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格 | 男缪斯:生而为男人,他们也要精致、时髦,甚至魅惑

梁童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2-04-24


在这一期的“风格”栏目里,我们邀请你一起回顾男性性别魅力如何在社会潮流和时装设计师的推动下,流变甚至倒转的故事。当然,还有精美的 Men As Muse 时装视觉作品供赏析。


Men As Muse(针织上衣-Bode;长裤- Sacai;项链-Chris Habana;戒指与手镯-David Yurman;戒指-Konstantino)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


2007 年,时任法国版《VOGUE》杂志主编 Carine Roitfeld 把模特兼纽约社交圈名人 Andre J 请上了当年 11 月刊的封面。这期杂志一上市就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不少读者表示消化不良:封面上,这位时尚达人脚踩高跟鞋,往上看是两条裸露的长腿、一件蓝色的迷你风衣,再往上看竟是一张皮肤黝黑、胡子拉碴的脸!


 Andre J (左)作为模特登上了 2007 年 11 月刊的意大利版《VOGUE》封面


“我只是在表达自己,而没有伤害任何人。”面对质疑和指责,Andre J 态度强硬,可见女装并未带走他的男性气质。他的言行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仅女人,男人也像一座钟摆,在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摇摆,忽左忽右。
  
   社会变革下的性别确认 

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男人就走上了一条“自我放弃”之路: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男装原是封建贵族的身份象征,遭到新兴资产阶级抛弃,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男装日益化繁为简,注重机能,简洁、朴实的着装风气形成。

“你不应该在你的邻居面前哭或者展现出感性、恐惧、懦弱、同情的一面;你不应该表现脆弱,而应该拥抱并尊重逻辑、现实和智慧;你不应该倾听,除了在为了挑错的情况下;在任何方面,你都不应该屈尊于女性;你应该控制你妻子的身体,以及她的所有关系;你应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你应该是养家糊口的那个人;你不应该承担家务;你应该遵循成功的道路:工作的专业化;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有应该有答案。”美国作家 Warren Farrell 在《被解放的男性》一书中提到的“男性十诫”,正是主流社会对男性的要求。

男女在性别角色乃至社会分工上的差异通过服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者是“功能的”,后者则是“装饰的”,前者若对时尚有什么高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资助后者参与其中。


Men As Muse(上衣、长裤与皮带-Ermenegildo Zegna;、耳环-Dalmata;项链-Donni necklace、Chris Habana、Kenneth Jay Lane )

英国名流 Beau Brummell 是 19 世纪名副其实的男缪斯,声称自己每日花在打扮上的时间超过 5 个小时。但即使是他也对夸张的装饰、亮丽的颜色敬谢不敏,而是偏爱剪裁合身、面料上乘的深色套装,为现代男性树立了着装标杆。

   青年文化中的性别重塑 

两次世界大战将女装带入新纪元,男装却几乎一成不变:不论是美好年代里的文人雅士,还是爵士时代里的花花公子,比起普罗大众,他们不过是多花了一点儿时间和心思重复 Beau Brummell 的做法罢了,并未提出什么新鲜主张。

转变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此时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十年有余,“婴儿潮”中出生的孩子在物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长大,急不可耐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向既有的文化传统与社会规则发起挑战。英国成为这股力量的领头羊,借助 The Beatles 那四个利物浦小伙子,将“摇摆(Swinging)”的讯号传遍世界。美国青年亦不甘示弱,主动远离主流社会,反对越南战争,高喊“爱与和平”,成为愤世嫉俗的嬉皮士。


Men As Muse(上衣-Lanvin;打底衫-Amiri;长裤-Prada;项链-Chris Habana;戒指-David Yurman、Konstantino)


接下来的20 世纪70 年代,能源危机来势汹汹,年轻人淹没在随之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当中,反传统的声浪继续高涨。在摇滚、朋克和迪斯科等音乐类型的催化下,眼花缭乱的亚文化群体形成各自的着装体系,热闹非凡。街头潮流和廉价面料登堂入室,雌雄同体之风方兴未艾,此时不仅女性穿着男性的衣服,男性也像女性一样花枝招展,他们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得以重塑。


这一时期的男缪斯集中在音乐圈:从 The Beatles 到 Elvis Presley,从 Six Pistol 到David Bowie,这些音乐人无一不拥抱亚文化。


