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 | 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科技学院


作品名称:一弦一柱

报送学校:河北大学



一、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乐文化、古谱今绎、文化自信



二、主题及内容


《一弦一柱》微电影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乐文化的传承,有了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我们才会有民族自信。故事从主人公Sion的视角展开。Sion是一名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工作的英国人,他喜爱中国文化,他在空余时间经常练习书法和画国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阵阵乐器合奏的声音,悠扬的古琴声、婉转的笛声搭配钢琴黑白键下的音律吸引着他去探寻查看。他看到了同学们用古今结合的方式演绎古乐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有这样一支“古谱今译”演奏队伍,它基于我们中外合作办学的环境,不仅仅在本民族内部传承中华文化,更通过音乐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乐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中华丽的篇章。一弦一柱,一音一谱。在世界文化融合交流的当今,中华乐器文化不仅仅是具有浓重历史气息和文化烙印的中华文化标志,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华夏文明之声搭建中外友谊之线。由此便有了微电影中外国友人与中华文化的结合,希望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四、趣闻轶事


在本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用英文与Sion进行讲解和沟通,在对古代乐器演奏方式和历史的讲解过程中,有些专业名词的翻译对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小组成员就手脚并用进行演绎、讲解,偶尔还会用中式英语进行沟通,场面一度搞笑到不能自已。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创作过程中,“古谱今绎”概念的英式引出是我们微电影的中心,即用现代演绎方法将古谱进行改编及演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第一视角一路跟拍的拍摄方法,配合内心独白,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好理解电影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宣传效果。

还有一个小困难就是我们如何将中华文化更好地介绍给Sion。最后,我们采用了表演、讲解、手绘图解等多种方法,效果很是理想。




作品名称:拍“钉子”

报送学校: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一、关键词


“钉子”精神、坚持本心、勇敢无畏、坚守信念



二、主题及内容


2013-2019年,河北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暑期实践教学中共指导2.6万大名学生拍摄微电影4400余部,教育部连续三年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意味着思政课微电影教学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为此,我们想创作一部关于大学生拍摄微电影的微电影,展现微电影教学的价值和参与其中的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拍“钉子”》的主题是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钉子精神,采取的方式是“剧中剧”。影片从三个方面体现钉子精神:一是同学们创作微电影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二是同学们拍摄微电影《钉子》主人公张平十年爱心的钉子精神,三是雷锋钉子精神的当代价值。故钉子精神是电影的一条主线,通过环环紧扣的方式体现出来。影片在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伴奏下结束,预示着钉子精神永放光芒。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拍“钉子”》的创作,其来源是实际中大学生对拍微电影这种自身没有丝毫经验可言的事情产生的压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所揉合在一起的一种矛盾心理,灵感则是同学们上完思政实践课后初闻需要拍摄微电影的真实感受。

在第一次上完思政实践课后,我们看到大家对于这个课程的百态反应觉得非常有意思,因而便产生了灵感,决定采用“剧中剧”的方式,将拍微电影本身作为我们的内容。剧本的故事构架在大家的多次商讨中逐渐完善,而创作的具体细节一部分来源于我们对其他拍摄小组的观察,另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筹划拍摄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或有趣的,或难过的事情。并且,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在拍摄时产生的灵感,因为相对于正在拍微电影的我们而言,我们自身就是创作的良好灵感来源。



四、趣闻轶事


虽然我们剧组成员之间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牵拉着我们。我们通过微电影相识,通过微电影相知,再通过微电影有了铁一般的友情。一开始,大家都很拘谨,只是相互配合着完成工作。我们中间的三位同学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好,总是会讲出一些很搞笑的口音,还会用很真诚的眼神看着你。对方都已经被逗笑了,他们自己还一脸懵圈。

在拍摄的时候,因为担任剧中反派角色的同学总是笑场,我们临时换了个演员。正好那个演员因为刚被吵醒一脸恶狠狠的样子。就这样,原本演正派人物的同学就去当了反派角色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高校大学生是微电影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水平参差不齐,却也不乏形式多样、创作手法新颖、内容生动活泼的作品

