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博士最新回应:要求公道!

7月22日,一位自称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扬州大学工作的教师在知乎上发文《高校教师工作5年月薪高达370》,称自己入职扬大5年后,月薪仅372元,引起热议。参见 《清华博士曝入职大学当老师已5年,月薪仅372元7月30日,该网友发文《关于〈高校教师工作5年月薪高达370〉的补充说明》回应网友质疑,文章如下——


我很少使用知乎,也几乎不发帖子。7月22日写了一篇《高校教师工作5年月薪高达370》,很快引发关注,三日内阅读量就破10万,现在还在持续传播,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帖子出来后,我一向敬重的前辈、朋友出于奉命或者自愿的性质,纷纷劝我删帖。这些天来,我思考很多,也非常感谢这些前辈、朋友的垂注。很多事情如能在校内解决,也不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

我7月13日通过校内渠道,给扬大人事处写信,抄送校长办公室、扬大纪委,可是一直等到22日,以上部门没有一个字的回复。有人说,我没和学校沟通。殊不知,入职以来,从学院到人事处、人文社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保卫处、纪委、校长办公室,学校哪个部门我没沟通过?真有用的话,我何必在网上发帖,累积到现在集中爆发?

7月份,扬大评副高职称,全校100多人入选。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刷学历,还是刷教学、论文、课题以及著作、社会服务等,我基本达到条件。学校要求学历,我本硕博三个学历很差吗,原985高校还不够么;学校要求教学评价,网上有一些我执教《古代汉语》的新闻报导和评价,不用我去多说(此事我后来才知情,当时我都不用微博);学校要求课题,我拿到校级、省级、国家级课题;学校要求论文,我发表7篇,核心3篇;学校要求著作,我来扬大5年,出版著作4部(其中2部古籍整理是我入职前多年积累的成果,入职后才出版),近100万字,最近一部新书的评价似乎也没那么差;学校要求出国经历,我申请2019年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的项目,到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访学深造……所以,还要我怎样?

我所要求的的不过是公道而已。我非常好奇到底哪些人参与评审,他们的资格何在?这些评审组的成员都是什么学历背景、专业背景、政务背景、学术背景、留学背景等。既然学校说自己“公开、公平、公正”,符合文件、程序、规定,是时候履行自己的承诺了。我当然可以接受落选,但是必须有一个公正的答复。如果我以上列举的条件,学校评职称的时候都选择漠视,或者别有条件,比如讨得领导的欢心、不准提意见等。抱歉,这一点我还真做不到,我不至于靠领导批条去评教授/副教授。

职称评审虽然重要,倒还不是最重要的,充其量是导火索,并非我拿出足够勇气发帖的关键因素。因为早一年评,晚一年评,对我影响也不大。主要是你退一步,他进一步,你不断退,他不断进,直到一步步把你逼到退无可退。和很多人一样,我能不“惹事”,就不“惹事”,疫情之下,大家生活都不容易,谁想做一个“惹事者”?我之所以隐忍到现在才爆发,也和6月以来的身体状况有关。6月初,我感染新冠。此时的新冠负面影响已经没那么严重,重症率极低。身边也有朋友感染,有的三五天就可转阴。算我倒霉,我的情况相对重一些。当时昏睡两天,持续半个多月才转阴。

就在我感染新冠的时候,学校的“关怀”短信来的真及时!点名道姓让我还钱!还钱的理由让人直接无语,“借英国游学差旅费”!哈佛大学到底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我认为,就是中小学生也不至于搞混吧。可是,堂堂一所高校就用这种“莫须有”的名义来催债!我明明是2019年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的项目,怎么就欠扬大7万元?如果是江苏省教育厅、省政府没按约定拨款,你去找他们要啊(公示、批件等一应资料俱全);如果拨款了,干嘛还要我还钱?无论是系统原因,还是个人原因,抑或扬大发展确实缺钱,这肯定是不该发生的事情。何况我当时还在病中,就很无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当时很害怕,因为那段时间很难受,很焦虑,一直不转阴,自我隔离,还感染了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耽误他的工作进度,这让我内心非常自责。前两天基本都在昏迷状态,大夏天穿厚袜子、两层睡衣、盖两层被子,非常寒冷,呼吸困难,后脑有种炸裂的感觉,也吃不进东西。我想过死亡没有?当然有。之前看到新闻,有国内青年学者来美国访学,结果感染新冠,不幸去世,年仅32岁!物伤其类,我当时看到新闻就很难受。普天之下,都是父母所生,那位老师的父母在国内接到消息之后该有多么痛苦。我妈妈也劝我,不要到美国。可是,项目期限延无可延。到哈佛访学的机会确实难得,之前申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就像现在一样,虽然大家都很艰难,我们要发展,总不能断绝和国外的一切往来吧。

在美国感染新冠的第三天,我趁着意识相对清醒一些,就开始交代事情。我也不想死,但是,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所以我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在一切都还来得及之前。我也是第一次带班主任,那个时候,我自己带了四年的毕业班同学正在毕业聚餐,班长让我和大家微信视频。四年之中,有心血,也有感情。可我不能让学生看到我憔悴的样子,只能找个借口推托。发完信息,一时哽咽,继而又不争气地昏睡过去。

我现在写这些,倒不是博取同情,因为我现在早就康复,也不需要同情。回想那段时光,确实心有余悸!学校的很多问题本来不是大问题,当时都该解决,就一直拖着、积累着。病中,我也不指望学校关心。只是蓦然看到这种极不合理的催债信息,谁能想到我当时心里有多崩溃!我不指望你雪中送炭,你何苦让我雪上加霜?到底和我有多大的仇恨?要钱、扣钱,催我还7万块钱!

