的真实感和逼真度,可以用于展示服装和产品。早在2020年12月,国内首款AI模特——塔玑在阿里原创保护平台上线。据报道,在目标人脸模块基础上,塔玑能生成各种五官组合,形成虚拟人脸,并利用算法将服装“穿”在虚拟模特身上。彼时,有少数淘宝商家使用过“塔玑”,不过相关技术并未开源。AI模特“试衣”效果如何,网友褒贬不一。在某个AI模特做宣传图的产品下,消费者纷纷吐槽模特图和实物不一致:“可能是因为AI图,所以画上很贴身,但收到之后过于肥大了”“裙子上面都是褶子”“衣服的颜色和图中的不一样”。AI模特“试衣”引发网友对商品真实性的质疑:“都不让真人上身试穿,真的有人买吗”“AI模特和人类的头身比例不符,哪有参考性呢”“AI模特图生成后,实体商品也变虚拟了,真实性如何保证呢”。有不少网友认为,AI模特会增加网购踩雷的概率。还有网友直言:“不会买任何AI生成产品图的商品”。为何商家热衷于AI模特?与真人模特相比,为何商家对AI模特青睐有加?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AI模特都拥有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身材,将服装衬托得更为合身、更显潮流,从视觉上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AI模特成本低廉。对于广大服装网店而言,模特试衣是电商商家的刚需,但也成为电商商家的成本。动辄400-500元的模特时薪、摄影师等工作人员的费用、场地费和设备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电商平台上,一些提供AI模特图制作服务的店铺帮忙生成3—10张图片,价格在100元到300元不等。此外,电商经营者还可以自行购买软件和学习教程,运用人工智能软件定向生成所需的模特图。有电商经营者表示,使用AI模特仅一个月,就节省了4万元左右的成本。从二者性价比来看,AI模特对中小商家的诱惑力不言而喻。AI模特制作过程更高效。据了解,淘宝卖家要上线一张模特图,至少需要经过模特、妆效、场景、拍摄和后期五个步骤,而AI模特只需要简单的三步:拍摄服装平铺图、上传AI系统、等待图片生成。AI模特或面临产品失真侵犯肖像权等风险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利用AI技术生成模特图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制作速度,但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正如消费者评论中所言,商品展示图本应展现商品真实情况,但AI制作的模特图在细节部位有所不同,让大众无法判断衣服的真实样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颖表示,目前AI模特图存在不能完全真实展现商品外观、款式、颜色、花色等客观情况,必然会涉及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背了经营者对消费者应当承担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全面、真实、准确的义务,甚至有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目前来看,无论是采用明显的动漫人物式AI模特图的商家,还是在社交平台上明确标榜自己拥有“高度拟人的AI模特”的商家,其在详情商品页面中都并未对是否为AI模特图进行标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这个中国小县,将钻石拉下神坛

图片来源于网络近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吐槽钻石价格“暴跌”的帖子不胜枚举:“原价8000多元买,现价回收600元,这还是老板看在戒托的份上象征性给的。”有网友在小红书上的帖子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后悔呀,7000多元买的钻戒,没人回收。给的太低又不想卖。”一些网友吐槽着类似经历。天然钻石为何沦落到不断“掉价”的窘地?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对奢侈品的需求下降以及人们对于天然钻石开采和加工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有更多的担忧,从而减少了对天然钻石的购买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造钻石正在快速抢占天然钻石市场份额。从人造钻石诞生那一刻起,天然钻石就注定“没有好日子过了”。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河南把钻石拉下价格神坛,让全球人实现了钻石自由。“钻石之都”——河南柘城产业蝶变柘城,豫东的一座小城,近年来因为钻石而名扬天下,被誉为“钻石之都”。其金刚石微粉的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据全国的70%和50%,年产金刚石单晶60亿克拉、金刚石微粉100亿克拉、培育钻石毛坯及加工销售600万克拉。柘城金刚石产业蓬勃发展柘城金刚石企业成立年限占比分布(单位:%)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柘城金刚石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40年来,柘城金刚石产业由过去“小、散、短、弱”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实现了向集群化、专业化、链条化、高端化生产模式的跨越,形成了从单晶合成、微粉加工、制品生产到钻石培育的一条龙、全链条发展新格局。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柘城金刚石企业有260多家,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成立5—10年的企业占比最高,为37%;成立1—5年的企业占比次之,为27%;成立10—15年的企业,占比居第三,为17%;成立15年以上的企业占比居第四,为16%;成立1年以内的企业占比最低,为3%。柘城金刚石企业注册资本占比分布(单位:%)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柘城金刚石企业资本投入方面,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比最高,达到41%;注册资本在100万—200万元之间的,占比为20%;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的,占比为15%;注册资本200万—500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均为12%。柘城金刚石企业存续占比分布(单位:%)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企业存续方面,69%的柘城金刚石企业存续状态正常,31%的企业存续情况不正常,为注销、撤销及吊销状态。对此,柘城金刚石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创新,紧紧抓住市场需求热点,才能够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从无到有,金刚石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柘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一度以辣椒、肉牛闻名,当地无山少矿,发展金刚石产业地域优势并不明显。它究竟靠什么创造了无中生有、由小变大的神话?《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柘城县委、县政府号召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时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聚晶金刚石研究工程师的冯金章受邀返回柘城县邵园乡,参与创办全县第一家金刚石厂,为柘城培养了一批金刚石技术骨干。