微电影的创作时长、投资、制作规模都比较小,但对于我们这个创作条件简陋、影像创作经验严重欠缺的小团队来说,微电影的创作技术和艺术的难度到达了新高。

在刚刚成立小组时,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小组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微电影,连微电影具体制作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最多就是看过微电影。于是,我们开始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借来填补知识漏洞,了解并学习微电影制作;观看相关表演课程学习怎么酝酿情感,学习怎么演更加真实;在课余时间咨询专业老师和拍摄过微电影的优秀学长学姐,积累经验。

我们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记忆最深刻的是三个事。

第一个是手机拍摄画面抖动严重的难题。我们最终想到了人推车的办法,即小组成员演,拍摄的同学坐在自行车上用手机拍,另外三个有力气的同学推自行车,用人推车来代替稳定器。人推车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推车者、摄像和自行车不仅要配合默契,还要走直线,形成一个行动自如的整体。

第二个是在马路上拍摄夜景时,路灯的光不能满足拍摄的要求。我们就回宿舍把自己平时用的酷毙灯、小台灯、手电筒、充电宝统统都带过来了。除了演员和摄像的同学,我们一动不动地在各个方位拿着这些不专业的灯补光,被蚊子咬了好多包。

第三个是拍雨戏的时候时间太过紧迫。大雨突然来临,我们抓紧时间集合,准备趁着大雨拍出最好的片段。大家积极地准备着,带去的雨伞都用来保护剧组的器材道具了。拍完雨戏,几乎所有人都湿透了。但因为拍出了满意的片段,大家都很开心。




作品名称:不忘初心

报送学校:河北科技学院



一、关键词


新四军老战士、开国大典亲历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



二、主题及内容


本片通过新四军老战士讲述亲身经历的形式启发当代大学生感悟红色精神,培养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鼓励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前辈之期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完成,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故事。影片开头,一位参加过开国大典的新四军老战士张奶奶将自己和丈夫珍藏几十年的十几件革命文物捐赠给革命历史博物馆,目的是为让更多的人牢记红色历史,并从中受到革命教育。她还表示,今年是建国70周年,如果年轻人想了解更多的红色革命历史,也可以与她联系。

与此同时,在马原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魏星同学在微信上看到关于张奶奶的新闻报道,赴北京拜访了张奶奶。回到学校后,在课下小组讨论中,魏星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这段特殊的经历,老师也对此进行了点评。同学们听后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向英雄们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

思政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只停留在课本,而应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艰辛,真正使思政课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尤其是今年6月以来,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我们积极响应主题教育活动,创作了微电影《不忘初心》。影片中的张奶奶是新四军五师老战士,从十四岁起就参加革命活动,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科大学并担任军医,曾参加过开国大典。本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并加以适当改编,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讲述魏星同学和张奶奶的故事,既贴近大学生生活又不失深沉内涵。

电影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艰辛岁月离我们越来越远,通过老战士口述历史的形式,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历史、铭记历史



四、趣闻轶事


一: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本片的导演、编剧和主演为同一个人,这在同类型团队中比较少见,但无形之中,个人压力其实很大。好在魏健通同学经验丰富,并且有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思政课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协作,我们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这部微电影的制作。

二:为使本片画面更加丰富,摄制组辗转保定、北京、唐山三地进行取景,因此在火车站和地铁站里对摄像机的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摄像机和三脚架的分量不轻,但导演和摄像师一直小心翼翼,时刻保护好摄像机和三脚架。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本次拍摄过程中,导演魏健通进行了许多次的剧本修改和团队创作讨论,由于参加过多次思政类比赛,所以经验比较丰富,对剪辑和摄像的同学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许多镜头只有一次拍摄的机会,特别是对张奶奶的专访,力求做到一镜到底。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