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


作品名称:五四朝阳

报送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一、关键词


五四运动、女权运动、马克思主义、爱国



二、主题及内容


本作品以五四运动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部分,讲述了五四运动前后发生的学生运动、女权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电影用三段故事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影响。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微电影创作由三人负责,经组内讨论,确定主题为五四运动,以响应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三位编剧分别从五四运动爆发、女权运动在教育领域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个角度,查阅多方资料,创作出最终的剧本。创作内容的选定以角度新颖且能以以小见大为标准,希望从内容中可以体现五四时期的青年们为国奉献的热血激情,为观影者带来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生动体会及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自豪的体验。


四、趣闻轶事


在本片中有一段情节需要把包子扔在地上给监狱中的学生吃,当时非常纠结,因为不想浪费粮食,但又很想用这一“扔”来体现狱警的野蛮,最后居然在食堂向打饭阿姨买来了隔夜的包子,演员苗哲表示把包子往地上扔的时候很痛心,但是还要坚定地用力扔。为了不浪费粮食,我们把最后的道具包子喂给学校的流浪猫,也算功德圆满吧。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在开场五四前夜的会议时刘仁静举刀自杀激励国人的场景,演员高渊恒拿着真的菜刀做道具,藏在桌兜里抽出做自刎状,一次居然因为卡在桌兜里抽不出来,原本演员脸上一副慷慨激昂的表情瞬间绷不住,大家都笑起来,我们原本的担心都因此烟消云散,这一场也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拍摄。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困难一:台词过长且夹杂文言文,难于记忆。

解决措施:借助场地里的任何工具来提词,如教室里相机背后的黑板,手中的报纸等。

困难二:服装道具以及场地的租借问题。

解决措施:服装在淘宝上进行租借,影片中的横幅、血书等用宣纸和颜料解决,菜刀是成员从家中专程带来学校的,两架相机也是由组内成员提供。场地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室和校园中取景,尽量选择带有些古韵的建筑楼房,尽可能地还原五四时期的真实场景。

困难三:成员专业不同,时间协调难度大。

解决措施:同一场景的演员尽量统一时间集中拍摄,最大程度地在时间上妥协,最终团结一致完成拍摄。




作品名称:把思政课作业写在大地上

报送学校:西安外事学院



一、关键词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二、主题及内容


主题:本片通过老师在思政课上讲授习近平扶贫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是指导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法宝。学生通过完成一次思政课作业,认识到思政课上学习的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新时代,大学生要学好思政课。

内容:在一次思政课上,主人公小晨不屑一顾的消极学习态度被老师发现,但老师却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疏导,并允许小晨带领团队以自己的专业所学、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一次思政课作业。小晨和团队同学来到学校对口帮扶的陕西省汉阴县,通过镜头记录了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马鞍桥村第一书记雷亮的驻村工作以及汉阴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拍摄的过程中,小晨重新认识了思政课,认识到思政课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理论到实践,把思政课作业写在大地上。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够重视,上课不积极,作业不认真都是常态,但是思政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作品通过学生亲身去贫困地区,感受一线的脱贫攻坚工作,用自己的真实体会,让更多的人、更深刻地去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真正意义,把思政课的内容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陕西省汉阴县是西安外事学院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学生团队先后共三次奔赴汉阴县,共耗时十多天,包括前期的剧本创作、拍摄地点的选择、演员的调配等各项准备工作,跟随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跟着教育、医疗、两房建设等口的干部去第一线拍摄记录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情况。

创作团队从一开始的整理思政相关知识,到后来将这些思想通过镜头来表达出来。作品创作不只是为了表现作品中主人公对思政课的认识去创作,而是融入了我们的真实经历和体验,在视频中主人公关于思政课最后的演讲,就是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在汉阴拍摄后的真实感受,思政课不仅仅是纸上写的文字和概念,而是要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把思政课作业写在大地上。


四、趣闻轶事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的事情,它们有时候让人无奈,有时候又让人哭笑不得,但好的坏的都是我们快乐的经历。

