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真相的债市群众

其他

瑞信zoltan如何让中国人听懂我们喜欢听的话?

目录Zoltan的世界的三大“廉价”的支柱中国喜欢什么样的外国知识分子?世界的杠杆是斯拉夫石油还是荷兰asml?A股离不开美股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国制造业能不断迭代的前提?秩序的结合倒置后真正的体系:矿源联盟vs秩序联盟本文主要2点,共计5000字解构zoltan的框架,并解构一个一般性框架为何中国人向来喜欢zoltan这种表达方式——怎样用中国人既能听懂、又喜欢听的双重修辞表达敏感问题,从基辛格到达里奥再到伏拉夫。直面透过这些人的双重修辞,倒置这个框架,似乎并非是消费终端依赖于底层物质生产,而是矿源联盟依赖秩序联盟秩序联盟:提供了生产的秩序(科技与管理流程)与生产的目的——消费秩序矿源联盟(锂、煤/油、人三矿):自身存在“资源诅咒”,不太容易实现自我生产,能否摆脱过去的境遇,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正确的认知和谨慎的策略。Zoltan的世界的三大“廉价”的支柱zoltan报告中的西方世界的三大支柱:1)外来的廉价移民提供服务、2)飘洋过海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3)通过管道运来的斯拉夫的廉价能源。1.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工进入美国压低美国的名义工资,使得美国劳工的工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2.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我是如何一步一步看呆地产的

我从去年开始写地产,梳理下来,其实是有逃跑的机会,但是前提是过去一年的时间,不能上“政策底”的当,底肯定会来的,但是肯定不是这个月。以下是最新的看法,和前情回顾。1.地产进入到行业性的“资不抵债”,也就是说本来是一个微利的项目(不要笑,真的是微利,也就是10%到15%),折腾了两年,人员的流动,和高利息已经吃掉了行业的会计利润,仅靠不团结的融资支持可以在经济意义上救助一个一个分散的楼盘吗?2.大家可以把所有的已经违约/展期房地产企业预收款金额加起来,也就是对居民的负债,2.5个单位(数量级自己猜),除均价,大概等于多少套,我不做任何的推演和测算。3.20%的国有企业,80%的民营企业中损失40%的份额,会有竞争格局的改善?我们在2011到2015年的黑色5年熊市中看到了这个故事,最终国企也没有信仰金身4.1930年的美联储加息抗挤兑,1990年大藏省“一道红线”控地产。2004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抗房价,2007年很多人幻想美联储降息传统工具,事情就结了,结果2008年贝尔斯登提桶跑路,又隔了1年,2009年,花了1年才有QE动作,在这一年,体现了什么叫做那本书的名字《行动的勇气》——既没有行动,也没有勇气。5.真正有用的政策,也是终局,可能是政府购买,但过程会长一些。看看每美日,应对风险事件,本应该放松,但是应激反应经常会往收紧,类似于有一些司机遇到风险问题本应该踩刹车,结果一脚油门过去了,复盘也没用,下次还会犯,能从历史学到的教训就是没有任何教训。6.地产债别博困境反转了,我年初的时候认为6月份可能会迎来全面的销售反转,认为可能会有鱼尾行情,我错了。没有哪个资产的信用风险是通过负债端融资政策改善的,只有通过全面的资产端的估值重估才能渡过,比如钢铁、煤炭、过去的地产。大家可以多多听一些歌曲缓解压力,比如,希望明天会更好!2021-07-25
其他

日本动漫的2.0许愿机与他们的房地产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砌而成的。1.0许愿机演化到日本动漫常见的2.0许愿机人类喜欢愿望,于是创造了许愿机,有关许愿机的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也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灯,神灯可以免费帮你实现你的愿望,毫无代价,这是1.0版本的许愿机。随着时间进入现代,2.0版本“许愿机”的作品开始出现,越来越夹杂着一种暗黑的元素——许愿必然伴随着一种负面的代价。2.0的许愿机的功能,就像那句话一样,巨大的悲剧往往都源于美好的愿望。亦或是像《艾尔登法环》中拉卡德的元故事一样,“亵渎君王”拉卡德为了抵御邪恶的黄金树系统,不惜与大蛇签订契约,最后变成了比黄金树本身更加邪恶的一种存在。作为一个二刺猿,我讲讲二刺猿的许愿机对于B站转型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命运之夜》,就讲述了一个邪恶的许愿机。圣杯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但是他理解的方式,并不会以人类希望的善意的方式兑现。比如一个人在班级里面不受欢迎,他对圣杯许愿,希望班级里面不会有人再讨厌他,圣杯以杀光他们全班作为实现方式,实现了他的愿望。《魔法少女小圆》讲述了同样暗黑许愿机的故事。小女孩跟许愿机QB许愿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魔法少女,再去击败魔女。但是这些年轻的孩子并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许愿机也会采用邪恶的方式回收他们愿望的能量,就像那个镰刀和韭菜互相转换的俗套故事一样,猎杀魔女的少女们,最后都会因为自身力量的失控成为新的魔女,并被新入行的魔法少女再次收割。愿望是好的,那么执行的代价是什么?日本的传统传说上,也有一些与妖精、恶魔签订契约实现愿望,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传说。上述三个都是日本现代游戏动漫作品,可以说,是泡沫经济后常见的动漫叙事模式,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愿望的破灭和代价。后泡沫经济时代分界点的“许愿”那么回到泡沫经济的转折点,日本的政策,也曾经进行着某种“凯恩斯”式的许愿。原田泰在1988年指出东京的房价没有任何泡沫:1)东京在1985年住宅价格飙升主要是因为东京圈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带来的土地价值重估,不存在泡沫,有的话也是非常“微小”2)东京圈的gdp和就业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人口流入;3)购买力上,东京人均收入大幅领先,取决于精英阶层的购买能力,1985年土地价格上涨过快是因为1980年涨的太少了;4)日本学界一度认为用租售比判断日本住宅价格是否泡沫是不正确的,妨碍日本财富积累。1989年到1990年左右,日本有关房地产行业的现象进一步强化:1)信贷主要的投向中房地产占比越来越高;2)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行业的占比逐步增加;3)各地房价的大幅度上升,让人觉得房地产行业有较大的资产泡沫1990年3月,自以为是的大藏省,对房地产信贷进行了“总量控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贷款增速
其他

黑天鹅之年:已有的共识和还没有的共识

整个行业非常悲观,悲观的斜率甚至比地产产业链行业更尤。互联网公司开始不打仗了,一个业务,三条赛马,一个轮子造三遍的机制逐步瓦解。各自收缩自己的阵线到自己的基本盘业务,基本盘边缘外的流量生意能砍就砍。
其他

展期算不算违约?

近期地产债频繁出现展期新闻,这个东西其实对大部分人,包括专业投资人都挺迷惑的,这玩意到底算不算违约?用白话就是,你都还不上钱了,那还不算违约啊?只不过是为了三方的体面,好听一点,把这个词给转换了。(框架:语言弱化与词性漂移)1)公司方面,自己可能不算触发违约,也不用发布明确的公告,让媒体困惑,降低了舆情传播力2)投资人方面,当然有一部分投资人是被控盘的,也避免了被上一级领导考核问责的压力,毕竟这个钱还是还的,公司规定里面是对违约债的规定,这个暂时还不是违约3)从大菊观上说,降低了我国的债券违约率,以及总的坏账率,要不然我们的坏账率可能已经翻三倍了,这对防范了账面金融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宇宙最大房企的债务问题,仅仅是个别风险。虽然现在,缩圈的民企地产已经不超过5个了,维权交房的普通群众已经都能从北京排到燕郊了。有人会说现实中、商业中就是利益为大,为了大菊观无可厚非,不必在乎虚无缥缈的规则,稳定第一,稳定第一。但是大家怕的是,嘴上说的稳定第一,心里想的是老乡别跑。这种说话方式,在1984里面叫做newspeak,中文有很多类似的词,比如叫语言腐败。礼崩乐坏,就是从频繁的语言腐败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逐步的变成了“实用主义”,为了面子、好听,抛弃了组织建立之初的信仰、教条、合法性。司马晋家得国不正,后世基本上没办法哪怕是表面声称以忠治国作为核心价值观,人人皆说,建国之主可篡位,我为何不可篡位?这样的争斗贯穿了整个司马晋朝。斯大林放弃了原始社会主义的理念,肉体驱逐了一大部分国际派,每一届领导班子都以推翻上一届领导班子为乐,以民族主义立国,把各国的社会主义支持者逼上了死角。展期不算违约,改编不是乱编,无症状不是确诊。令人失望的是,看到这些为了稳定第一做出的一系列短期行为,在中长期在不断的伤害债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庆幸的是,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部分时间欺骗所有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所有人。大家可以用脚投票,告别AAA。今年是中国信用债过去7年最差的1年,但是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且行且珍惜。1.不到十年,债券市场将全面AAA级2.就这,外资还要来抢食?!
其他

这数据还用看结构么?

