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 第一个(成都理工大学)
作品名称:第一个
报送学校:成都理工大学
思政课、远方、勇气、第一个
学生团队集体照
思政课,是什么样子的?
阿苦建英说,它给了我奔赴远方的勇气。吉子拉么说,它让我更热爱我脚下的这片故土。张全川说,它让我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志愿者说,它让我选择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面对困难,他们“第一个”站了出来——“我也有豪情万丈,寸寸诉说爱国柔肠,我也有一腔热血,滴滴铸就祖国华章——我愿做第一条破冰的小溪,一路九曲也要汇入祖国的汪洋。我愿做第一缕穿云的晨光,层层山岚不能阻隔我将山河照亮。我,我们。我们愿做第一个。
山区,边疆,陌生人啊,还有故乡,我们的力量化成光芒,将你缓缓照亮。电闪雷鸣无法动摇我们的意志,艰难险阻无法夺取我们的理想。
我,我们。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白落下。总有一天,祖国的每个角落都将繁花似锦。而其中,有我们的绵薄之力。我们骄傲,我们是第一个,我们自豪,我们绝不是最后一个。”
——正是思政课,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首席指导老师韩绍杉
起初我问学生,你心中的思政课是怎样的,学生答得很妙,像入戏一样沉浸进去,听完有启发,还因此做出一些正确的决定。那么因为思政课,你做出过哪些正确的决定呢?答案多了起来,我总结为两句话——“利己与利他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对海量素材与人物原型进行筛选后,我们有了笔下的四位主人公,思乡还是梦想,故土还是远方,明哲保身还是见义勇为,他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处境千差万别,背景不尽相同,他们却都有成为“第一个”的勇气。正如孟子所言,“虽千万人,吾往矣”。
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思政课,才是学生们心中最好的思政课。最好的思政课,教出最好的中国青年;最好的中国青年,建设最好的美丽中国。
创作过程工作照1
创作过程工作照2
创作过程工作照3
阿苦建英由阿苦建英本人出演。片中每个主角都有原型,剧情也都是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的真人真事。
拍摄用的行李箱是指导老师韩绍杉大一报道时用的箱子,因拉链超级难拉而被实力吐槽。行李箱底层铺着韩老师的几条小裙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演员王航宇悄悄穿了增高鞋垫。
见义勇为的戏里围观者不够,剧组满大街拦人请同学帮忙当群演。
因形象气质太像村官,群演大姐多次问演员:“你是不是当官的哦?”
拍摄离别戏时,张思宁演技爆棚声泪俱下,可惜后期未采纳这个镜头。
学生团队负责人向湘
一是素材搜集。在海量素材中选择人物原型较为困难。团队通过校友会谯秋春老师联络到了大学生村官吉子拉么,通过宣传部黄于鉴老师联络到了支教研究生阿苦建英并邀请本人参演,通过学校新闻最大程度还原了张全川见义勇为的事件始末,最后通过学校领导请地质专业老师协助,获得了当年成都理工大学志愿者抗震救灾的素材。
二是剧本创作。因担心没有写出学生心中的思政课,剧本被创作出后,超过三十位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并提出过修改意见,其中思政课教师讲课的台词也被超过十位思政课专职老师精心打磨。
三是拍摄。拍摄见义勇为那场戏时,连续几天有雨,主演余志成和向湘浑身湿透着拍了近一个小时。暑假期间拍摄,团队找演员更是几经波折,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反复客串,并满大街拉人当群演。
四是后期制作。初剪版本有12分钟,但我们为呈现最佳效果做了减法,最终精剪出10分钟定稿。团队甚至在提交作品的前一晚熬夜剪辑到了凌晨五点。
创作过程花絮1
创作过程花絮2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