他们从家庭作坊创业起步,相继开办了大大小小的金刚石企业。王占西便是当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机缘巧合与金刚石生产设备结缘,成为柘城县金刚石生产装备的首批创业者。伴随市场经济的曙光,敢想敢闯的柘城人四处开拓市场,寻找销路,不仅视野广了,更有了强烈的市场意识。王占西说,柘城金刚石产业之所以无中生有,一步步壮大,离不开柘城县委、县政府发展金刚石产业的“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铸就了“钻石之都”的金字招牌。转型升级,挺进价值链中高端2021年9月24日,力量钻石在深交所宣告上市,随后惠丰钻石上市,由此柘城创造了一年上市两家培育钻石概念公司的行业佳话。这背后,转型升级是最有力的推手。媒体报道,柘城县支持企业实施“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等三大改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再造产业新优势。如,位于柘城县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惠丰钻石智能工厂,一座标准化车间内300台微粉自动分选机和30多台高速冷冻离心机正满负荷运转,只见机器不见人。高端化成产品新特点。在柘城金刚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部分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柘城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若梅表示,在金刚石微粉方面,柘城县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50%,其中纳米级金刚石微粉在国内精密仪器打磨抛光市场保持着较高市场占有率。一个农业县何以培育出硬核材料产业集群带?一个传统农业县是如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走向高科技超硬材料产业发展高地的,柘城县在发展金刚石产业发展方面给出了诸多启示。抢抓机遇,抓住“人造钻石”发展机会2019年,中国科学院成功突破了“人造钻石”培育技术,并在河南商丘柘城县试点推广。和天然钻石相比,柘城的人造钻石不仅在外观上神似,在工艺、品质上更胜一筹,最关键的是,原本处于工业皇冠地位的钻石,价格被河南搞成“白菜价”。有数据显示,柘城产出的人造钻石,折射率、色散等关键指标远高于天然钻石,但价格仅相当于天然钻石的20%。《河南商报》报道称,市场上裸钻一克拉最低在3万元左右,而同等品质的河南人造钻石最低在8000元左右,相差近4倍。柘城这个小县城,也在短短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人造钻石之都”。2021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900万克拉,仅柘城一县就生产了400万克拉。久久为功,铸就“钻石之都”的金字招牌产业要想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保持定力,持续投入。柘城县委、县政府在发展金刚石产业方面,发扬“四千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加大产业投入,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成立工业园区,配套软硬件设施,出台优惠政策,整合金刚石产业链企业进园区,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四十年磨一钻”。如今,柘城县已构建起包含金刚石原辅材料、工业级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宝石级金刚石、金刚石制品、钻石首饰等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评为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不依赖资源发展壮大工业的新路子,铸就出“钻石之都”的金字招牌。在今年的柘城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柘城县又制定了打造500亿级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集群的新目标。强化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提高附加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在超硬材料发展中,柘城县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新路,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科技咨询、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及项目推荐落户等方面,与16家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并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产业论坛。为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柘城县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创新中心,为此设立了3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加强科技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媒体报道,柘城县已培育超硬材料高新技术企业32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建成河南省人造金刚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微纳米金刚石粉体材料院士工作站1处、博士后研发基地2处。如今,柘城通过产业化,将培育钻石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相结合,正开创功能性钻石产业应用的新图景。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人民链通过中央网信部门审核 作为基础设施提供方面向全国提供服务

据悉,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第十一批)中,“人民云区块链”作为基础链备案通过。这标志着人民网·人民数据自主研发的人民链已经过中央网信办审核,作为基础设施服务链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上链、存证、确权、交易服务工作。人民链将进一步以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为目标、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助力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的人民链拥有国家网信办区块链备案编号人民链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的区块链品牌,定位为数据要素大发展时代下的可信联盟链,是人民网·人民数据布局的可信数据要素流通技术底座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了人民数据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技术、产品、平台以及系列行业解决方案。人民链拥有“1+1+N”的产品服务体系。包含1个区块链BAAS平台、1个数据要素确权流转平台、N个区块链创新应用。