那么怎么看待1月份的数据?2019年?怎么看待数据背后的故事?从徐州经济数据谈谈宏观、财务数据生成过程怎么看待房地产这个行业?房地产的青铜时代与2060年择业:互联网、地产、金融的十年一梦如何看待基建投资?宏观调控做到“数目管理”了吗?地产、基建背后的人口、内卷做题家反对教育
其他

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上缴1万亿的利润,是宽松还是紧缩?央行公告,将外汇储备的利润1万亿上交中央国库。我想起来,2010年的时候外管局曾经发布一篇文章:外汇储备不能无偿分配使用,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搜,详细解释了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资金,是不能随便用的,当时是针对当时社会舆论对外汇储备较高的讨论的一个回应。其实可以大概率猜测,这个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以前并入大账上缴,单独计量外储单年的投资收益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比如你有汇兑损益么?你是按照closed,还是账面,还是公允价值,那权益的怎么算?等等。另外这个对流动性又什么影响,其实我觉得是有影响的,本来是外币形式的资产给财政部用的话,大概率就如这个2010年的老文讲的,有二次结汇换成人民币,增加货币投放。不过在央行资产负债表里面体现的不是基础货币的增加,而是财政存款的增加。随着财政投放的不断进行,这笔钱会慢慢进入流通市场形成基础货币→贷款等财政的乘数效应。但是市面上说的类似于降准、减少央行权益是存在两个纰漏的:第一个,这个效果类似于慢慢扩张基础货币,可能不像降准;第二个,我国的央行资产负债表里面还没有权益这个科目。当然这次也凸显了,央行应该是需要一个“权益”的科目科学的做平资产负债表,也许后续会新增这个科目,毕竟美联储央行是有权益这个科目的。这个效果挺好的,最类似的是2007年外储+汇金股权+特别国债转换时候的操作。以往大家热议这些操作的时候,包括“其他外汇资产”(811汇改后面几个月)、“其他资产”(2019年初讨论2018年底),大概率都不是一个紧缩的时刻。国际比较看,国外央行上缴财政或者股东的利润也是挺正常的,尤其是2008年之后的QE、QQE还是什么的,美联储低价买的很多资产涨了不少价,上缴了不少利润。往大了说,这个政策就类似于当年PSL的财政+货币的双重功能,往小了说就是国有单位上缴利润。但是可不能混淆,雷锋和雷峰塔的区别挺大的。央行跟其他的国有企业不一样,其他的国企不创造流动性,上缴利润是财政缴款,收缩流动性,央行用外储缴利润,可能是自己变出钱的。从PSL想起的棚改货币化vs新市民提到PSL,2014年的PSL针对棚改货币化这一次我们又听到了“新市民”的提法,大概匡算一下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大概的差额,有几个亿。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个问题,这些常驻人口在城市里面,本来就是租的房子的,如果他们买回房东手里面的房子,其实新增一手需求并没有那么多。。。。况且,大家缺的是广州下调20BP的每个月300块钱房贷么,大家缺的是本金。2021年和2022年就是人口净减少的分水岭,在这个总人口逐步减少的趋势下,基本上抵消了未来增量城镇化,我之前的文章都有测算。房地产真真正正到了生死存亡之秋。LG这个在一个月前被大家认为的好孩子的瓦解是这么的迅速,我也是shock到了。我是觉得年后还有房企会扛不住,但是我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是它。一声叹息本以为这个游戏是绝对求生缩圈的,圈里面的“好孩子”会挺到政策底,结果发现这个游戏是随机枪毙的。投资人、分析师都已经麻了,不是赢麻了,是“你剁你也麻”的麻了。"他郑州什么的都想涨房价,他能涨吗,涨不了,没有那个能力知道吗,跌完燕郊跌郑东,跌完郑东跌贵安,2月份房地产销售负四零,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郑州也是这轮最早积极备战棚改货币化的城市之一”".............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保证?......."地产的黑铁时代就是基建的塑料时代万科讲,中国的房地产进入了黑铁时代,这句话没问题。我的记忆中万科对房地产市场有过三次定义,2014年的白银时代、2018年的“活下去”、2022年的“黑铁时代”。前两次定义,分别印证了后面5年左右的房地产的运行情况,但巧合的是,在定义的第二年,都会迎来这一轮下行周期的回光返照。地产大概率是有一个反弹,但是未来可能一滴都没有了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北京学区房为例,2022年2021年作为上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对应的是2016年的婴儿潮,北京出生婴儿大概20万左右,如果按照全国的速度,则2022年北京新出生的婴儿可能也就13万到14万左右。(有准确的数据欢迎补充)大部分城市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做减法。一个人,每年大概能贡献几万元的财政收入,没有人,谁给你刷礼物,没有人,新区的路给谁修,谁给你买房还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当然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短期操作还是跟踪为主,该追什么热点追什么热点,当我没说,短期人定胜天,长期再说长期的事情。东京漂是日剧里面经典的话题,比如东京爱情故事,感慨,东京的年轻人生活压力真大,里面的人穿的好时髦。我这两天又拾人牙慧看了下东京的房价,确实挺贵,东京年轻人不吃不喝按照平均工资大概要17年才能买上一套房子在北京就不会北京只需要70年。
其他

从徐州经济数据谈谈宏观、财务数据生成过程

有关徐州的一些经济的一些情况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串戏了)。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包含着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连续的体,那么江苏可以是一个集大成者的缩影。主要是苏北的债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苏联(江苏联邦)从文化、地域上来说,可以隶属于以下几个文化圈:1.鲁西南中原文化圈,比如徐州这个类似于四省交界的地方,靠近河南的永城,山东菏泽曹县666,橘生为枳的淮北等。2.扬、泰等苏中文化圈,因运河兴起的富裕区域3.苏锡常等狭义苏南4.以及安徽省省会江宁(南京)我在2018年关注徐州的经济上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时适逢金朝、大辽的一些省份对GDP挤水,所以我关注到了江苏的一些区域在财政收入上的一些减少以及数据的一些有趣的地方,当时有一种感觉,你江苏浓眉大眼的也...洗澡啊2019年底公布的核准完毕徐州的用电量在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三年负增长:1.63%/-1.95%/-9.9%,但是工业增加值在前两年是为正的,分别是9.8%和9%,第三年大幅度减少。从全国的视角看,那两年是在去产能,呈现了一种利润向大企业集中的模式,地条钢、其他企业倒闭,所以作为统计口径以内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提高。所以是什么能让用电负增长2个点和工业增加值正增10个点,持续接近2年?我猜测也许是不太需要用电就能坐地起价、享受工业品通胀的新型工业。在2018年徐州迎来了一次比较好的调整的机会,工业增加值直接减了10%,用电量也同步收缩10%,可能是电弧炉炼钢的清理?比较让所有人能接受的理由是,因为环保等整理的问题,所以工业增加值有所减少。“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工业生产稳中趋缓。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17年下降9.9%。”难以辨别单个公司、地级市的数据水分,但是可以通过全局分布观察当然经济统计数据与公司财务报表cook的区别是一样的,你只能用有限的信息来怀疑,但是你无法得到真正的石锤。单个A股上市公司是否没有做cook很难说的清楚,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公司盈利放在一起,答案就很明确了:上市公司ROA的截断分布,显然的非正态分布向来公司财务造假,往往都是通过外力的力量来兑现的,而非仅仅从财务报表本身出发:答案在别处。这就是重新回到了我每次文章都会提到的“坎贝尔定律”:宏观调控做到“数目管理”了吗?经济数据的截断分布,但道理,这个不应该是个了接近于正态分布么,哪怕是尖峰或者肥尾分布人口数据的截断分布,在0左右为什么在人口数据在0附近会阶段很简单因为大部分负增长的数据被归并到0了。比如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多少城市2010年到2019年的人口数据稳定0增长,但是2020年突然大幅减少百分之好几十的就知道了,所以我用了2019年的数据。人口数字分布与本福特定律,黄色线是如果按照本福特定律应该的数字中首位数字的分布规律,蓝色柱状图是实际统计的本福特定律也是有适用场合的,不一定对,以上只是数字上的推断,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大部分人数据兑水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要真的知道谁在兑水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现在已经被锤死的一些A股的公司从第一次兑水的质疑到扛不住了,有的长达5年,有的现在还正常的经营(所以一定要有开放的视角)。所有的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么?别对自己太过自信总结下来近期徐州的热点问题,总有人觉得是经济问题。要是穷,为啥好多县城、村子人口都收缩了,也没想着要逆天改命?其实经济问题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比如说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能解释一个人为什么就那么贱么?用经济解释一切问题是典型的,只有一个锤子,看待所有问题都是钉子的行为。同样是面临痛苦,布鲁斯韦恩为什么变成了蝙蝠侠,Jack就变成了小丑呢?你干啥都赖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一些资料来源坎贝尔定律:“社会决策越是频繁地使用任何量化的社会指标,招致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扭曲和腐化它原本打算监管的社会过程。”这是我对单纯的从数字上加强控制非常绝望的根本原因,你无法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包括不限于各种kpi、okr考核,比如腾讯天天快报接近躺倒之前,DAU数据一致跟今日头条不分伯仲。哈耶克讲过,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由人们那些美好的愿望铺就的,计划不能计划之事情就在其中。本福特定律:说明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直觉得出之期望值1/9的3倍。推广来说,越大的数,以它为首几位的数出现的概率就越低。它可用于检查各种数据是否有造假。从大明王朝到坎贝尔定律: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成都附近州县土地70%在王府名下。每一次受灾中央推出来跨省转移支付,都是中层捞好处的时机。综上所述,我们要对数据有信心
其他

