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輩出的時代也一定是教育的最美季節!
江淳按: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上,林建华校长把“鸿鹄之志”念成“洪浩之志”,据说还把「莘莘(shēn shēn)学子」读成了jīng jīng学子;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写悼念王书记的文章,写下如此句子:『求仁得仁,永珍安息』。
民国老课本美得让人惊艳:这样的课本才是教育,才出大师
前些时候,“见字如面”节目突然火了,很多人纷纷感慨:突然感受到了中文之美,也感受到了读书的用处,最起码它可以让你在面对大千世界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是“卧槽”、“牛逼”、“真特么好看”这些粗鄙的用语。
而作为教语言的课程,语文也本应是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的美、文学的美、叙述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不是想到它就是创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这也是我们多次说到老课本的原因。
简简单单的景,平平凡凡的日常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风骨,又带有面向世界的开明。
编写教科书之人皆是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蔡元培、张元济、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因着一份责任感,他们将德育放在首位,却不过多说教,从儿童视角,让孩子们在日常点滴中明白责任和担当。
他们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石。儒释道的精华思想,文学、书法、绘画集于一体的中华审美,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他们的文字,寥寥数笔尽显中文的魅力,处处透着自然和纯净,让人心生光明。
他们还极为注重寓教于乐:又好记,又好互动;识字、画画两不误。
这样的课本,儿童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属于中国人的审美观。
民国女生
所选篇目,是从《开明课本》《世界书局读本》和《商务教科书》等100多种老课本中选取的精华内容。经过重新分类,分册,精心编选而成。
一辑十册,内容涉及学童的品性修养、礼仪常识、生活自然、童谣故事等。老课本,新阅读,图文结合,简繁对照,原汁原味地再现那个年代风范,家国深情。
至于繁体字的保留,则是想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书法之美,提高鉴赏能力。
看图,识字;读书,遐思。不繁文缛节,不急功近利,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短短的字句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孩童的识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自理能力。
晨诵养正
午读启智
暮省养性
所谓晨诵养正,午读启智,暮省养性,本书系以养成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文字必力求合于学童心理。这是一套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读书 。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满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孩童自幼接受经典熏陶,既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塑造贤善人格,优秀品质。
《晨诵》《午读》《暮省》选取的老课本,皆由蔡元培、张元济、顾颉刚、叶圣陶、丰子恺、朱自清、夏丏尊、陈鹤琴、陆费逵、庄俞等名家家共同参与编撰。
叶圣陶先生说: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课文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是亲切的"口语风"。
《晨诵》《午读》《暮省》三套书以经典老课本为范本,通过遴选适合当下的内容,经精心辑录而成。三套书系均独立成册,各有侧重,内容涉及学童的品性修养、礼仪常识、生活规范、自然常识、童谣故事等。
全彩印制,画风古拙,文字古雅, 原汁原味地再现时代文化风格。
读本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
课文字体采用颜体楷书繁体,不仅保留了老教科书的原文、原图,而且对图片进行了精心上色处理,并增加了简体对照和注音,方便小朋友自主阅读教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极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民国师生老照片
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孩童善的本性,启迪孩童的心智和灵性,激发孩童对汉语和国学的热爱,给孩子以纯真教育,教他们怎样做人,做事。
电影珍藏版
动漫电影
动画片连载
电视连续剧
国外
国内
历史讲座合集
纪录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