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涉外涉侨法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守护“侨”权益 助推“侨”经济
汕头律师积极参加专题培训,提升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水平。受访者供图 |
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约1500万潮汕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可以说,“侨”是汕头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汕头始终把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突出位置,聚焦“六个强化”,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完善涉外法治工作布局,全面提升涉外法治保障和服务水平,推动涉外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将涉外涉侨法治工作
纳入总体布局
涉外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涉侨法治建设工作,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强化党的领导,涉外涉侨法治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在此基础上,汕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涉外涉侨法治工作纳入法治汕头建设总体布局,在法治汕头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中,专门章节部署加强涉外法治、做好新时代“侨”文章等工作,要求建立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依法保障在汕华侨华人投资权益,积极为回国创业侨胞提供法治保障,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等。
引侨联侨惠侨聚侨,汕头步履不停。据介绍,汕头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依法治市办组成人员全体会议等,研究部署涉外涉侨法治工作,并将涉外涉侨法治工作列入全面依法治市年度工作要点进行统筹部署和推动落实。
在涉外法治建设中,涉外立法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汕头强化立法引领,注重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优势,坚持以全局视角完善涉侨立法,强化涉侨制度供给。
——守护“侨”权益。2014年6月,《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实施,首创华侨房地产权益保护办法,为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夯实制度根基。如今,小公园开埠区已成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华侨骑楼街区。
——弘扬“侨”文化。在广东“1+N”协同立法模式下,汕头率先启动潮汕菜特色品牌立法,《汕头市潮汕菜特色品牌促进条例》于2023年5月1日实施,以文化引领的形式发展潮汕菜产业。
——构建“侨”平台。2021年11月,《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侨”特色的先行先试。
——发展“侨”经济。《汕头经济特区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条例》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鼓励华人华侨共同参与跨境电子商务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大胆探索面向华侨华人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区。
提升涉外涉侨
司法服务工作水平
健全立法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同时,汕头各司法机关立足自身职能,进一步强化涉外执法、强化涉外司法,打造一批涉外涉侨法治品牌,立体化推进汕头涉外法治建设。
今年2月,汕头市公安局在华侨试验区、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分别设立外籍人才服务站,由出入境民警每月定期驻点服务,面向广大华侨华人、外籍人才提供点对点出入境法律法规和最新政策宣传,以及签证延期和停居留证件预受理和上门服务。
这是汕头公安系统强化涉外执法的一项具体工作。不仅如此,汕头还依法严惩涉外犯罪,严格规范涉外刑事审判工作,严厉打击涉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违法犯罪活动,为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营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在有力提升涉侨司法服务工作水平上,汕头法院系统频出新招。2021年底,汕头中院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目前全市7个基层法院均设立涉侨审判专业合议庭或专门审判团队。2022年,实现市、区(县)法院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全覆盖,调处120余件涉侨文化纠纷。
今年3月,汕头首个“涉侨权益保护法官工作室”在汕头市侨商会揭牌设立。该工作室实行“上门服务”的点对点式司法服务模式,为侨资侨属企业提供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等服务,助力在汕侨资侨属企业行稳致远。
在平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汕头中院建立商事仲裁类案件集中审查机制,上线应用“AOL授权见证通”平台,发布涉外商事审判工作白皮书、涉外诉讼指南手册及典型案例,公平高效审结涉日、韩、英、美等国的知名IP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在规范运用域外法查明机制方面,陈某娟诉林某佳、方某琴涉港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是汕头法院首次采用域外法查明制度查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并适用香港法律处理案件的涉外商事案件。近期,汕头中院还将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域外法律查明、国际商事调解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打造涉外涉侨
法律服务“汕头样板”
汕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企业多,涉外经济活动频繁。近年来,汕头市谋划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强化法律服务效能,全力保障涉外涉侨高质量法律服务。
成立汕潮揭“一带一路”涉外涉侨法律服务团、汕头市涉侨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为三市涉外涉侨律师开展法律服务专题培训……今年,“一带一路”涉外涉侨法律服务中国·汕头交流会成功举行,涉外涉侨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打造出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汕头样板”。
这是汕头强化涉外司法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当前,汕头市司法局积极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成立涉侨法律服务专班,组建涉侨律师服务团、涉侨公证服务人才库、涉侨人民调解专家库、涉侨法律援助志愿队等服务团队,在全市97家律师事务所设立涉侨工作联络员。
作为侨乡,汕头始终情系“侨”心,注重解决涉侨民生问题。在汕头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挂牌成立的汕头市涉侨法律服务中心,目前设立了涉侨法律服务和涉侨公证服务窗口,安排专人值班,为来访侨胞侨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至5月底共办理各类涉外涉侨法律服务事项1429件。
在持续深化涉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去年以来,汕头市司法局联合汕头中院将涉侨胞、侨属纠纷列入“诉调对接”机制调解范围内,已经在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金平区小公园街道和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设立三个“涉侨纠纷化解工作联络点”,打通各类涉侨矛盾纠纷维权渠道,推动矛盾纠纷基层化解、诉源化解、长效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市司法局还指导公证机构积极参与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推荐、进驻粤省事和广东法网遴选的申报工作。今年5月,汕头公证处和粤东公证处成功入选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此外,汕头持续加强涉外涉侨法治宣传,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深化涉外涉侨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5月,澳门法联会理事长黄显辉率澳门法律工作者联合会成员一行34人莅汕访问汕头市律师协会,双方进行了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交流活动,推动搭建澳汕两地律师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切实为澳汕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加强涉外法治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涉外法治建设离不开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支撑。近年来,汕头强化队伍建设,重视培育涉外法治队伍,多举措多领域深化法治队伍建设。
——强化涉外涉港澳审判队伍。目前,汕头全市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队伍共98人,员额法官39人;全市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队伍平均年龄37岁,有硕士学历的共18人。两级法院均为涉外审判庭配备了领导能力强、熟悉涉外审判业务的主管院领导,并邀请省法院法官讲授涉外审判实务课程,加强涉外审判业务培养。
——加强涉侨纠纷化解队伍建设。汕头市司法局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共12名专业人士组成的涉侨人民调解专家库。同时,充分吸收侨胞侨眷纳入人民调解员、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队伍,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联络点7名人民调解员均具有侨眷身份,且涉侨事务经验丰富。
——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建设。汕头推动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涉外律师事务所和涉外律师参与律师联盟,并利用信息共享技术探索开展跨国业务;组织汕头律所与澳大利亚律所开展签约服务,选派汕头律师参加涉外律师人才培训;举办广东省商务法律服务月,加强律师合作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