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示 | 明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我心中的思政课 2020-02-12


作品名称:明义

报送学校:武汉大学



一、关键词


明义、思政杯、转变、人间真情、家国大义



二、主题及内容


“你好,我是郑明义!”郑明义是谁?是那个曾以大学生活为赚取活动分过程的人,是那个因为忙于课题挂断妈妈电话的人,是那个闹钟吵醒整个寝室的人……这样一个人,你会喜欢吗?

“郑明义,我们通过你的答辩了。”这个时候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因为奶奶的生日蛋糕,因为妈妈的鼓励语音,因为那个路灯下的“我想你了”……那样一个人,也会经历内心的转变。

家国情怀正是建构在个人之间的情感维系,想通过课题答辩必须先正确认知自身,想编织家国情义必须先自身明义。郑明义,人如其名,是需要一个“明”的过程的进而实现“明义”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许开头是一个“问题少年”,可一件件身边的事情,一滴滴感情的流淌,足以改变一个人,使其重回内心的那份真正的自我。

鲁迅先生曾感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亟需更多功名以外的情怀与大义融汇到对家国的情感中去。这是为个体寻找一个出路,也是为国家寻找复兴之路。70年情义,情在每个炎黄子孙与祖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情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又经历了70年的发酵而愈久弥新。郑明义,正明义,以至诚之心叙人间真情,以明义之理谱家国大义。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这部影片的创作可以说是经历非常多的曲折,从主题的选择、拍摄场景的确定再到最后剧本的敲定都经过了多次打磨与思考。单单剧本确定的过程就前后经历了风格完全迥异的五六个版本,直到后来两位主创成员在拍摄开始前两天的图书馆会议结束后的聊天过程中确定了最后一个剧本的雏形,也才有了后来成品《明义》的确定。

团队在整个构思过程中紧紧围绕新中国70周年成就这一宏大主题,在结合高校思政相关主题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的修改,从以目标与成功为主题,以大学生宿舍四人发展对比为主线的《终点线》,到以自信与成熟为主题,以主人公大学四年成长历程为主线的《我叫郑时代》,再到最后的以小家亲情与国家情义相结合为主题,以大学生大学四年中心路历程变化为主线的《明义》,其实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但是考虑到拍摄与具体情节合理性的问题,最后敲定了《明义》这一版本。应该说,最后的剧本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摄影团队以及主创成员的广泛认可,非常难得。



四、趣闻轶事


(1)明义角色定位的讨论中一直会禁不住聊到自己的家庭,感觉明义这样的人物其实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相对普遍性的存在,很多人都可以在这样的角色上找到共同点,有好几次讨论明义的性格角色设定时,很容易闲聊到自己的家庭,导致最后原定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2)男主角撞人的拍摄进行的很曲折,影片里前后虽然撞了两次,但是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找不同的角度,为最后剪辑提供素材,很心疼男主角一次次奔跑撞人,也很心疼被撞的角色,感觉拍摄并不是一件易事。

(3)老奶奶一角的出演者是学院退休老教师,本来担心老师会入戏困难,但没想到实际拍摄过程中演绎得非常自然,又因恰好参加了78年高考,有亲身感触,还现场发挥了很多精妙台词,令人惊喜不已。

(4)拍男主室友在床上翻来翻去的那场戏时,演员一直面带微笑无法入戏,摄像组大哥笑得镜头一直抖动:“不是我不专业,是演员太专业了!”拍另一个室友从床上起身的镜头时,演员眯着眼认真问道:“我直接起吗?不用音乐吗?”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困难一:剧本的敲定和价值烘托

解决办法:前期剧本的敲定是最大的困难,一版再版曾让大家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团队成员极限操作,头脑风暴,先是仔细分析了剧本中具体的可以改进和融入“家国”的情节点,随后又就各点进行了细致探讨,反复商议权衡,“接力”修改,直到出现满意的效果。


困难二:取景地的选取与协调 

解决办法:在综合考虑经费与拍摄便利性的基础上,认真讨论,最终确定武大校内作为拍摄场地,并在多方联系协调后取到了宿舍、教室、老奶奶家等生活化场景。


困难三:演员的确定

解决办法:由于前期剧本一直在改动过程中,因此演员的确定也十分困难,通过对19级新生情况的了解以及学院老师的帮助,最终确定了男主角以及奶奶的角色。


困难四:对于剪辑方式意见不一

解决办法: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经验积累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修改方法,综合多方意见后剪辑出的成果得到了多数人认可。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