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高速看江西 | 江西日报:五彩斑斓看“昌铜”

江西交通 2022-12-16


6月3日,《江西日报》5版整版刊发《五彩斑斓看“昌铜”》,报道了我省集绿色、古色、红色、金色交相映辉的高速公路——昌铜高速公路别具一格的文化脉动和发展气息。
以下是原文内容
这是一道绿色连绵、古色点缀的亮丽风景线,满目苍翠的绿色奏响最强音,诠释着“两山”理论的实践华章;古村、古街、古城如浓墨丹青,绘出悠远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条红色浸染、金光灿灿的生态经济带,一处处红色革命遗址见证了这里崛起的历史伟绩,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一个个项目园区应运而生,热气腾腾的建设昭示着新发展理念的无限前景。

这条绿色、古色、红色、金色交相辉映的大道,以自身的基因成就了特有的文化内核,并承载着人民赓续奋斗的幸福梦想,演绎出五彩斑斓的精彩。

这,便是昌铜高速公路——生态是它最大优势,文化是它最厚重的底色。4月底,“沿着高速看江西”采访组踏上这条高速一路探访,感受它别具一格的文化脉动和发展气息。

回望千年流淌的古色

青砖灰瓦马头墙,雕花木门飞檐翘角。4月26日,采访组首站走进安义古村,百余栋明清古建筑,散发出独特的赣派建筑韵味。

走昌铜高速,开车不到1小时来到古村的南昌市民陈芸告诉记者,这两年她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到安义古村的信息,这次和家人来一探究竟,果然不虚此行,仿佛置身于一幅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和40多名游客一起到古村为驴友踩点的宜春游客周文生则感慨:“安义古村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最难得的是这里还住着不少居民,烟火气十足,值得一来。”

而在2017年前,游客的感受并非如此。当时景区只有罗田古村、水南原乡小镇,收入基本靠门票销售,年接待量15万人次左右。

如何让千年古村焕发活力?2017年,安义引进专业公司成立古村群旅游运营有限公司。当年,公司打造了罗田唐樟高端民宿、餐饮综合体;2018年,建成了以赣文化为主题、以非遗项目为载体的京台赣商文化大院项目;2019年则运作了以赣派小吃、非遗小吃为主题的水南赣派美食街项目,从而形成了目前的罗田、水南、京台3个景区。

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意的古村生活,去年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

昌铜高速的开通,为赣西北山区打开了又一扇开放发展的山门,也打破了那些古建筑千百年的沉寂。

华灯初上,记者步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靖安西门外古街。

西门外古街历经辉煌,也逐渐破败、没落。2018年以来,靖安县按照棚户区改造与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相结合的原则,对古街进行改造,投入2.5亿元修缮古建筑、石板路、德胜门广场及相关配套。

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修旧如旧,西门外古街“复活”了。今年1月,古街入驻风味小吃、靖安特产、潦河奇石、靖安根雕等40多个业态项目,重新点燃烟火气,成为网红打卡地。

再往西走,宜丰天宝古城犹如镶嵌在九岭山脉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天宝古城名声在外,古建筑的保护却举步维艰,一些老祠堂在风雨中飘摇破败。如何留住这些珍贵的遗产,再现“物华天宝”?

宜丰以文旅融合理念,借市场之手,将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省旅游集团签订了天宝古城旅游区开发合作协议。

2020年5月10日, 总投资约16亿元的天宝古城项目开工。该项目将依托天宝古城、天宝农业产业园、茜槽田园等资源,建设文旅融合型景区,推动山、水与古建筑融为一体,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

古村、古街、古城,依托这条通向远方的高速,将蕴含千百年的悠久文脉,不断延续,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感受“两山”转化的绿色

江西以绿色自豪,绿色以这里为盛。昌铜高速沿线5县,森林覆盖率平均约71%,铜鼓、靖安则分别达88%、84%。

2015年9月,《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正式发布。近年来,沿线各地通过开放合作、联动发展,努力探索既能发挥生态优势,又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新路。

从昌铜高速驶入靖安县,出口处数块大幅喷绘格外醒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从“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到“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靖安锚定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之路,以定力接力“生态立县”,累计否定投资项目120个、投资总额达240亿元,发展模式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去年,该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离暑期还有一些日子,靖安县中源乡避暑小镇的民宿已是预约不断。去年,中源避暑小镇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前来避暑,火爆到“一床难求”。中源乡乡长漆远说,中源避暑产业的兴起,靠的不仅是优质的生态环境,还有昌铜高速带来的交通便利。

