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5毛钱行情的看法

韭菜核子 不明真相的债市群众 2022-07-22


目前的矛盾,还是乐观的方向和比较低的位置。目前实质看空的人是比较少的,开空仓的更多是觉得技术位置上不合适,基本上都是一边做一边跑的心态,趋势性空头是比较少的,但是多呢,心中的点位门槛始终过不去:


2016年9月份的2.67%的双底,和2020年4月的2.47%。前者意味着,一个曾经被后续资管新规给间接证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点位,而后者意味着除非发生去年一样的全球事件,否则是无法突破2016年的那个“不正义”的点位。


降准之后,其实不少人还是在回味为什么降准。一些人从国常会对降准的表述与货币当局降准时的表达的微言大义上,觉得,本次降准有点不情不愿。


毕竟在7月份,感受6月份的多项数据中,基本面还没下滑的多严重,7月份看到的6月份出口数据还可以,扭转了5月份出口超季节下滑的趋势,金融数据在6月份也冲了一把量,尤其是表内信贷、中长期贷款方面,房地产销售似乎也有一定韧性。


但是基本面滑落不会缺席。上半年经济没有完全展现疲态一方面是出口真的很可以,制造业贡献了久违的增量,或者说健康的增量,其他的数据在去年高基数下不太容易判断,还有就是,金融数据的下滑对实体的牵引还没到时候,时间到了年中,这种牵引就越来越强,而6月份的社融的超季节高增与7月份社融垮掉,放在一起可以很大程度上印证,6月份因为某种原因,冲的太多的量,在7月份都吐回去了。


表内信贷的高增,要放到大的社融收缩的背景下。非标和企业债的自由落体,微观上看,企业今年怎么偿还的债券与非标?山西净偿还1000多亿的债券,天津净偿还1000多亿的债券,全国每个月净偿还3000来亿的非标,那钱是哪里来的呢?所以说,表内信贷更多的呈现了弥补的增长,很难像传统的框架来看---中长期贷款的高增意味着中期投资投入比较多,意味着企业对前景更加乐观。


有理由相信目前的金融数据都没有到底,信用创造两大最为弹性的部分,政信部门(城投基建)资产和房地产部门都面临着行为上的巨大变化,而不是所谓的数据好坏,在活下去和搞业绩方面,自然会选择前者。


昨天的会上重新提到的不要发生“处置风险而带来的风险”。不用点身份证号就知道,这个一大坨风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是98年房改以来,有了商品房市场以来,最大的一次行业性的信用风险,而非是个别公司的信用风险。


因为处置风险而产生的风险 vs 因为处置不良变成的不良

房地产行业不是没发生过风险,这些房企也不是安安稳稳的成长为今天的,大部分都相信逆势扩张与爱拼才会赢,淌着雷过来的,但这些雷呢,都是在曾经的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或者说万科在2014年年报中提到的“白银时代”的初期,经历的的大贝塔下面的小调整的小坎坷。

即便是在黄金时代,仍然会有人不断的“看空”

长周期,如果说对房地产公司进行目前流行的2060“终局估值法”(endgame market value)进行估值,那确实需要非常努力才能估出价值的一个行业:2060年,中国的人口比目前的高点要少2亿到11亿多一些。大规模城镇化式的新开工基本没有了,只有改造的公用事业需求,现在装个电梯的简单旧改一楼都能要死要活,那么5容积率的东亚鸽子笼改造是前所未有的“公地悲剧”。


(终局估值法EMV:狭义的指目前为了解释电车的史诗级行情,将行业外推到2060年的一种估值方法,广义的是更早期的PEVC借用了一些PM的某种产品思维,比如社交产品的终局思维等,在一个钱特别多的时候,去解释一些细分垂直互联网产品在短期看不到任何赚钱希望的时候,为什么仍然值得投资、值得热泪盈眶的故事)


当然终局估值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法想象最大的海王头子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在2060年会达到一个什么数量级,这决定了总体的资产价格想象力。


最伟大的想象力也想象不出2060年的美联储balance shit


短周期自然是这些房企的行为,我一边负债10%的成本,一边有流动性问题,我最理性的选择自然是赶紧打八折清库存。所以中间商推动的清库存带来的销售的韧性,和新开工与拿地的拉胯,这是在6月之前的情况,在7月,销售的这点韧性都没有了,当然房子也不是说打八折就能卖,毕竟这破坏房价的稳定,进一步破坏了区域金融稳定,这就是HN某市为什么把打折的下限定在了“八五折”。

房价稳定

如果说你能认可目前房地产是全行业的问题,那么就能理解天津对双集中供地的微调,也仅仅是微调,给房企留一个活路的微调,那难以成为一个很大翻天的趋势。



政信类资产面临一个强大的拨乱反正。我一直认为,要从两个角度上理解目前和未来,对于政信类债务的调整。


一是,某些指标已经早就突破了国际警戒线,隐性债务加上显性债务,


二是,模仿跟随经济模式已经逐步失效了,这意味着只是通过投资复刻先进区域、先进国家、先进产业的粗放时代过去了,投资拉动经济的比喻,就相当于计划的创新,不再有效,反而会出现越努力越不幸运的局面,就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很多都是fake,或者独山县的欧亨利故事。模仿不来,接下来的创新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如果综合上述两个视角,那要把整理这些地方的债务问题,在新的时代放到和房地产政策、人口政策、教培政策连带在一起的高度,站在新的时代,重新梳理条块关系的高度,那么15号文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说落实的细则存在技术性问题,那也只是调整的空间,后续还有其他组合拳。


所以我们可以定性上半年财政发力的迟缓并非是自上而下的问题,而是自下而上的问题,而后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更加困难。


如果摆在桌面上有三个选择,地产长效、财政纪律、货币政策,动前两者的手,意味着利率的行情会比较快的消失,但是前两者在短期内的刚性要远远大于后者,那一定要出手的话,动哪只手是弹性最大的手,阻力最小的手呢?


——方向在那里,要对位置有想象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