2019年?

一位好朋友看到了昨天的数据,心里的一个画面油然而生:是古装战争剧里,一个小兵冲进大营,报报。。。报报。。打胜了。。。我想起,这个东西冥冥之中有一个印象是有个表情的终于从尘封的电脑里面翻出了这张具有复杂意味的表情.jpg这个表情就引入了大明与坎贝尔定律这些矛盾共同造成了2019年的市场和预期,在好于不好之间反反复复横条回过头来,看当年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事后可能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当年觉得完全不重要的东西,却在后面几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坎贝尔定律:任何量化的社会指标,越多地用于社会决策,越容易扭曲他产生的的社会过程
其他

择业:互联网、地产、金融的十年一梦

地产从白银时代走向塑料时代,互联网刚刚走进白银时代2021年12月3日周五。恒大终于宣布,可能无法履行债务责任了另外滴滴宣布从美国退市,美国SAC允许其将无法向审计机构提供信息的外国公司从华尔街交易所摘牌,大量中概股可能面临摘牌。一个非常夕阳的行业,和一个即将夕阳的行业在这一天历史性重合。上半年,在多次冲击之后,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与前景面临着从突然的压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培集体沦陷。这些并不是没有预兆。王兴说,自己曾经看互联网网民报告,每一年增长上亿很多,最近几年已经不看了,已经没有什么新增网民了。但是互联网仍然的百万的槽工怎么办?举个栗子,在总盘子扩大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做“增长”的运营,当数据接近于全市场的贝塔之后,这些增长技能的运营如何办?我们看到了大量的APP的同质化,人人都在抢人,那人人等于没有抢人:知乎,放弃了作为知识社区最后的尊严与底裤,不断的引入新浪微博方式和视频运营bilibili,忽略对商业化贡献不好的二次元内容,全面拥抱一个平庸的三次元内容,真正爆款文化生产者的鬼畜区已经被忽略到可有可无。垂直平台趋同化。这种抢人就跟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抢人一样,互联网公司的人在抢DAU,地方政府在在抢六个钱包,但实际上每个城市都没什么本质区别。实际上已经没有韭菜可以抢了,真的一滴都没有了,因为抢人做出的资源浪费、人员投入、债务规划,必然会有一些公司、地方迎来失败。但腾讯给应届生开出的40万年薪,让不少人仍然怀揣这样的想法:互联网虽然曾经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但是未来还有长长的白银时代等着我们。上一次说这个话的地产行业,确立“白银时代”的2014年到今年2021年房企的塑料时代(跳过了青铜时代),提桶跑路,不过7年而已,中间还夹杂了2015年到2016年两年的“回光返照”。学生为什么会执着于赛道的选择?说这些并非是为了来讨论互联网行业与房地产行业,而是讨论我们的老本行,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好不好,学生和家长在高考分数用脚投票已经证明了——财经学院的全面滑档,回到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具体到其中一个狭窄的分析师行业。2014年到2015年是宏观分析师比较高光的一年,在某些特定领域,券商经济学家的地位相比于日渐衰弱的学校经济学家相比,还是能体现一定专业性的,毕竟工作时长比较长,还经常被拷打,拷打多了就有了压力,策略分析师刚用熟了国外的美林时钟。当时现在大家不喜欢的的rzp,但是当年公募路演的时候都是一屋子一屋子的人,获得了非常多的机构的认可的。短短五年,现在提到总量研究,多数应届生都不喜欢来了。当然2014年就已经有了一篇《策略分析师之死》,7年过去了,其实这个策略研究行业并没有去世,仍然存在,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这种故事结构,会在未来几年大量的出现,包括《白酒分析师之死》、《一位调包算法工程师之死》、《电新分析师之死》等等。。。学生对行业研究一直抱着一定的敏锐力,但这种敏锐自然是市场的滞后变量lag1或者是lag3.在2015年我实习的时候,单纯的从卖方研究的角度上,最好的行业是传媒行业,2014年炒小的行情非常浓厚,乐视产业链养活了无数的一二级的人们。一位研究所的领导对当时所里面只推蓝筹,不怎么关注这些新模式公司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专门开会培训:“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乐视没有泡沫,你们要学会拥抱新的模式!”到后来小票的行情切换到了“中字头”行情,又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股灾,小票公司迎来了几年的价值湮灭。回到乐视公司本身,也因为步子太大车到了蛋,郭敬明对《fate
其他

房地产的青铜时代与2060年

一个房企的几个数据1.境内主体与H股上市主体两个平均一下表内负债总规模在1.6万亿左右;2.跟银行有关的信贷(剔除非标、债券)在8000亿左右;3.表外负债肯定有,但是没办法算准,地产公司参与猫鼠博弈太久了,一个印证是xx财富就300亿,表外负债估计得有个3000到4000亿吧;4.银行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8万亿,不良贷款率为1.75%,如果有关的信贷有问题,则会把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提升30%左右,到2.2%。5.考虑到其他的负债那会更多;6.但实际的数据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数据有很多种平滑的方式,比如说一笔贷款一笔贷款确认,精确到具体的项目公司,只有不还本金一段时间才算,HH集团的问题对不良贷款率都没有那么大影响,必然有微调的方法。7.对人的影响:12万左右的员工,负债端2000亿的预付账款对应的房子没有交房,还有买了理财的人。8.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其他民营房企比较难在债券市场进行债券融资,共计3300亿;9.土储、存货都变现了的话,可能大概是1.8万亿,跟负债勉强打平,但是之lg,hxxf资产负债表都能打平,那么就要考虑两点因素:1)来说负债驱动的公司走到这个程度,财务报表都是经过长年的与外部的猫捉老鼠和内控的官僚体系造成的,完全没办法看了;2)这种财务上的刚刚打平,不就正是第一个理由造成的虚假的平衡么?10.
其他

