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劳工部前副部长级财务总长莫天成专访(文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人咖啡俱乐部 Author Meng-Ning Zhou


(点击上方“俄州亚太联盟”订阅本公众号)


近期活动预告:IEEE首位中国籍董事袁昱专访 AI行业职业发展及专业选择


2021.11.12

首期AFI华人影响力讲座



11月12日,影响力联合会(Alliance for Impact)(原华人咖啡俱乐部)的首期“华人影响力系列讲座”,重磅请来了美国财政部、劳工部前副部长级财务总长、美国国家中国园基金会主席、康道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天成(Samuel Mok)先生,分享自己在美五十余载横跨联邦政府和公司企业界两大领域的生涯。
莫先生大力支持AFI,是加入AFI高级顾问委员会的首位成功人士。他的分享诚恳真挚、字字珠玑,在AFI社群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被听众们评为本年度最感人,最有价值,最精彩的讲座。以下为讲座文字回顾,收听完整讲座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跳转视频回放。

讲座

大纲

01

在美华人的“前世今生”

02

在美华人的身份认同

03

美国亚裔的“竹子天花板”

04

华人如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05

给成功华裔人士的几点建议

06

关于华二代的教育

莫先生在香港长大,他一上来就谦逊的表示自己普通话不是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在讲座开始时,他首先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三种不同人生经历:

香港成长,同时感受东西方文化

莫先生在香港长大的经历:香港是一个殖民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并行不悖,而不是相互混合。莫先生出生于典型广东家庭,家中只讲粤语,他就读于英国学校,所以自己从小就是在双文化(bi-cultural)的背景下成长,因此后来赴美求学也比较容易融入主流社会。

了解美国政府内部运作机制

莫先生在美国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劳工部都有高官经历:他能够从内部人士角度获得第一手的政府运作机制信息。在前后20多年的经历中,莫先生了解到联邦政府权力巨大,有它的可怕之处,需要良好的制衡机制来避免严重后果。

做义工的重要性

莫先生的义工经历:莫先生一生积极从事义工事业,在包括美华协会、犹太人基督协会、华盛顿大学等各种组织内都有担任主席、董事等职位。莫先生从不同族裔的义工组织那里了解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运行机制;他也开玩笑说自己如果是歌唱家,那就可以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部长到开出租车的都能聊上。

从地下室餐馆到财富五百强企业董事

莫先生讲起自己1963年9月来美之时,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都还没有通过,种族歧视仍在大行其道,大部分华人在美国只能从事洗衣店和餐馆工作,莫先生自己也在曼哈顿地下室的中餐馆做了好几年,目睹过唐人街帮派斗争。从地下室餐馆到财富五百强企业的董事厅,莫先生一路走来,经历非常人能比,自己也觉得十分幸运。


莫先生讲座截图

Part 1

在美华人的“前世今生”
▪️“华人曾经是美国社会不存在的一群人”
1963年10月,莫先生前往华盛顿特区,那个时候还是种族隔离时期,他非常惊讶的发现整个市区分为白人和非裔分别可以去的地方,他发现自己既不是白人也不算非裔,那时就意识到华人是夹在中间,在美国社会上好像是不存在的人种。

1963年的纽约唐人街网络照片,删)

那个时候,纽约市没有一个华裔甚至亚裔警察,莫先生的父亲在大陆是做律师的,到了香港又做过高中校长,但到了美国只能做餐馆。不少博士毕业的华人都因为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能去餐馆打工或开出租车。虽然那时候会计公司都不公开招华人,莫先生还是take the chance,决定学习财务和会计。

后来越战开打,莫先生应征后想去空军,却被告知因为他的中国背景无法进入空军。这事要是发生在现在,一定会马上起诉,但那时却没有任何办法。比起现在有华人将军,华人大使,华人部长,变化实在是巨大的。
莫先生年轻的时候
莫先生提到:过去10年、20年来美国的华人,包括他的孙辈,都无法想象民权法案之前的华人在美国生存的样子。那时华人人口连1%都不到,现在华人群体从以前教育程度不高的经济难民(“economic refugee”)居多,逐渐转变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居多,同时华人的诉求也会慢慢变化。

Part 2

在美华人的身份认同


▪️华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Who are we and Who do we want to be?” 
“在美国的华裔,不管拿的是哪个国家的护照,可能没有有意识的问自己两个问题:Who are we? Who do we want to be ?” ,莫先生的回答引人深思。

