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同情心激励社会创业的机制研究

赵陈芳 志阳创谈 2023-05-24


Venturing for others with heart and head: How compassion encourage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全心全意为他人创业:同情心如何激励社会创业


作者

Toyah L. Miller1 | Matthew G. Grimes2 | Jeffery S. Mcmullen1 | Timothy J. Vogus3

1 Indiana University

2 University of Alberta

3 Vanderbilt University


摘要

社会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复杂但充满机会的组织形式,其中基于市场的方法被用来解决看似棘手的社会问题,但其动机仍然是缺乏理论性的。研究表明,同情可以补充在社会创业研究中的传统的自我导向动机。本文利用对同情和亲社会动机的研究构建包含三种机制的模型(整合思维,亲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减轻他人痛苦的承诺),探讨了同情转化为社会创业的过程。最后,本文讨论了模型对组织研究、创业研究和社会创业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关键词

同情,社会创业,整合思维,亲社会,减轻痛苦的承诺


文献来源

Miller T L, Grimes M G, McMullen J S, et al. Venturing for others with heart and head: How compassion encourage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2, 37(4): 616-640.


一、引言

社会创业的发展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尽管社会创业可能至少部分基于自身利益和对社会权力的渴望(McClel-land,1994),但先前的研究表明,仅有这些动机是不够的。在社会创业的早期概念中,学者们认为决定开展社会事业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情绪。这就要求学者们需要更仔细地研究社会创业者系统地承担大量成本以满足他人利益的动机及其具体的过程。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同情如何激励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混合组织形式运作的社会创业的过程。



二、同情

同情是一种把个人与弱势群体联系起来的,对他人的痛苦和需求具有敏感性的亲社会情感。

1.同情和他人导向

由于同情显示了一种从关心自我到关心弱势他人的导向,因此同情具有他人导向。主要表现在:

(1)同情心引导观察者理解对他人情感的替代性反应和有意的角色扮演,增加了个人对于他人遭遇和成因的理解。

(2)同情通过联系他人的遭遇和个人感受,然后将这种关注扩展为其他类似情景,可以提高个人理解社会问题的广度。

(3)同情带来的他人导向是社会企业成立的必要前提,也是关注重要社会问题的来源。

2.同情和情感联系

(1)同情也定义为一种与其他人间的情感联系,即个人能够经历和感受其他人的遭遇。

(2)情绪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即时性,为推动个人前进提供能量。

(3)同情也与情感性有关,这种情感性能够使个体和弱势群体相联系。

(4)同情虽然不是一种远大的理想,但同情行为可以能来个人利益。



三、同情触发的认知影响与社会创业

1.同情和整合思维

(1)同情是一种鼓励个人追求承诺的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的亲社会动机。

(2)同情也可能推动不同解决社会问题视角的融合,因为它较少支持可能带来明显竞争的目标冲突的单一视角。

2.同情和亲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1)同情的他人导向和情感性本质挑战了诸如传统的可能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微观分析,带来了一种更重视他人价值的亲社会的成本收益分析。

(2)同情的他人导向塑造了一套包括他人遭遇的重要性和干预的需求的评估体系。

(3)同情固有的情感联系进一步增加了对减轻他人痛苦的感知益处。

3.同情和减轻痛苦的承诺

(1)承诺被定义为一种稳定力量,即使在没有公平报酬的期望的情况下,这种稳定力量也能维持行为方向。同情强化了对事业的奉献、道德标准、对于获益于努力的人们的承诺和持续面对消极反馈的意愿。

(2)对他人遭遇的情感联系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份特点,从而辨别与身份相关的行为,并增加根据该身份行事的情感能量。


四、同情触发的情感过程与社会创业

1.整合思维与社会创业

(1)同情提高了个人以更综合的方式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思维要求拒绝将框架问题和选择视为"要么/或",从而允许对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有更灵活和更全面的看法。