关于5毛钱行情的看法

目前的矛盾,还是乐观的方向和比较低的位置。目前实质看空的人是比较少的,开空仓的更多是觉得技术位置上不合适,基本上都是一边做一边跑的心态,趋势性空头是比较少的,但是多呢,心中的点位门槛始终过不去:2016年9月份的2.67%的双底,和2020年4月的2.47%。前者意味着,一个曾经被后续资管新规给间接证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点位,而后者意味着除非发生去年一样的全球事件,否则是无法突破2016年的那个“不正义”的点位。降准之后,其实不少人还是在回味为什么降准。一些人从国常会对降准的表述与货币当局降准时的表达的微言大义上,觉得,本次降准有点不情不愿。毕竟在7月份,感受6月份的多项数据中,基本面还没下滑的多严重,7月份看到的6月份出口数据还可以,扭转了5月份出口超季节下滑的趋势,金融数据在6月份也冲了一把量,尤其是表内信贷、中长期贷款方面,房地产销售似乎也有一定韧性。但是基本面滑落不会缺席。上半年经济没有完全展现疲态一方面是出口真的很可以,制造业贡献了久违的增量,或者说健康的增量,其他的数据在去年高基数下不太容易判断,还有就是,金融数据的下滑对实体的牵引还没到时候,时间到了年中,这种牵引就越来越强,而6月份的社融的超季节高增与7月份社融垮掉,放在一起可以很大程度上印证,6月份因为某种原因,冲的太多的量,在7月份都吐回去了。表内信贷的高增,要放到大的社融收缩的背景下。非标和企业债的自由落体,微观上看,企业今年怎么偿还的债券与非标?山西净偿还1000多亿的债券,天津净偿还1000多亿的债券,全国每个月净偿还3000来亿的非标,那钱是哪里来的呢?所以说,表内信贷更多的呈现了弥补的增长,很难像传统的框架来看---中长期贷款的高增意味着中期投资投入比较多,意味着企业对前景更加乐观。有理由相信目前的金融数据都没有到底,信用创造两大最为弹性的部分,政信部门(城投基建)资产和房地产部门都面临着行为上的巨大变化,而不是所谓的数据好坏,在活下去和搞业绩方面,自然会选择前者。昨天的会上重新提到的不要发生“处置风险而带来的风险”。不用点身份证号就知道,这个一大坨风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是98年房改以来,有了商品房市场以来,最大的一次行业性的信用风险,而非是个别公司的信用风险。因为处置风险而产生的风险
其他

做题家反对教育

作业有害健康,尽量别做——Rick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三种反身性

第一种:大家都知道的,索罗斯讲到的炒股、或者资产价格有关的,大家觉得某种股票特别好,买的人多了,没有足够的增量资金托盘了,然后就垮了,看法就立马反转,这种反转一般来说不影响资产的情况,比如大家无论是怎么买卖一只股票,其实对他们的基本面没什么太大影响的。除非是融资驱动的公司,大家看法的变化确实也会影响基本面,比如说,XX的茶和XX优鲜首日破发,第一层是觉得让投资人亏钱了,公司质地看不清,但第二层是,让后续的其他奶茶和XX买菜慌了无法融资了,然后战胜了对手——这种就算是价格确实通过后续融资影响公司基本面。第二种:接着上述的通过再融资方面的相互影响,反身性体现在债券市场。大家喜欢的某种发行人,疯狂的买他们的债,把债券融资占比从10%喂到了40%甚至到50%,不管这个资产本身能不能还上钱,最终都会受到很大的波动。无法续发的情况下,投资人会怀疑公司质地,也就是说公司的质地完全取决于市场相不相信其能再融资,金融市场的偏好最终影响了其偿债的基本面;第三种:大家觉得学区房子买了能上好学校比较确定,结果成交每年成倍翻升,本来社区规划的可能是600个学位,高周转下,可能每年得有1000多个人要上学,翻台率太高了,学位真的不够了,那只能随机打散、随便上学了,然后学区房永远涨的逻辑就破了,“黑天鹅”就是事后看好像比较明显的路径,但是事前很难预测的一种东西。卷翻天谈不上模型和归纳,就是三个现象,总结下来:世上本有路,卷的人多了,便没了路
其他

生不出孩子到底赖谁?

生不出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意味着从过去的60后和现在的00后,后面能割的韭菜越来越少了90后为了拒绝当韭菜,决定把延续几亿年的DNA从自己终止所以生孩子,是目前所有已经出生的人们的共同利益——尽管很多人不太想承认这一点,于是改做为“红利叙事”,人口红利,工程师傅红利,农民工红利,韩国演艺明星红利等(相关文章:谈一谈各种各样的红利)公积金不够用了,养老金不够用了。有人赖马云,造就了现代节育器;明清的老太监也会告诉你,只要你割肉就能改善生活,深圳告诉你,只要你们2个人拿3个人的钱干5个人的工作,让3个人没工作,1个人去消费,全都买房子,你就可以成为人上人。寄希望与政策来扭转这个趋势,其实我觉得什么都不管才是最好的——管的越多,越生不出来。管的越多,就要增加专家的人数,增加资金,增加财政预算,羊毛出在羊身上,财政哪里来钱?继续卖地继续搞房子啊?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破产,鼓励教育是用穷人补贴富人比如教育,很多人似乎已经没有意识到,全球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走向了破产。财务上,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支持,美国会有一大部分高等学校倒闭;第二,美国人也发现,上大学找的工作覆盖不了学费成本,第三,大学里面的知识生产越来越不如大企业,未来的学校可能就是各种大厂的技能培训学校就可以了。中国的各种大专(大学专业硕士)也是,比如某学校的类计算机学院硕士非常受欢迎,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没有配备导师,导致学生可以无障碍的去大厂实习,所以找工作远远优于其他有导师的高校,这不是一种讽刺,而是一种事实。当然美国人无所谓,因为美国人的学校大部分是中国人补贴,财政的补贴比较少的,至于中国人补贴美国人的教育的钱是不是曲婉婷妈妈的补贴,就别问了。既然目前大家的共识就是大学越好,城市人孩子越多,越好的大学,财政补贴越多,那就可以得出,目前的大学呈现了一种全国的穷人在补贴富人,现代大学就跟中世纪的教会一样,大部分教不出来什么有用的知识,或者大部分人认为的对人类有用的知识,而是一种语言体系,一种隔离和圈层,教育解决不了平等,教育本身就是不平等。重视基础教育,K12呢?学区房的不断升值,和大学的不断贬值,肉眼可见的戴维斯双杀,学区房票基本上和违约债差不多了,只不过赌场、亦或是罗马斗兽场想给大家一个成为罗马公民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很低。依赖补贴与KPI创造出“规则混子”所以当人们再说重视教育意味着什么,重视教育大部分结果就是增加投入,大力出奇迹,增加投入就是继续补贴,无论是补贴理科还是补贴文科。补贴了这么多理工科能创造的产出冷冻电镜泡沫也没人敢说,制定一个规则水论文,生化环材的文章好刷分,在很多高校里面的地位越来越高,实际上学生已经苦不堪言。规则混子不分理科还是文科,在任何池子都能如鱼得水。科学是需要资金的,但是真正的科学本身是不能规划的,是一种试错。想用一种严苛的考核和KPI来精准的考核不确定的科学产出,就类似于想花钱来买一种用钱买不到的东西一样:我在数学上花100亿,就能解答出XXX猜想——只有“规则混子”才敢接这样的项目。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较简单我觉得最可乐的就是经济学者谈论科技创新与工程师红利。我记得我看过一次鼓励制造业的大国工匠的宣传海报,仿佛是一副现代的“勃列日涅夫在巴黎”的名画,里面有著名主持人,经济学者,娱乐明星等等,就是没有“大国工匠”和“红利”。一旦经济学家们发现经济增长不用了,但是自己作为经济学家,不能在经济领域低头,就寄托于一个别的学科里面的东西,叫做“科技创新”,然后就是用一些EE学科里面淘汰的看均线的方法来研究潜在生产率?也许确实是,在经济增长中做出贡献的,最没有用的就是研究经济增长的专家了,怎么能先验的知道,哪些学科是要支持的,是不需要支持的。如果工程机械学科真的好,为什么你怎么不去读?你自己怎么不去做大国工匠?能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在2分钟内听过饭桌上一些人讨论目前讨论中国经济不好,人力成本优势不再了,转移到海外将会怎么办;然后迅速翻转到目前社会不太公平,贫富差距太大,我们都没有机会长篇大论后;紧接着又回到,一定要买学区房,让孩子在教育上继承自己的智商和学历————做题家们总觉得自己得到的还不够,还要万世一系,正所谓:在我之上,人人平等,在我之下,都是红利。教育到这个份上,我觉得无论是文科、理科、大专还是啥,你支持不支持,和最终的终局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而可能加速人们开心才最重要,比任何海量专家的精算都重要
其他

宏观调控做到“数目管理”了吗?

