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 十八洞村的幸福生活(长沙师范学院)
作品名称:十八洞村的幸福生活
报送学校:长沙师范学院
一、关键词
思政微电影、纪录片、十八洞村、幸福生活
首席指导老师照片
二、主题及内容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六年来,十八洞村人坚持“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村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不仅自身实现了脱贫,还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如今的十八洞村正紧紧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最美乡村”总愿景,不忘初心,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经验。
《十八洞村的幸福生活》展现了学生在十八洞村实地调研与访谈的实况,真实记录了十八洞村村民如今的生活状态和生产活动。本片的主要访谈对象有龙德成、石拔专、施芳丽、龙先兰,学生站在倾听者的角度与他们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脱贫故事,拍摄他们勤劳、幸福的生活图景。同学们在了解了十八洞村村民由贫困到富裕的变迁过程后,逐步理解了坚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明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学生团队负责人照片
三、创作与构思过程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精准扶贫”这四个字,十八洞村也是概论课中的典型案例,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好像并不清晰。十八洞村为什么会成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是否可在全国推广,造福更多百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们决定去一趟十八洞村,解决这些困惑。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暑期调研地点定在十八洞村,我院指导老师根据“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的通知要求,决定在十八洞村拍摄暑期调研实录。在此契机下,我们这样一群来自不同专业,但是同样都对“精准扶贫”一知半解的学生们被召集在了一起。如何能把这次暑期调研的机会充分把握好,做出一个能为更多学生释疑解惑的微电影呢?我们自己得先找到答案。
当同学们来到十八洞村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十八洞村昔日贫困落后的面貌早已不见。在2018年,十八洞村就已经走完了精准扶贫之路,但“精准扶贫”仍旧存在于导游的介绍中,村委会的展览厅里,以及像龙德成老人那样切实受惠的老百姓的记忆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取经”,全国人民都在为2020年的全面脱贫不懈努力。我们将自己找到的答案用微电影的形式展示出来,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创作过程工作照1
创作过程工作照2
创作过程工作照3
创作过程工作照4
四、趣闻轶事
在去采访龙先兰的路上时,我们还担心他会不会拒绝接受采访,但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毫不避讳地和我们说起了他酗酒睡马路的往事,以及相亲对象因为他是孤儿就嫌弃他的故事。他还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义兄”龙书伍书记的帮助下发家致富,脱贫又脱单的故事。
后来龙大哥还热情地带我们去他的养蜂基地。在掀开蜜蜂箱时,龙大哥被蜜蜂狠狠地蜇了一下眼睛,但他还是忍受着疼痛,坚持配合我们拍摄取景。在返回村寨的路途中,我们偶遇了一位正在画墙绘的大哥。这些壁画颜色鲜明,有山水花草,也有村民们劳作、打鼓跳舞的画面,展现出了十八洞村的生机勃勃。龙大哥也笑呵呵地上去展示他的绘画技术。傍晚,我们坐在后备运货仓里,听着山歌,走过弯弯绕绕的山路,大家都感慨良多。
我们还在十八洞村遇到了长师的校友——省级苗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英继老师。我们和吴老师聊起现在的长师,为她讲述这些年来学校的巨大变化。吴老师当年在学校的幼师班学习,精通舞蹈、钢琴、声乐、绘画等,这些不仅仅为她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为她热爱的苗绣事业增色不少。据她说,绣片上的图案,只要脑子里有,手上就能绘出来。吴老师动情地说,她的今天都是母校赠予她的。为了报答母校,她特意拿出自己最珍爱的作品——《十八洞的春天》,并托我们将这幅画送回母校。
指导老师集体照
首席指导老师与学生主创合照
五、困难及解决办法
1.在拍摄过程中,各个访谈对象所在位置相距较远。为了提高拍摄效率,减少往返时间,创作团队提前与每位访谈对象商量好了拍摄时间。十八洞村的村民们也十分配合我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2.在与龙德成老人交谈时,我们听不懂他的方言,双方无法沟通。村子中的年轻村民主动过来为我们翻译。
3.创作团队在首次前往十八洞村时拍摄的素材不足。为了使视频素材更加丰富,指导老师又一次带着我们到十八洞村取材。
学生团队集体照
创作花絮视频1
创作花絮视频2
可从公众号后台菜单“第三届-作品展映”
欣赏更多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活动官网,欣赏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