莫先生说: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Are we Chinese American? Are we American Chinese? Are we Chinese in America with an American address and an American passport? Are we Americans wit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我们是华裔美国人?我们是美籍中国人?我们是有美国地址和持美国护照的中国人?我们是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美国人?)
“这听起来好像是文字游戏,但这涉及到华人对自己的定位,如果我们都没搞清楚自己是谁,别人就不知道你是谁,就不把你当回事。现在很多华人没有搞清楚,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莫先生自己的答案是:他是一个美国人(American),同时很自豪自己有中华文化传统。



▪️华人身份认同:应该“忠于"哪一边?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再聊第二个问题——“忠诚”(loyalty)。
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美国和中国,一个是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另一个是我们的祖国,不少华人是“身在海外,心在北京(中国)”。到底选“哪一边”是个复杂的问题。
但在美国,对祖国的“loyalty”可能会带来问题,对自己的前途也会有影响。莫先生也希望大家不要无意中将自己边缘化(marginalized),自己也想清楚到底要做哪国人:如果要做美国人,不需要隐瞒自己的中国背景,可以很自豪;如果要做中国人,也没有问题,美国也很欢迎,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少身份认同的问题。
莫先生也教育自己的后辈:不管你认为自己是谁,你跑到镜子前面看一下就知道自己是谁了。黄种人和欧洲移民不同,不管名字多美国化,人家还是能看出不同。所以要为自己的族裔自豪,正视自己的族裔认同。
网络照片,

Part 3

美国亚裔的“竹子天花板”

▪️“Do not let Birmingham’s limitation be your limitation. ”(不要让伯明翰的桎梏限制自己)
在谈到亚裔在政界商界遇到“竹子天花板”的情况,莫先生举了原美国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例子。当时记者问及她作为非裔,又出生在南方种族歧视最严重之一的地方伯明翰(Birmingham),做到如此高位的秘密是什么?赖斯提到了从小她父母告诉她的一句话,这句话让莫先生铭记终身:“Do not let Birmingham’s limitation be your limitation.”
▪️If you go and look for discrimination, it will come to you in plenty. (如果你到处“寻找”种族歧视,那哪里都是种族歧视。)
莫先生在美50,60年,自己也经历过种族歧视,但是他也表示:If you go and look for discrimination, it will come to you in plenty. 如果换一种方式看问题,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不是种族歧视,而是文化差异、误解、人际关系工作上的摩擦。
▪️亚裔高管(官)不多原因一:不敢用权力,不敢帮“自己人”:
莫先生也提到了为什么亚裔高管不多的几个因素。第一是不愿意通过做义工和指点后辈来帮助同胞。莫先生在财政部和劳工部做到高官时提拔了很多人,后来他去商界之后再去找这些人时,发现不少华裔都不敢帮忙,怕被说华人帮华人,反而不少非裔和拉丁裔提供了帮助。
▪️亚裔高管(官)不多原因二:缺乏Dinner Table Education:
第二个因素是华人缺乏美国人所说的"晚餐桌上的教育"(dinner table education),美国小孩子吃饭时会听父母讲工作上的事情,从而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事情。莫先生也是自己摸爬滚打,通过血、泪、汗学到的这些知识。现在很多做技术的华人父母也没有管理经验,不知道“游戏”怎么玩,这点也需要大家注意弥补。
▪️亚裔高管(官)不多的原因三:缺乏“软技能”:
第三个因素是软技能(soft life skills),比如时间管理,个人品牌管理。华人往往缺少自我包装、自我推销的意识。莫先生在华尔街上班的第一天,老板问他衣服哪里买的。莫先生说在唐人街买的,结果老板叫他下班以后去Barneys (纽约高级百货商店),按照橱窗里模特穿的样子买全套换上。莫先生很疑惑,但老板说:“如果你想在这里活下去,就照我说的做。”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人爱省钱自己带饭,不像美国人下班就一起喝酒社交。如果你不和同事互动,不在人家圈子里,不是人家的“铁哥们”,人家也不会提拔你。
▪️亚裔高管(官)不多原因四:缺乏领导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块一直是华人的短板,莫先生自知这方面缺乏,自己出钱上公共演讲课程,在部队当指挥官期间也接受过如何发号施令的培训、此外他还参加过外交部发言人培训课程。
莫先生认为,不只华人,所有在美国的少数族裔的致命点都是“软能力”,都不会成功。想在美国立足,就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软能力,认识不同的美国人,才能认识真正的美国(Americana)。
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名作改编的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剧照,讲述了四名旧金山华人移民女性与她们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折射出l了她们所面对的中美文化碰撞。