不能进行数目管理的大明财政元末大乱后,大明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做人口普查1654万户,人口5987万;休养生息20年后到建文四年(1402年)人口和户数还都降低了,人口普查1626万户,人口5631万人;紧接着第二年也就是靖难之役后,人口普查1141万户,少了500万户,但是人口增加到了6659万人。“户部之稽查,犹如儿戏”实际上,这数字古怪也并不是儿戏,是有内在的逻辑的:假设朱元璋洪武十四年的统计也许是对的,但是永乐一年的数据就是为了给新的篡位皇帝讨喜,上下造假而已,要不然咋能时隔一年,户数降低了500万,人口提高了1000万。“州县官臆度造假,中央也就假装不知道。以此忽升忽降,竟和实际情形毫不相干。”田亩数也一样,1393年核实的水田857万顷,1502年核实了之后腰斩一半到423万顷从王朝开始后,土地是不断拓荒的,怎么可能还王朝尚在中兴,水田数量腰斩一半?这个可比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和天津GDP腰斩一半还吓人,毕竟GDP是流量,而土地是确实的存量。
其他

不到十年,债券市场将全面AAA级

最近有个区县平台评级被调到AAA,引起了一些争议公司怎么评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因为毕竟我国城投是各种级别的“准国债”,没有违约过,不好做检验。所以吗,我就想琢磨琢磨评级调升这个宏观角度,我就写了个脚本算了下:2020年截止目前,有216个AA+的债券上调评级到AAA,有211支AA的债券上调平级到AA+。现在存量的债券规模,AAA的债券6459支,AA+的债券3067支,AA的债券2470支,AA以下不用看了,基本上是快违约的。2020年的评级调整转移矩阵:(纵向是原始级别,横向是调整后级别)存量看,AA+和AA的债券越来越少了:2017年还有4130支AA的债券,到了2019年就只有3585支,每年减少180个,这样下去,差不多十年左右,债券市场就要没有AA级债券了;AA+的也一样,2017年~2019年,平均每年有320个AA+债券上调评级到AAA,2020年现在有接近3000支AA+的债券不出意外,差不多不到十年,现在的AA+就会全变成AAA。那评级下调么?普通的评级下调比违约还难,各种缘由,懂得自然都懂。所以一个大胆的预测:不到十年,中国债券市场将全面进入AAA级。平级上调其实很简单:垃圾区县平台发不出来债,可以把三个垃圾区县平台合成一个高级的区县平台,平级直接上升。一个平台资产不够,可以划入200亿的资产(土地),级别立马提高半级。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和公司的合并,平级上调是有内在逻辑的。其实和买茅台和买房子的通胀逻辑是一样的:这么多M2总是要有去处,房子+茅台的逻辑到了平台这边,提高了土地增值,那自然抬高了平台公司的资产。但是评级公司对于资产规模与评级的映射表/标准是相对不变的,所以通胀逻辑,各种债券评级肯定会随着大国牛市一日千里。所以我,非常期待全面AAA后的中国债券市场,大家怎么做信用研究。如果大家还对信用研究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搜我的写的书,我就不发链接了。以下是数据:2014~2020年的评级调整转移矩阵:(纵向是原始级别,横向是调整后级别)
其他

简单说一下两种流动性

股票市场上说的市场流动性和债券市场将的宏观流动性,不是特别一样但是很多做打雷资产配置的同学经常会通过论证你妈给你的流动性直接来导出来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实际上这俩东西区别还挺大的,被决定的因素也不一样。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的决定条件比较简单当然有的人为了卖铲子(因为现在靠这个东西挖金子,肯定是赚不到钱了)会跟你讲上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消息面,情绪面,大碗宽面等等决定了这个流动性宽裕不宽裕,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特别直接。类似于分析天气冷不冷,来需不需要穿衣服。但是实际上,穿不穿衣服直接的驱动因素就只有一个,就是你妈觉不觉得你冷。至于你妈为什么觉得你冷,跟天气真正的冷不冷,关系往往没有那么大,有可能是天气真的冷,也有可能是你妈觉得你大冬天的不穿棉裤就穿个裙子肯定很冷,实际上你并不冷。所以如果你通过一个很细小的数据或者科学,来说服你妈,你真的不冷,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你妈肯定会觉得你不仅冷,而且心怀不轨。比如说,你说你上身加拿大大Ne羽绒服,下身是日本自热远红外丝袜,自己肯定不冷,你妈肯定是不会听你的,你妈又不会穿这个。或者说你用你的小霸王学习机模拟了西伯利亚冷气流,预计未来的天气不会太冷,实际上你妈肯定也不会听你的,你妈又不懂这破玩意。但是如果你真的想通这个事情,而且能握住自己的钱包和时间,避免被各路卖铲子的,乃至于卖给你铲子生产线的人的来浪费你的时间:预测你妈的行为其实比预测天气,比如大洪水,厄尔尼诺等容易多了,只要你把她当做你妈,虽然可能是后妈。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其实也不是能搞得清楚很遗憾,这个东西没有啥观测指标,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拿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来讲股市的流动性,因为债券市场流动性就是可以看M0,看看OMO,看看DR001就看出来了。股票市场是真的没啥特别直接的数来证明这一点。但是你用心体流势还是能感受到的:是真的在撒币啊6月30日,7月1日行情开始启动,陆股通交易关闭买不了,到7月2日憋坏了,干进来170亿,还不过过瘾,第二天又干进来130亿,去年全年每天才流15亿,今年平均下来日均起码20多亿。从来都是外资领着大家买买茅台,这次怎么反过来了?外资也追涨了?公募5月份发了900亿的偏股类产品,6月发了1400亿偏股类产品不买股票等着趴账上吃CD利息么。当然不可能,不知道配啥也只能配啊,不敢配抱团股还不敢打个底仓么,干一干赔率高低估值的品种,打麻将一样,你不指着胡牌,你肯定不想着急点炮,你说你着急排名,你又不是老产品,你新产品着什么急赶着去做时间管理么。这就是直接流动性的体现。但是你可能很难衡量这些东西对市场的影响,因为公募基金新发只能是前期市场情绪的事后验证,与指数大部分情况下是同步的。资金流本身的惯性是非常短的。而且北上资金其实也挺难预测的,北上资金内部的区别可能比公募和散户的区别还要大。北上资金每单平均成交金额其实只有3w~4w块钱,在你的同花顺上资金流分类上,3w多块钱只能是是比较大的散户,如果不是特别多的拆单高频冲稀了,那就只能说里面的人们的口味还是差别挺大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跟R001,DR007啥的真的不是一个东西。银行间流动性和股票市场流动性有啥关系你得看到明确的、直接的通道啊比如说地产成交很不错,有不少人从银行骗了贷款买房子,卖房子的人拿了一笔凭空出来的现金去炒股了,这个链条就有点间接但是也不是完全不通;或者是伞形信托+配资,银行的钱去股市去了,也比较直接或者是你在网贷、P2P,粪泰克上撸口子,借了消费贷去满仓证券ETF,这也算比较直接;但是你要说央妈把钱给大银行,大银行把钱给小银行,小银行把钱给企业,大企业把钱给小企业,企业发钱给居民,居民拿到钱去炒股……我只能说真的是太屈才了,你应该去演杂技。
其他

北京可能真的有一万个宏观研究员

我喜欢打快车,不喜欢打出租车出租车师傅上来就跟你讲政策分析,国际观察,有一次在我在出租车上进个电话会,我都忘了讲了啥,讲完之后出租车师傅跟我来了一句:你对经济的看法太悲观了,情况不是这样的Balabala我更恼火的是,是我觉得他们说的还挺有道理,这种恼火的感觉经常伴随着我直到前两天有一位高人点播我:我担心,北京可能真的有一万个宏观分析师当然我觉得北京有三万个产品经理,五千个天桥调参深度学习炼丹师是合理区间,乍一听一万个宏观分析师,这种感觉就像是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表达的一种感觉总之这个数应该大差不差估计一下1.券商研究所,投资部门的股票、固收、资产配置相关的研究员2.基金、保险、理财子等投资和研究部门,还有集团的相关的宏观研究员3.各种银行总行、金融部委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相关宏观研究员,博士后点4.跟经济有关的,非金融部委下面的各种事业单位5.各种各样的智库6.学校里面各种货币、金融、财政、粪泰克的相关教授、老师7.各种第三方咨询公司、自媒体、正规媒体的宏观评论员等一万个真的是保守的了如果加上北京7万个出租车司机,那么北京就是八万个宏观研究员了我国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是人均经济学家可能,再不摆地摊就真的真的真的晚了
其他

娱乐圈怎么就来到了马尔萨斯时刻?