记得拍摄第一天,我们带了两个航拍无人机,但由于拍摄环境的特殊,我们的主机在刚起飞一分半的时候被电线杆打了下来,大家心都揪在了一起,就眼巴巴的无奈的看着无人机慢慢的往下坠,大家愣了半天,终于无人机完成了空中的旅程,好在无人机掉在了农户家的草垛上,大家松了一口气,刚想要开心,突然,“咣当~”一声,另一架无人机撞在了墙上,原来在刚才祈祷主机的过程中,副机的主人也参与了其中,忘记了自己手中也还有一机,大家无奈了,但还是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

后来我们分了两队人一队继续拍摄,一队回县城修理无人机,毕竟方法总比困难多。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遇到的困难:

1汉阴县地处秦巴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团队成员消耗体力大;

2需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沟通,拍摄内容共同商讨;

3跑日出的时候遇到雨天,需要等待。


解决办法:

1、相机上套个塑料袋,防雨;

2、多次开会商讨拍摄主题及内容,确定拍摄思想;

3、指导老师与当地县委组织部、县脱贫攻坚办部门协商,确定拍摄地点,以及相关脱贫攻坚案例。




作品名称:彩云之南的课堂

报送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一、关键词


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华东理工大学、

脱贫攻坚、国情社情观察



二、主题及内容


2019年暑期,女主人公跟随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00后”实践团走进云南寻甸、东川等脱贫攻坚一线地区,与扶贫干部、基层群众、民间生活面对面。通过一群来自沿海发达地区“00后”的眼睛直观地去记录乡村振兴的新貌,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感受党的十八大来以来当地的巨大变化,聆听并传述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旨在以此作为“00后”学习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学习,引导“00后”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微视频《彩云之南的课堂》主人公“我”是一个来自于浙江杭州的“00后”大一学生,是许多普通“00后”大学生的代表。她跟随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云南,在当地认识了更多躬耕于云南扶贫事业的前辈,见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云南乡景乡貌的巨大变化,颇受震撼,对国情社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自身肩负的家国责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视频以纪录片形式展现,以一个普通“00后”大学生的视角去感受“真实的中国”、体验“脱贫攻坚一线”生活、聆听感人的“中国故事”。


四、趣闻轶事


在记录片拍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榜样人物,比如昆明市东川区李子沟村驻村干部谭礼。汶川地震时他是第一批入驻地震灾区实施抢险任务的人民子弟兵, “脱贫攻坚”战略提出后他是主动放弃昆明市区安逸生活,主动请缨来到深山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党员好同志。

又如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农科站站长杜春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里的第二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也拥有一份中学教师的体面工作,原本可以就此告别大山的他在1998年又毅然回到了大山,这个逆城市化的选择,只为一份土地情缘,21年的坚守,他终于把六哨土豆打造成为了当地知名品牌,也带领了许多乡亲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团队也听到了许多感人的好故事,比如龙陵县龙山镇核桃坪村第一书记的郑中兴老师曾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他担任驻村书记期间的一段经历“我们要去昆明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村里就一辆比较老旧的车,怕车抛锚,我们既不敢踩油门也不敢踩刹车,保持60码匀速在高速上开着,外面小大雨,车里就下小雨,整整14个小时终于开到了昆明。” 见到了许多老百姓脸上会心的一笑,有许多的老爷爷、老奶奶跟我们讲述过去的生活,讲述现在的变化,并由衷的感慨“我们国家还是政策好!”,也有许多小朋友围坐在我们身边,跟我嬉戏打闹,并邀请我们以后多来跟他们一起玩耍。

这些真实的瞬间,让拍摄团队的责任感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取景地跨度范围大,熟悉度有限。视频取景地横跨上海、浙江、云南三个省份,尤其是云南境内的取景地几乎都在山区,拍摄团队提前与寻甸、东川等地政府部门联系,经过协调沟通,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许多基础保障。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