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润置地的转型之路:以公募REITs 为B点,倒推住房租赁的发展逻辑

ICCRA研究组 住房租赁智库百科 2022-07-22

3月31日,华润置地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在房地产行业盈利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华润置地盈利能力依旧稳健。透过业绩报告可见,华润置地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有赖于投资性物业租金收入的增长,而开发型物业销售已略逊一筹。


此消彼长,似乎正昭示着在存量时代,华润置地获取稳定现金流,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实现资本运作的战略考量。


作为定位为协同主业资源获取的住房租赁业务,也在走着相同的道路。华润置地“有巢公寓”品牌影响力持续上扬。“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以1万间的速度开业,保持40%以上的业绩增速,目标要做到管理规模进入行业前5、央企第1,经营水平及盈利能力位居前3。


如何探寻协同主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从我们长期的观察发现,华润置地始终以公募REITs为B点,层层倒推住房租赁的发展逻辑,以结果为导向倒推正确的方式方法,积小胜为大胜,这是华润置地的睿智之处。

 

放眼全球住房租赁企业的发展实践,REITs是融资的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生命力;回望国内,随着国内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加速推进,即将与开疆扩土的公募REITs相遇。为了迎接公募REITs蓝海,华润置地正在修炼“一个基本面”、“一项核心力”和“一个终极目的”。




一个基本面

以重资产思维入局




每一个创新融资模式的背后都有一组独一无二的金融结构,公募REITs也不例外。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是将底层资产进行“证券化”的一种金融产品形态,投资价值核心来源于底层资产的价值。


华润置地有巢品牌成立虽不足四年时间,但从拿地的举动可见,其重仓住房租赁事业颇具主动性与信心。除了存量物业改造外,有巢成立第二年即陆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获得政策性住房租赁专项用地,发展租赁式社区。


一言蔽之,从入局之初,华润置地就认定——

打造公募REITs底层资产,必须以重资产思维投资。


近两年,华润置地加速布局的脚步并未停歇。除了北上两地,深圳、成都、南京、武汉、宁波等一二线核心城市也均有土地收入囊中,华润置地通过租赁用地/集体用地、存量物业、城中村改造等获得底层优质资产,尤其以租赁用地、集体用地成本低,融资渠道多元。据不完全统计,有巢重资产占比逾70%,且大部分用地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与其“重资产”发展战略一致。



将大部头的投资成本沉淀于拿地和开发建设,正是由于在保障性租赁REITs项目的准入中,规模是个硬性门槛,原则上需要原始权益人的基金规模首发不低于10亿元,且新增可扩募资产不低于首发的两倍。因此,华润置地敢于扩张、敢于持“重”、敢于蛰伏,意在备战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发行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做到手中不仅有存量准入,还有潜在增量扩募。




一项核心力:

以精益运营为准则




稳定可持续收益是任何一个行业向上发展的动因。同样地,公募REITs要求年化收益率不低于4%然而,业内人都知道,赢利难、算不过账一直是住房租赁行业的特性和待解难题之一。


计算收益分为两个层次:一为成本、一为收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重资产型租赁住房项目的主要成本为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财务成本及项目运营成本;主要收入为房屋租金收入、运营服务和增产增值收入。在成本层面,政府通过财政、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房企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在收入层面,比拼的是实打实的、长期的专业化、精细化运营。


有巢创立的年份即是产品研发大年,五条覆盖不同客群的标准化产品线接连在华润置地研发基地诞生。标准化是快速增加有效房源供给的关键,在北京有巢国际公寓社区总部基地店,户型、装配式家具、机电消防一步到位,物业配套、车位设计、充电桩等等统一规划,通过标准化的设计和创新让户型拥有更高坪效。

 


不断迭代是有巢产品线的另一特性青年公寓和白领公寓是有巢覆盖人群最广的两条产品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有巢探索将青年公寓的标准往下压,白领公寓的标准往上提,注重去协调这两类人群的关键需求,拉开二者之间规划形态的差异、租金的差距,最终在算总账中,无论是成本管控还是收益率提升都能够达到预期。

 

有巢也在持续探索多种经营,创造新的赢利点,增加运营收入。借助门店载体,打通内外双循环——以华润集团资源禀赋为基础,打造的住房租赁业务生态圈,实现高溢价、好口碑;以“公共空间+流量”为内生发展因子串联有巢社群价值链,实现多增值、强粘性。

 

尽管华润置地目前规模有限,2万间左右的开业数在租金收入方面尚存天花板,然而随着潜在的大体量租赁式社区的建成和投用,有巢品牌愈加完善的标准化产品系统,可预期未来将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一个终极目的:

走在独立成长的路上




立足资产优势主动管理是公募REITs上市后的重要环节,可以与发行前的拓展规模储备等量齐观。通过公开市场的产品发行,明确、透明的信息披露,收益率逐年达标,迫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资产运营能力的提升。


惟有资产的不朽属性,方能创造REITs基金业的“百年老店”。


有巢品牌正行走在“百年老店”的路上。华润置地内部有一句四“自”方针,有巢品牌要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建能力、自建品牌,无论在组织变革上,还是在运营、资金等,都要全力打造运营独立、但又互补的业务单元。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有巢品牌拥有初创企业的效率和速度,不受条框束缚的创新,又能够继续发挥华润置地积累的行业经验、规模优势和生态圈优势。


在“独立”方面,对于多品牌的华润置地乃至华润集团,已有过一定的经验了。乍看脱离母体向着陌生地带的深水区前行,面临着具有先发优势的强劲对手夹击境遇,但压力之下,转型的动力反而更强。


如果还按照房地产开发过往相对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想要实现从产品规划、开发流程,到资产管理决策上的高效和灵活性着实很难,独立恰好可以有机会治好这样的“病征”。同时,有巢如今的独立生长,正是于未来处积蓄主动资产管理的动能,以期在资本市场最大化将华润置地的资产价值进行新一轮“放大”。


战略上大格局、战术上精准细,有巢的发展逻辑依旧延续华润置地勇毅笃行、韧性生长的治理本色。



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背后,是房地产企业发展思路的转型,以及对与之匹配的新金融结构的回应。这就要求参与者不仅是开发专家、产业专家,还是金融专家,以公募REITs的标尺,建立财务模型,平衡前期开发建设、运营期间的支出,打造和培育优质资产,力保收益率,并构建模型并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后续项目中。

 

目光所及,华润置地有巢公寓不仅由有形的建筑构成,实际上也构筑于公募REITs结构之上。目前,华润置地已具备实现公募REITs退出条件,三年开业期满即可申报发行。

 

草船正备,只待东风。




监制:赵然

编辑:谢尔道

撰文:石文楠

美术总监:范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