从艺人经纪到网红直播经纪起因是我看到了杨天真不做艺人经纪了,一个行业里面的大龙头宣布不做了这块业务,十有八九是肉眼可见的这块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就挂了。最近能上的剧的题材是越来越少,而且限薪,疫情更是打断了很多拍摄流程。横店很多饭店都倒闭了。国人对长剧的需求是有限的,你总不可能完全挤占大家所有的时间。以前一个剧的收视率是百分之三十,现在一个剧能有1%就不错了,而且还得是买的数据。但是各种公司、产业链上的成本大幅度增加,艺人的供给大幅度变多了。现在艺人的供给每年的流量在大幅度增加,各种正规、科班的国内演艺学校,还有大量的出国留学的演艺学校,另外还有通过互联网渠道、二代们各种间接出道的方式以前你上个中戏肯定能保证你有戏演,现在就不一样了(相关阅读: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人在干什么)大量的三线明星,其实作为工作,能做到三线明星已经很不容易了,类似大部分普通从事的行业,进入到了行业中流砥柱的位置,似乎在北京一个月就赚小几万块钱,可能还半年没有戏拍。(相关阅读:腰部演员的哀伤)跟吃饭有关的问题,经常以暴力的手段出清需求断崖下,是供给的线性增长:学校关于表演有关的行业还在线性扩招,这就像各种生化环材、CS、金融硕士专业一样。就业市场的需求是自由调节的,但是大学的名额是计划供给的,计划一般就是线性增长,另外还有不断的有新人进入这个行业,不断的拉低行业利润率,只要没有达到大家都饿不死的程度,总是会有新的拼命三郎进来。学过经济学都知道,可能行业利润率不行了,就会通过自发的方式退出,达到一个均衡这就像是在描述农业社会,如果人口多了,那么大家就会很难受,养人的成本就会提高,就会自发的绝育,这样人口就均衡了实际上农业社会从来都不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进行人口降低,而是通过暴力的手段进行人口消灭因为人天生爱斗,一旦发现了可以通过吃绝户粮的方式从别人手里抢东西,这种爽快是工具人无法感受到的。到了工业社会,又出现了僵尸企业这种杂交产物,怎么都无法自发的退出市场这可能就是各行各业的马尔萨斯时刻(相关阅读:马尔萨斯,疫病,与金融危机)各行各业的缩影:市场化用人需求与学历通胀的毕业生我不由的担心某些行业:线性增长的招生和市场话的用人需求总会出现错配虽然现在财经学校的报名分数直线下滑了,但是其实招生人数还是那么多工作岗位并没有增加,反而比以前减少了,现在诸多大的财经学校就业甚至不如当年的银行学校(中专)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人口涌入这个行业,而且学历和经验都在通胀像几年前招产品经理,一般的要求是不会写代码就可以去做,这几年必须要直接拿来就当正式工用,社交的PM就要找对社交产品有很深理解的实习生。而且大家的简历都越来越优秀了,好多学二代高中生都能利用工具人来给自己发论文了大家收简历的时候都非常惊讶,候选人的经历现在怎么都这么强大了,本来是那么普通的工作很多时候你比别人努力,比别人花很大的功夫,最后只能获得前浪们曾经蛋糕的零头。同时前浪一边说羡慕你们的条件,还一遍说,你们真的还不够努力有回到了喜闻乐见的红利话题:但另一方面讲,这就是一些人眼中喜闻乐见的红利(相关阅读:谈一谈各种各样的红利):有人说为啥创造101的节目质量的韩国原版的PRODUCE101差距那么大,从唱跳rap上,表情管理上,戏剧冲突上,都差很多主要在于韩国原来大量恶性竞争的演艺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艺人红利”。韩国这种小国的娱乐业就像是内存也和中国的制造业一样,本来就不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而是一种出口生意,外国的文化市场也是有限的,而且还赶上了限韩令,大量的红利们没有了工作。很多绝对水平不错的人,没有机会大红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贝,很多内容换个渠道分发,就能从旧赛道的垃圾变成新赛道的宝贝最终就做成了质量很高的节目PRODUCE101上哪里去凭空找那么多,经过激烈竞争的奋斗逼红利艺人呢?虽然有大量的再就业人员,但是还是找了不少素人选手。随着学校仍然在扩张,仍然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艺人的红利还是会越来越大的,只不过这个红利不一定会释放到选秀上,正如日本从80年代地下偶像模式发展起来的可以握手的女团,到了内地水土不服;我国的单机游戏和漫画市场经历了20年的原地踏步一样: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商业土壤我国的PC占有率只有20%,而美国的PC占有率有70%。很多人宁可买一个6000块钱的手机也不买4000块钱的电脑,因为PC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并不必要,而且,需要配套至少2平米的房屋面积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历史选择了手机直播与短视频
其他

青年没有选择

现代人往往会忘了节日最初的起源,节日的诞生,竟然可以成为奇闻轶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最初的目的也会被人篡改。在基督教成形的时期,为了争取信徒,特别热衷于从其他宗教和民族中引入庆典和节日,其中圣诞节便是吸纳了波斯-埃及流域一代的太阳节,经年之后,篡改为属于基督教专属于自己,纪念耶稣的圣诞节。双十一最早是流传于单身男大学生之间的“光棍节”,男大学生光棍之所以成为光棍,大部分人因为交友圈狭窄,更重要的是没钱,被一家互联网巨头借鉴之后,反而变成了消费主义的狂欢节日,而目标客群主要都为有消费能力的女性。同样,互联网巨头们也可以把为了争取妇女普选权与最低工资的三八节,变成属于自己的女王消费节。所以在五一劳动期间,还是某家互联网巨头,可以无视网络文学作者、作为一个劳动者最起码的权力,公然的推行极其不平等的买断捉刀条约。把五四青年节重新包装成属于消费的节日一百多年前的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推崇的的是批判,独立思考,改革。一百多年后的五四青年节,有人让青年们推崇赞美,自我沸腾,消费。与互联网的黄金时代相比,现在的选择不是变多了而是变少了。在没有推荐系统的互联网田园牧歌时代,还没买动漫版权的世代,批站火起来的视频是没有啥规律的,莫名其妙的鬼畜和动画,各类动画短篇都可能屠版一周,自从买了FATE之后,批站有意把内容引向能给她创造商业化的部分,这内容出奇的多。这两年用滥觞的推荐系统改造了,不停的不停的不停的喂同质化内容,我们选择变多了么?选择变少了。我相信某站的市值与股价会越来越高,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商业化进行,我也相信,某家网络文学平台也会蒸蒸日上。因为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能约束你们。这其实是中文互联网共存的问题:字幕组变得越来越少,能自由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个一个关闭最初来互联网,二次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逃避所谓的朋友圈三次元现充,逃避所谓的沸腾叙事的政治正确,就是想逃避那些,学校里面成功人士的演讲而现在满屏幕的、习惯于好学生演讲的三次元现充们,现在抢了你的地盘,而且再一次发表了一圈好学生演讲,同时又不允许你说话: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就像在五一劳动节期间,一家打着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的网络媒体,可以将马云称之为:人民资本家,仿佛在身体力行cosplay某宣言的每一句话: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只有在它变成纯粹的演说辞令的时候,才能有不那么蹩脚的表现。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就这样说: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放到某站也许很合适:一个专属于三次元现充投资人的二次元社区。百姓无不怀念我大A岛的黄金时代
2020年5月4日
其他

就这,外资还要来抢食?!

