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 | 周作人:聪明人选择沉默的三大好处
聪明人选择沉默的三大好处文 | 周作人
林语堂先生说,法国一位演说家劝人缄默,成书30卷为世所笑,所以我现在做讲沉默的文章,想竭力节省,以原稿纸三张为度。
提倡沉默从宗教方面讲来,大约很有材料,神秘主义里很看重沉默,美忒林克便有一篇极妙的文章。
但是我并不想这样做,不仅因为怕有拥护宗教的嫌疑,实在是没有这种知识与才力。现在只就人情世故上着眼说一说吧。
沉默的好处第一是省力。
中国人说,多说话伤气,多写字伤神。不说话不写字大约是长生之基,不过平常人总不易做到。那么一时的沉默也就很好,于我们大有裨益。
30小时草成一篇宏文,连睡觉的时光都没有,第三天必要头痛;演说家在讲台上呼号两点钟,难免口干喉痛,不值得甚矣。若沉默,则可无此种劳苦——虽然也得不到名声。
沉默的第二个好处是省事。
古人说:“口是祸门”,关上门,贴上封条,祸便无从发生(“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那只是算是“空气传染”,又当别论)此其利一。自己想说服别人,或是有所辩解,照例是没有什么影响,而且愈说愈渺茫,不如及早沉默,虽然不能因此而说服或辩明,但至少是不会增添误会。
又或别人有所陈说,在这方面也照例不很能理解,极不容易答复,这时候沉默是适当的办法之一。
古人说不言是最大的理解,这句话或者有深奥的道理,据我想则在我至少可以藏过不理解,而在他就可以有猜想被理解之自由。沉默之好处的好处,此其二。
善良的读者们,不要以为我太玩世(Cynical)了吧。老实说,我觉得人之互相理解是至难——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事,而表现自己之真实的感情思想也是同样地难。
我们说话作文,听别人的话,读别人的文章,以为互相理解了,这是一个聊以自娱的如意的好梦,好到连自己觉到了的时候也不肯立即承认,知道是梦了却还想在梦境中多流连一刻。
其实我们这样说话作文无非只是想这样做,想这样聊以自娱,如其觉得没有什么可娱,那么尽可简单地停止。
我们在门外草地上翻几个筋斗,想像那对面高楼上的美人看看,(而明知她未必看见),很是高兴,是一种办法;反正她不会看见,不翻筋斗了,且卧在草地上看云吧,这也是一种办示。两种都是对的,我这回是在做第二个题目罢了。
我是喜欢翻筋头的人,虽然自己知道翻得不好。但这也只是不巧妙罢了,未必有什么害处,足为世道人心之忧。
不过自己的评语总是不大靠得住的,所以在许多知识阶级的道学家看来,我的筋斗都翻得有点不道德,不是这种姿势足以坏乱风俗,便是这个主意近于妨害治安。
这种情形在中国可以说是意表之内的事,我们也并不想因此而变更态度,但如民间这种倾向到了某一程度,翻筋斗的人至少也应有想到省力的时候了。
三张纸已将写满,这篇文应该结束了。我费了三张纸来提倡沉默,因为这是对于现在中国的适当办法。——然而原来只是两处办法之一,有时也可以择取另一办法:高兴的时候弄点小把戏,“藉资排遣”。将来别处看有什么机缘,再来聒噪,也未可知。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来源:360百科)
相关链接:
一、名家经典:
33.名家经典 | 贾平凹:活得有趣,取悦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1.名家经典合集第一期(1-30):名家经典 ,总有一文让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感动
二、视频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