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东做客央视《对话》栏目,解读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东莞将书写怎样的宏图?
2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上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受邀做客畅谈东莞的创新发展规划
▲【完整视频】梁维东做客央视《对话》栏目
据了解,本期节目是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今年的重点策划,节目以“打造城市创新牵引力”为主题,以“双城记”为线,特别邀请到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时任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分别围绕两座城市在工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区域经济的重要辐射影响等方面展开专访,以此展示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独特经济发展轨迹。
到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超过6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数字可能在国内地级市排在最前列。我们要继续擦亮制造业这个品牌,必须是用创新驱动的战略,去继续推动整个制造业提升和发展。
过去,在全球只有几家企业能够出产这样高精尖的产品。东莞有一个企业叫生益科技,十年磨一剑,一直在做覆铜板。企业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核心信念,去做这样一个产品。
我们电子信息产业是第一大产业,到达亿万级别。就三大手机而言,第一阵列也在东莞。就手机配套而言,在东莞一小时的范围以内,可以满足95%的零部件配套。千千万万企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动技术问题的解决,造就了东莞产业体系不断地往前升级。
最近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觉得有点惊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启动区,国家批准坐落在深圳跟东莞。为什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启动区会落在东莞跟深圳之间这样一个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自强自立。在源头创新方面,随着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国家把重大的科学装置部署在全国各地,包括大湾区。东莞现在有散裂中子源,有正在预研的南方光源等一批大装置,这些大装置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全要素的创新集聚,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高地,支撑、引领和提升东莞乃至大湾区的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全面促进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
这两个城市下一步的发展都把创新作为它们转型升级,提升自己体量、体能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一点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东莞从2009年开始,在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开发技术研究,在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事业研究,也就是创新链这几个环节,我觉得做出来的努力对一个地级市是难(能)可贵的。
梁维东: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这部分企业,有人说过,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在东莞,传统行业就是衣服、鞋帽、家具还有食品这些行业。我们专门拿出资金帮这批企业,证明是真心实意的觉得这部分企业该帮,它有未来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我去企业调研,去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企业,叫慕思。它是一个很传统的产业,做的是床垫。但它现在的床垫能根据人体力学,调节人们个性化的睡姿和承托能力,它的床垫占领了中高端市场。疫情期间,门店开不了门,企业一个晚上,把所有门店的员工叫去学习怎么做网红。在做出调整以后,慕思一天最高卖出了5000张床垫。
梁维东:我想领军人才、技术/专业精英、技能人才这三方面是东莞最缺乏的人才。如果是领军人才,我可能看中他在以前工作的地方,创造了什么业绩,处理过什么问题。如果是专业、技术人才,我要用专业的角度,看看我们希望他来处理或者研究什么技术问题,他已经有了什么成果,以及他的想法如何。
现在每个城市都希望吸引更多人才,都提供了很多方面的经费、待遇。我在跟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事业前景。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是个性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更多的听听他的想法。
梁维东:创新是有不同阶段的,如果是基础应用研究,坐十年冷板凳,十年都没有出成果也很正常。
2018年4月份左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至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年多的时间里,它拿到了中国应用科技进步十大奖项的其中一个,现在聚集了800多名研发人员,数十个院士经常在那里工作。目前已经有一批项目转化为现实产能,特别是材料方面。
梁维东:对创新生态的打造,我觉得有几个方面。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制造业立市,二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驱动,三是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用绣花的功夫去管理、提升城市。
“十三五”我们下定决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比如水污染治理,过去三年多,东莞截污水管是1.2万公里,去年,东莞水环境改善、变化情况排在全国第三,广东第一。
功夫下去以后,整个城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数据可以看出,东莞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时期由7.5万人,上升到15.6万。人才对城市品质和内涵是高度关注的,此外,城市的品质内涵也包括政府对社会、对企业的服务,这也很关键。
素材来源:莞香花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