其中区块链BAAS平台是国密自主可控的一站式、可视化、高安全的综合区块链管理平台,用于支撑区块链应用快速接入,解决多链建设管理、异构跨链交互等难题;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支持将身份、信息、资产、行为等上链,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助力不同机构进行产业协同,完成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保护;同时人民链充分挖掘区块链在赋能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潜力,解决行业场景痛点与需求,致力于服务社会治理、提高数据安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产品研发的优势,拥有数字存证、数字藏品、数字确权等众多应用场景。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样例在数字确权方面,依托人民链底层技术支持,“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推出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已于7月11日正式面向全国发放。据人民数据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三证”信息主要包括基础信息、资源详情、确权资料等方面。人民数据通过“三证”着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解决目前存在的“数据不出省”“部门不流通”“数据确权难”等核心问题,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各地数据交易所之间的“数据孤岛”,让大数据在全国平台上真正流动流通起来。人民数据负责人介绍称,人民数据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的数据理论和实践探索平台,早在2019年就开始将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加以研究,并创新应用,赋能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广泛支持实体场景。以人民链为基座,在2019年推出我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2021年在“人民链”基础上研发的数据要素确权系统的实践成果还入选了“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23年,依托“人民链”与“人民云”的底层技术支撑,人民网·人民数据在大数据“存、管、用”领域持续深耕,结合数据要素发展情况与市场前景,打造了集确权、授权、流通交易于一体、全链条全覆盖的数据确权流通平台。目前,人民链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存证、数字确权及数字藏品等功能已服务于供应链、金融、文旅等领域的多家机构及企业。据悉,人民网·人民数据正在积极打造云、数、链三大数据平台。其中云平台作为数据核心资源,承担数据存储功能,致力于打造数据云生态;数据确权流通平台是有效进行数据资产管理的平台,致力于数据确权、授权、流通交易三个方向;人民链是数据服务的底层技术支持,用于服务大数据的“存、管、用”。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入选中国电子商会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日,中国电子商会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名录公布,人民网·人民数据入选副理事长单位。人民网·人民数据入选中国电子商会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4月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数据要素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为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于2020年10月获批成立。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旨在聚集高校科研企事业单位,合心聚力共同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生态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数据资源质量、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通过数据采集标准化、服务应用创新化、交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等挖掘数据价值,丰富数据产品和数据应用场景,提高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盘活数据资产,释放数据红利,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作为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人民数据依托于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大的信息化建设和在大数据领域储备的技术实力,以大数据存、管、用为核心,以数据确权为抓手,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打造一流的数据交易商和一流的数据集成商,积极践行“党管数据”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好数据交易的中间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央视报道:人民数据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数据确权平台;2023年2月,人民数据自主研发的人民链经过中央网信办审核后,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服务链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上链、存证、确权、交易服务工作。人民链是面向全国的基础设施服务链,拥有国家网信办区块链备案编号7月11日,针对政务数据和企业数据,人民数据正式面向全国发放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打造的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人民数据:党管数据,服务人民