其中,当属英国歌手 David Bowie 最令人过目不忘——作为“华丽摇滚”(Glam Rock)这一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本人的造型闪耀迷离,将性别模糊的概念玩得出神入化。



在 David Bowie 的“华丽摇滚”风格里,女性化的、色彩鲜艳的服装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T 台上的男性解放 


青年会老去,亚文化似乎也免不了被主流文化消解的命运。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嬉皮士身上的扎染T 恤、朋克乐手身上的铆钉皮夹克以及迪厅青年身上的喇叭裤等等有鲜明亚文化烙印的衣物渐渐被束之高阁,世界回归保守。


同一时期,女性解放运动取得阶段性胜利,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这使得传统男性气质再次松动。法国设计师 Jean Paul Gaultier 一次又一次向僵化过时的性别观念发起冲击,宣誓男性对自己的身体拥有主权。



 
女人有展示自己力量的权利,男人也有揭露自己弱点的权利。关于男性化与女性化的问题,至今在女人身上已经做过太多尝试,相反地,对于男性,在时尚界该做的事还很多。——Jean Paul Gaultier”


1983年,Jean Paul Gaultier 推出第一个男装系列“Man As Object”,一位高大、壮硕的黑人男模穿着他标志性的布列塔尼条纹上衣走上天桥,背部全裸——结合这个系列的名字来看,他无疑是在告诉女人:从来都是男人观赏女人,其实,他们自身亦可作为被观赏的对象。


1983年,在 Jean Paul Gaultier 推出的第一个男装系列“Man As Object”里,一位模特穿背部全裸的布列塔尼条纹上衣走上天桥


接下来,Jean Paul Gaultier 在 1984 年推出男装系列“And God Created Man”,给男模特穿上格子裙,引得社会各界一片哗然。“这是过去 20 年里,时尚界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作为最早为女性设计裤装的设计师之一,Daniel Hechter 在这场时装秀落幕之后宣称,“我记得,当时女人穿上裤装,被认为是一桩丑闻。”而到了 1985 年的男装系列“Pretty Mister”中,Jean Paul Gaultier 索性给男模特穿上连衣裙。



设计师 Jean Paul Gaultier 和他的男缪斯


说 Jean Paul Gaultier 是众多同行的缪斯也不为过——继他之后,John Galliano、Vivienne Westwood、Alexander McQueen 等设计师先后将女装设计元素引入男装,天桥之上异彩纷呈。


   消费主义中的性别展示 


今时不同往日,科技进步促使生产方式改变,各行各业都能见到女性的身影,她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毫不逊色于男人,收入水涨船高;在思想上,她们也经历了觉醒,不愿做男性的附属品。与之相对的,男性日益呈现出温柔细腻的一面,开始关心自己的外形,主动参与时尚的频率越来越高,奢侈品牌先后在男装领域发力就是证明。


与此同时,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无论男女,都能被精明的商家包装成为商品,展示在潜在消费者面前,“粉丝经济”就是这么兴起的。



Men As Muse(夹克上衣、衬衫与短裤-Comme des Garons;项链-Chris Habana;戒指-David Yurman、Konstantino)


女性消费群体作为当下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商家自然要投其所好,Jean-Paul Gaultier 的洞见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得到验证:从平面到电视再到网络,多种媒介对全新的、多样的男性形象进行演绎和推广——装酷帅酷的都市型男,忧郁伤感的文艺男青年,精致讲究的“花美男”,天真无辜的“小鲜肉”……传统男性形象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瓦解了。


被凝视亦是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非主流群体来说更是如此。日前,法国奢侈品牌 Chanel 宣布起用跨性别模特 Teddy Quinlivan 演绎彩妆广告,她的亮相对于受性别困扰的男人来说,无异于缪斯,是一道温暖的光束。



Men As Muse(连体裤、毛衣与腰带-Sies Marjan;打底衫-Dries Van Noten;项链:Chris Habana;手镯与戒指-David Yurman;戒指-Konstantino)


说性别如同钟摆,这是承认它的波动和摇摆。不过,但凡是钟摆就有一个中心,摆锤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否则就会飞出去,不知所踪。

文化和传统就是这个中心。对于男性来说,既然不可能脱离这个中心,便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一种更贴切的性别认同,以及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着装风格——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他们也没有想过要脱离。end




撰文  梁童


WWD中国正在诚邀才俊加入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招聘信息


©版权归WWD国际时尚特讯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