昨天的事情干爆了债券市场,也干爆(双关)了债券市场从业者这并不突然,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大家都是觉得,你们玩技术违约、无还本续贷,场外兑付,置换债等骚操作就完了,现在还来了这一出,就像功夫里面冯小刚说的那句话一样当然这很正常,实践往往走在法律前面,1988年才有土地管理办法允许土地流转,深圳在87年就卖出,不,是转让了第一块地,比如1990年有了第一个上市公司,1992年才起草证券法,28年后,就有人生草(中日双语)刚出炉的新证券法。现在都9012年了,连"键盘上我重拳出击,现实中我初二年级"的B站核心二刺猿批小将,都知道看罗翔老师普法了,怎么还有资本市场的人cosplay法外狂徒张三?雪花勇闯天涯非一日之寒,大家面对各种过于生草(中日双语)的情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到债券到期/行权的时候,这种自锁的情节往往都会上演:发行人:你买我这一期的债,我上一期的就还你投资人:你先还我上一期债,我再买你这一期的发行人:你不买我这一期的,我怎么还你上一期的投资人:你先还上一期!发行人:买这一期!行权/回售/发行常见的大型过于生草(中日双语)现场比如某债到期的那天的上午,发行人还在积极发行短融,结果没等发行完呢,下午债就违约了。都是几百亿市值大公司,货币资金都几十亿上百亿,稍微借一个过桥能死么?但凡CXO啥的有一盘花生米,我觉得也不会喝成这样吧?但是做了几年债券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人不光是连花生米都没有就能喝得昏天黑地,而且还把喝完剩下酒瓶子往你脸上砸千亿资产规模公司,百亿货币资金,别说几个亿的本金了,几千万货币资金都拿不出来的太多了,就这还能借的来过桥?租赁公司和信托公司毕竟也不是傻子,你们的祖传非标还没兑付呢,你让我再垫一次钱?比如说,还有某期债券,就不说哪个了,要还钱了公司没钱,资金不走系统了(因为没有资金了)大家既然都是机构,你千亿负债,我千亿资产,都是体面人,要和那些赔了钱就去基金公司拉横幅的不专业的散户们拉开智商、品味和修养的距离。投资人不希望被委托人看到自己违约,发行人不希望市场看到自己违约,掌控这一切的you
其他

马尔萨斯,疫病,与金融危机

新的病毒与旧的传统2020年,面对新冠病毒,英国人似乎发现了医疗系统治愈率跟不上传染的速度,接受自然选择规律的群体免疫;很多人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大家忘记了,这并不是英国人的第一次诉诸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恩格斯在《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批判了普遍存在于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头脑中的思维:“穷人来赴大自然的宴会,但是找不到闲置的餐具”,马尔萨斯自己又添上了一句:"于是大自然就命令他滚蛋,“因为他在出生以前没有事先问一下社会是否愿意接受他。因为无产阶级不能识字,创造不出属于自己的思想200多年前,新大陆的农作物与资源,极大的拓展了旧欧洲的人口,大型都市如巴黎,城市公共设施和居住面积的增长,远远跟不上人口的流入,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农业社会体现的是饥饿,工业社会体现的是饥饿+失业。令法国成为了工业革命时期革命的沃土,这一情况直到后膛枪的发明,和拿破仑三世的巴黎基建计划才告一段落。所以,1789年《人口原理》出版后,马尔萨斯的幽灵就一直在欧洲上空盘旋。如果人最底线的生存需求是吃饭,那么静态的科技下,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指数的,而可耕作的土地资源增长是线性的,终将在某个节点达成灾难性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马尔萨斯时刻。通过自我绝育延缓的马尔萨斯时刻马尔萨斯他道听途说发现遥远的东方,每平方米人口远远大于英国,而社会并未严重崩溃,在于人们一定是接受了某种,不断降低生活质量和资源消耗的生存方式。身为三十万石的大名,伊达政宗的梦想,仅仅是有朝一日能天天吃上红豆饭。但是同时代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也是一样,只不过形式上不仅体现在生活标准的降低,还体现在了各个阶级自发的自我绝育。欧洲女性大多是在25岁结婚相比于略有降低的平均寿命远不正常,大量的女性并未有任何后代,巨大的生存压力带来了各种各样形式的绝育,有自然的人口密度提高带来的疫病,有为了“铸剑为犁”等非自然的战争。不生育的纺织女工,可以更高效率的生产织布,卖到遥远的东方换来茶、咖啡、香料等刺激马尔萨斯们刺激神经中枢的奢侈品,但是恩格斯发现,这样已经伤害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久而久之,国将不国。一个相对封闭,静态的系统,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一个简单的封闭赌局,会天然的走向兼并、内卷、不断的有人以死亡或者绝育的方式出局,尽管形式有所不同。马尔萨斯的推广:刚性的债务增速与不确定的收入增长马尔萨斯的一般框架,便是某种物品/资源的消耗与产出速率不一样,积累的不匹配最终会以暴力的形式出清。可喜可贺,我们没有生活在原旨马尔萨斯的时代,因为化肥,农机,杂交技术,还有美国广阔的土地,粮食的消耗速度和增长速度的不匹配,已经不困扰大多数人,至少是我们周围的人。但是某些资源的产出和消耗速率的天然不匹配,仍然在各种形式上困扰着我们。中提到资本回报率r>经济增长率g,那么财富会天然的进行集中,资本收益率可以作为资产的收益率,房屋的增值,股票的增值,债券的票息,经济增长也就是实体部门的收入。如果你再换一种口径,不需要现代货币理论,仅仅从复式记账法就可以得知,私人部门的资产等于金融部门的负债,那么也就是M2的增速如果大于GDP的增速,财富自然是在不断集中的过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如果时间的无限延长,结果对于收入人群/无资产人群会非常可悲。后膛枪出现,大众娱乐的泛滥,基本粮食的保障,早早的让革命叙事退出了历史舞台。仅仅靠收入的无资产人群发明了种种形态的非暴力的自我绝育:草食系男子、贫穷不要生孩子,丁克一族等等,千万人口超级都市的ppt&excel的工人们,潜意识的与200年前的纺织工作出了一样的选择,来抵抗系统的强奸。讽刺的是,经历了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的五次大灭绝,延续了数十亿年的DNA,却折在了微不足道的房价上。但是,就和像马尔萨斯时代,积累下来的稳定会通过暴力的手段出清,也就是马尔萨斯时刻。刚性的负债,和不可捉摸的经济增长速率长期积累的不匹配也会以一种暴力的形式出清。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就是明斯基时刻,尽管他在过去的5次经济危机中成功了预测了15次。没有增量资金交易的市场宴会具体到一只股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股价/估值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股价是被盈利牵引着的,只不过大家不清楚什么时候这个故事会炸掉。安然,德隆,康得新,告诉投资人,没有收入,而虚增收入的会计游戏,代价便是刚性增长的负债,终将会在某一天爆掉。股票估值的上涨,虽然只需要少有的增量交易就可以撬动存量巨额估值,但是需要消耗现金,所以一个没有增量资金流的资本市场,就像是一个静态的马尔萨斯社会,是不可能维持持续上涨的估值的。2015年的A股上涨的初始直接增量资金来源于于伞形信托的资金;2016年后的的房价上涨初始直接增量资金来源于杠杆拿地、棚改货币化进行的购房;2018年A股稳定的增长来源于不断增加的外资持仓;近年来美股的上涨,初始增量资金直接来源于超低利率的联储,公司借债来回购股票。稳定不稳定的金融,中央银行与绝育器后金融危机时代,资产价格稳定已经成为了各国央行宏观审慎的重要目标。央行保障的金融机构负债的M2增速,就是在保障实体部门资产的增速,也就是说,中央银行成了维护资产收益率-收入剪刀差的重要机构,所做的一切措施,就是稳定不稳定的金融,蕴平金融波动,延缓金融领域的马尔萨斯时刻的到来。但是清算的约束总会到来,在没有增量韭菜的时候,镰刀和镰刀会互相割,而且割的还非常难看(这不是未来市场的判断,仅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用一个更长期的视角,人类的能源消耗,近200年在以每年3%增速增长,如果没有其他自觉的降低,那么不到5000年后,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太阳释放的能量了,你能建造出戴森球么?截图来源:Altered
其他

方正违约,隔壁邻居

我知道大家关心隔壁的债券但别急,我们先谈谈方法的问题很多朋友靠方正吃饭,很多朋友在方正工作,同样,很多朋友是方正的受害者。方正是一家很迷的集团,说点大家可能忘了一件事情,方正当年起诉暴雪使用了微软雅黑字体,要求索赔几个亿,而且他和美丽中国形成了一种钓鱼执法的神奇商业模式,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搞垮了很多小公司,所以我求求你方正不要在打着拯救民营经济的旗号了。我奇怪的是,已经爆出了这么多假国企,也没听说要对目前股权结构非常奇怪的公司问个询,或者改一下信息披露的问题。比如挂靠在各种民政部门啊、这个部门的什么X会,控制的公司的,不可胜数啊。很多东西就是很邪门,每个主体发不出来债,拼成一起就能发了主要原因也许是,债券投资人作为专业投资者,管理主要靠行业自律,愿赌服输、买定离手。一提到固定收益投资,机构化、专业化几个关键字映入眼帘,不同于股市韭菜丛生。只要不是太影响会员赚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反倒是出了事之后,各种人来帮渡过难关,也没说要从头到尾清查彻查,话说都是结果导向的,只要别影响民营经济融资,阻碍法制建设,别的都可以。弘扬法治精神另外一个奇怪的是,方正违约第一个受牵连的居然是清华控股、紫光和同方,逻辑就是既然北大都违约了,清华还会好吗?有没有嗅出川普当选,川大智胜涨停的感觉。A债与A股清华这几家公司确实集齐了最近的几大热点概念,但是仔细分析这几家公司的业务和方正其实区别还挺大的,因为方正已经很多年没碰正经行业了。方正看起来你以为做IT的,其实早就跟IT、高科技没关系了你不是做IT的么?
其他