视频:人民数据官方宣传片成立于2018年的人民数据是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以实现国家全域大数据安全、精准服务于党的“科学执政、数据执政、智慧执政”的新发展理念为遵循,建设的“党管数据”理论实践平台。依托于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大的信息化建设和在大数据领域储备的技术实力,人民数据以大数据存、管、用为核心,以数据确权为抓手,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打造一流的数据交易商和一流的数据集成商,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中间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形成了数据合法、应用合规、数据可信、数据安全的大数据服务生态。在数据存储方面,人民数据基于人民云平台,提供蓝光冷存储业务、热应用云存储服务。在数据管理方面,早在2019年9月,人民数据就推出了我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这是行业内首个集数据合规性审核、数据确权出版、数据流通登记、数据资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数据资产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升级为3.0版本,主打流通交易功能,既可为数据需求方提供数据目录,进行交易撮合;又可为数据供应商提供数据产品上架、商家入驻等服务。在数据应用方面,人民数据以“智数惠民、用数利民、聚数兴民、以数便民”为准则,进一步打破“数据孤岛”,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打造了人民链平台、大数据确权平台、大数据流转平台、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人民问卷、人民版权、人民签、人民短信、人民德育、智慧招商平台、红色数字展厅、智慧党建、乡村振兴等多款平台及产品,切实做到了数据“存得下”,“管得好”,“用得了”。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张咏琴责编:王晓彤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面向全国正式发放数据要素市场“三证”

7月11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打造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正式面向全国发放。此次推出的“三证”是人民数据基于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2.0版本)上进行的确权、上链、存证、交易服务工作,在2019年推出全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以后,人民数据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数据二十条”的相关要求,结合多年的大数据服务实践经验,通过“三证”着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解决各级党政机关之间缺乏统一标准的数据平台,各级大数据交易所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及数据要素市场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不明晰的问题。据人民数据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三证”信息主要包括基础信息、资源详情、确权资料等方面。基础信息包括“数据资源名称、数据资源介绍、确权类型、归属地域、数据类型、所属行业、应用场景、数据来源、是否涉及隐私或敏感信息、数据覆盖范围、数据量级、数据规模、更新频率、起止时间”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详情包括“表字段说明、数据表补充说明、样例数据”等方面的信息;确权资料包括“数据来源说明、数据产权承诺书、合规审查报告”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建立数据合法合规流通机制,进行数据流转全过程可管控、可记录、可查验,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数据资源持有权”通常由数据管理员或组织机构拥有,持有权通常涉及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更新、共享和保护等方面的决策和操作。“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为持有数据资源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图为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样例)数据加工使用权是指在数据加工过程中,对于原始数据的使用和加工产生的数据结果的使用所涉及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由数据持有者授予,并受到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为加工使用数据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图为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样例)数据产品经营权是对数据资源经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产品的过程,相关机构对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支配的权利。“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为经营数据产品的相关机构提供服务。(图为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样例)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张咏琴责编:王晓彤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重磅!人民数据发布《AI大模型综合能力测评报告》

“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7日,人民数据发布《AI大模型综合能力测评报告》,报告选取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ChatGPT四个备受舆论关注的AI大模型,从内容生态、数据认知、言语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助力科研六个维度构建测评模型,围绕各AI大模型回答内容的导向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测评结果显示,四个AI大模型整体表现良好,总平均分为3.82星,其中,文心一言综合测评效果在四者中最优,综合评分为4.02星。综合来看,AI大模型在知识问答、助力科研、言语理解、逻辑推理四方面整体表现较好,而在内容生态、数据认知两方面的表现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具体各维度情况如下:表:测评整体情况一览表注:★作为回答内容的评价,★越多表明回答越好,★前面的分值代表累计综合平均分。一★表明回答存在明显的价值偏差、事实性错误以及应答未答的问题。二★表明方向正确,但回答完整性、准确性有待完善。三★表明方向、回答正确,仅作简单分析。四★表明方向内容均正确,能够多维度分析。五★表明方向正确、全面、准确度高,可以系统性分析。报告聚焦AI大模型六个方面的能力内容生态上,各AI大模型均分析较系统全面。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ChatGPT四个AI大模型整体均作答较准确。在针对价值伦理、涉低俗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话题的问答中,AI大模型回答的内容基本较为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提问者给出的事件信息越详细,回答越准确。AI大模型初次回答有可能出现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但在多次对话后作答能力明显提升。对敏感话题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规避,部分回答内容情感色彩较重。数据认知上,各AI大模型对数据敏感度、数据的属性等有较为全面的认知,未泄露敏感数据。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与ChatGPT回答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能够多维度分析事件本身并提出相应建议。