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循环下的内外红利,或成就“中国的 LVMH”


11 月 6 日,李宁任董事长的莱恩资本以 1 亿英镑收购百年鞋履品牌 Clarks。早在去年,李宁及其同名公司与莱恩资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投资约 6100 万美元,希望通过该基金收购欧洲的相关业务品牌。今年 5 月,李宁通过其控股的非凡中国拿下了老牌香港服饰零售商堡狮龙。

 

事实上,并购/收购海外品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由来已久。从轰动一时的联想收购 Thinkpad 案,更早以前的 TCL 耗资 820 万欧元收购德国施内德电气,以及后来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民族企业在征战国际市场时,巨资争夺的故事从不少见,其中有成也有败。



而在时尚界,同样不乏并购海外时尚品牌的积极分子。去年,歌力思拿下英国时装品牌 self-portrait,此前也曾收购过 Laurèl,Vivienne Tam 等品牌;此前,山东如意收购法国时尚集团 SMCP,一举将 SMCP 旗下 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 等轻奢品牌收入囊中;复星收购 Lanvin、Wolford、St.John Knits、Caruso 和 TomTailor……歌力思、如意、复星……



2015 年至今,中国屡次下调消费品进口关税。以 2018 年为例,7 月 1 日服饰鞋帽相关产品的平均税率由 15.9% 下调至 7.1%。Louis Vuitton、Burberry 和爱马仕等品牌都先后应声,下调了产品价格。而在 2020 年初,中国再次下调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对包括日用消费品、重要药品、先进技术设备等 850 余项进口商品开始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587种商品关税降幅超过 50%,关税降为零的商品品种超过 180 种。



坚定推动对外开放的信号很明确,关税下调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也将拓展世界贸易发展新空间。从消费市场来看,因关税政策变化,国人对国际品牌的消费欲望愈发热烈,同时,数字经济带来更为多元的购买渠道,国际品牌在国内的消费市场被大大拓宽。




在此背景之下,一方面,本土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急需提高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收购国际品牌,以此迎接国内强大的购买力带来的增长动能。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大量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也呈现各类问题。比如资金困难,运营遇到瓶颈,此时中国资本伸出的橄榄枝就显得极为诱人——中产阶级崛起、消费升级、广袤的中国市场能提供给品牌再发育的优质环境。



来自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下,投资者开始寻求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可激发全球共鸣的品牌。


在转型之前的歌力思是深圳知名服装企业,当时仅拥有单一品牌,即歌力思(ELLASSAY)。自 2015 年上市之后开启收购之路,2015 年收购获得德国时装品牌 Laurèl 在中国内地的设计权、使用权和所有权;2016 年收购法国时装品牌 IRO;同年买下美国潮牌 Ed Hardy 在中国大陆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品牌所有权;2017 年以 3700 万元收购 Vivienne Tam 75% 的股权;2018 年出资 800 万元与比利时设计师 Jean Paul Knott 设立合资经营企业,在大中华区经营管理该品牌;2019 年出资 3000 万元与 self-portrait 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从实际营收数据层面分析可见,歌力思的多品牌策略帮助该企业形成更均衡的格局。2018 年,其主品牌 ELLASSAY 营收增长 4.32% 至 10.04 亿元,而收购与运营的新品牌总收入占比已经略高于主品牌,Laurèl 营收录得 1.11 亿元,上涨 14.05%;Ed Hardy 营收达 4.98 亿元,增长 14.16%;IRO 营收为 5.67 亿元;VIVIENNE TAM 营收为 997 万元。其中 IRO 仍保持迅猛增长,2019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大陆营收达 1680.81 万元,同比大涨 270.74%。


代表案例:

2016 年,歌力思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复星长歌持有的前海上林 16% 的股份,持有前海上林 65% 的股权后取得前海上林的控股权,进而通过持有 AdonWorld 57% 股权的前海上林,收购 AdonWorld 持有 100% 股权的 IRO,间接取得 IRO 公司的控股权。


至今,歌力思收购法国品牌 IRO 的案例都是中国服装业的并购经典之作。


在中国服饰公司全球化的道路上,成立于 2001 年的如意集团选择了进军奢侈品领域。从规模来看,该集团已经是全球收入排名前 20 的时尚奢侈品集团。


如意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毛纺产业集团,其前身是山东济宁毛纺织厂。因此,如意的产业属性是在服装纺织行业产业链上游,拥有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从原料、纱线、染色、面料到织造、缝制生产等一整条产业链,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据德勤发布的“2017 年全球奢侈品百强”榜单中,山东如意集团于 2011 年、2017 年收购的法国轻奢集团 SMCP、日本服饰公司 Renown 分别位列 51 位、58 位,据统计,2016 年二者合并营业额逾 92.35 亿人民币。两年前,彭博社近日发布了一则题为《当心,中国版 LVMH 集团即将到来》的报道,指出山东如意集团的快速扩张,遵循中国公司一贯的并购模式,过去几年频繁的收购奢侈时尚品牌交易,显示出其希望通过资本运作取胜的战略。



代表案例:

2010 年,出资 40 亿日元成为日本成衣集团 Renown Inc. 第一大股东

2016 年,以 13 亿欧元控股法国时装 Maje 母公司 SMCP

2017 年,以 22.2 亿港元控股大中华唯一高端男装集团 Trinity Ltd. 利邦控股有限公司


2018 年 2 月 12 日,WWD 率先报道“中国复星国际很可能击败旗下拥有 Valentino 和 Balmain 两大奢侈品牌的卡塔尔 Mayhoola 集团,成为法国奢侈品牌 Lanvin 的收购方”。


当时,历峰集团是 Lanvin 的潜在收购者,同时开云集团也有意入股。拥有 Valentino 和 Balmain 的卡塔尔基金 Mayhoola 是潜在买家之一。最终,当年的 2 月 22 日,复兴宣布完成收购,成为 Lanvin 的控股股东,同时现有股东保留公司少数股权。



此前一直在通过海外收购布局“全球幸福生态系统”的复星,在收购 Lanvin 之后时尚板块的布局已基本成型,旗下既有面向高端消费者的奢侈品牌 Lanvin、内衣品牌 Wolford,也有面向年轻群体的 St.John、Caruso 和 Tom Tailor 等服饰品牌。


两年控股五家国际品牌后,复兴时尚放缓节奏,将重点放在如何让“抄底”的国际品牌“重生”。


代表案例:

2018 年,战胜国际 3 大巨头,以 7.8 亿收购 Lanvin,成为控股股东并平衡股东关系。



在 2015 年至 2017 年,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曾出现国内家电企业收购国际品牌的历史高峰期,比如那一时期,海信收购了夏普北美业务、东芝全球电视业务,创维收购了德国的美兹电视,康佳收购了东芝照明,乐视收购 Vizio,美的收购了东芝白电业务。


是否,2020 双循环战略下,国内市场将迎来一轮本土企业收购国际品牌的高峰期,由此成就下一个“LVMH”?WWD


撰文 Carrie Lee
图片来源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