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绵干货│标高设计是硬伤!二十一条宝典告诉你海绵型道路怎么做!

GVL怡境生态 GVL怡境生态
2024-09-02

↑关注“GVL怡境生态”,了解更多海绵城市资讯↑



在道路设计范围内采用了海绵城市相关措施的城市道路系统。以充分发挥道路、绿地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消减径流峰值,降低内涝风险。

海绵型道路系统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配合海绵城市建设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相关海绵措施在满足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应结合当地现有市场建材类型、供给水平和财政预算等因地制宜的实施。


引导性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绿地率不低于15%,下沉式绿地率不低于50%(广州市海绵型道路控制指标)。
明确排水分区的主要坡向、坡度范围。通过竖向分析确定各个排水分区主要控制点高程、场地高程、坡向和坡度范围,并明确地面排水方式和路径。
设施规模应结合道路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路面径流雨水的海绵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溢流井的标高设计应高于海绵设施沟底高程。

△溢流口与海绵设施的高程关系

△溢流口与海绵设施的高程关系

道路纵坡大于1.5%时,不宜采用立缘石开口等雨水侧排方式,应采用环保型混凝土平式雨水口


道路纵坡大于1%时,应在溢流口下游设置挡水堰以减缓流速并增加挡水堰上游海绵设施的雨水渗透量。

△挡水堰设置位置

△双幅海绵道路剖面图

△挡水堰的几种设计形式

△挡水堰的几种设计形式

△挡水堰的几种设计形式




在道路设计最低点设置的海绵设施应结合道路汇水面积适当加密溢流口的设置,以防雨水集中汇集造成道路水浸。
道路雨水汇集区域(交叉口等)/人流量较大区域(公交站台等)位置应合理设置雨水口,以保证车行/人行安全。

道路海绵城市设施的雨水排空时间设计应由公众的接受度、植物特性和土壤渗透率决定,雨水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

△雨水排空时间不宜大于24h

滞、蓄雨水的绿化带内应设置相应的排水盲沟/盲管,及时排除绿化带内雨水,以防雨水在绿化带内长期积存,对绿化植物造成破坏。

△排水盲管

△排水盲管上面铺设碎石

海绵设施中绿化植物的筛选,应根据海绵设施特性,选择耐污耐旱的乡土植物(乔木宜选取分支点高、不结果的乔木种类),乔木如:水石榕、水翁、垂柳、枫杨等。灌木如:红继木、红刺林投、黄金榕、夹竹桃、马缨丹等。地被如:芦苇、芦竹、美人蕉、千屈菜、薏苡、黄菖蒲、旱伞草、百慕大草、万寿菊、细叶结缕草、沟叶结缕草等。

十一
工业区道路等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应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设施,雨水口应设置为环保型雨水口(带截污挂篮)。商业密集区雨水口应设置为环保型雨水口(带截污挂篮),宜设置下凹式海绵设施。一般生活区雨水口宜设置为环保型雨水口(带截污挂篮),宜设置下凹式海绵设施。

△初期雨水进入绿地前首先进行预处理

十二
路面雨水可汇入道路红线内绿化带,当红线内绿地空间不足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将道路雨水引入道路红线外城市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湿地、蓄水塘等)进行消纳。当红线内绿地空间充足时,也可利用红线内海绵设施消纳红线外空间的径流雨水。

△街旁绿地消纳来自道路的雨水径流

十三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改为透水铺装:透水铺装应设置导水盲沟/盲管,有条件的位置尚可与周边海绵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相连接,充分发挥“渗、滞、蓄、净”的海绵功能。

十四
侧绿化带设置为下凹绿化带:下凹式绿带可连续设置,但现状行道树的根部树坨应予以保留,以免影响乔木的正常生长,下凹式树带内的树坨的两侧宜保证调蓄空间的通畅,否则每个封闭区域均应设置溢流口。

△连续的下凹绿带将乔木位置进行有效的保护和隔离

十五
人行道设施带:当道路两侧为商铺、店面等人流出入频繁或设施带有非机动车停车需求时,设施带可设置为隐蔽式储水带,即设施带正常下凹,储水空间中填充碎石或卵石,其上盖板。如此设置,设施带可供行人正常通行和放置垃圾桶等小型市政公用没施。

十六
人行道外侧压条抬高:既有道路如果存在人行道外侧有高于人行道的现状绿化退缩带,可以把压条抬高,从“滞”和“蓄”两个方面控制雨水,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从而达到减缓降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度。

十七
高架桥下方及立交匝道区:高架桥下方及立交匝道区绿化带可结合地形和景观要求改造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等。绿化带海绵化改造后,废除原落水消能井,在落水管口下方铺设砾石缓冲带,如下图

高架桥下方及立交匝道区海绵设施平面布局

高架桥下方及立交匝道区海绵设施剖面图


△高架桥下方及立交匝道区雨水管理流程图


十八
道路径流雨水进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初雨弃流装置、沉淀池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

△利用前置碎石池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十九
两侧分车绿带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雨水调蓄功能。宽度小于2 米的分车绿带不宜考虑雨水滞蓄;宽度在2-4米的绿带在保证乔木种植环境的情况下,可结合汇水区域,间隔式设置生物滞留带;宽度大于4 米的绿地可采用连续式生物滞留带,宽度应满足径流控制的相关要求。

二十
中央分车绿带考虑车辆防眩光、安全隔离等功能,应采用高花坛、相对茂密的做法,不宜考虑车行道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宽度3 米以上的中央分车绿带,若规划对绿带有雨水调蓄要求,可设置植草沟和生物滞留设施。

△深圳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

二十一
人行道绿带可通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形式收纳人行道雨水。人行道绿带为点状树池时,宜将行道树间的硬化地面改为条状绿带,行道树树池应低于绿带缘石,绿带通过汀步形式满足人行需求。

△生态树池




·END·
 

怡境生态

最新、最全、最好看的海绵资讯

↑扫码关注↑



往期热门干货

60种透水铺装设计,甲方爸爸再也不嫌丑了!

雨水花园到底应该做多大?设计师懵了...

独家海绵技术,7条生物滞留池的设计秘籍

独家│GVL海绵城市设计指南

闾邱杰:高品质海绵城市建设需与景观设计融合

广东有个比花园更美的海绵公园,它是…

海绵城市设计|干货来了!史上最全的雨水花园植物配置

现场直击!广东最美雨水花园—英德G花园


GVL怡境研究中心

GVL怡境研究中心提供全过程海绵城市设计服务,包括海绵城市咨询、报建、设计、施工、采购及运营方案,协助客户进行海绵城市的上位规划、海绵城市策略、编制报规文本以应对政府需求。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紧贴建设效果,达到远超业界同行的海绵城市景观效果。我们建立了针对国内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规范、图集等资料库,解决由于区位变化带来的雨水资源问题,一对一设计适合本地项目建设及发展的海绵策略。



团队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跨专业、阶段密切合作经验,用于满足海绵城市多专业多部门的特殊性。为达到项目海绵城市落地景观效果及政府海绵验收的质量,配备了全阶段跟踪服务流程。


业务联系人:

周广森:(86)13929593708

曹景怡:(86)1857667054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VL怡境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