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 手抄书(四川大学)
作品名称:手抄书
报送学校:四川大学
一、关键词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马克思主义读书会、
初心、使命、穿越
创作团队讨论剧本
冒着酷暑拍摄
二、主题及内容
这是1920年代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的学生一月同她的重孙女、生活在2019年的一阳之间的故事。相隔近百年的她们,因一堂思政课相互穿越到彼此的年代,经历了彼此的一段人生,完成了祖孙之间跨越百年的心灵对话。
一阳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为了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小组展示作业,她拿出了家里的传家宝——太奶奶一月当年亲自抄写的一本《共产党宣言》。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一阳化身为一月穿越到了1920年代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见证了青年学子苦苦探寻救国之道,加入王右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接受革命斗争洗礼的成长历程。在岁月的穿梭中,1920年代的一月来到了一阳生活的2019年,她“看到”了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感到无比欣慰。
在思政课上,一阳深情讲述了太奶奶的故事,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一本手抄书,连接着跨越百年的中国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将在新时代大学生手中薪火相传!
首席指导老师张仁枫
学生团队负责人王正兵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在临近期末的思政课上,老师动员同学们参加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作品比赛,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组长王正兵将我们几位来自不同学院,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聚集起来组成一个团队。在第一次讨论会上,大家围绕作品的剧情、构思和创新点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尽管多数同学都是理工科的,但是同学们对创作充满热情,这种热情是极具感染力的。果不其然,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构思了一个以“手抄书”为故事线索的“穿越”剧情。
最初的剧本以思政课小组课堂展示为缘由,以100年前的四川中西学堂的大学生与当代大学生的相互穿越为故事构架,以祖孙之间的互换角色、隔空对话为创新点,把当代大学生的迷茫、思考与1920年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作对照,想要表现几代人思想成长的共同心路历程,用镜头和人物形象表达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解。至于剧中一月“手抄书”抄写什么,我们在老师指导下,查阅了校史后确定为《共产党宣言》,又把原剧本中的四川中西学堂改为王右木任学监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都是四川大学的前身),这样使剧情更加符合历史真实。
通过学校初选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了指导教师团队,与我们学生团队一起,从暑假一开始就进入了紧张的再创作。
创作团队集体合照
拍摄中反复排练
四、趣闻轶事
拍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事故”,笑场不断。尽管辛苦,大家也很开心。下面分享几个小故事:
偷懒的起名:剧中女主角一阳和她的太奶奶一月的名字,直接借用了扮演者雷一阳同学的名字,阿雨也是借用了扮演者戢羽同学的名字,这样一来,其他角色的名字就容易了,依法炮制就可以了!
自制道具:剧中1920年的场景需要不少道具,比如当时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和“手抄书”《共产党宣言》。印刷版的《共产党宣言》是同学们先从网上找到图片,将图片打印后制作而成的。手抄书怎么做呢?先从网上买来封皮纸和内页的稿纸,再自己按照线装书的样子装订好,哈哈!大功告成!只是拍出来还是显得有些太新了……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微电影也是啊!
廉价假发:扮演女主角的雷一阳因为之前染过头发,在拍摄1920年代的镜头时,需要戴假发。同学们为了节约经费,买的假发是廉价的塑料材质的,不透气。拍摄那几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暴雨后十分闷热。一阳带着假发拍摄室外镜头,站一会就汗水直流,里面的头发被汗水浸湿,假发就戴不住了,直往下滑落,头发就显得很凌乱。无奈,大家只好撤回到教室里,等待傍晚气温稍低一些的时候再拍。
学生团队合照
指导教师团队合照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拍摄剧情微电影,对同学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尝试,拍摄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让我们经受了不小的考验。为了找到合适的取景地点,我们跑遍了学校各个角落;盛夏暴雨后闷热的天气让演员的汗水花了妆容,只好一遍遍补妆;道具场景都是老师和同学们自己动手布置;同学们没有表演经验,有的镜头反复拍好几遍,拍摄现场常常笑声不断,同学们毫无怨言;有一天从上午一直拍到晚上,将近十点才吃上晚饭。剪辑也是经过一次次地修改才完成的。
当然,光靠我们小组成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四川大学校史馆”为我们提供校史资料,“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和教学楼管理人员为我们提供拍摄场地。指导老师们对作品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故事情节、演员表演、服装道具、后期制作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认真指导,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力求故事情节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微电影的要求。拍摄时老师们全程陪伴,为我们提供各种保障。
当成片完成时,大家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尽管作品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通过这次微电影的创作,同学们对“我心中的思政课”有了新的感受。我们将以这部献礼新中国70周年的作品来保存记忆,铭记历史、铭记课程、铭记友谊!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