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扭曲的审美上线,清华为何要跪着挣钱?

一念观云 观云者 2022-04-13

以文会友,公众号新算法,请大家点击上方 “观云者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就可以及时收到最新文章!




这几天清华大学火了,火的原因不是出了北大“韦神”那样的“扫地僧”,而是丢人了。当然,他们自己可能并不觉得丢人,说不定正私下骂网友“土老帽”呢。


起因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搞的一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


如果是自己关起门来玩,网友们也不会有啥意见,但显然清华大学挺自信,把这场发布会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当然,人家似乎不是很相信国内的审美,视频并未发布在国内,而是上传到了油管(现在被网友弄了回来)。


结果抱着学习态度的网友去观摩了一下,普遍感到不适,不是尬不到设计本身,而是满屏皆是的“眯眯眼”令人反胃。


大家可体会一下。



看见没?不是模特眼小,而是刻意追求眯眯眼,那些本身眼睛不小的模特,也被画成眯眯眼。


长期混迹时尚圈的网友,纸巾都备好了,结果一口老血,差点把键盘烧坏。


眯眯眼、塌鼻梁、肤色蜡黄,这是西方对亚裔的刻板评价,他们极尽嘲讽之能事,“拉眼角”更是公认的种族歧视动作。


之前世界女排联赛上,塞尔维亚运动员就因对泰国运动员“拉眼角”,被直接禁赛两场,并罚款2万瑞士法郎。



还有当年美国说唱歌手拉眼角侮辱姚明的事,在社交媒体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艺术圈更是如此,他们不敢歧视黑人,不敢歧视拉丁裔,但他们敢公开羞辱亚裔。


羞辱的方式就是用“眯眯眼”。



开趴用拉眼角面具,亚裔模特走梯台被画成眯眯眼,就连花木兰都被他们整成了拉眼。



每次亚裔抗议,他们要么不以为然,要么临时道歉,之后继续嘲弄。


对此,海外正进行着一场不亚于任何战场的舆论博弈。


所以,用眯眯眼标签亚裔,压根不是什么审美差异,而是赤裸裸地羞辱。


如今,清华学子们自己先把眯眯眼画上了,这是什么心态?背后的指导老师又是什么心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首先这肯定不是给中国人看的,甚至不是给亚洲人看的,因为没人会觉得这样美。


中国人的诗词里,对眼描写最多,杏眼、吊眼、柳叶眼、狐狸眼、铜铃眼、桃花眼、瑞凤眼。


各有各的美,就算单眼皮也有不一样的美。



唯独这眯眯眼是什么鬼?中国人会以眯眯眼为美吗?至于那拉眼又是什么?倒三角眼吗?


当然,也理中客说,人家那是丹凤眼。你们家丹凤眼长那样?


丹凤眼也是有审美的,没人会觉得拉眼好看。


又有人说了,可能西方世界审美不同,真的认为眯眯眼美。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不寒碜,想恰饭,能理解。但西方世界会觉得这样美吗?看看他们自己的模特。


还有他们的影视明星。


人家要是觉得“眯眯眼”高级、好看,为啥他们公认的顶级模特、影视明星都是大眼睛高鼻梁?


在解决基本温饱后,人类对美的评判并不会有太大差异,大眼睛,高鼻梁,有亮度的肌肤,肯定是健康和美的象征。


眯眯眼、塌鼻梁、肤色蜡黄在哪都是丑的代表,与艺术无关。


那为什么西方世界会把这种畸形的审美强加在亚裔身上?


因为这符合他们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就像他们认为亚洲人一定贫穷、落后、不文明一样。


这种刻板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西方长期故意贬损、污蔑沉淀下来的。


看过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亚裔在好莱坞作品里面没什么好角色,要么是小偷,要么是劫匪。




英俊潇洒的周润发在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是这样的。



神仙姐姐刘亦菲被画成了这样。


关于好莱坞电影如何丑化亚裔不是本文重点,也没必要举太多例子证明。


我主要说说背后的逻辑。


丑化亚裔最早源于“黄祸论”。这种理论宣扬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主要历史背景是北匈奴西迁,十字军东征,以及蒙古西征。


黄祸论还有个奇葩理论,他们认为东亚人和非洲人一样是“劣等”民族,脑容量不如欧美人。


因此,在欧美对东亚的描写中,东亚人多数是落后、野蛮、丑陋的代名词。


到了近代,这一理论成为排华风潮的重要依据。


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傅满洲


傅满洲最早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小说中的角色,后来被美国漫威漫画搬上荧幕。


他是个超级反派,来看看他的形象。



没错,就是眯眯眼。一身清朝官服打扮,眉眼细长,眼神凶狠。



来对比一下这次清华美院给模特画的妆。


在傅满洲系列电影中,傅满洲“身材高挑、精瘦、秃顶,一对倒竖长眉的细眼冒出绿光,像猫一样动作悄无声响,行踪诡秘,一如撒旦”,“丧心病狂地要消灭白人,征服全世界”。


傅满洲形象在美国深入人心的过程,正是“排华法案”通过的过程。


所以,丑化亚裔,尤其是中国人,正是迎合欧美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恐黄症”心理。


