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屁孩说:啥都是中国制造—包括新冠病毒…

点击蓝字关注 ANew新大淕 2022-07-20



作者:鼠妈七七八八

编辑:lulu


大纽约孕妈防疫记:蒙面斗白娃


最初,这只是一份寻常的私人怀孕日记。3月1日,当纽约州出现第一例COVID-19确诊病例,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是在大约四五天后,22孕周近半的时候感到紧张起来。后来得知,美东第一例死亡病例发生在我居住的新泽西州。

日记里开始频繁出现防疫内容。直到因为一件不快的事,我决定把它贴出来,让大家也看到。

写下这一切,是寄望母子平安,也给所有受疫情所困的准妈妈们加油。当然,更希望获得外界一点点的鼓励和支持。一天天地往下数,再过三个月,三个月,只希望能与我的小宝宝平安健康地见面。





4月8日


孕27周+1天


"27-28周,胎宝宝可能会打嗝、咳嗽、眨眼,甚至做梦哦!by Premom


大概因为焦虑,没休息好,口腔溃疡几天了。


一大早给New Jersey Perinatal Associates去电话,改了产检日子。原来约的28周胎宝发育情况检查,正碰上4月15日,预计新泽西医疗资源使用达到峰值的那一天。我可不想这时候去医院。于是改约23日。


过去几天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改日子,甚至要不要去。也怪我粗心,在国内孕妈群紧张防疫的时候应该留意她们怎么讨论的呀,肯定有跟我孕周差不多、同样顾虑的准妈妈。


4月8日预测峰值在15日,9号调整预测为11日。(COVID-19 Projections)


吃过午饭去散步,一开门,见隔壁楼外一人围巾遮面,于是把拎在手上的口罩也赶紧戴好。等那人走远才又摘了下来。


一心想着带宝宝呼吸新鲜空气来了。


我一般是走近街角才戴,因为怕转角撞见人。这不,眼前就有两个同行的年轻人从街角闪出,横里穿过马路,还若无其事我行我素。


不过,今天几乎街上所有人都蒙住了口鼻。


CDC是4月4号开始建议戴面罩,4月6号我在订阅邮件里收到了CDC的通知。


按当地一两百米不见一人,大约不遮也没事。但因CDC强调这是为防止无症状感染者传播他人(而不是自我防护),从这个角度讲,不遮对别人不负责任,所以大家才这么小心吧?


CDC建议民众戴布口罩,把短缺的外科口罩和N95留给一线医护。


这么想着,见人行道前方,迎面有个光脸小孩推车过来,也就又戴上了。


“你在哪儿买的口罩?”我一听这声音,想起了前次的不愉快。


大概去年秋吧,也是走到这里,从人行道上骑车的三个小孩里他对我喊:


“你懂我说什么吗?你说中文的吧?”


“你说中文吗?你说我就说。”谁怕谁。


弄得他没词儿了,一踩脚踏板冲下人行道。


这一次,不等我回答他抢先说:“在中国买的吧。”


“不是啊,在这儿买的,很久了。”


我潜意识里有一种别给他留下中国人抢空了口罩的印象。而这布口罩确实也是老早买的。


他根本没听,又抢白:“我以为一切都是中国制造—包括新冠病毒。”


正要打他身边经过的我立即停了下来,扭头看着他—这个刚刚开始被带歪,还没有仇恨意识的白胖小屁孩,大概十岁左右吧,脸上是笑着的。


“你不能这么说。这么说政治不正确。”我也笑着,但态度很严肃。


也许是我蒙面的笑容里有几分威慑?他又没词儿了,匆忙说:“再见。”扶着车头要走。


再见?再见我还是要教训你。我代他老师继续讲了他几句。


“再见,再见。”他显然急于结束这段对话。


其实我倒不是故意要吓他,但他有可能吓着我肚里的娃呢。我可不想宝宝在睡梦中醒来听到这种话。当两个男孩长大后遇见,会有怎样的交谈呢?


在这一区住了两年,还没遇见其他人如此出言不逊。我倒暂时不觉得这代表了风向的转变。因为就算不在这一时期,估计这小屁孩看见我也还是会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这一次更过分,下一次还不知怎样。


我继续走着,心里颇感不快。前面有一辆车在一栋楼边停下了,钻出两个人进了楼。另一人靠在车身,两手插在裤袋。见我走近,他把右掌心往上翻了翻,局促而善意的一个招呼。


我能看见他戴着口罩的脸上,从眼里泛出笑意来。经过他身边时我感觉好多了。


接下去就没再看见一个行人。奇怪的是,今天公园也没人,在一个入口处站着个看守的黄背心。我沿外围走了一阵,能听见松鼠爬树、小鸟拍翅,一棵树上有动物的鸣声像肚子里在打鼓。我好奇地停下望了望,然后决定回家。


公园的一个出口拉着黄色警戒线。只见一户人家后院的风车在旋转,只听风铃轻吟着。后院里传出清晰的人声,映衬出周围一片寂静。


回家才听说,昨天州长已下令关闭境内所有国家和州立公园/森林,今天更令所有人进超市必须戴面罩。


原来如此。



在曼哈顿做辅警的朋友通了个电话,听说纽约市警局(NYPD)已有2000多个警察检测呈阳性。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门路可以测试。因为更多的人得不到测试。”


朋友说不想吓着我,但还是语速很快地说起身边有人气喘,打电话叫救护车叫不来,只好让家人送去医院。


预测纽约市峰值就在今天。医疗资源的挤兑可见一斑。


纽约医疗资源使用峰值日预测就在今天。(COVID-19 Projects)
而据最新消息床位数已足够。 


“唐人街的殡仪馆烧不完,只好送去老外那里烧。”这话听了让人难受得很。我知道许多老侨认准华人自己的殡仪馆。


纽约州长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表示,纽约将会降半旗,向死者表示哀悼。 


本来我已好几天不追新闻了。扫一眼发现,截至7日,纽约州确诊13万8836例,单日死亡病例新增731例,为历史最高。 


晚上吃饭,家里商量着响应当地华人自发的捐赠活动,星期五去给地方警局送100刀的口罩。


(图侵删)





战疫话题




美国版“清肺排毒汤”哪里找?
Cov19尚无特效药,但懂这些或许能救命
也许你无需订购末日餐,但请收好这份储备粮
假如美国控不住,COV-19像流感一样扩散…
因为戴口罩,老中又跌到了歧视链末端?
中餐馆的影子菜单里,没有蝙蝠侠


长按二维码,关注ANew新大淕
孕妈记及其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