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勇| 当东方遭遇西方:沙勿略拍打国门(上)

2017-12-10 马勇 侦探学园

知考杂志 ZHIKAOMAGAZINE

ILLUSTRATION BY DENIS SARAZHIN

Echo | 闲言碎语

近代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大部头,其知识的补充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西方之野心勃勃如“佛郎机”,在数百年之前如何叩响中国大门?此文将为诸位呈现一个较为生动的视角。

(文章转载自“马勇”微信公众号,微信号:mayonghistory)

沙勿略拍打国门     

大约相当于十五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极大刺激了欧洲一些国家竭力寻求海外贸易市场以扩大财源和势力范围。明孝宗弘治十年即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发现非洲东南海岸那塔尔。翌年,达伽玛率领四艘远洋船绕过非洲好望角,经印度洋抵达印度西南海岸之卡利卡特,从而打开了欧洲直航远东的通道,真正实现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目标。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三年后即1514年,葡萄牙商船终于第一次抵达广东海岸。明朝人似乎并不明白他们的来历,于是称“佛朗机,近满刺加。正德中,据满刺加地,逐其王”,以“佛朗机”称呼新来的葡萄牙人,并以为葡萄牙是东南亚马来半岛满刺加的邻国。这显然是沿用了与中国来往关系的阿拉伯人对欧洲的泛指,因为很长一个时期,阿拉伯、土耳其等地都将“法兰克”(Frank)转读为“佛朗机”,泛指欧洲。其实,法兰克只是公元六世纪左右政府法兰西的一个日耳曼部落名称,并不能代表整个欧洲。


葡萄牙人东来并不是中国人和西方第一次接触,早在宋元、汉唐,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已和西方世界有过直接往来和交流。只是由于双方政治格局的变动,这种交流已经中断了相当长的岁月。在这些中断了解的年代里,双方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因而葡萄牙人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的这次东来,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就具有极端重要的象征意义,标志着中西之间中断已久的联系获得了恢复。此后几百年的中国历史演变,似乎都可以从这次恢复接触中寻找到它的最初起因。


四十年后即1554年,葡萄牙人以贸易为名进入澳门西南大约二十八海里处的广东浪白澳。此后不久(1557年),他们又通过行贿的手段获得在澳门建房的居住权,开始和中国和平通商。毋庸讳言,这些西方人的主观目的并不仅仅局限在通商方面,而是为了在中国和远东掠夺财富,开辟新的殖民地。


踏着早期殖民者的足迹,西方传教士亦蜂拥而至。最先来到中国的是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是欧洲宗教改革兴起后在天主教内部出现的一个反宗教改革的重要派别,他们为了弥补因宗教改革而兴起的卡尔文新教所造成的损失,竭力主张借助新航路的开辟向远东扩展势力,创建新的更大范围的宗教社区。

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圣经和十字架在航队和大炮的护送下开往远东,开始了他们向地球的东半部传播“福音”的艰难使命。1541年4月7日(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三月十二日),耶稣会创办人之一圣方济各·沙勿略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启程,前往远东,开始了耶稣会在远东地区传播“福音”的事业。


沙勿略1506年生于西班牙那瓦尔的沙勿略城堡一个显赫的巴斯克名门望族,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沙勿略不仅对财富毫无兴趣,而且对建功立业也没有感觉。当他差不多十九岁的时候,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圣巴巴拉学院攻读哲学,五年后获硕士学位,开始担任讲师。


在巴黎留学的日子,沙勿略与比他年长十五岁的同乡依纳爵·罗耀拉合租一处房子。依纳爵追求的是天主的光荣,他常给沙勿略说的一句《圣经》金句是:“人即使赚得全世界,可是如果丧失了自己的灵魂,这为他有什么益处?”


依纳爵的思想和甘贫乐道的宗教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年轻的沙勿略,沙勿略的思想逐渐改变,终于成为依纳爵的忠实追随者。1534年8月15日,依纳爵·罗耀拉、沙勿略等七人在巴黎蒙马特高地共同发愿创立耶稣会,他们原本计划前往耶路撒冷,但被教宗保禄三世阻止。


当此时,葡萄牙在国王约翰三世的领导下竭力向外扩张,为了配合这些扩张行动,使新开辟的海外殖民地“基督化”,约翰三世向向罗马教廷请求选派具有才识和责任心的神甫前往葡萄牙海外殖民地传教,建立新的宗教社区。


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的请求符合教廷利益最大化,于是罗马教廷接受这个请求,并将这个请求与罗耀拉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的耶稣会结合起来一并考虑。1540年9月27日,教宗保禄三世批准成立耶稣会,任命依纳爵·罗耀拉为第一任会长。并责成依纳爵·罗耀拉负责选派具有才识和责任心的传教士前往葡萄牙殖民地传教。与依纳爵关系极端密切的沙勿略成了第一批的惟一人选,以教皇使者和葡萄牙国王代表的双重身份前往远东地区,既向远东民众特别是在那里的欧侨传播基督福音,又是葡萄牙国王世俗权力的代表,致力于葡萄牙殖民事业的开拓与维护。


1541年4月7日,时值三十五岁生日的沙勿略,随同葡萄牙新任印度总督及一队士兵乘坐圣雅各布伯号航船离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漫长旅途,受尽颠簸、搁浅、瘟疫等无穷无尽的折磨,于1542年5月6日抵达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中心果阿(GOA)。这也是耶稣会首次派人到远东布教,开辟新教区。


根据葡萄牙国王的指示和罗马教廷的命令,沙勿略是耶稣会东方使团的总负责人。可是刚到东方,沙勿略对当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并不知道的太多,但他确实具有宗教献身精神,很快便投身于宗教事业,学习语言,研究当地风俗文化,不辞辛劳为千百万教徒付洗。据他1545年的一封信说,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付洗的人数超过了一万人。他的方法是,当他来到那些要皈依基督的外教人村庄时,他把所有的男人和小孩都聚集在一起,以宣呼天主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圣名为开始,并让他们作三次十字圣号。接着,组织他们诵读《悔罪经》、《天主十诫》等。更重要的是,沙勿略在两年时间里,将这些祈祷经文都译成当地文字,慢慢地教会当地人诵读。


在东方传教的十年间,沙勿略足迹遍及远东,先后在印度、日本以及广大的东南亚地区十多个国家为三十余万人信徒付洗。正是因为沙勿略的坚韧奋斗,亚洲许多国家的门户向天主教敞开,这些国家的天主教徒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信徒日众,沙勿略由此而被后人誉为“东方布教之勋”、“东方传道之父”。


(未完待续)

马勇

历史学家;社科院近代史学所研究员。


作者:马勇 校对:如山清 编辑:Echo


上一期

app推荐 | 学海里的朋友,换种方式做计划如何?

    近期热门

征稿

大概是一篇征稿启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

作文素材挑花眼,万变不离其宗

考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综合能力。

英语

“成绩顶尖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为你打开一扇平时没办法亲自触碰的窗子。


知考杂志

Education For Life

「知考杂志」是一份面向高中生的综合性线上杂志。在「知考」我们不仅关注考试,更加关注考试之外的「图书」「影音」「新闻」与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