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 | 河北农业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名称:绿色守望

报送学校:河北农业大学



一、关键词


塞罕坝、绿色守望、传承、奉献



二、主题及内容


本片借助“梦”的艺术创作手法,让对父亲和塞罕坝有着深刻误解的思罕回到了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绿色发展、艰苦创业的年代。在梦中,思罕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是不能回家。由于亲身感受到塞罕坝建设的艰苦,看到了父亲摆在桌上却一次也没能用上的火车票,她终于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对塞罕坝的绿色守望。这使得思罕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都有了巨大转变,最终她决定和大家一起守望塞罕坝,把知识和技术送给塞罕坝的绿水青山。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建设塞罕坝工作者的高尚品格肯定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四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扎根这里,与许许多多的塞罕坝林场人一道用青春和汗水,用苦干和实干,践行着“塞罕坝精神”,让百万亩沙变成树木的“海洋”,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真谛。

本片以“绿色守望”为题,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在塞罕坝工作的场景为创作背景,以“我心中的思政课——到塞罕坝实践基地上一堂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思政课”为主线,以父女两代人对塞罕坝的绿色守望为主题,讲述了主人公思罕通过一个神奇的“梦”实现人生的华丽转变的故事。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从1974年7月,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张树珊被分配到塞罕坝林场,到2016年6月陈璐等5名同学招考到这里,现在共有近10个学院90多名农大校友在塞罕坝林场工作与生活。在总场和6个分场的管理层、技术层中,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占到三分之一,场里的第一个硕士和博士均来自河北农业大学。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河北省委联合组建的塞罕坝先进事迹报告团中有3名成员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

一代又一代的河北农大毕业生接力守望塞罕坝,他们常年住在塞罕坝上。由于交通不便,植树造林护林任务艰巨,回不了家是经常的事,还有许多人把家就建在了塞罕坝上。片中的主人公思罕和父亲家住河北保定,距离塞罕坝562.7公里。即便是现在从保定去塞罕坝也需要先坐十个小时的火车到承德,然后再坐4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塞罕坝机械林场。

为了鼓励学生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暑期实践小分队,在塞罕坝上了一堂“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特殊思政课。来自六个学院的十几位同学主创、参演了这部弘扬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精神的微电影。



四、趣闻轶事


为了此次微电影的拍摄,整个团队的师生几乎整整一个暑假都没怎么休息。最令人难忘的是创作团队在塞罕坝上“与虫为伍”的七天,演技飙升的雨萌同学,和同学们彻夜不眠上思政课的情景。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场景选取不易为了实现创作团队在剧本中对塞罕坝的构想,使微电影具有真实感,剧本中所有有关塞罕坝的场景,都是在塞罕坝实景拍摄的。由于塞罕坝森林公园非常广阔,寻找适合的拍摄场景特别困难,老师把我们所有人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踩点,才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场景。

道具装备不齐。塞罕坝机械林场超市不多,所售商品较为单一。特别是在布置当年的办公室和宿舍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我们找到的宿舍里只有土炕和一张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后来,有热心的当地人送给了我们一块旧被罩,我们就把它改造成了桌布。没有椅子,我们只好就地取材用树墩当椅子。想找个照相馆冲洗出来我们的集体照,可是到处问老乡都没有结果。后来,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坝上唯一的一家打印店,这个问题才终于解决了。

师生水土不服。我们的微电影团队刚到坝上就遇上了一场大雨,再加上师生水土不服,有几位老师和同学陆续发高烧、呕吐。还有很多同学对某些草过敏,蚊虫叮咬也很严重,塞罕坝的天气早晚温差又非常大。再加上塞罕坝森林公园的票仅能使用五天,李亚青老师急的嗓子都哑了。好在塞罕坝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终于在我们到达坝上的第三天上午九点,天气开始转晴。为了赶进度,我们攻坚克难,抱病上场,分成几个小组在不同的场景从早晨五点拍到晚上八点。




作品名称:传承

报送学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关键词


传承、爱国主义



二、主题及内容


本电影采用话剧的形式,诠释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的真谛。该电影以世居冀东大地上的徐姓人家祖孙三代人的故事为主线,演绎了三幕感人的故事:“徐家大院”的儿女们在1939年、1989年和2019年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秉持着报效祖国的信念,做出了非凡的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同时代的人们展示了何为爱国。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像“徐家大院”儿女们这样的不平凡的人在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畏牺牲,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奉献,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献礼。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我们百般思索,最终决定以微电影的形式来庆祝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年华诞。有了创作的意向后,我们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非常看好并支持我们的想法,最终这个想法被顺利采纳。

本微电影传递了这样的情感: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爱国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着充裕的物质、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感恩前辈们的奉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趣闻轶事


通过拍摄“传承”这部微电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当然在过程中也少不了一些令成员们难以忘记的瞬间和趣事。

比如演员们在拍摄完毕后,需将拍摄道具运送回原地,但不巧的是当天下起了大暴雨。面对狂风与暴雨,我们没有就此放弃搬运任务,反而越干越起劲,你负责打伞、我负责劳动,你负责抬桌子、我负责搬椅子。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忘词、笑场等诸多问题,但我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老师们也亲自示范,为我们指点迷津。问题解决后,大家也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继续满腔热血地完成微电影拍摄任务。一次次的或忘词或笑场,一次次的拍摄与重复,都是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了不起的导演、明星。

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希望微电影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的未来发展都越来越好,在新时代继续谱写爱国主义华章!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1.缺少拍摄微电影所用的高清摄像器材。团队成员积极联系校内校外的老师、商家,借用器材,解决了拍摄难的问题。

2.拍摄微电影面临后期剪辑制作的难题。创作团队邀请了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学生加入团队来负责剪辑任务,老师也对我们进行了悉心指导,这才得以剪出精彩的视频。

3.拍摄微电影期间正值我院假期,募集人员困难。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负责人集体入住宿舍。为了找到群众演员,创作团队邀请了学前系、机械系的同学前来助阵。

4.作品构思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为了更好地结合活动主题,创作团队成员每天都在观看符合剧本年代的电影,用心去感受,希望能为剧本创作增添灵感。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