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说我们不会像黑人一样团结抗争?

Xinda ANew新大淕 2022-07-20

“为什么亚洲人在遇到种族歧视时不能像黑人一样团结起来?”知乎上这个将近三年前提出的问题,现在看来似乎已经过时。


“黑人去星巴克被捕导致全美轰动,而林书豪遭马丁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侮辱,社会反响却很小。”提问者认为对比非洲裔,亚裔在遭遇种族歧视时态度天差地别。


现在看来,下述回答仍不失有一定启发性。



黑人遇到种族歧视为什么比华人更团结?这个问题要这么看,其实华人也不是不团结,不然怎么说海外华人喜欢抱团呢?当然,黑人的团结程度、表现形式相对其他族裔更为显性。不单跟华人比,跟美国国内其他少民比,都是相对突出的。


分四个方面讲:


第一,不得不谈到美国黑人受奴隶制压迫的历史。黑人大批到达美洲大陆的高峰,发生在16-19世纪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期间,与美洲殖民时期大致相当,大概有1200万黑奴被贩卖到美洲。也就是说很多美国黑人的祖先是黑奴出身,如果他们的祖先“幸运”不是那航运途中1000万名死者的话。


这样出身的黑人,他们与白人之间的种族敌意是相对比较难于化解的。


美国黑人也要区分,那些奴隶贸易史以后移民的黑人,比如我接触过来自苏丹、牙买加的第一代黑人移民,他们因是自愿来到美国,那就跟上述黑人团结不到一起去了。



美国华人第一波移民高峰大致是19世纪上中叶,大家都听说过的“加州淘金潮”,就活跃着很多华人先民的身影。同期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因此他们大部分是主动背井离乡去淘金,要么做苦力,要么做点小生意。这时候,美国奴隶制也差不多完结了(1865年正式废除),也就是说这一段屈辱史跟华人整个没关系。(编按:华人苦力是黑人奴隶制结束后的一大补充劳力。)


换句话说,一个是被动作为贸易品被卖到美洲,一个是主动去美洲做贸易,你说黑人跟华人哪个更苦大仇深?一遇到种族歧视,哪个矛盾更容易被激化?


所谓苦力(英语里叫Coolie),远远不及奴隶(Slave)的受摧残指数。尽管华工出国前往往会受骗签下具有不平等性质的合约,很多人熬不过5-8年合约期近乎人身监禁的无止尽劳作而丧命,但前提毕竟是自愿的,他们跟那些到美洲做生意的同胞怀有同一个心愿,都是为了赚钱,只是他们投入的资本唯有劳动力。而且苦力从人数上跟被送到美洲的黑奴无法相较。



第二,美华历次移民潮,潮涨潮落基本跟大中华地区政经态势有关。上面提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例子。华人出国移民是求生存,而很多人情感上还是愿意叶落归根。中华5000年连续文明史和较为稳定的版图,让华人有路可退,有心可向,在迁居国不管境遇如何,也就少有背水一战的绝决。


所以为什么有“越出国越爱国”的海外党呢,为什么有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呢……刚去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也说了,他在美国生活七八十年,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


国潮品牌推广人陈冠希说:人们问我你来自哪里,事实上我出生在加拿大,但你看得出来,我告诉别人我是个中国人。


华人安土重迁,不得不迁的时候,仍对祖籍地恋恋不忘。不要冷嘲热讽这些人假爱国。中国文人不还有“进可儒,退可道”的弹性人生论嘛。其实换一个角度,这不失为华人总体上保存实力的一个方法,出了国,休养生息后,反哺祖国的何止少数。看看推翻清朝、抗日战争中美国华人的贡献就知道了。改革开放之初,又有多少海外华人踊跃投资!(当然现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而海华相对显得“穷”了,这是另一个话题。)


第三,(重点来了,)华人团结反抗种族歧视的组织能力、活跃程度正在逐年提升。


华裔警察梁彼得2014年误杀非洲裔Akai Gurley案中,大量华人参与上街抗议、筹款声援就是一个例子。这直面的可是团结抗议能力最强悍的黑人啊!