谈一谈各种各样的红利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红利大家上学的时候总会学到一个词,叫做城乡二元结构。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有很大的优势,就在于很多农民工成本很低,而且只在城市打工,没有城市户籍,所以不给城里增加医保、社保各种社会维护负担。另外失业了之后呢,还可以回到老家农村,不给城里增加失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当然如果你是个厉害的包工头,给农民工低base,年度递延剩余薪酬,所以当时很多新闻都是,农民工没法过一个安稳年,大年三十还要讨薪。温铁军在《八次危机》里面讲了很多细节。不仅资本主义制度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制度也会发生危机机。知青下乡的背景,城里面的工业岗位数量远远低于培养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失业不稳定迹象,不得不依靠行政的手段让知青下乡。当然,很多四五十岁的人很感谢当年的知青,因为让村子里出身的自己受到了超前教育,但是作为知青的人并不这么想,他们难以让宏大叙事弥补自己,诞生了“伤痕文学”这个流派。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制造业增速每年都在下滑,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每年都会有农民工用工荒的问题,现在谈人口红利、农民工红利的人就变少了。某个汽车玻璃生产上,直言不讳,在中国做生意,除了人便宜,剩下别的东西都贵,所以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不远万里去美国设厂,教美国人什么叫做原生态资本主义。经济转型,工程师傅红利取而代之,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等,很多人开始提中国的科技优势,中国人的工程师红利。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写同样的代码,中国的工程师需要多少钱,而在湾区的工程师多少钱,一位美国程序员自己从来不干活,把自己的活外包给中国的一个程序员,只花了自己薪酬的四分之一,KPI还是OKR什么的考核还是组里面第一。某家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是美国最累的公司,是因为吃完饭还需要在公司加上一会班(朋友不要认真,你们的peer压力是很大的)。而杭州一家电商公司可以直接在公开大会的PPT上无视劳动法,将996白纸黑字写出来。可见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无成本裁孕妇,还可以裁兄弟,甚至可以给便利店员工出数学题来择优留下。这样看,那猪场应该是码农红利的最佳标的。别人裁员工赔钱,他们裁员工可能还赚钱,年终奖没了,画的饼不用兑现了,递延更不需要了。各种各样的东亚式广义红利这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仅在企业端。每个博士生只需要不到三千工资一个月,就可以不停的过柱子、刷试管、搞培养基。有人问,这些工作很低级,为什么不能用机器替代或者雇农民工呢?导师说农民工和机器多贵,学生多便宜啊。之前我在文章里面说过信评红利,我国金融市场也是有人口红利的。我入行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国卖方的报告那么少,很少有专题、深度覆盖,我国券商动不动就百页、千页大深度,周报不过瘾还要搞日报。学校老师一年攒好几本书,卖方正在成吨的制造不过脑子的垃圾报告(这些报告还免费看!)。前提就是有源源不断的学生、新员工、实习生加入这个游戏。美国人工,太贵了。所以看到各种各样跟人有关的红利,本质上都是低XX红利。比如用这个框架,也可以说韩国有演艺人员红利,跳楼比例可以当做是红利指标的代理变量,各种工业化生产的女团跟白领薪酬差不多处于领工资的状态;日本有动画画师/配音红利,动画画师的薪酬和711便利店店员差不多,花泽香菜配一句话150块钱,恋与制作人的中文语音配音一句话大概500块钱。甚至可以说,这个是东亚特性的低人权红利。有人一面说我国具有成本优势,一面鼓励其他人要为了我国的机械事业、IC事业奉献青春。然而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去金融机构实习。人就是逃不过真香定律,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老实。更宏大的人口/韭菜红利近年来,人们又重新把人口当做了资产,而非负债。人作为生物性的本能是传递自己的基因,所有让人类的感官觉得正面、负面的根源都是围绕着这一点。但是人诞生了自我意识,如果人自己感觉很不爽,那么就不喜欢自己的DNA继续受苦,所以经济上就是不生育了。从某种程度上,不生孩子是各种各样经济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说点跟资本市场有关的话题,明年的人口政策的题材会非常多)海淀黄庄福报青年员工租10平米的房子,怎么生孩子呢?探究一个行业有没有升职加薪的潜力,大家往往会思考人口这个问题,只有公司、行业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新韭菜进来,自己才能占有更多的人的剩余价值,自己不断的往上升职加薪。全社会上,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也只能通过不断的新的人口/韭菜/红利进来,才能将庞氏进行下去。宏大叙事上,勤劳勇敢的人确实是经济源源不竭的动力,但是庞氏玩法总有到头的一天。日本的年轻人宁可带着游戏机入土为安,也不想交顶级智商税,当你把游戏规则搞的让别人用户体验很差的时候,人家干脆掀桌子、弃服,不跟你玩了。所以如果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上看,局外人是很喜欢看到别人当做自己的红利的。城里人喜欢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农民工红利;比如东南沿海地区视98年国企改革为制度红利;金融分析师喜欢公司们压减可变成本(人工成本);经济学家特别喜欢让中国保持足够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直到有一天,这些人都发现了,当你在红利别人的时候,自己成了别人的红利!
其他

语言弱化与词性漂移

人经常会在贬人和夸人的两个状态进行摇摆。但是多久没有用“美女”、“傻子”之类的词来夸人或者贬人了?也就是说很多人已经不会再用一些老词夸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过去认为非常恶劣的骂人词汇,也变得非常中性了,这在语言学里面就叫做语言的弱化。比如民国的时候“傻子”是一个很难听的词汇,至少在我小时候,这个词语也非常不友好;八十年代的时候,“流氓”罪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罪,甚至是可以枪毙;后来这些词汇似乎变成了打情骂俏的词汇,乃至大家不得不用“傻逼”、“傻屌”这个词,但是随着最近网络语言的发展,很多人都自称傻逼、傻屌,其贬义的词汇自然就降低了。从“杰作”到“神作”,从“美女”到“女神”,从good、great到awesome,随着一个词汇用的人变多,其褒贬含义的边际效用就不断递减,乃至逐步变成中性词汇;而曾经某种中性词汇的词性也会不断漂移成较为强烈的含义的词汇。年轻人不喜欢老年人的词汇,所以在老年人用的较多的词汇甚至会发生语意反转。比如表情包中经常出现的“小场面”、“情绪基本稳定”、“都低调、常规操作”等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旧文本含义的反之。一个框架用的人多了,增量信息就变少了,知识就不值钱了。知识的扩散、技术的迭代无不如此。一个制造业朋友跟我讲,过去几百万都搞不到的图纸,现在淘宝7w块钱就能拿到全套的套件。说到常规操作,就不得不提非常规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非常规的操作也变得常规了起来,这样也是令很多形容非常规行为的词语,变成了接近中性的词语。加班的原来含义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偶尔一周工作50个小时,叫做加班,如果每周都工作60个小时,那其实不算加班。加班这个含义就失效了。带有“新”、“非”的词组,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尴尬。比如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新古典综合分析(neo-classical
其他

标普的三座大山

央行公告标普似乎是在境内可以做业务了,这个比穆迪,惠誉更快了一步,朋友圈转的很多,似乎都在狼来了,有人依次来论证,说可能会净化我国的评级市场,提高我国评级的姿势水平…………我觉得大家想多了,首先摆在标普面前的三座大山:双标问题,知识水平问题,人员薪酬问题,都非常令人头疼。双标普尔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先引入一个问题,标普评的碧桂园海外评级BB+,境内中诚信给的评级AAA。标普来大陆对境内品种评级,那碧桂园的级别是什么?好难解啊分支1:标普给BB+。这个级别在我国就是违约债券,债券发行的底线是AA-,我觉得发行人脑子有坑才去找你评级。法规规定不让A以下发债你还给BB?分支2:标普给AAA。那么势必面临着,标普对不同市场的同一主体给了完全不同的级别,那么标准普尔也就变成了双标普尔,那大家期望的,能来以较多分位净化国内评级市场的情景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入乡随俗,节操有个蛋用啊接下来就是标普要从公司层面上来解释自身标准不一致,要为自己的双标树立某种说得过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