昌铜高速,一路生机,绿色孕育的文明芬芳扑面而来。

为了这抹芬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5县的共识与力行。

宜丰县在全省首创生态警察中心,探索由单一管转变为联合管的生态治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去年6月,宜丰将生态警察中心升格为生态文明建设网格化治理中心,在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建立起生态治理网格,实行“乡镇吹哨、中心牵头、部门报到”的生态网格化治理,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绿网”。

在宜丰县石市镇,宋风刘家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宋风集市、夏布馆、宋风馆……村庄整洁秀美,乡土气息浓郁。石市镇党委副书记陈妍说,这里的景区与民居融合,18户居民腾出7栋闲置的房子和1栋古民居,供村集体免费使用10年。宋风刘家还与鲁盛富硒农业牵手,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格局与生态治理的眼光非比寻常。

铜鼓黄精,声名鹊起。目前,铜鼓县黄精种植面积达4.2万亩,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5月8日,第二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首届江西(铜鼓)黄精高峰论坛在铜鼓举行。铜鼓的黄精文化引发了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浓厚兴趣。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靖安、奉新、宜丰和铜鼓成为全省第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县,而那些植根绿色的富民产业,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亦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聆听初心永恒的红色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雄故居。摄影|江西日报记者邹海斌

奉新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百丈山红色茶坑,宜丰熊雄故居、红色庙前,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萧家祠……崇山峻岭间,一处处革命旧址,沿着昌铜高速,赓续着红色血脉,诉说着初心永恒。

4月28日,记者来到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遇见众多游客正在熊雄故居参观学习。

熊雄是宜丰红土地走出来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惨案中,熊雄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年仅35岁。熊雄故居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一批批党员前来“红色走读”。

走进芳溪镇“红色庙前”,这里保存着红军战壕遗址,“红史馆”陈列着革命文物,“绩效馆”则展示着乡镇干部绩效考核的探索。

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芳溪镇党委书记黄佳锋表示,作为全省乡镇干部绩效考核试点乡镇之一,芳溪镇建立了常态化绩效考核体系,切实解决了乡镇干部“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激励乡镇干部担当作为。

与宜丰毗邻的铜鼓,于1925年诞生了宜春境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这里的红色印迹,回响着秋收起义的战斗号角,带我们走进那段烽火燃烧的革命岁月。

1927年9月,毛泽东在铜鼓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铜鼓坚持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萧家祠、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丰富的红色旧址,成为湘赣边红色研学的热门“打卡地”。今年4月,一辆辆大巴满载着学子,沿着昌铜高速从南昌驶入铜鼓。“这次红色研学有1300名南昌学子,而在开通昌铜高速之前,很难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团队。”铜鼓县文广新旅局有关负责人说。

红色研学游的兴起,给了沿线地区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强的紧迫感。昌铜高速沿线5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开放的视野,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触摸创新求变的金色

4月27日,位于奉新高新园区的某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在车间设定数据准备进行钣金切割。摄影|江西日报记者徐铮

进园区,访企业,看变化,采访组明显感受到各地正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立足本地特色,创新思变,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

会变色的玻璃窗,晴天自动开、雨天主动关的窗户,可以当电视机屏幕用的触摸屏显窗……在安义门窗特色产业小镇的所见,科技感十足。

安义并不生产铝锭,却成为民用铝型材全国第二大生产基地,全县建材门窗总产值突破320亿元,占有全国铝型材约70%的市场份额。从“无中生有”到“风生水起”,安义门窗产业彰显的是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

而在奉新,上市公司、高新企业在这里扎堆。嘉拓智能、同和药业、飞宇新能源等企业生产红火,既有“块头”,更有“科技范”。

“老车间年产400吨,需要26名工人;新车间年产800吨,两个车间加起来只需20名工人。”江西同和药业加巴喷丁车间主任邹明章如是说。在该公司研发大楼,16个实验室共130多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智能料库、机器人焊接、博士团队……奉新高新区虽是一个县级工业园区,却拥有主体上市(挂牌)企业8家、上市公司关联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研发与服务平台2个、省级研发服务平台13个。

出彩之光令人应接不暇。宜丰的百岁山矿泉水、铜鼓的创奕鞋业,既有招商引资企业的枝繁叶茂,也有返乡创业企业的勃勃生机。

“家乡的创业环境好,昌铜高速通达四方,我们返乡创业更有信心。”2018年2月,当时32岁的李兰辉返乡创办了宜春市创奕鞋业有限公司,鞋厂离昌铜高速天柱峰出口仅几分钟车程,产品通过高速公路运输,直达沿海港口,出口海外。