(2)整合思维能够使个人与社会和经济目标相联系,是社会创业重要的先行条件。整合思维提出了一个用一个目标(收益)作为促进另一个目标(社会价值创造)发展的手段,因此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是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排斥的。

(3)整合思维能够以"双底线"的形式协调看似相互竞争的目标,紧密耦合并兼顾财务和社会目标。持有双重底线目标的影响的两个例子包括:①重新界定利润,将其作为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可持续性的手段;② 将受益人界定为客户,而不是作为利润的接受者。

2.亲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与社会创业

(1)社会创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社会创业者不仅要尝试建立一个组织,还必须构建支持组织的基础设施框架。

(2)成本收益分析亲社会转变意味着个人将收益内化给他人,从而设想更广泛的可能收益。

(3)进行亲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也会降低对挑战了社会企业价值主张的现实性性、可取性或可行性的信念的信息反应,从而使人不太可能感知到风险。因此,通过影响众所周知的认知偏见,例如可用性启发——根据示例的易举性预测结果的可能性,亲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可以促进社会创业。

3. 减轻痛苦的承诺与社会创业

缓解社会问题的承诺通过两个机制运行,分别为增加了提供应对这一挑战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意愿。

(1)首先,承诺允许更大的毅力和动力代表他人行事,从而促进寻求更具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2)其次,减轻痛苦的承诺、对付出努力的受益者的认同以及作为“施救者”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延迟思考可能的风险,有助于社会企业的创立。


五、合法性、认知情感过程和社会创业

1.社会创业的新兴合法性

社会企业的实效合法性正在增加,因为

(1)强大的资助者和顾问对加强问责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2)自称“社会组织” 多重相互竞争的利益体日益增加社会企业的道德合法性正在增加,原因是公众对政府和慈善干预的失望以及高调的社会创业成功造成的"从众效应"。

2.感知合法性作为同情触发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调节和社会创业

个人对于社会企业作为一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的实效和道德合法性的认识,将增强每个同情触发的认知和情感的可能性过程,从而产生从事社会创业的选择。

(1)首先,虽然综合思维使解决社会问题的统一方法更有可能,但社会创业由于其被认为具有合法性,就成为综合的解决方案。

(2)其次,亲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使个人更看重与减轻他人痛苦相关的收益以及不代表他人行事的代价。同样,社会创业的实效合法性意识的增强,使个人将更大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企业这类与其他更传统的组织形式关联紧密的组织联系起来。

(3)最后,减轻他人的痛苦的承诺为创建社会企业提供了动力。社会企业日益增强的道德合法性加强了承诺(通过强化无效的现有解决方案的形象),同时也指导了日益合法的解决措施。


六、研究结论

通过提供一个概念框架来理解同情如何促进社会创业的内在机制;通过承认同情可以激励创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模型对创业创造的理性和自利解释的全面性提出了挑战。

1.对社会创业研究的启示

(1)本文提出同情如何激励个人选择从事社会创业,但同情与社会企业未来表现的关系值得关注。因此,未来实证研究应衡量多种动机影响组织的结构。

(2)其次,自我动机和亲社会动机的权重可能随时间而变化。具体来说,随着企业进入组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优先级和动机可能会发生变化。

(3)最后,由于同时关注社会企业的财务和社会使命,亲社会动机和自我动机间的变化是动态的。

2.对创业研究的启示

(1)同情并非只能用来研究社会创业组织的建立,同情和其他情绪可能是建立其他类型的组织(包括追求利润的企业和慈善组织)的重要动机。

(2)同情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可能随时间而逐渐消失,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究同情的增减程度对创业条件的影响。


END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购买《创业画布》


文章荐读:

【顶级期刊创业研究速递】SEJ2019年第2期文献中英文摘要

【研究速递】2017-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课题分析

【研究速递】社会创业者与商业创业者的语言风格和众筹成功

【研究速递】数字创业经典文献解读


- 图文编辑:赵陈芳 -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