Part 4

华人如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 美国是一盘沙拉,要区分Integration和Fusion
对在美华人是不是要融入美国,融入是不是代表着要改变自己这个问题,莫先生的理念是:融入要区分是合二为一(integration)还是融合(fusion)。华人不需要改变自己,但是可以和美国文化共存。就像一碗沙拉,里面有橄榄,生菜,番茄,它们没有要改变,混合在一起还是一个很有营养的食物。
莫先生不认为美国存在所谓的主流社会(mainstream),美国也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这个国家是不断在变化的。我们只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去主动融入这个社会,但是不用改变自己。
莫先生认为,不管是留学生,还是美国公民,在美国社会享受福利的同时也有义务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来帮助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问一下自己,你还做了什么来能够享受到这些美国的好处。”

网络照片,侵删


Part 5

给成功华裔人士的几点建议

▪️“华人在职场上往往专注战术(technical),但缺少长远战略(strategic)”
对于已比较成功的华裔领导人士,莫先生给了几点建议:第一是需要培养自己的忠实追随者和班底。如果你离职的第二天,别人对你还是认同,老部下还买不买你的帐,那你就算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了。

莫先生总结到:在职场上华人比较专注战术(technical),但缺少一些长远的战略(strategic)。美国有句俗话说: “the best time to look for the next job is the day you start your current job.” 你需要有长远的职场计划,你现在所做的一起都是在帮助你达到那个“终点”,比如需要结识哪些人来获得机会,那就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建立经营良好的关系等等。
▪️“向上经营的同时也要向下经营”
此外,在向上经营的同时还需要向下经营,莫先生也教导提携不少年轻人,给予事业上人生上的指点,相应的,莫先生有什么事情,这些年轻人也很乐意出力出时间。因为有一批年轻人追随他,这就比没有人追随的“独狼”(lone ranger)要好得多。
另外,莫先生建议大家想想在高位时做了哪些事情帮助别人。美国政府是一个旋转门,有来有去(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好像开一部出租车,车子并不是你的,但你可以尽力多带些人,这样以后自己没车子的时候也有人愿意带上你。这也呼应到前面所讲的软能力和游戏规则。
网络照片,

Part 6

关于华二代的教育

▪️"父母经验无法在小孩身上复制,人生没有明确“地图”

对于华裔最关心的二代教育问题。子女及孙辈都是顶尖名校毕业的莫老也给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家长们不要束缚小孩,以父母自身成长的经验来套在小孩在美国成长的经历上,实际意义不大。第二中国父母只是想孩子找到好工作,拿高薪,但人生的幸福感也很重要。

第三就是从小就让孩子有多种经历,让孩子跟着自己和律师、官员、议员、生意人的朋友打交道,每次有活动都带小孩子去,让他们耳濡目染,这样孩子才知道实际世界的运作方式,才会带着实际的目标来学习。
莫天生最后表示:父母的人生成功经验无法完全在小孩子生活上复制,人生不像开车的地图那样,有明确路径到达,而是向航海那样,尽管有海图,但是风向,水流都是会变化的。要把人生的过程当做一个航行(sailing journey)而不是开车旅行(driving journey)。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但不要局限在一张不变的地图上。
在Q&A环节,莫先生也不辞辛劳地回答了观众提出的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和非亚裔的人交朋友?最近美国的仇华情况有所恶化,对于华裔二代的父母有什么建议?华人参与政治是不是应该 “团结一致”?如何团结?还有包括华人对 “美国梦” 看法的改变;美国大公司高层很少华人的现象,以及对杨安泽(Andrew Yang)的看法等等。
网络照片,

观众感言


最后,主持人杨苹和影响力联盟创始人Angelene Huang女士对于莫先生连续两个半小时毫无保留的分享,并与全球400多位网友交流互动表示衷心感谢,讲座之后, 许多观众也纷纷给我们发邮件和微信,表达对莫先生和组织者的感激之情。


KiKi Hong(AFI 高级顾问委员会成员、成功企业家、慈善家)

莫老先生的视频看完之后让我非常感动,同时也让我找到共鸣。是的,华裔在海外生存发展的路还很长也很远,我们不可能做到团结所有的人,但是只要我们能团结到大部分意见统一的人,我们就可以做成事,而且我也喜欢莫老的比喻美国就像一盘各色的大沙拉,西红柿、土豆、青椒、绿色蔬果,只要我们保持各自的特色,就是美味沙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华人如何融入本地的主流社会,还不如说我们自己其实就可以创建自己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就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我在美国看到同是的少数族裔的犹太民族就做到了这一点,还有印度裔、非裔的兄弟们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想也是时候让我们华裔展现风采的时候了吧!


