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做科普丨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茉莉花》的芳香之谜:希蒂莺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投稿详情
温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是一首发源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歌。这首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歌曲在中国和海外都得到了广泛流传,誉满中外。它使用了中国民乐中普遍存在的五音阶,曲调是在中国城市地区流行的小调,描述了一种赠送茉莉花的习俗。1982年,这首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歌曲清单中占据一席之地。2013年春晚,国际巨星席琳·迪翁(Celine Dion)用普通话与中国女高音歌手宋祖英合唱了这首歌,作为迎接农历新年的晚会节目之一。
歌词中唱到的“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人不禁联想到茉莉花的香味之谜,到底是什么物质让茉莉花闻起来如此清香怡人?
学知识
茉莉花根据其生长土壤组分的不同具有特定的特性,但通常包含以下成分:吲哚,乙酸苄酯,芳樟醇,顺式茉莉酮,苄醇,水杨酸苄酯,顺式-3-己烯醇,丁香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埃及茉莉的香味特点是深沉,感性,阳光充足,有果香味(对甲酚)。来自印度的茉莉花桑巴克的香味特点是:有香蕉果味,带有接近橙花的甜味(吲哚)。而格拉斯的茉莉花的香味特点是:平衡,动物气味。随着人类文明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化学合成的香味物质开始出现并广泛用于香精油的制造,但是从天然花草获得香料的产能效率低下,天然提取茉莉花香酯类化合物的工业化进度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所幸从20世纪开始有机化学昌明发展,可以大量生产人工合成的茉莉花香酯仿制品。
用溶剂萃取的茉莉花精油中有259个成分,但彻底改变香气的分子是hedione,中文译名叫希蒂莺,来自希腊语,意为“愉悦”。它的化学名称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是从茉莉花中分离出来的茉莉酮酸甲酯氢化后的人工产物。这种己二酮分子闻起来像新鲜的茉莉花,它是一种非常甜美又清新的香气,现在是香水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化学式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的合成来源
在化学信号交流方面,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激活信息素受体VN1R1,该受体位于嗅觉上皮中,这是首次研究报道关于一种能激活人类信息素受体的气味分子。然后,科学家分析了大脑的活动,以找出气味是否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并将结果与对照气味苯乙醇(一种传统的花香型)进行比较。Hedione激活了边缘系统的大脑区域,该区域是与情感,记忆和动机相关的大脑部分,激活的程度比对照组更强烈。并且,己二酮可激活女性下丘脑的特定区域,进而点燃内分泌系统,促进对性暗示的反应。
走四方
茉莉花的香气以前是通过脂吸法来提取的。这是一种在古代花瓣类植物萃取香气较常用的方法。
脂吸法是在木板上放片玻璃,涂上动物油脂,再铺上花瓣,如此将铺满花瓣的玻璃一层层叠放,然后放于太阳底下,再利用阳光的热力让花瓣释出精质,渗入油脂。
在萃取过程中要不断更换花瓣和翻转玻璃,直到轻微饱和。最后用酒精把萃取出的植物精油分离出来。千万花瓣才做得到一丁点精油,所以古代的香水就是天价。
脂吸法是法国最古老的一种萃取精油方式,目前除了格拉斯(Grasse)外,几乎已绝迹于一般商业市场上。
现在工艺是使用挥发性溶剂代替脂吸。该技术称为挥发性溶剂萃取技术。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己烷,将其加热,然后通过蒸发除去。分离出一种非常芳香的蜡质材料,称为混凝土。通过将混凝土与酒精混合,加热然后冷却,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植物成分及其所含的蜡提纯。酒精蒸发后即可获得精油。
细心的听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的必奏之歌,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茉莉花》。那么,这朵美丽的茉莉花是谁采摘的?是新四军文艺工作者,抗战时期的军旅作曲家何仿。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小演员,为了反击日本鬼子的扫荡,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指示他们到敌后去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同时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到农村去,向民间艺人学习。他们找到了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泛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扬剧曲调《鲜花调》。这首歌婉转悠扬,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1957年,经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后的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时,要找一首合适女声合唱的中国民歌,就想到了这首《鲜花调》,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和再创作,把歌词集中在“茉莉花”一种典型形象上,表达了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的美好形象和心理,称之为小红军何妨版的《茉莉花》。《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1964年至1965年间,何仿三次见到周总理,深为总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1965年春天,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正副团长,赴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都带去了文艺演出团体。周总理带了前线歌舞团去。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充满喜悦之情。
做总结
茉莉花不光是植物,超越植物本身的寓意更加丰富,它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性的白花香味。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首歌也是部队文工团经常演唱的曲目。何仿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也是从演唱民间小调到创作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战士豪情的歌曲, 并把两者逐步融为一体,这正是从革命根据地生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沿着毛主席文艺路线走过来的一条康庄大道,成就了当时功勋卓著的革命文艺队伍。
作者:
周珈嫣
指导老师:
徐海教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微信平台,旨在为大众传播权威的科学知识。
欢迎广大科普爱好者投稿,投稿邮箱:hnkpzx@126.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