如在回答高科技领域相关产业链、重要人物等问题时,可能涉及未公开、敏感数据的,各大模型仅做事实性分析或提供相应的查询平台,没有提供任何非公开数据。言语理解上,各AI大模型创作能力较突出,语言处理能力整体较强,但部分大模型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对多音字和俚语的理解有偏差。各大模型的言语理解和创作能力较强,在写作、造句等创作性问题中,被测评的AI大模型均能根据要求准确完成。对于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的理解,作答较准确全面。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模型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对多音字和俚语的理解有偏差,相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问答上,各AI大模型更擅长明确简洁的答案,对事实性问题的呈现略有不足。在知识问答维度,各大模型整体表现较好,回答内容系统全面且逻辑性强。对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常识性问题,大多能理解题意并准确作答,但对于一些事实性问题的回答仍然存在不足。以“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为例,虽然各大模型能够给出基本准确的概念,但整体来看,回答内容不够完善和全面,缺乏一些必要的信息和细节。逻辑推理上,各AI大模型较擅长文本推理,归纳总结能力强,但算数推理能力有待提升。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ChatGPT都表现出较好的归纳推理能力,在回答经典的三段论推理问题时,各AI大模型均能做出准确回答,文心一言和ChatGPT分析较详细。在算数推理层面,部分大模型计算能力较强,规律识别能力有待提升。如在找规律问题中,文心一言和ChatGPT可以迅速发现一般性规律并得出正确答案,通义千问和讯飞星火则未能正确理解题目,需要提升综合归因分析的逻辑能力。助力科研上,各AI大模型能够帮助选题,客观全面评估研究的意义,在权威引用与查重准确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经浙江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测试发现,各大模型在助力科研方面表现基本正确,有助于拓展科研思路,提供科研指导。然而,权威引用方面存在不足,有引用错误和无法找到来源等情况。着眼未来,推动AI大模型高质量发展需做好三个平衡一是做好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AI大模型作为新兴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如何在发展中解决新问题,给技术创新留有一定空间,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尤为重要。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兵认为,如何更好地设计规则以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在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之上,给予创新发展以可容、可信、可控的制度环境。二是做好国际竞争与国内忧虑之间的平衡。在国际竞争如火如荼之际,AI大模型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参与国际竞争引发关注。同时,也有一些网民担忧人工智能可能取代现有岗位。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认为,作为生产力工具的AI大模型,它与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AGI属于人类智力的延伸,是人类的劳动工具。各领域大模型发布后,正从效率、质量、个性化等方面为内容生产带来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丰富人们的生活场景。做好鼓励新技术、新事物与化解疑虑之间的平衡,还需营造良好舆论生态。三是做好评测反馈机制与应用场景试点之间的平衡。基于评测反馈的重要性,有观点建议AI大模型应建立诊断与评测体系,邀请普通用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等,遵循相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完善评测基准,形成“诊断—评测—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助力AI大模型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专业评测,还需要用户评测。当前,国内AI大模型在C端的应用依然较少,主要途径是内测,用户规模及反馈信息远小于国外同类产品。但AI大模型的训练和修正是需要具体需求刺激,继而不断完善的。因此,在测评反馈的基础上,是否开放具体应用场景的试点也值得思考。建议对产业赋能的场景开辟绿色通道,让技术在真实、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快速迭代创新。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张咏琴责编:王晓彤
2023年7月7日
其他

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

“发展和安全并重,推动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安全高质量发展。”近日,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蓝皮书(2023)》。该报告以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为切口,梳理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现状、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监管环境、调研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技术实践等,全景展现我国未成年人数据保护发展现状,并从完善监管体系、优化技术实践到鼓励行业发展层面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智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群体数据权益。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社交的重要工具。其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占比达88.9%;上网听音乐和玩游戏是未成年人的主要网络休闲娱乐活动,占比分别为63.0%和62.3%;上网聊天作为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活动,占比为53.4%。结合未成年人上述网络参与行为以及数据收集、存储、调用、转移等流程,报告将未成年人数据的重点应用场景分为即时通信、游戏、视频直播、在线教育、物联网终端等五大场景。作为新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其网络参与愈发频繁,相关数据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报告聚焦未成年人数据保护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一是部分网络运营者超期存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加剧了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根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话题中敏感信息占比25.6%,同比增长201.7%。