热心观众Michael

莫先生所言极其深邃,既有白宫政治,又有“族裔沙拉”理论;既谈个性发展,又论社会人权;既说中美历史,又阐华裔“团结”的荒诞。从家庭到孩子的教育、从社交的技巧到职场应对歧视的宝典、从领导力到影响力、从共和党员到如何做民主党的高官、从“入籍美国人”的自我认同与修正到美式生活方式与质量的过度与跨越、从“主流社会”的概念虚无到“美国梦”的概念替换、从“志愿者”到华尔街日报的编者专栏…… 一位老“留学生”的人生历程!一位老“移民”内心的宝贵财富之谈!


热心观众

昨晚参加了AFI举办的讲座,嘉宾莫天成分享了他来美国50年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如果30年前我能听到这样的分享,我在美国可能会少走弯路,生活工作会更加如鱼得水。他对美国社会的认知和处世分享是真知灼见,充满睿智。感谢AFI让我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对外经贸大学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冯昕

我最近在天大北美群里看到AFI的讲座通知,并有幸听到了莫天成先生的经验分享,受益匪浅。我们也有其他校友听了本次讲座后给我极好的反馈,在此特别表达感谢。了解到AFI近年来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而且频率非常高,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校友会是一个合法注册并且规范运行多年的非盈利社团,和当地其他社团如清华,天大等校友会等长期互相学习支持。虽然对美国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支持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心意是一致的, 衷心支持祝愿你们的活动越来越成功,越来越有影响力!


讲座合作推广机构


再次感谢各个对此次讲座进行大力宣传及推广的各个校友会及合作机构,让更多北美华人能看到莫先生的精彩分享。





对莫先生完整讲座感兴趣的读者,可拷贝下面的链接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跳转AFI Youtube官方频道收看视频回放。
https://youtu.be/sCj8Fk2XBwY
最后,如果您从莫先生的分享中有所获益,也欢迎您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华人咖啡俱乐部正式改名为“影响力联合会”(Alliance For Impact) ,英文简称为AFI,为美国联邦及纽约州批准的501(c)(3)非盈利公益组织。我们的宗旨是宣传以华裔为主的亚裔群体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增强亚裔群体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并提高亚裔群体的整体地位。我们希望团结更多亚裔及其他族裔的非盈利机构,形成合力,扩大影响。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下主题活动和线上讲座,以及针对亚裔群体需求的各种职场沟通及领导力培训项目,AFI帮助北美华人拓宽视野和人脉,提高职业发展,寻找事业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华人抱团取暖,携手共赢。



思慧学院是特拉华州注册的非盈利组织。作为AFI的青少年培训及教育分支部门,思慧学院旨在全面提升下一代青少年的智商、情商、财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领袖型青年人才。我们致力于将最优质的财商、投资、沟通、领导力教育,以最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带入青少年的课堂。思慧学院旗下课程包括思慧独创的“青少年财商系列”及“青少年投资系列”;“青少年沟通”,“青少年创业及领导力”,以及“青少年AI机器人系列”课程。


  欢迎合作及联盟洽谈  


希望与AFI及思慧学院合作的机构及个人

请联系 info@allianceforimpact

或添加微信 angelenehuang


网站

www.allianceforimpact.org

www.viswiseacademy.com

Youtube

Alliance for Impact(原华人咖啡俱乐部)

纽约总部地址

55 West 39th Street, Suite 302 ,

      NY, New York, 10018


文章撰写:Meng-Ning Zhou/Allison Zhao排版:Allison Zhao
赞助:Eyre Writing Center
网站:eyrewritingcenter.com
【编者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APAPA Ohio及OCAA官方立场。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或来自网络。如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更多精彩文章,请查看我们公众号的主页。欢迎大家积极投稿,邮箱:apapaohio@gmail.com
【近期文章】
  1. 一家五口都染新冠的经过体会

  2. 我们已经沉默太久。。。

  3. 费城反暴力大游行:11月30日上午11点市政厅集合

  4. 涉嫌窃取疫苗资料 华人前员工遭辉瑞起诉

  5. 新冠最新变异毒株Omicron为何令全球恐慌?


关于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
俄州亚太联盟公众号是APAPA Ohio在俄亥俄华人协会(OCAA)的支持下办的公众号,旨在为俄亥俄的亚裔群体、尤其是华人群体提供一个分享、交流、互助的平台,宣传APAPA Ohio 、OCAA和其他亚裔团体的活动,促进亚裔社区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体育、艺术、教育、法律等的了解。网站:OHIOCAA.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