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海绵遇上艺术|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Editor's Note

超赞的海绵公建景观,新晋网红打卡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怡境设计 Author 怡境君


△主笔设计师谈项目设计过程



请横屏观看







 


请竖屏观看




拿到项目之后,我们第一时间翻看了光明区的地方志。原来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农业是光明区的主要经济产业,著名的晨光牛奶就是产自光明。

△光明的田园肌理

如今的光明虽然已经建成为产业丰富的生态都市,但田园文化仍然在一代人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涟漪,当下我们就决定将“田园”进行艺术化的演绎,作为主要的设计语言植入到项目之中。 

 

△山水田园的设计愿景

将田园肌理演变为设计语言

△首层平面图

△建成后航拍图(摄于2021.05.23)


△中庭的抽象田园肌理




基于光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项目伊始,我们就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海绵城市评估和计算,目的是构建一个科学的、多维的海绵城市系统,以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场地水文状况。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在易淹没区域融入了展示型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凹绿地、绿色屋顶、植被缓冲带、生态碎石渠等海绵设施,并将其进行组合串联,收集的雨水最终汇入地下蓄水箱进行回用,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4.3%,面源污染控制率56%,透水铺装率50%的指标,满足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生态设计获得绿建三星及海绵城市双认证


同时,我们还需要构建精细化的海绵景观,即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艺术的高度融合,使其更加符合公建项目气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活动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5个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雨水流向示意图


△汇水分区及雨水流向图

△海绵设施布置图


△灰绿设施结合构建高效能高颜值的海绵系统


1.顺应地形

Terrain-based Design


项目场地呈三面坡的多维四边形形态,四个边角都是翘起来的,尤其是东面坡地的处理是本案的一个难点:纵向有9.6米的巨大高差,坡度超过4.9%;横向宽度仅有26米,整体呈狭长陡峭的空间状态,易产生局促和压抑的空间体验,在雨水管理方面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尊重场地原貌,尽量减少土壤的扰动和水文的破坏,于是我们采用台地式的多功能三维立体挡墙消化场地高差,并解决雨水管理的问题。


△原貌地形分析

△坡地参数化设计

基于多向坡的复杂地形现状,我们通过建立模型推敲以及参数化设计来解决问题,因此挡墙是以三维异形、参数化渐变的形态来展现的,兼顾挡墙、座椅、排水渠和消能坎的功能,兼具功能性、视觉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除此之外,在坡地的外侧低洼处设计了带状的雨水花园,方便同时收纳人行道以及坡地的雨水,并设置了石笼挡水坎来应对雨水冲刷速度过快的问题。在东面坡地的高程最低处设置了特色雨水花园,底下结构互相联通,上部空间错落,体现出生态景观的特殊美感。


△顺应地形的海绵设计

△多功能挡墙与海绵设施的结合



△坡地多重植被种植构建生态综合体


△顺应地形设计的种植空间


2.光明之眼

Eye of Light


我们在建筑的正立面前设计了长170m,宽18m的大型镜面水景,利用建筑拱形入口与水景的倒影完美形成一只巨大的眼睛,被称为“光明之眼”,现在已经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水面之上的拱形入口隐喻文化的桥梁,表现“在光明,看世界”的深刻寓意。大型的镜面水景使庞大的建筑显得轻盈及动感,同时使访客远离建筑,以缓解建筑带来的压抑感。


△网红打卡点—“光明之眼”


△深圳首个使用雨水资源回用技术的大型水景


除此之外,3000㎡的水景面临着高额的日常维护费用,我们在地下车库设置了两个750m³的大型蓄水池,利用收集并调蓄场地内的雨水,并进行循环过滤,以满足水景的日常使用。


这样每年能够减少60%的自来水使用,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水景。另外,水景在暴雨时还能作为临时调蓄设施,缓解管网压力。


△雨水调蓄及回用系统

△地下蓄水箱

我们还利用参数化设计,设计了由300多根不同尺度的圆柱构成的山形雕塑,呈现出360度可观赏的效果。


作为引导性的入口标志和视觉焦点,在灯光的映衬下,整个参数化的雕塑对光线的不同反射,呈现出雾喷的视觉效果,如同山间云雾缭绕。


虚化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的轻盈、通透和舒适,山脉的形状与“光明之眼”相互呼应,代表光明的青山绿水,隐喻光明之外是辽阔的世界,光明之内是牵挂与乡愁。