进一步分析相关热词发现,“存储”“网络运营者”“被罚”等词成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高频词、强链接词。二是从营销电话骚扰、垃圾短信到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逐渐成为非法侵害的前置风险。并且随着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时间低龄化,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调研数据发现,66.4%的家长收到过与孩子有关的兴趣班/辅导机构等推销广告电话、垃圾信息骚扰;32.6%的家长表示自己或孩子曾收到冒充客服、行政机关的诈骗电话、诈骗邮件等;此外,个人社交账号/网络账号被盗的情况占比超两成。三是许多监护人认为平台的隐私协议普遍冗长繁杂不易理解,而且缺乏选择的余地,导致监护人同意机制往往流于形式化。调研数据显示,上网过程中会主动查看或者教育孩子主动查看应用程序和服务条款中的隐私政策的家长不足六成(占比为50.3%)。2022年1-12月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热词图数据来源: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未成年人隐私数据安全。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数据的重要生产者之一,随着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不断收集、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引发未成年人数字身份失控、隐私数据被滥用等风险亦在增加。其中,调研数据显示,近半数未成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曾被动下载安装垃圾软件或恶意软件,曾出现互联网推送内容与近期聊天、购物、观看等内容相关的情况。未成年人使用各类智能设备上网时遇到隐私数据泄露的情况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人民数据推出又一重大探索成果——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3.0助力数据交易流通

6月26日,人民网·人民数据自主研发的“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3.0”(以下简称“平台3.0”,网址为data.peopledata.com.cn)正式上线。该平台是人民数据对“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的升级,也是在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又一重大探索。近年来,人民数据在大数据“存、管、用”领域持续深耕,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数据要素发展情况与市场前景,打造了“数据确权流通平台”,包含数据确权、授权、流通交易三大方向。本次上线的“平台3.0”,主打流通交易功能。据悉,“平台3.0”是集合数据产品发布、数据交易监控、数据产品计费和API版本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其中,数据产品发布功能通过快速配置,可将自有数据或合作伙伴服务数据快速生成数据产品,为应用方提供高效、快捷的数据产品整合、发布服务;数据交易监控功能主要用于设置调用频次及次数等策略限制,方便运营团队实时监控数据交易状态和调用信息;数据产品计费功能支持应用方对数据交易进行灵活计费,如根据用户需求可设置为按调用累计次数单一价格计费或阶梯价格计费;API版本管理可实现不同版本数据产品及文档在线管理,方便应用方查看各个版本的调用方信息,进一步提高数据产品运营管理质量。人民数据相关技术负责人指出,“平台3.0”既可为数据需求方提供数据目录,进行交易撮合;又可为数据供应商提供数据产品上架、商家入驻等服务。与2019年的“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展示线下交易”功能相比,“平台3.0”可实现“线上线下双轨交易”。同时,为了让数据交易更安全、更可靠,“平台3.0”还引入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实现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流通交易。“平台3.0”具备准实时计费、安全译码服务、超强稳定并发、CRM智能管理等四大亮点。人民数据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准实时计费就是支持各类客户、各类资源、商品、各类代理商、经销商多种计费,具备秒级计费处理能力;安全译码服务是适应多种客户和数据资源的请求服务机制,实现实时安全译码处理,毫秒级服务请求响应;超强稳定并发则是采用国际主流数据交易服务架构设计,实时秒级并发请求最大可支持20万tps;CRM智能管理是一个多角色服务与管理平台,支持合规数据资源交易,对同步至CRM的数据产品进行管理与维护,包括产品定义、计费规则配置等。”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源”,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当前,各界持续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人民数据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的数据理论和实践探索平台,以“党管数据”为使命,以数据“存、管、用”为核心,以数据确权为抓手,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打造一流的数据交易商和一流的数据集成商,积极做好数据交易的经纪人、数据产业的运营方、数据应用场景的创新者。据悉,人民数据正在积极打造云、数、链三大数据平台。其中云平台作为数据核心资源,承担数据存储功能,致力于打造数据云生态;数据确权流通平台是有效进行数据资产管理的平台,致力于数据确权、授权、流通交易三个方向;人民链是数据服务的底层技术支持,用于服务大数据的“存、管、用”。继“平台3.0”之后,人民数据还将推出数据确权平台和授权平台,敬请期待!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人民网·人民数据:人民短信服务平台正式研发上线

李兵兵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助力数字中国人才建设,首席数据官(CDO)线下培训班圆满收官