说起来,那时候刚开始流行的微信群功能还发挥了不小作用,让美国华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串联起来,连美国媒体都有注意到WeChat这个工具的厉害。不然怎么说微信促进美国华人维权和参政呢……



还有一个例子是华裔军人陈宇晖2011年在美军阿富汗军营中受虐自杀事件。华社抗议一波又一波,我亲自去过一个抗议活动,那可不止是华人参与。


最后曼哈顿唐人街在2014年还命名了一条“陈宇晖路”(Private Danny Chen Way)。


第四,华人抗议歧视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陈宇晖案,启发华人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uang)和作曲家黄若创作出一部歌剧:《一个美国士兵》(An American Soldier)。这部戏抗议色彩很浓,基本是把华社认为没在司法体系得到足够惩戒的犯罪嫌疑人,陈宇晖的上司和同僚一个个拎到舞台上进行艺术性的审判。


但这是一部歌剧,像中国的京剧,是一门古老高雅但大众普及度不高的剧种。所以一般人对这部戏的认知度不高。这也算美国华人一个困境吧。黑人在流行文化领域如流行乐坛的建树有目共睹,人们笼统也就说美国黑人在文化领域强啊。难道华人不强吗?从音乐方面讲,华人的强悍主要集中在曲高和寡的经典乐坛。马友友不强吗?只是他在老百姓那块的知名度跟吹牛老爹(P.Diddy)比起来,估计还差点儿?而他还算是往流行乐靠了点儿、一开始被高冷经典乐圈diss的一位,不然估计更少人听到他。


刚提到贝聿铭大师不得不说,他留下的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不发声的史诗,或许一般大众更少“听到”,但那难道不是世界文化地图上最高成就的代表吗?他作为一个海外中国贵族对抗歧视的方式是什么?是当一个巴黎妇女对他吐唾沫表示对卢浮宫金字塔设计的抗议时,他不置一词微笑走开,留下作品让后人检验和惊叹。


而既然说到“富过15代”的贝家,就不得不提到教育:


华人的另一种抗议歧视方式,是通过自身努力、家庭教育,一代代往上爬。而非动辄就爆发街头示威,向政府讨要让利或让步。


通常人们说这有利于经济阶层的爬梯,无助于爬上社会、政治高阶。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有一个杨安泽要竞选美国总统吗?他可不是来打酱油的。(编按:杨安泽现正竞选纽约市长。)



扯远说,西方模式认为:自由民主带来经济平等,而中国模式正在实验:经济平等带来自由民主。这是两种模式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ps。


延伸:MSNBC主播无意间揭秘:为何美国人不愿开眼看中国?


扯回来说,美国华人其实也在实验一种自身特色的进阶模式:先追求卓越教育和职业机会,进而追求经济自由,最后达到文化、政治上的进阶。


从杨安泽的背景可以看到,一旦撕掉了默默无闻、埋头做事的标签,添上美国人欣赏的外向、善于演说等气质,他的模范少数族裔、数理化强悍的刻板印象,并没对参选造成多大阻力。说明华人珍视的通过教育改变阶层,正在上一个新层次:你们以为的Nerd,其实是可以穿透玻璃天花板,可以当企业家,也可以竞选总统的!这样对抗歧视的效应不是很明显吗?


最后再说一个例子,这些年美国学术界也有华裔后人在挖掘华工苦力史。比如1869年竣工、横跨东西岸的太平洋铁路,建设中大量使用华工并有千名华人丧命,但竣工仪式照片中无一个华人身影。有华裔教授就在做这方面历史的爬梳。这种工作不是显性的,但却会给历史留下足迹。这难道不是抗议歧视最好的方式之一吗?


(作者注:针对问题只谈华人部分,对其他亚洲民族不作强说。)


(图侵删)




疫战周年·往篇回顾




战疫:婆媳妯娌的三国时代

要自由和奶粉,还是要命?

华人新纠结:戴N95会不会拉仇恨

假如美国控不住,COV-19像流感一样扩散…

因为戴口罩,老中又跌到了歧视链末端?

中餐馆的影子菜单里,没有蝙蝠侠




扫码关注公众号👇点阅本期配稿:

别忘记,曾有这样“一个美国士兵”——纪念陈宇晖新歌剧



长按二维码,关注ANew新大淕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