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猪周期,怪圈难破 | 巨潮

荆玉​ 巨潮商业评论 2021-07-24


文 | 荆玉

编辑 | 杨旭然

出品 | tide-biz


“猪贵伤民,猪贱伤农”。最近一年多以来,生猪价格大起大落坐上过山车,也让投资者和养殖户们经历了大喜大悲。


2018年5月至2020年末,受到非洲猪瘟、环保限产政策、新冠疫情、粮食价格暴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掀起了新一轮的上涨周期,并于2019年11月达到周期的最高点的40.98元/公斤。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意外事件多,涨跌的速度极快,这次猪周期的绝对价位和波幅都远超历次,且持续时间较长,被称为“超级猪周期”。


很多人判断在更多机构化养殖入局之后,猪周期将被“熨平”。但实际的情况是,自从2021年年初开始,生猪价格一路暴力下跌,不到半年时间,由最高的36.34元/公斤下跌至目前的13.76元/公斤,跌幅达62%,创造了又一次历史最快的下跌。



前期涨得有多生猛,后期跌得就有多痛,暴涨暴跌不但让很多奔着赚钱来的养猪户陷入亏损,也让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被套牢。


截至6月底,同花顺猪肉概念股指数已相较2020年9月的5年来最高点下跌超过45%。其中,龙头牧原股份自历史高点最高跌幅超40%。正邦科技最高跌幅超过50%。


牧原股份股价股价表现(2018年1月至今)


所谓的“史上最强猪周期”,也仍然没有逃过猪周期的历史规律。


按照历次猪周期的经验,每次猪价下跌的周期都在一年半以上。但如今,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仅过半年,不少投资者又满怀期待——机构化养殖比例提升将带动猪肉下跌周期缩短,下跌之后的翻转就是机会。


那么这一次会有不同吗?


01


超级猪周期被证伪


这一轮周期,不仅出现了长达将近30个月的上行期,而且突破了历年猪价最高点,堪称是“生猪经济史”上最风光的一段时光。


在学术界,关于猪肉价格的变化规律有个说法叫“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简称“猪周期”。即猪肉产业发展一再出现的“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向上”的规律。


回顾近年来历次的猪周期,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当然,这一规律每次发生的原因可能会有不同。



本轮猪周期从2018年开始,非洲猪瘟让中国的养猪业遭受重创,甚至连能繁母猪、种猪都不能幸免,全国产能去化最高超过50%,由此引爆了猪肉价格。


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轮周期,不仅出现了长达将近30个月的上行期,而且突破了历年猪价最高点,堪称是“生猪经济史”上最风光的一段时光。


2019年猪价上升期,新希望的生猪养殖实现营业收入74.87亿元,增幅在132%左右;实现毛利润28.85亿元,增幅在451%左右,相当于一头猪卖出了前一年四头猪的利润。2020年这一数据继续走高。


牧原股份是本次猪周期最大的受益者,从2018年中猪肉行情启动开始,伴随着业绩飙升,牧原股份的股价最高翻了近10倍,市值高达4000多亿,位居所有猪肉概念股之首。2020年度,牧原一举超越温氏股份成为“中国养猪大王”,其实控人秦英林家族更以1173.8亿元的身家跻身中国富豪榜前十。


由于这轮猪周期的特殊性,习惯了猪肉风光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这轮“超长猪周期”的美好论断。这种观点认为,猪周期正在拉长,这次不一样,猪肉上涨周期还将持续。


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1.非洲猪瘟长期存在,生猪产能恢复缓慢;


2.粮食涨价,非瘟防控成本增加,大大增加了行业成本,行业成本决定了周期猪价的下限;


3.由于散户大量退场,减少了由他们快速进来或离开造成的价格起伏,规模化养殖比率提升以后,由于自身投资比较大,自我调节的能力也更强。


但所谓的“超级猪周期”很快就被市场所证伪。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6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均价为13.76元/公斤。从1月份第3周的36.01元/公斤起,全国生猪均价已连续22周下跌,累计跌幅达62%。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养猪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期如约而至。牧原股份近日坦言,“目前部分高成本企业已陷入深度亏损”。根据近期的媒体采访,部分小规模的养殖户也已经出现了亏损状态。


02


散户市场难以控制供给


一旦猪肉行情启动,养殖生意爆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涌入,新希望一年赚了4年的钱,养猪散户们何尝不想呢


回顾上一轮2016年猪肉涨价周期,由于彼时猪价超过了2011年的高点,也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超级猪周期”。但猪肉价格上涨同样在坚持了26个月之后出现了翻转。


此前市场上的种种推演,例如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猪周期的波动幅度变小,猪周期被拉长从每轮三四年变成每轮七八年的观点最终都被证伪。


“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为何猪肉价格难逃暴涨暴跌的怪圈,为何猪周期始终存在?