发帖一周以来,学校究竟做了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方面,让我尊重的前辈、朋友不断劝我,给我施压;另一方面,我婉拒之后,网上突然就多了很多人肉、攻击的评论,就差刨我祖坟了。我相信,无论何种评论,大家和我的立场高度一致:我们都希望祖国的教育越办越好,而不是越办越差,不是吗?想要越办越好,就需要有不同声音,不是吗?我虽然人微言轻,好歹还是一名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自己遭遇不公,不敢声张,遇到压力,就趴下了,甚至跪下了,试问,我能教出站着的学生吗?我还有什么脸面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如果是父母,你们愿意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吗?如果是学生,你们还愿意尊重这样的老师吗?

发帖的时候,我就想到后果,比如各种威胁。可是,如果我连死都不怕,你们还有什么可威胁我的?为家人,为以后的孩子!我不要孩子,还不行吗?一个都不生,还不行吗?你们开心就好,继续威胁我或者给我施压吧。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学校确实有所发展,也部分采纳我们老师的意见。比如,有一年,人事处的领导下到学院调查,要大家反映问题。作为青年教师,我像个“愣头青”,提了有关教工餐补的问题。原来,扬大教职工的餐补是每月220元,为什么是220元?我听闻,每月30天,之所以是220元,而非300元的餐补,是因为当时开会,有学校领导提出:“老师们一周只上五天的课,周六、周日不上课,所以应该给他们再减去周末的八天。”这位领导的建议竟然被采纳了,所以300元减去80元,就每月发给教职工220元的餐补。我直言不讳,要拜见这位领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为什么对本校的老师如此克扣,周末每天10元的餐补都要克扣?要知道,10元在扬大食堂买个一般的午餐都够呛。这位领导多久没去学校食堂吃饭了?他难道不知道周末,特别是周日晚上,也有老师上公选课的吗?我们中国人开玩笑说,不太喜欢“2”这个数字,结果每个月学校还给老师发“220”的餐补,真是“太有趣”了!我把问题当众提出来之后,有领导脸色不好看:“人家要提问题,意思意思就行了呗,哪像你,还真提!”原来,最2的那个人是我。

后来,这位人事处的领导竟然真去反映情况。仅仅隔了一个月,扬大几千名教职工的餐补就从220元涨到了330元!110元只是小数目,但也是一种进步嘛!至少,出现问题就要改正,这种态度是值的点赞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学校在改变,大家都会受益,又不是只给我一个人加餐补。

话说回来,我这次反映问题,也并非针对扬大,更非针对个人,只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帖子之所以广为传播,足以说明其中反映的问题绝非个例任何学校想要发展,都离不开青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这些年来,接二连三遭遇各种令人惊掉下巴的事情,我一直在忍,现在终于没忍住。公道可能在有些人眼中一文不值,可是在有些人眼中,为了争取公道,宁可舍弃工作、生命。

我的要求并不高,均基于我亲历的事实。而且我遇到的问题,以后其他老师依然会遇到,并非为我一人而提。学校的长足发展,绝不会来源于集体的沉默。就算让我删帖,问题不还是没解决吗?即便我不说,以后别人还是会提起。捂住耳朵,铃铛只会更加响亮,声传千万里。

(1)比如出国前向老师要钱的旧规定、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取消?2万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要用2万元作为押金,本身不很可笑吗?如果别人真不回国,还会在乎这2万元?

(2)比如高校教师公派留学、访学,是否可以不扣工资?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之后,学校本身就是受益者,支持都来不及,干嘛还去扣人家工资?而且3月份的月薪扣到只剩370元,你们于心何忍,良心不会痛吗?开会的时候信誓旦旦,说是要我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你们向来都是这么对待自己的家人吗?这得是什么家庭呀!可怕。

(3)比如,职称评定出现问题,为什么不去自查自纠,还非得说我条件这不够,那不够,你们一点儿错都没有。我如果条件不够,你们把评审组专家的信息全网公开,再把我的条件和其他评上职称的老师横向对比,结果不就有说服力了吗?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不去解决问题,就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谁在心虚,不言而喻。

(4)最简单的一条,你做错了事情,给我造成了伤害,以“借英国游学差旅费”这种“莫须有”的名义让我还债,是不是应该向我道歉?说句“对不起”,有那么难吗?

自清华博士毕业后,我怀着一腔热血投身教育事业,“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作为老师,我们只想好好教书、做科研,被公正对待,有错吗?如果提意见,就是“异类”,试问,学校该如何发展?无论日后我是留在扬大,还是离开扬大,是继续做老师,还是另谋出路,若干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我至少都不会为自己争取公道而后悔。

“沉默啊,沉默”,我何尝不曾沉默过?如今,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感谢之前点赞、转发和关心我们高校青椒生存与成长的前辈、朋友和同道,还有那些我教过的、没教过的、见过的、没见过的学生,他们希望我留下来,想要继续听课,却充分理解我可能选择离开的理由。



来源:知乎@麦格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