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作品名称:赤子归途

报送学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一、关键词


赤子之心、钱学森、报国



二、主题及内容


该微电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科实践作业,按照课程的思想性、实效性的主旨和教学内容安排,我们最终确定了主题(该剧适用《纲要》课第八章和第九章内容)。

本剧主要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艰辛回国历程。第一次回国完婚时与好友殷宏章的彻夜长谈、分析形势成为钱学森决心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回到美国后,钱学森与恩师冯•卡门告别,着手安排回国事宜,并号召在美中国留学生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美国警惕新中国的发展,对在美中国留学生实施管制,限制他们的出行和工作。钱学森也被关进监狱,饱受折磨。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钱学森被保释,但仍不能回国。终于,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中美谈判上,中国经过外交斡旋,决定用11名美军飞行员交换钱学森,钱学森终获自由,并于1955年9月17日回到祖国。经历5年的软禁折磨后,钱学森终于归国投身到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该微电影反映了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身许国的赤子之心和科技强国的壮志豪情,激励后人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从确定主题、编写剧本,到确定人员组成和分工,再到拍摄、后期制作,大家一直齐心协力,付出了很多心血。

我们选择拍摄钱学森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他爱国奉献的拳拳赤子之情,也非常契合我校航空报国的本色使命。创作前期,我们先确定了编剧组,认真查找史料,阅读相关的人物传记,严格根据史实进行合理改编,写成剧本,然后将其下发给参演同学。同学们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人物特征,全身心投入在准备当中。

每场戏开拍前,后勤组的同学负责协调场地,剧务组的同学准备服装道具,导演会仔细地说戏,强调人物特征、表现方式和拍摄手法。剧组基本上是白天拍戏,晚上剪辑。经过了三个月的努力,电影终于制作完成。



四、趣闻轶事


1.拍在钱学森家中聚会的戏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导演表示拍摄开始。镜头就对着第一个讲台词的同学,等着他说台词,但他一直盯着镜头就是不说话。最后大家都绷不住笑了,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才很认真地问:“开始了吗?”

2.在拍日内瓦会议中美谈判时,我们本来是安排会议记录员一直参会。但由于西装数量不够,会议记录员宣布会议开始后,就撤出会场把西装脱给了一个中方代表,因此这场戏里会议记录员就只有一个镜头。

3.在拍周总理迎接钱学森回国的戏时,导演设计了一个周总理和钱学森拥抱的情节。两位演员就从握手之后一直抱到了镜头移出,可能有半分钟,导演回放看的时候都快笑岔气了。但因为抱的时间太久了,画面不太自然,就改成了拥抱几秒后转为继续握手。

4.拍戏前,导演看见饰演钱学森的那位同学一直在读一本书。后来,导演翻看了那本书,书名叫做《钱学森传》,上面还有一行泪痕。在拍戏的前一刻,那位同学都还在细细地体悟钱学森的经历,把自己代入角色,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切身感受钱学森的赤子深情。他的行为令所有同学感动。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1.缺人少钱。整部剧拍摄下来,要演的人物远多于剧组成员,我们只能在不影响情节整体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删减人物和重复饰演。由于没有创作经费,我们剧组只能由同学们出资凑钱,用于购买服装道具、租用场地。

2.没有专业设备和人员。整部剧全是用相同像素或者是相同型号的手机拍摄的,这对于摄影组的同学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拍运动镜头时,我们就算是有三脚架也很难稳住不抖。因此摄影的同学就需要站好稳住,尽量不抖不晃。后期制作也没有专业团队,导演就安排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自学了较专业的剪辑软件。

3.场地协调难。剧里设计的很多场景都难以在学校进行拍摄,需要到校外寻找合适的场地,但是找到了适合的场地,所有者也不太愿意借给剧组使用,甚至需要我们花钱租用。因此,我们就减少校外场地的使用,联系老师借用场地,尽量在校内完成拍摄,以减少时间和开支。

4.学习任务与拍摄相冲突。在整个创作阶段,我们都有课程和考试,因此剧组的组织任务就比较困难,很多时候人员无法到齐。但是大家都尽量克服困难,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参加拍摄。因为周末是最好的拍摄时间,大家就牺牲休息时间来拍戏。




作品名称:一封“家”书

报送学校:沈阳师范大学



一、关键词


家国情怀、思政素养、形势与政策课



二、主题及内容


主题:本片通过对大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启发之后,出现的思想观念蜕变的呈现,体现当代大学生身怀家国情怀,愿意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政治素养去投身家乡、祖国的教育工作,表现了当代大学生担当起时代使命,让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的崇高精神。

内容:微电影以刘小月为主人公,以刘小月从平凡、迷茫、自卑向自信、努力的蜕变为主线展开。刚开始,刘小月是一位上课不认真听讲、论文也只会复制粘贴的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舍友的感染和形势与政策课程老师的细心开导仿佛让世界重新为她敞开了一扇窗。

之后,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实丰富自己,以昂扬向上的挺拔姿态积极进取。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可以将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播给下一代,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真正意义上践行家国情怀,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本次思政微电影围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生活实际展开,通过刘小月同学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态度的转变,刻画了她在不同阶段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态度。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而部分当代大学生却对这门课程采取忽视态度,不够重视思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

