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 造梦马克思(天津工业大学)
作品名称:造梦马克思
报送学校:天津工业大学
一、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改变世界
梦想、实践
学生团队集体照
二、主题及内容
本剧讲述了大学生李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睡觉进入梦境世界的故事。
在第一个梦境世界里,他先是在马克思的毕业典礼上看见了马克思正在做毕业演讲,演讲结束后与马克思进行了关于梦想的对话。而后转换到第二个梦境,即多年后在马克思比利时的家中,李尔道明来历之后询问马克思毕业之后的经历,并与马克思在诸多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尔受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启发良多。梦醒之后李尔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思政课程。本剧以“李尔的梦境”和“马克思的梦中梦”为线索贯穿始终,描述了当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生活和思想的转变,展现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以及马克思对当代青年人的影响。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理想远大但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个性。借助青年的梦境形式及鲜活的青年马克思形象,电影深入浅出地道出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时也能引起当代青年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引导更多大学生去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学习思政课。
指导老师林颐
学生团队负责人高杨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本剧最早的构思来自于完成马原课上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当时学生们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新鲜有趣的方式去引导大家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原理,而这一个目标也贯穿在我们创作的始终。
正是由于这个初衷,即使拍摄和制作的难度增加,我们都坚持使用微缩场景和纸片人偶结合的形式来讲述好一个故事。关于故事本身,大家最初的构设是通过青年马克思的梦境来体现他思想的形成和来源。但是,马克思作为伟大的理论家,毕竟不是通过简单的梦境就想明白了所有原理,而是通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才结出最后的思想硕果。换句话说,如果只通过梦境来揭示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既否认了马克思本人思想成长的理论基础,又缺乏现实源泉,更容易造成影片理论观点范围过广而显得模糊笼统等问题。
因此,我们最终缩小目标,选择青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这一话题。我们设计为21世纪中国青年李尔通过梦境与马克思跨越百年进行对话,把所要传达的重点聚焦在马克思的伟大梦想、他为之奋斗的实践过程以及他的思想对当代青年人的影响上。于是有了这个架构在现实和梦境之上的故事,在现实中使用真人场景拍摄,易于接受;在梦境里采用纸片人偶的形式,新鲜有趣又与梦境的不真实感契合。
创作过程工作照1
四、趣闻轶事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最初做好了马克思等人的纸片人偶形象,但是却找不到装扮这些形象的工具。后来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每天化妆使用的化妆棉恰好可以用来当做“大胡子”的形象,最终就把它粘到了纸片人的脸上。
在后期拍摄的过程中,特别是拍摄课堂场景时,最有趣的就是容易笑场。扮演李尔的男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打瞌睡。录制时导演和“李尔”也是想了各种“走神”的方式,着实让大家发笑。
最有趣的是,当拍摄李尔从梦境醒来,恰好配合老师讲到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时,李尔需要大声喊出马克思这句“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话时全场要作惊讶状的同时,还要保持这种表情配合拍摄。在场的每个人表情都不同甚至要夸张一些,包括老师,这就对大家的“表情”提出了很高要求。大家当时拍着拍着就笑场了……类似的还有很多。我们写剧本、拍摄的过程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大家是辛苦又快乐的。每每想到能够看到自己的微电影成果,想到向观众们展现“我心中的思政课”时我们就很开心。
创作过程工作照2
创作过程工作照3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由于最早一版的微电影来源于我们的实践作业,而当时我们的创作团队只有4个女生,全部的角色无论性别都由女生配音,这样容易导致拍摄出来的微电影内容失真。同时,马克思等思想家的声音效果无法呈现出贴近于人物性格的效果。因此,后来我们的团队请来了男生成员为我们配音,增强了电影的声音效果。
再比如,在录制之初,创作纸片人偶缺乏相应的材料。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在解决人偶的制作工作上。后来发挥了我们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我们用撕碎的化妆棉做了马克思家中抱枕的内芯,我们还把化妆棉撕碎成一缕缕粘好作为马克思的胡子。
而这样的小机智也延续到了后来参赛版本微电影拍摄的场景制作中:我们将礼品盒割开做成莱茵报社的小桌子;用超轻黏土捏出马克思书架和书桌上的小摆件……由于拍摄的时间紧急,我们必须在三天之内做出全部的场景,包括整个微缩场景的搭建和里面装饰的小细节。负责场景制作的成员们在宿舍的地上画图、裁纸,工具和材料铺满了宿舍,动用了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能应用的材料。大家在宿舍里埋头苦干了整整三天才赶在拍摄之前完成了场景制作。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