归根结底,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提高,但是养猪散户仍然是市场上的主力和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投资行动是很难控制和协调一致的,就必然会导致周期性。


这也与猪肉作为基础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特性有关系。不同于空调、瓶装水等其他产业,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无法通过技术、市场和渠道的优势将养殖户挤出市场。


一旦猪肉行情启动,养殖生意爆赚,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涌入,新希望一年赚了4年的钱,养猪散户们何尝不想呢?上市公司可以发债、定增大幅扩产;养猪散户也可以投资或者贷款几十万元轻松灵活入场,待育肥后也可以几乎无差别的进入市场和餐桌。


尤其是养猪散户由于硬件投入低、劳动力成本低、农户自产粮食成本低等方面的原因,养殖成本比大企业普遍更低。


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目前大部分养殖企业的成本都在18元/公斤以上,个别规模化企业可以将成本降至16.5元-18元,散户成本相对较低,但也要在15元-16元上下。


目前来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还任重道远。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500头以下散户养猪占比为45%。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市场主体是小而散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年末生猪存栏4065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2704万头,前10家头部养殖企业2020年合计生猪出栏5496.02万头,仅占比10.43%。


此外,即使行业内最终形成了几家养猪大厂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局面,也不代表着猪周期会消失。正如国内的大部分化工细分行业一样,由于每家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率先通过扩产来抢占市场,造成产能过剩,很难形成默契的合谋。


03


新一轮低价何时出清?


即使是成本最低的自繁自养模式,某些企业也没办法保住盈亏平衡。


正因为猪周期始终存在,始终发挥作用。在不少行业内人士鼓吹“超级猪周期”的时候,也有部分资深从业者已经预见了即将到来的周期低谷。


“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 去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当时,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猪肉价格将跌至10元/斤,而他更悲观,“肉价跌到4元至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的确,猪肉下跌周期的演绎比当时的市场预期要严峻得多。目前全国生猪出栏价已跌破15元/公斤。这意味着即使是成本最低的自繁自养模式,某些企业也没办法保住盈亏平衡。



目前,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已经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6月28日,发改委发布一级预警,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而就在前不久的6月16日,发改委曾在发布猪价过度下跌三级预警。


猪肉储备收储消息带动了此前跌破成本线的猪肉价格开始震荡回升,生猪期货也连续多日收涨。这让一部分投资者蠢蠢欲动,博弈此次猪肉下跌周期会不会提早结束。


按照以往猪周期的惯例,每次猪肉下跌周期都会维持在24个月左右,而此次猪肉价格下跌仅仅才进行了6个月,不到1/4。显然现在谈市场拐点还为时尚早,猪价的长期上涨还需要等待产能去化情况的确认。


对于猪肉价格的预测,上市公司们普遍比投资者要悲观一些。温氏股份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其预测,目前的低猪价状态或许要持续到明年5月左右,中间这一年时间都会在价格底部。


牧原股份则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公司需要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一般而言,猪价下行行情演绎到极致时,会发生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仔猪没有利润,甚至炸毁猪舍的反常举动。据此来看,猪价的下跌或许还未触底。



对于养猪行业的上市公司们而言,自繁自养的模式相比外购仔猪和二次育肥的模式有着成本上的优势,更能够抵御猪价的下跌。


但"自繁自养"也是重资产,在行业下行期的风险较大。无论是哪种模式,猪企都需要准备好迎接周期下降,做好防御,过好寒冬。


添加好友mycree2021,邀您进入巨潮投资者交流社群。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申请转载授权请联系mycree2021,商业合作请联系mycree,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推 荐 阅 读




内容不错,点击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