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做科普|《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谭佳琦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 2023-03-13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投稿详情

温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哎嗨


1956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为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发行,是由是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陈景熹演唱的歌曲,曲作者吕其明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曲,从“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抒情慢板,跳进到“爬上飞快的火车”的铿锵快板,使人油然而生“何意绕指柔,化为百炼钢”之赞叹,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地山东枣庄,当地人一度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称为“乡音”。枣庄市在《枣庄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以“大战故地·铁道游击队之乡”为核心品牌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宣传推介《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其中,中共薛城区委宣传部主办了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唯一演唱曲目的#经典红歌声动全球#短视频歌唱大赛 。


歌词中唱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让人不禁好奇土琵琶是怎样的一种乐器,到底是不是就我国独有的乐器了?

学知识

土琵琶属于弹拔类乐器,也叫柳叶琴,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最早的柳琴,构造较简单,只有两条丝弦,7个用高粱秆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还不便转调。当时的琴体较大,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紧,靠手腕甩动而拨弦发音,演奏形式别具一格。后以竹套质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圆筒代替。


1958年底,第一代新型柳琴--三弦柳琴诞生了。三弦柳琴由原来的两根弦变成了三根弦,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扩大了音域,方便了转调,音色也由闷噪变得明亮起来。7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新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变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秆,用钢丝代替了丝弦。这些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丰富了表现力。从而使柳琴结束了200余年来仅仅作为伴奏乐器的历史,走上了独奏乐器的发展道路。


如今,柳琴在中国音乐表演的领域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民族乐队中 ,柳琴是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独特的声响效果,常常演奏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由于它的音色不易被其他乐器所掩盖和融合,有时还担任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段落的演奏。另外,柳琴还具有西洋乐器曼陀林的音响效果,与西洋乐队合作,别有风味。


走四方

1987年,山东省滕州市的文化工作者在东郭镇苏楼村,发现了一把苏家祖传的柳琴,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柳叶琴。柳琴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乡土气息浓郁,专为“拉魂腔”伴奏。“拉魂腔”原是流传于鲁南、苏北一带的民间小唱,最早是灾民和穷苦人在农闲时,一家一户或一两个人结伴,走乡串户乞讨要饭时上门随口演唱的小调,当时并没有管弦伴奏,也无服装道具,只用竹板或梆子敲击节奏。演唱内容是农村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或充满生活情趣的小“篇子”,这种演唱叫“唱门子”。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拉魂腔”正式定名为柳琴戏。1953年2月,峄县柳琴剧团正式成立,走上了专业化、正规化的路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柳琴戏艺术,使这朵乡土奇葩绽放在城乡舞台。1960年,枣庄建市,枣庄市柳琴剧团应运而生,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市级柳琴戏专业艺术剧团。1958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民族音乐家王惠然和江苏徐州乐器厂合作制成三弦二十四品柳琴,由原来的两根弦变成了三根弦,音柱也由7个增加到24个。跟“土琵琶”相比,新型柳琴扩大了音域,方便了转调,音色也由闷噪变得明亮起来。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努力,柳琴戏在剧目、唱腔音乐、舞台表演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柳琴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其语言朴实生动、通俗明快,包含大量的俚言俗语,直白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健康情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声腔风格独特,旋律摇曳多姿,节奏或舒缓或明快,以丰富多彩的花腔,别致的拖腔区别于其他剧种。女腔委婉华美,俏丽悠扬,优美动听。男腔粗犷奔放,质朴无华,深沉浑厚,独具风采;其内容多以表现当地人民的生活及情感、家庭伦理道德和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要题材,间以表现英雄人物或帝王将相的内容,其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据统计,有大小剧目200多出和200多个唱词“篇子”。在许多柳琴戏传统剧目中,至今还保留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对研究我国的民俗文化,很有参考价值。20世纪70年代初,有“柳琴之父”称号的王惠然又研制出第二代新型柳琴——四弦高音柳琴。除了在琴弦和音柱的数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变化是用竹子代替了高粱秆,用钢丝代替了丝弦。这些变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音色明亮、优美,高音高亢、清脆,中音柔和、甘美,低音浑厚、粗犷,显著地丰富了柳琴的表现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柳琴戏被发扬光大,已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1990年12月,由枣庄柳琴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山村锣鼓》进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剧本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奖、音乐奖等七项大奖。2006年,枣庄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徐州和临沂柳琴戏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如今的柳琴由民间走上大舞台,由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诞生一批经典柳琴曲。王惠然创作出的《春到沂河》《幸福渠》等50多首柳琴独奏曲,旋律具有浓郁的山东风味,描绘了祖国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一时间成为电台经常播放的乐曲,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获得“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10余项中国与国际性大奖,首创的“四弦高音柳琴”获中国乐器改革最高奖。


作总结

这首歌之所以给我辈留下深刻的映像,不仅在于他描写的抗战形式的独特性,在铁路上,在山区,更让我们感受到在困难的抗战时期,我国军民对于打败侵略者的乐观自信,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了我国的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祖国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安的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让我们用歌声记录历史,用笑声迎接晨曦,用琴声送走夕阳,用鼓声锻造希望,祝福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作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麻醉科

谭佳琦

指导老师:

徐海教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微信平台,旨在为大众传播权威的科学知识。

欢迎广大科普爱好者投稿,投稿邮箱:hnkpzx@126.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