刘小月同学在大学生活开始时没有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在书写思想论文时没有主动思考,而是选择在网上借鉴摘抄。经过梁老师的悉心教导,她逐渐改变学习态度,积极关注国家时事政策。在学习过程中,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子。

青年了解国家大事对于当代社会建设极为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青年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强大。当代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这次影片,我们希望可以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家国情怀,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趣闻轶事


一:在拍摄一个特写手机的镜头时,我们有一个“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发消息给主角的手机的设计。为了配合拍摄,我们安排了一个同学把微信头像和名字都换成了人民日报的图片和名字。不一会儿,她妈妈打电话给她,以为她的微信被盗了。一番解释后,阿姨才放心。

在拍摄教室里的情景时,我们的群演里只有一个男生,为了显示“我们班”男女比不是太过失衡,我们强烈要求他坐在镜头里。

三:在拍吃零食的镜头时,我们只买了两包薯片和一些别的零食,主角需要在说词的时候打开薯片,但是第一次的时候没能打开,结果就笑场了。而且,大家在正式开拍之前就把零食吃得差不多了。

四:在拍主角一边走一边回头笑的时候,主角在练的时候还可以,结果镜头一打开,主角就总笑场,可能是快杀青了比较激动吧。

五:饰演梁老师的演员与饰演主角的演员是同学。谈心那场戏的台词比较长,两个人想一遍过又怕笑场,就在开拍之前先相互调侃一下,以调动好情绪。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1、 教室租借问题

我们既需要一个拥有多媒体的教室,也需要一个让场景饱满丰富的教室。经过一番商讨之后,我们最终选定了学院的小讨论室。

2、 设备问题

当时学院只有两台可以录像的机器,又由于电池需要更换,电池的充电时间比较长,就只能轮换进行使用。

3、 摄影师的问题

第一位进行拍摄的同学在拍摄进行了一大半之后因为有急事不能继续,我们只能紧急邀请另一位同学帮助我们完成剩下两场镜头的拍摄。由于对机器不够熟练,这位同学在一开始没有进入状态。不过后来在全体人员的配合之下,我们还是最终完成了全部的拍摄任务。

4、 图书馆拍摄问题

由于图书馆要求保持安静,我们的拍摄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再征得图书馆管理员的同意之后,我们在图书馆选取了多个场景进行拍摄,完成的效果非常好。




作品名称:藏蓝

报送学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一、关键词


藏蓝、青春、改变、使命



二、主题及内容


主题:展现警校生从入学的懵懂无知,到屡屡受挫后回忆起思政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并真正理解其含义后,逐步改变自身行为、重整旗鼓,努力彰显警校生应有的意气风发的一面。

内容:一、主角刚刚步入警校,满心欢喜,心中充满对新环境的新鲜感。

二、主角了解了真正的警务化管理,在亲身实施后心中充满抵触与不屑,并做出了一系列违反警务化管理的行为。

三、在一次警务实战过程中,主角在由于一直未完全服从警务化管理,致使自己体力不支而被同伴打倒后回忆起一次思政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并猛然理解到了其中的内涵。

四、之后主角努力改变自己,重塑形象,振奋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完美警校生。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警校生从自由散漫的小学、中学步入大学,而且将来会成为一名要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警察,更多的会出现种种不适应、不习惯,但又为了自我发展便不得不去克制,不去改变。

这部微电影的创作思路更多的是来源于我们小组中某几位成员的亲身经历。我们在诸多细枝末节中发现了警校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充分诠释了“灵感来自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的理念,极力将警校生活的变化在这部微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微电影的构思吸收了在警校中警校生最多、最容易显现出来的一面,一方面体现警校生活,另一面也是让大家更方便认识警校生、了解警校生。



四、趣闻轶事


1.视频拍摄过程中,演员有时存在台词错字、漏字,甚至混词的情况,闹出了不少语言文字上的笑话。

2.在拍摄视频中女生跑步的一幕时,一辆洒水车突然经过,溅了女生一身,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面对的问题:

1.组建微电影拍摄小组的时间正逢学期期末总复习时期,对于微电影的拍摄、构思、情节的设定都不是很熟悉。

2.学业考试结束后,我们准备拍摄。经过一次简单的小组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故事情节,在细看拍摄要求后发现设备、场地、群众人员、视频剪辑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漏。

3.微电影所需要的视频片段均拍摄齐全后,我们对于整理、裁剪、合并、切换镜头等微电影所需要的剪辑技术都不太娴熟。

解决方法:

1.考试复习时期,大家在休息的间隙了解拍摄微电影的内容,通过观看其他微电影,查阅拍摄微电影的思路,向有关老师、同学请教等方式掌握拍摄微电影的技术。

2.设备——我们通过向学校寻求帮助,限时借到了云台,单反,三脚架等设备;场地——学校有些特定的场所在放假期间是封闭的,为了达到拍摄要求,我们主动向管辖场地的老师致电寻求帮助,并保证遵守学校场地管理的相关规定,最终成功借到了场地;群众人员——趁全校同学本学期最后一次跑操、最后一次集合、最后一次收拾内务时,我们抓住符合微电影需求的一瞬间拍摄。为了达到所需的拍摄效果,小组成员抓紧时间,在全校同学行动前准备就绪。

3.剪辑的同学一方面负责收集其他同学对于微电影逻辑形式的想法与意见,一方面在网络和图书馆中搜集资料,学习有关剪辑的技术。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