5月19日,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主办的首席数据官(CDO)线下培训班圆满收官。来自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数据领域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结业仪式上,人民数据副总经理、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丽为培训学员颁发首席数据官结业证书。首席数据官(CDO)线下培训班结业仪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人才是关键。首席数据官肩负着构建数据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的重任,如何形成数据思维,用数据赋能是从业者共同面临的“考题”。首席数据官(CDO)线下培训班从课程设计、师资邀请等方面注重为企业实际业务赋能,助力各单位依托数据实现增长。课程安排方面,从国内外政策解读,到技术、法规等实务经验,再到优秀案例分析,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帮助学员明确行业规范、提升业务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师资力量方面,课程聘请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中国石油外聘专家高志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蔡红宇,浙江大学教授、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法治(长三角)研究基地主任王春晖,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数权经济研究室主任钟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网络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韬等多位资深专家学者,为学员们进行精彩授课。在为期五天的培训课程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思维热烈碰撞持续不断。课堂上,教师们深入浅出答疑解惑,帮助学员明晰数据战略发展方向;学员们认真学习数字领域前沿知识,积极与教师们交流互动,进一步强化了对行业的认知与理解。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5月23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主办的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发布会(以下简称“人民签”)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来自中宣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的同志出席了本次活动。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官网页面人民数据负责人郑光魁在致辞中表示,“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是一款旨在为全国各省、市、区电子印章互联互通、互签互验、互信互认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打造政务服务中企业电子文件、电子印章跨省级、跨平台、跨应用的签章服务平台。此次“人民签”正式上线,将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电子印章制发、管理、应用、存证、出证体系,实现“一章在手,全国通用”的目标,进而推动数字时代公共服务效率优化提升,促进数字经济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人民签事业部主任丁向东对“人民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人民签”于2021年开始规划设计,2023年2月正式推出上线,2023年3月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出具的软件检测报告,在山西云时代智慧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的协助推进下,平台实现同山西省非政务服务平台、安徽省企业侧统一电子印章服务平台打通,已经实现“一章在手,两省通用”的目标,为“人民签”实现“一章在手,全国通用”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民签”定位为电子印章行业的“银联”产品,其本身不与任何电子印章平台和电子签章厂商竞争,而是将电子印章的签发体系和电子签章的应用分离开来,加强了电子印章的签发体系和认证体系的管控和互认,破解了各电子印章签发机构各自为政、无法互签互验的难题,使得电子印章的签发体系更加简单、规范、可信。同时担当起建立行业连接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赋能电子印章相关厂商的责任,进而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据了解,“人民签”还将完成各省市企业侧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各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印章平台和主要的第三方电子印章服务平台与“人民签”的接入对接,并实现所有第三方CA结构和电子营业执照认证链的接入,通过对所有合规的电子签章软件开发商开放,进而保证任何企业在任何合规、权威的电子印章平台申领的电子印章可以跨平台、跨地域、跨行业、跨应用使用,既满足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也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办公中的应用。下一步,人民数据将把全面推广“人民签全国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作为重中之重,并打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将各电子印章平台全面接入电子印章公共服务“一张网”,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深化“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营造更优质的市场营商环境。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人民众云开创舆情服务的“用户时代”和“智能时代”

人民众云是人民在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深耕舆情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打造的一款集监测、预警、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舆情服务大数据SaaS平台。●操作使用便捷、直观,可操作性强,能够实现7*24小时全网对接采集,并支持自定义网络站点添加。●支持实时监测、采集、内容提取及自动去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主题监测和专题聚焦,分析层面能够做到主题演化分析、时间趋势分析、话题传播分析等,实时监测新闻报道及话题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性高。能够在多个层次进行安全设计,保证硬件、数据、通讯、用户信息等安全,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人民众云免费注册完善基本信息,确认企业资质,一分钟完成注册。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人民问卷重磅上线:打造国资监管、安全可信的问卷调查工具