△拱形入口构成炫丽的山水画卷


△参数化山形艺术雕塑描绘出光明的山水


3.文化雨园

Rainwater Garden


由于合院式建筑特点导致中庭是重要的雨水管理区域,暴雨时来自四周建筑的雨水会对场地进行淹没,传统的绿化显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此设计了田字格式的雨水花园。


花园下方铺设了特殊的基质土、粗砂、碎石和排水盲管,以帮助漫流的雨水可以在此更好的滞留、净化和下渗并输送至地下蓄水箱中,同时也不影响地上植被景观的营造,这样的设计也呼应了“四水归堂”的文化特色。


△中庭雨水径流方向示意图

△清新宜人之传统岭南合院的现代演绎



△符合文化、艺术、生态气质的中庭休闲空间


相较于外围四面空间的游览功能,中庭区域则更加侧重于有精准集散目的地的功能使用,包括可以举办音乐节、发布会等大型活动的架空空间。


L型台地围合的小型文化交流空间有互动取水器、文化风向标、文化地刻等趣味设计的林下休闲空间等。我们甚至使用了可移动的轻质发光混凝土座椅增加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有不同程度的遮阴区域,使人们更愿意在这里停留。 

 

△互动取水器装置

△特色发光混凝土座椅成为中庭的视觉焦点


△代表世界文化艺术潮流的风向标装置


4.创新铺装

Innovative Pavement


为了呼应在地抽象田园的设计理念,同时满足50%的透水率需求,我们专门定制了平行四边形的铺装,包括传统石材和透水砖,并且联合专家共同研发了混拼技术,来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由于项目的四面都有出入口,动线较为复杂,在进行铺装设计时,我们根据场地活跃程度不同和所预测的人群密度的变化,应用参数化技术,设计出具有导视功能的渐变铺装系统,强化视觉的引导性。同时74°的平行四边形铺装与建筑平行,建筑与景观达成风格和序列的统一。


△具有导视功能的铺装设计

△铺装的参数化设计

△透水铺装混铺材料

△透水铺装与传统石材混铺技术实现功能和美学的统一


△屋顶特色廊架与混拼铺装细节


5.科普体验

Scientific Experience


西面靠近建筑一侧的低洼处则成为科普展示海绵知识的最佳地点。下雨时可以看到来自建筑屋顶的雨水在这里滞留、下渗、净化及储存的过程。


透明的亚克力板清晰展示了高位雨水花坛内部的结构,结合石笼共同形成围合的停留空间,碎石渗池同时为人们提供了进入花园的入口,方便人们在这里学习、休憩和观赏。

 

△科普体验互动式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雨水径流方向示意图

△艺术化的雨水传输渠


△雨水花园的结构展示


△海绵科普展示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怡境设计团队通过对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的生态融合性设计实践,让“海绵”的技术遇上“景观”的艺术,实现“赋能理想生活,重构永续生态”的设计理念,为城市提供了高颜值、高品质的绿色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委托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
景观面积:37900㎡
设计时间:2018年5月
竣工时间:2020年11月
景观设计: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
建筑设计: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摄影:三映摄影事务所





·END·
 

怡境生态

最新、最全、最好看的海绵资讯

↑扫码关注↑



往期热门干货

60种透水铺装设计,甲方爸爸再也不嫌丑了!

雨水花园到底应该做多大?设计师懵了...

独家海绵技术,7条生物滞留池的设计秘籍

独家│GVL海绵城市设计指南

闾邱杰:高品质海绵城市建设需与景观设计融合

广东有个比花园更美的海绵公园,它是…

海绵城市设计|干货来了!史上最全的雨水花园植物配置

现场直击!广东最美雨水花园—英德G花园


GVL怡境研究中心

GVL怡境研究中心提供全过程海绵城市设计服务,包括海绵城市咨询、报建、设计、施工、采购及运营方案,协助客户进行海绵城市的上位规划、海绵城市策略、编制报规文本以应对政府需求。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紧贴建设效果,达到远超业界同行的海绵城市景观效果。我们建立了针对国内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规范、图集等资料库,解决由于区位变化带来的雨水资源问题,一对一设计适合本地项目建设及发展的海绵策略。



团队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跨专业、阶段密切合作经验,用于满足海绵城市多专业多部门的特殊性。为达到项目海绵城市落地景观效果及政府海绵验收的质量,配备了全阶段跟踪服务流程。


业务联系人:

周广森:(86)13929593708

曹景怡:(86)1857667054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VL怡境生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