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 | 大山里的初心——走进老区的思政实践课堂(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我心中的思政课 2020-02-12


作品名称:大山里的初心

——走进老区的思政实践课堂

报送学校:江苏大学



一、关键词




初心、思政、实践、老区



二、主题及内容



大眼睛公益团队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希望可以改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弊病,因此,我们将时间拉长,我们选择了长期的陪伴,选择了“扎根一个地方,改变一个地方”。今年,则是大眼睛历史上的关键节点,十年间,我们从未违反与当地儿童的约定。他们知道,在每年的暑假,会有来自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绝不重复的惊喜,点缀他们的七月。为了传承大眼睛的历史,为了纪念十周年的承诺,这部微电影应运而生。

我们选择将温馨与陪伴贯穿整个故事,把他们埋藏在欢声笑语中、眼神交汇里,个中韵味不需言明,而回味悠长。而明线则是执教与日常交替进行,今年大眼睛响应团中央家号召,根据当地“红色文化之乡、将军的摇篮”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课程,“扶贫”先“扶智”,用通俗但不失趣味的方法让孩子们开拓视野,树立远大的理想。日常部分则充斥着轻松的气氛,队员之间胜似家人的情感,苦中作乐的言谈,为整个视频带上烟火气息。两条主线交汇贯通,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支教故事,一群平凡人做着平凡事但孕育出了不平凡的价值观的故事。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成立于2010年3月,秉承“扎根一个地方,改变一个地方”的理念,十年来扎根安徽大别山区开展支教活动,帮扶山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筹集资源援建山区建设。团队每年人数规模在100名左右,其中50余名同学会亲自参与寒暑期支教。在稳步改善根据地教育面貌的基础上,陆续形成了安徽金寨、江苏连云港、江西吉安、江西赣州、河北沧州多省多地联动的支教格局。同时,拓展日常线上“云教室”支教平台,弥补假期短期支教的不足。团队还在镇江当地围绕红色文化、环境保护和关爱留守等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团队以十年不变的初心为切入口,全程记录支教过程,镜头的切换体现支教生活中思政教育元素。



四、趣闻轶事


七月酷暑,名不虚传。大别山深处海拔高云彩少,日光是不打折扣的直直下落,我与常老师进山拍摄风景的时候,着实吃了一番苦头。很多优美的景色,是要用延时摄影拍出来才有味道的,而在烈日下等候延时摄影拍摄完毕,显然并不轻松。昨日刚刚下过雨的山路旁,蒸腾的湿气不仅没有带来一丝凉意,反而更像是身处桑拿房,让人呼吸都不顺畅了。

然而工作是不够停下来的,我见常老师穿着两件衣服,便去“忽悠”他脱下来一件。自己却长裤中袖大檐帽,裹得严实。于是我们在蜿蜒的大别山山路上崎岖前行,将学校周围的美景收入囊中。而在下午的时候,我们路过一户农家,在他家门前的山谷中取了些景,屋中的老奶奶看我们很是辛苦,就招呼着我们进屋乘凉,再婉言拒绝了几次以后,还是抵不过奶奶的热情,在工作结束以后进屋稍事休息。奶奶拿出了自家种的西瓜,切成很大块就直接分给了我们。在交谈中,奶奶也提及了当地的人口流失,地理位置的缺陷等等问题,让我们对当地的人文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临走之前,奶奶还在地里现摘了几颗西瓜送给我们,摘西瓜过程中我还因为梯田坡度太大,差点摔下去。在离开前奶奶还不断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真实的纯朴与热情。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拍摄过程天气炎热,再加上身处山区,道路崎岖,给拍摄增加了许多难度,为了克服困难,许多摄像机够不着的镜头全部采用无人机拍摄。面对酷暑,团队成员们准备了这样装备,在拍摄结束后,有时就近找个河流就跳下去冲个凉,增加了拍摄过程的不少乐趣。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