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舰:新经济、新形态和新效应
导读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第二届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李海舰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新经济、新形态和新效应”的主旨演讲。本文根据速记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核。
新经济是由美国商业周刊在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最早提出来,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以高科技公司为龙头的经济,核心是科技创新以及由科技创新带动的其它一系列的创新。因此,所谓新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也包括创意和创业。国内的学者研究也把新经济叫做知识经济、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物联网经济、大数据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等。政府和企业界的实践创新走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前面,特别是企业界。政府方面,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月就提出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最近提“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企业界,马云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和新技术。现有对新经济的认识或偏重新技术的硬视角,或偏重新思维的软视角,两者结合可以比较全面地认识新经济。从硬视角看,新经济由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金融、新制造、新零售和新服务所驱动。从软视角看,新经济由新思维、新理念、新制度、新规则、新业态、新组织和新机制所驱动。新经济在于新技术,更在于新思维,以及二者交互驱动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我对新经济的认识包括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增长动能、新的增长形态、新的增长效应、新的分配制度、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统计体系七个方面。接下来我主要谈新形态和新效应两个方面。
对于新形态,我从现实实践中总结出10种新形态。第一是数字经济。从最终产品角度来谈,最终产品形态由一个产品功能一个物质形态转变为多个产品功能一个物质形态再到多个产品功能没有物质形态,我把这种现象叫做产品的“去物质化”,不仅产品形态去物质化,而且生产过程也去物质化。由于社会创业过程还得讲究成本,所以去物质化越来越重要;第二是智能经济。不能“去物质化”的产品改造成智能化——人工智能+,产品已经从物理件转向“物理件+信息件+链接件”,比如智能手表;第三是无人经济。无人工厂、无人商场和无人快递等,这个无人是指过去人在前台,现在转到后台,表现为“机器干,网在看,云在算”。另外一个是人机协同,可以把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同人机协同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社会问题共同解决,即社会创业;第四是共享经济。经济理论从基于所有权的理论到现在基于使用权的理论,成本最低,效应最高。以汽车为例,拥有汽车的购置、使用、闲置成本很高,机会成本很高,可以共享汽车降低成本。人们还可以通过共享时间和用时间银行解决养老问题,年轻时给别人干活存时间,把时间存到银行里面,年纪大了用别人的时间给你养老;第五是体验经济。传统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开的。现在的体验经济中,消费者借助互联网进入企业内部研发、设计、制造DIY、销售等环节进行交互,成为生产者,产销合一;第六是免费经济。在新经济下,经济活动更多依赖软资源,软资源是创造性劳动成果和智力性劳动成果,可以无限次使用。一般而言,这种资源初始成本很低,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免费成为常态。过去我们主要靠硬资源,现在主要靠软资源,软资源可以共享性使用,用一次多一次,越用越多,以软资源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边际成本递减,软资源可以创造软资源。过去免费和赚钱是对立的,现在免费和赚钱是统一的。这对于我们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该有所启发;第七是零工经济。零工经济是对人的发展,是对人的解放的最大贡献。从员工发展来看,员工1.0是被管理者,是“工具人”;员工2.0是自管理者,是“准主人”;员工3.0是自创业者,是“合伙人”,员工要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员工4.0,员工本身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自组织者,是“社会人”。员工不仅可以给本企业干,还可以给社会其他企业去干,核心能力无限次使用,我们把这种员工叫“U盘式员工”,哪里需要插到哪里,也叫“在线员工”。比如海尔,一方面把员工变成创客,另一方面把社会上的创客变为在线员工。过去一个员工,一份职业,一份工作,一份岗位,一份收入。现在一个员工可以多份职业,多份工作,多份岗位,多份收入,只要把人的核心能力发挥到极致。就像医生,多点执业,教授,也是多点授课;第八是夜间经济。即下午6点到凌晨6点所发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商务活动,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学习、健身、影视等,帮助社会就业和扩大消费;第九是空间经济。现在我们研究地下通道、地下走廊怎么利用起来进行创业创新,广义的讲叫地下空间经济活动,叫“地下经济”。我们去日本东京去看,很多地下交通枢纽都是商业综合体,比地上的空间运用还厉害。空间经济,不仅包括地下通道、地下走廊和地下空间,还包括空间1.0陆域经济,空间2.0海域经济,空间3.0空中经济。空间4.0是虚拟空间,陆域、海域、空域加虚拟空间,四者融为一体,我们叫空间经济学;第十是生态经济。以前企业是单体,强调竞争,现在企业是一个群和生态,叫共生,既要竞争,更要合作共赢。过去是生产者想赚钱推动生产,现在是消费者想花钱来推动生产,由消费者推动企业跨界链接和整合要素,即要素的社会化,共同组成商业生态系统。要素集聚范围更广,聚集速度更快,聚集成本更低。
对于新效应,不同于过去经济活动主要是靠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专业化经济效应,新经济表现出五种效应:第一种是速度经济效应。企业不仅要打成本战、品牌战,还要打速度战。产业生命周期变窄,背后是产品生命周期变窄,是技术生命周期和知识生命周期变窄;第二种是精准经济效应。精准的研发、制造、营销、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精准匹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三种是网络经济效应,比如平台两端链接供给者和需求者;第四种是长尾经济效应。虚拟空间可以零成本、便捷地畅销产品,尾部产品,尾部市场和尾部客户空间巨大;最后一种是协同经济效应。工业化时代强调专业化效率,新经济讲协同化效率。
谢谢大家。
END
刘志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
欢迎阅读《创业画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购买
相关阅读:
【研究资讯】第二届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社会创业家颁奖典礼议程
- 图文编辑:王陆峰 -
志阳创谈
与志同道合的时代创变者共同探索创业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