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民俗之除夕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此称之为除夕。除夕也就是在农历的腊月三十(小月是腊月二十九日)。
到除夕这一天早晨起来,家中的男性得上坟祭祖。意在过年了也不忘祖宗。上坟时给祖宗带去洋钱票,在祖宗坟前先在地上画一个“十字”然后用火器一边点燃洋钱票,一边嘴里叨念着,过年了让亲人不要舍不得花,现在日子都好过了,缺点啥就买点啥。钱不够花了,孝子贤孙们还会给及时送来。当然了除了燃点洋钱票,自然少不了燃鞭放炮。每年到了这一天,大早晨开始到几乎九点钟,四外祭祖的鞭炮声还不绝于耳,没响彻云霄。洋钱票烧完了,鞭炮放完了,长辈们会带领晚辈们,按辈分,长幼有序排列好,虔诚地给祖宗磕上四个头。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经济条件好了,洋钱票和鞭炮买的数量不但多了,而且种类也花样百出,不断推陈出新。
不过腊月三十上坟祭祖的习俗,在雄安也不是全有,就拿我们村雄县杨庄村来说,一个村的论道就不尽相同,有的户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二上两次坟,有的户只是正月初二才上一次坟,在雄县南部地区是正月初三上一次坟。我们村相邻紧挨着的相庄村好像还不是腊月三十早晨起来上坟祭祖,而是在中午饭前进行。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目前提倡文明祭祀,烧纸和放炮已经在新区三县全面禁止,这个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也将慢慢会被时代新风所替代。
早晨祭祖归来,用罢早饭后,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贴春联,贴花花钱儿,贴福字,贴人口平安等了。过年了遍贴中国红也寄托了雄安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按照雄安当地风俗,当年有长辈亡故的家庭,是不贴春联等的,这也是雄安当地多年来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了。
除夕这天,祖国多地讲究的吃年夜饭,不过在雄安看来好像最重要的应该是除夕的中午饭。男人们贴完春联,女人们早已经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共话好年景,好不其乐融融。
入夜时分家家户户,开始亮灯。无论主房也好,配房也罢,只要有电灯的房间都会灯火通明。除了亮灯,放炮自然也是除夕的重头戏,噼里啪啦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礼花,增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在除夕晚上在雄安地区旧时还有在院中撒芝麻秸“踩岁(碎)”的习俗,不过沿袭这一习俗的也日渐稀少了。不过包饺子,全家人围坐守岁看央视春晚的主儿,还是比比皆是的。说起央视春晚,尽管年年人们看完,几乎都对节目闹一声“嗨!”但是看春晚,好像在大年夜少了这道“文艺盛宴”,还真得不行。人们开着电视,演着春晚,刷着微信,发送新春祝福,领抢微信红包,近年来已经成为雄安人民除夕夜的新常态。
除夕的风俗唠唠叨叨,唠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让我们以欣赏雄县著名诗人张贺明老师的《渔歌子.除夕祈岁》做结吧!“旧日乡间腊岁终,农家祈岁赴田中。心绪惬,马灯红,来年乞望稻粮丰。”
雄媒社原创文章,雄新社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
推荐阅读
投稿邮箱:1702786888@qq.com 雄新社欢迎下列稿件:新闻评论、事件剖析、风土人情、乡村传说故事等。赞赏直达作者微信帐户,作品将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网站全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