打造眯眯眼形象,则是丑化的关键。


当然,让东方人“以丑为美”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殖民文化。


在“黄祸论”里,还有个奇葩逻辑,他们认为东亚人:“既然脑容量不足,就永远不能达到成为自由民,并且很难利用选票选出最好、最纯洁的人来统治和管理他们”;


由于选不出自己优秀分子来领导,“劣等”民族就只好由欧美优秀民族来统治。


其实站在今天的高度就能看出,这是为殖民找法力依据。


殖民者统治殖民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强调被统治者野蛮、落后、低等。


因为相对土著来说,殖民者是少数,少数外来者要管理多数土著,就必须依赖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


强调自己种族的优越性,就是为殖民统治服务。


这一招并不新鲜,印度阿三种姓制度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土著,雅利安人一个劲鼓吹自己种族优越性,并以宗教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印度土著几千年都翻不了身。


航海时代后,西方国家为了侵略并殖民亚非拉,就不断鼓吹白种人优越性。


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这种优越论下几近灭绝。


非洲和亚洲则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二战后,全世界民族意识觉醒,殖民者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奴役、控制亚非国家,但他们从不曾放弃殖民的想法,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文化殖民。


所谓文化殖民就是通过控制时尚、媒体、文学等领域的话语权,主导这些地区的思想走向。


这样做有几大好处:


一是满足自己的圣母心和优越感。在西方世界里,白色人种普遍认为除了欧美,其他地方全是落后地区,老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有义务去“拯救”这里的人民。


所以,诸如普世价值推行就有了思想动力。


二是获取高额的智商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说过,和美国相比,法国靠文化领导世界。他所谓的领导实际上就是殖民。


欧美国家掌握着今天国际时尚圈的话语权。



今天,全世界的奢侈品牌基本上在欧美,其他地区通过上交智商税,履行着过去殖民地的义务。事实上,中国是上交智商税最重的国家。去年12月16日,贝恩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达到346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40%左右。


三是提升欧美地区综合竞争力。其实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你认可西方文化的同时,你自然会向往西方国家的一切,制度、生活、工作方式。这无形中就会增加这些地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这就是文化殖民的好处。


那他们怎么实现这些?


第一步仍是丑化这些地区的人种,扭曲他们的审美。只有把这些地区描述成丑陋、落后、低劣的样子,才方便他树立自己高大上的形象。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断强化这种观点。


即便中国人不认为眯眯眼能代表东亚人又怎样?他们会不断帮你打造这种审美。


傅满洲过时了,他们换个角度继续强化眯眯眼。


2000年,有个模特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超级模特大赛,获得亚军,并被冠以“征服世界的东方面孔”。



来看看这张面孔,有征服你吗?


起初,我们一度以为是咱们的审美有问题,跟不上时尚潮流,在看了他们自己的模特后我们明白了,他们就是要丑化中国人,然后再扭曲我们的审美,让咱们不相信自己几千年所描述的美。


跟着他们走,甘愿接受他们的文化殖民。


第二步是培养代言人,带领这些地区的人认可他们的观点。他们通过设置文学、艺术奖项,让中国人自己“觉醒”,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愚昧、丑陋,去迎合他们,去否定自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文学家、艺术家通过写落后的东西,拍落后的东西去获取西方评论者的认可。


西方给这些人颁奖,帮他们出书。


要筛选这些人很容易。


设置一些奖项,你只有拍落后的地区,讲愚昧的故事才能拿奖,你要拍上海如何发达,广州如何漂亮,那是不可能获奖的,你的《战狼2》《流浪地球》无论多么好,也不可能走出国门。


对于殖民者而言,最害怕一个地区民族意识觉醒。



如果中国人都开始探索民族文化了,都像河南卫视那样去深挖自己的美了,西方还怎么丑化中国人?怎么控制你的审美?还怎么收割你的智商税?


所以,反对歧视丑化亚裔,反对用眯眯眼、拉眼羞辱中国人背后,就是一场仍未结束的反殖民战争。


赢得这场战争的唯一方式就是民族文化崛起,坚信西方文化标准不代表世界文化标准,坚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这个过程中,谁要对你做眯眯眼手势,最合适的回敬是中指,一对中指。


可没想到,在中国人大谈文化自信,寻找中华民族美的时候,代表中国最高审美标准的清华美院却跳出来了。


他们用最难看的姿势宣布,欧美国家对东方美的定义是正确的,眯眯眼是高级的。


你说是蠢还是坏?


我看坏多过蠢。


全文完,谢谢阅读,认可本文观点的,期待你的转发支持!


加入本号,看更多深度文章:

往期回顾:

星辰大海,他们没能把中国束缚在地球上

未富先躺,是谁在利用你的偏见?

用2000亿围堵中国,美国正滑向政治挂帅的深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