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3.04)

航天星云 2022-09-22


01

文昌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将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共2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创造了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标志着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这次发射,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也是今年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商业航天“首战”。

航小星观点
2021年4月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量子卫星、芯片设计、运载火箭、测控等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


文昌发射场作为我国唯一的滨海发射场,实现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具有纬度低、射向宽、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落区安全性好等特点,且地处海南自由贸易港,利于商业航天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文昌航天发射场将着力构建商业航天发射区,打造航天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和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02

集聚空天信息领域科技力量 济南高新区崛起商业卫星高地


目前,济南高新区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正实施“五个一”计划,即引进一批企业,组建一支基金,建设一个基地,成立一个协会,举办一个论坛,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林业等领域支持卫星物联网的先行先试,加速卫星物联网产业在山东的应用与发展,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去年4月27日,“齐鲁一号”“齐鲁四号”遥感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山东省首次拥有自主可控的商业卫星。齐鲁卫星升空是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具备先进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和星间互联通信能力。据悉,目前‘齐鲁二号’‘齐鲁三号’卫星研制正在推进,初步确定今年7月发射。

航小星观点
今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强调: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扩大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范围,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共享。山东产研院的这些举动恰逢其时。新政加持,为商业航天添加了新燃料,让后者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在济南高新区,一个新的商业卫星高地正在崛起。


03

北斗芜湖中心正式获批


近日,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编制,芜湖市人民政府申请的《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芜湖市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中共安徽省委军民融合办批复同意。北斗芜湖中心作为安徽省第一个市级北斗中心,由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管,由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和芜湖大数据中心共建,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负责具体建设运营工作。该中心主要任务是推进芜湖市内北斗地基增强站建设、一体化北斗时空云平台、应用支撑保障体系及产业孵化建设,落实北斗在各领域的全面应用,以满足实时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需求。并构建“高分+北斗+地质”应用服务生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模式实现北斗技术在企业、行业更广泛落地与发展。

航小星观点
芜湖市近年来持续加强科技创新,随着北斗芜湖中心的建设进程,未来将在低空经济发展、智慧交通、生态农业、城市安全等诸多领域起到关键基础支撑作用,对培育相关产业起到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也将全面推进安徽省地勘事业改革转型发展。

04

十所高校新设“智慧交通”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碳储科学与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智慧林业等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95所高校申请新设“人工智能”专业获批,10所高校申请新设“智慧交通”专业获批,包括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大、北方工大、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科技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大学(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等。

航小星观点
从全国范围高校普遍新增以智慧交通专业为核心的新工科专业现象来看,设立符合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以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顺应了现代交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研发、建设、运营、管控以及智能运载工具制造等领域的人才的需求提供保障。


05

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 我国将构建“智慧应急大脑”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有效融合、深度应用,形成规模,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国家风险监测感知与预警平台,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升级覆盖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网统管”。

06

韩正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 科学把握节奏 聚焦重点关键 扎扎实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1日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要充分认识“双碳”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韩正强调,要抓紧深化“双碳”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可操作的政策举措。要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算清煤炭供需的“大账”,合理规划煤电建设规模和布局,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要研究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要研究构建推动“双碳”的市场化机制,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信息整理:史恩宇、赵晶

编辑:刘玲




往期推荐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一行到三院调研交流

深度 | 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在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重磅 | 一箭22星发射成功,常熟测控站跟踪正常

威海市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的融合发展培训会圆满结束!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2.25)

点亮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