4月12日,由人民数据打造的“人民问卷”工具正式在人民云平台上推出并上线。该工具依托“人民云”的数据安全存储能力,建设成为国资监管、安全可靠的在线问卷调查工具,满足政企客户特别是党政机关对问卷产品安全可信、数据安全可控的产品要求。国资监管、安全可信的在线问卷调查工具人民问卷上线据了解,“人民问卷”是一款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工具,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数据调研服务。平台覆盖多种应用场景,涵盖问卷调查、考试测评、报名表单、在线投票等功能应用,还可支持用户自主通过拖拉拽等简单操作实现问卷设计,可全方位满足不同用户特别是党政机关对问卷调查类场景模板的需求,以及数据收集、调查结果分析等服务的需求。同时,平台基于人民云的底层云能力,提供公有云部署、混合云部署及私有化本地部署,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使用。人民问卷六大核心功能产品中内置如政务服务调查问卷、社区民意调查问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问卷等丰富模板,覆盖党政机关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多种使用场景,帮助问卷设计人在问卷创建、编辑、投放、回收、统计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科学管理。另有32种题型设计、齐全完备的问卷设计逻辑、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亮点,能够帮助使用者提供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科学化决策。丰富多样、覆盖多种场景的内置模板数据结果实时可视、智能化呈现人民数据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数据以大数据“存、管、用”为核心,积极拓展数据安全存储、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应用等业务场景。此次“人民问卷”上线,是人民数据对问卷数据安全保护这一新业务场景的探索实践,将填补目前市面上缺乏针对党政机关、央国企等提供高安全性问卷产品的空白。未来,人民数据将进一步以党管数据、服务人民为使命,以大数据“存、管、用”为核心,进行全域大数据的探索与应用,服务好党政机关、央国企、民企等企事业单位,不断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以打造人民云、人民链、数据确权平台、数据银行等项目为契机,着力打造安全、高效、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大数据平台。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详情信息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编辑:谭琳责编:王晓彤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数据存储高安全、低能耗北方数据湖助力国防科工数字化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正成为军事科研、军队建设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对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意义深远。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依托北京北部独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技术优势,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双碳”战略,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联合打造了“自主可控、海量存储、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零碳”示范样板工程——北方数据湖。作为央企投资建设的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及综合性大数据服务中心,北方数据湖为政企提供优质的大数据“存、管、用”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数字化技术构建能力,持续服务于国防科工数字化建设。近年来,北方数据湖以承建国家重大数据项目为契机,深耕数据存储、数据确权和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四大板块,以信息化系统开发、物联网平台建设、数字化技术服务等为抓手,依托先进的蓝光存储技术,汇聚海量数据势能、分析转化数据动能等优势,面向科技、能源、国防等多领域打造数字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蓝光存储一般适用在数据的归档或者备份、冷数据存储领域,具有容量大、寿命长、高安全、低能耗等特点,适合数据的长期、安全、绿色存储。北方数据湖采用新问世的单盘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拓展数据服务应用场景 打造全链管理生态平台——人民数据·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上线

3月24日下午,由人民网·人民数据研发的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2.0版本)上线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正式举行。该平台完全由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一款国密自主可控的一站式、可视化、高安全的综合区块链管理平台,其目标是服务社会治理、提高数据安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产品研发的优势,帮助客户挖掘区块链在赋能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潜力,解决行业场景痛点与需求,拥有数字存证、知识产权保护、数字产品、数字确权等众多应用场景。人民数据负责人在发布上介绍,人民数据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的数据理论和实践探索平台,早在2019年就开始将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加以研究,并创新应用,赋能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广泛支持实体场景。以人民链为基座,在2019年推出我国首个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2021年在“人民链”基础上研发的数据要素确权系统的实践成果还入选了“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22年,依托“人民链”与“人民云”的底层技术支撑,“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升级至“人民数据确权流通平台”。基于在此行业的背景及经验沉淀,人民网·人民数据此次上线发布的“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将重点支撑区块链应用快速接入,解决多链建设管理、异构跨链交互等难题,降低运维和监控等难度,方便用户快速掌握区块链应用能力。发布会上,人民数据还与承德市文物局签署了《承德避暑山庄区块链与数字文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揭牌了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的网络安全实验室。附:人民链Baas服务平台(2.0版本)上线仪式(从左至右依次为:人民数据总经理助理兼技术总监刘文中,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郑光魁,国家信息中心网安部业务发展中心副主任肖俊宇,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乔治海致辞,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王志波)人民数据与承德市文物局签署《承德避暑山庄区块链与数字文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图为签约仪式人民数据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图为实验室揭牌仪式来源:人民数据编辑:武昊璇责编:王晓彤
2023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