目前,创奕鞋业员工达260多人,其中返乡就业的就有100多人。今年4月,创奕鞋业开始做自主品牌,新增了一条生产线,年产值有望达到6000万元。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草根创业、上市公司、金凤还巢……他们在这方红土热地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合力打造金色十足的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

记者手记

串珠成链  打造高质量高速旅游带

黎 军

4月29日,位于铜鼓县大塅镇的天柱峰景区,游船穿行在青山绿水间。本报记者 徐 铮摄

因拥有古色、绿色、红色资源,而被誉为“高速+旅游”的昌铜线,的确色彩斑斓,颇具魅力。不论安义古村、靖安古街、天宝古城,还是奉新百丈山、铜鼓天柱峰,以及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秋收起义纪念馆,各具特色。但是,总体而言缺乏磅礴大气之势。

应该说,这5县的古色资源源远流长,绿色资源禀赋深厚,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昌铜高速自2012年10月通车以来,大大缩短了到达各地的行车时间,安义、靖安、奉新更是融入南昌的“半小时经济圈”,宜丰、铜鼓由此也迎来了内联外通的大好机遇。

资源有了,交通也便利了,那份大气缺了什么?

记者认为,尚缺一分协作,还差一分谋划。

现象与规律总是辩证的。一些靠近南昌的景区,其经营定位也许就是南昌的后花园,把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出来,做好短途游就算成功了。但是,在信息化以及需求多样化的今天,一条高速链起的旅游人气的聚流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不应是单打独斗。试想,景区间加强互联互动,给游者提供细细品味一路古色、绿色、红色的选择和套餐式优惠,必能多留住一些游者,也将提升整体游的质量与收获感。笔者了解到,几地推动的“梅岭—安义(古村)—靖安(宝峰寺、黑陶文化、禅宗文化等)—奉新(宋应星纪念馆等)”精品旅游线路,能否成链,关键在于跨区统筹,协作共建。

位于奉新高速服务区内的房车营地,背靠青山,内嵌水塘,不仅有给车辆作补给的宽阔场地,还有别墅板房、烧烤区、游乐场等设施。但是,这样一个颇具创意和消费前沿色彩的项目,自建成至今3年来,问津者寥寥。

或许,谋划是让营地火起来的法门。先是明确营地的消费定位;再者根据群体需求,重新规划和完善营地的配套和服务;而后加大营销力度,不仅突出营地的“时髦”概念,还要强化营地是串联昌铜旅游线的一个连接点、加油站,寻求沿线景区共同策划,找到游客需求点,进行差异化推介。

资源是旅游的最大财富,而只有树立共享共赢的协作理念,提升谋划建设和营销策划水平,才能将资源蕴含的价值最大化,产生“1+1>2”的效果,实现放大效应。

170公里的昌铜高速,释放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看不见却抓得住的价值。

专家点评

沿着昌铜高速公路一路向西,红与绿相得益彰、古与今交相辉映,亮眼的金色点缀其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转化为老百姓致富路上的“幸福源泉”?

文化之路,从历史走来。从秋收起义到湘鄂赣苏区,从革命先驱熊雄到驰骋沙场的红军将士,从红军游击队改编到汇入抗战洪流,革命者们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鱼水情深的人民情怀、争创一流的实干精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昌铜高速沿线一处处革命旧址,承载着红色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红土地上的老表们奋勇向前,奔向美好未来。

文化之路,从理念延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昌铜高速沿线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经济发展科技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齐头并进,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辩证统一,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科技范”“现代感”的绿色经济新业态,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一股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强大动力。

文化之路,从实践兴起。昌铜高速建成以来,沿线各地将红色人文、绿色美景、古色民俗有机融合起来,做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资源共享与产业合作并举,红色文化与乡土特色共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进。这条文化之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增强绿色崛起和乡村振兴的动能,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

(宜春学院副教授、博士 李霞)

END

往期精彩

1.学党史 | 厅机关各党支部:红色走读+学习调研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中国交通产业经济联席会议2021年主席会议在南昌召开

3.省交通运输厅部署开展2021年“安全生产月” 活动

4.青春颂歌献给党 | 江西省高等级航道事务中心:《前进在新时代的航道人》+《我们的新时代》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黎   军    邹海斌编辑:梁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