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旭辉的转型之路:轻重双轮,九分备战一分机遇

ICCRA研究组 住房租赁智库百科 2022-07-22

业内近期最大的新闻,属于旭辉瓴寓——

 

旭辉集团披露,旗下长租公寓品牌旭辉瓴寓出让所持「上海浦江华侨城柚米社区」项目全部30%股权,实现从该租赁社区项目的资产退出。

 

按照旭辉瓴寓CEO张爱华的说法,这是租赁住宅领域实现「投融建管退」资管全周期跑通的首个项目

 

在房地产行业加速转型变革、寻找新模式的特殊时期,旭辉在租赁赛道撕开了一个口子。而我们更关注的则是——为什么是旭辉?瓴寓又做对了什么?





起跑

以轻资产模式切入市场




旭辉起跑租赁赛道,与诸多地产同侪一样,都始于2016年

 

是年五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了「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的信号。而前一年,蘑菇公寓、优客逸家等企业带着资本热钱入场。一时间,地产系、中介系、酒店系各路玩家分别把住产品开发、获客渠道、品牌运营的口子,迅速摸索这个民生门类的商业逻辑。

 

从2016年百花齐放到2019年长租暴雷,不少行业人士将这三年概括为「泥沙俱下野蛮生长」。一些企业挺过了2019,一些企业选择了暂时蛰伏,更多的企业在这一年彻底倒下。旭辉是前者。

 


而其突围长租至暗时刻的关键,在于在热钱持续涌入之时,保持闽系地产商的冷静。从张爱华那几年的言论不难看出,旭辉并不认同包租模式——是,旭辉确实以轻资产包租切入市场,但这仅仅是旭辉打响规模的「工具」

 

通过存量改造以包租模式入局仅是前期获取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锤炼自身综合运营能力的必要手段。长远来看,存量改造是片面思路,市场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符合要求的房源供改造,更遑论存量改造的竞争赛道较窄。另外,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各地积极推动的租赁住宅和租赁用地等,都是在做增量。

 

工具用完了,就要丢掉。目标却不一样,旭辉的大目标是把租赁管理规模做到1000个亿「小目标」。张爱华断言,这目标无法以存量改造来做到。

存量改造无法应对未来大量的市场需求,社区化、品质化、生活化的租赁社区才能更好地满足长期居住。


没有公开资料记录旭辉内部对这一方向的讨论。旭辉为何一开始就蓄力租赁社区,可能源于旭辉地产大型社区开发运营的先天资源与优势,也可能是张爱华本人对租赁社区青睐有加。

 

无论如何,这为旭辉的成功转型埋下了伏线,也规避了被「工具」的短暂红利冲昏头脑,致使资金链断裂的剧本。





转折:

「轻重」两极都是租赁社区身影




没有热钱装点长租生意,很充实、很情怀,就是很不挣钱。有人说,


转入租赁的地产开发商迫切要解决的,是算平帐的问题。


旭辉的平账转机出现在2019年

 

2017年首块R4用地拍出,作为租赁土地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上海,R4用地(租赁住房用地)日渐成为改变上海市场整体格局的重要供应。从已出让的R4地块中不难推算出规律,区位分布分散、90%以上竞得人为国有企业、底价成交为共性。而且,从R4地块规模来看,大体量、多功能的租赁社区成为其发展定位方向。

 

筹谋正中靶心,旭辉立即通过输出专业公寓品牌的服务和产品,提前介入到R4用地的开发与运营。直到2019年3月,沉淀三年经验,做好万全准备的旭辉,将全国首幅R4用地打造的张江纳仕国际社区运营服务收入囊中



4月,旭辉召开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轻重并举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聚焦综合型租赁社区业务。同期,旭辉与平安不动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双方将投入100亿元用于住房租赁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并落地首个合作项目——上海浦江华侨城柚米社区,体量约2100套,旭辉占股30%。

 

轻重两极都是租赁社区的身影。租赁社区真正成为旭辉长租的压舱石。


张爱华称,租赁社区不单指房源规模,一个好的社区应该具备八个维度要素——多元化的客群、多元化的产品、多元化的服务、千人以上的体量、完善的商业配套、社交空间(庭院和公区)、IOT智慧平台以及社群。



在长租公寓企业爆雷之势愈演愈烈,行业风雨飘扬的2019,旭辉旭辉长租事业总算站稳了脚跟。





成熟:

叫响「资产管理人」的身份




时间来到了2021年,这一年,旭辉动作颇多。

 

首先是更名将「领寓」改为「瓴寓」。「瓴」不仅匹配核心业务形态,更有「全面把握事物,了解透彻」之喻义,「瓴寓」,将以民生为己任,以高屋建瓴的形态和势如破竹的气势,摒弃过度追逐规模的虚名,在租赁社区的道路上愈加努力前进。

 

其次是「资产管理人」的身份越来叫越响。张爱华在各种公开场合为「大资管」代言,她说,当看清「大资管」本质后发现,此前长租公寓企业的集中暴雷,很多是因为缺乏资管属性,融资不通畅、运营回报率低造成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家长租企业定义这一概念。


瓴寓的「大资管」路径成熟完整,包括资本运作能力,挖掘可信任投资伙伴,创新合作模式,合力投拓高质量、具有流动性的优质底层资产;以退为投能力,以退出的条件和要求倒推投资,平衡租金、出租率和总房量,实现充足的利润和现金流;高效运营能力,实现居住舒适度更高,配套更完整,服务更便捷,居住成本更低。



「科技➕金融」双脑,是实施瓴寓「大资管」路径的必要手段。

 

提高效率的方法是科技。投资决策系统、数字化产品设计、收益管理系统……瓴寓自主研发的一整套技术体系赋能投融建管退各个环节。预测越精准,越能提供一款风险低、回报可兑现的产品,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在上海浦江华侨城柚米社区投入运营的16个月时间里,项目出租率维持在98%以上,平均租金3380元/月,整体GOP率超90%,续租率高达60%,租金回报率达到5.5%。卖出后,该项目平安人寿全资持有,瓴寓仍作为资管方继续运营该项目。足以见得,瓴寓的资管能力为投资人认可。

 

提高效果的方式是金融。纵观行业,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轻重并举资管退出方式闭环形成。

 

轻重并举模式退出途径,ICCRA制图


瓴寓早在2017年便成功发布国内首单民企长租公寓储架式权益类REITs,金融运作经验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如今,以公募REITs风口为驱动,瓴寓欲将角色再升级,成为具有开发能力的资产管理人+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完善「投融建管退」能力。


如果说用一句话形容现在的瓴寓,那便是——


想通了,并且渴望快点见识新的风浪。


复盘来路,遵循资管模式聚力资本以退为投强化「科技➕金融」双脑赋能加码租赁社区建设……瓴寓的战略图谱为行业探得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转型之路。

 

落笔之际,恰逢壬寅春雪初霁,旭辉实现行业首例「由重转轻」的新闻余热仍在。旭辉的探索似乎在说,再坚持一下,待到寒冬过后便是温暖春天





监制:赵然

编辑:谢尔道

撰文:石文楠

美术总监:范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