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企业顶层设计实践与思考

辛华、吴英豪 数据工匠俱乐部 2021-10-15

导读

企业是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从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到中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均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重整工业产业链,经济新常态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数字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等政策推进力度增强、“云移大物智”、5G、AI、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提高运营决策效率需求更加急迫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必然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有力工具。

智慧企业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信息、通信及自动化工具,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经营精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服务渠道立体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管理体系扁平化、平台化,改变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群体的交互方式,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与外部环境的高度融合与互动发展。智慧企业能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动态配置,促进微观商业模式创新和宏观产业升级,是企业组织进化的最高形态。

基于长期对集团企业信息化咨询实践经验,基于对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特点、运营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新趋势的理解,结合国内外IT发展趋势及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实践,本文从应用、技术、信息资源、安全、IT管控五个方面提出智慧企业顶层设计方法供大家赏鉴。

智慧企业建设要点

以集团型企业为代表,具备了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随着集团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执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集团企业由大转强变优的必由之路,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i-AB2C5(IOT、AI、Block chain、Big Data、Cloud、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注入新鲜的能量,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日益成熟。

基于长期对企业信息化咨询实践经验,基于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特点、运营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新趋势的理解,以EA架构为基础及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实践,从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信息安全架构、IT治理架构五大维度展现智慧企业顶层架构设计蓝图。

1 智慧企业顶层设计模型

1、应用架构:以智能工厂建设为核心,创新以“四链融合”为核心的应用体系,支撑商业平台化发展

不同于集团总部层面以战略决策、经营管控为主的统建应用不同,智能工厂企业厂级应用以生产调度为主,且按照行业专业板块划分、设备设施区别可能会在具体应用功能上有所区别。

2 智能工厂蓝图设计

协同层级: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同样沿用总部统建系统,涉及计划预算管理的上报、下达和执行跟踪,工厂内部生产经营情况和生产绩效分析,工厂外部(集团企业总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协调调度指挥。

企业层级: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沿用总部统建的企业人财物管理、产供销管理、综合办公等相关系统,子分公司不再自行建设。

车间层级:是实现面向智能工厂或智能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包括生产调度、操作管理、能源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工程管理、安健环管理等系统或模块。

单元层级: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例如现场总线、DCS、PLC、APC等。

设备层级: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以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物联设备为主,例如工业传感器、智能摄像头、RFID等。

平台化战略将影响集团企业的价值导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企业外部低成本创造增量资源才成为可能,企业将着力构建平台化的系统应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与企业制造价值链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1)金融信息平台:提升产融资本的资源配置效率

平台化战略将影响集团型企业的价值导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企业外部低成本创造增量资源才成为可能,集团型企业将着力构建平台化的系统应用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与企业制造价值链”融合,构建一个多主体共享的商业生态体系并且产生网络效应实现商业共赢。

3 产融结合架构示意图

2)供应链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协同转型升级

通过智慧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动态化、智能化管理,打通营销、商贸、物流、生产的信息命脉,推动集团企业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电商、物流及市场的一体化联动运营,实现从单纯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变。利用供应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按需生产、全球采购和营销、产品创新,进而缩短供应链,实现组织的扁平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

4 供应链信息平台架构示意图

2、数据架构:以数据资产平台为核心为数据驱动奠定基础

数据架构主要是从跨组织、业务、应用的视角对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对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数据的处理、存储、转换、整合、分布制定相应的策略、模型、流程,它描述了企业全业务范围数据资产的逻辑和物理结构,以及数据资源管理机制。通过数据架构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前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提高对数据价值挖掘的效率,辅助业务决策的制定。

通常数据架构由数据模型、数据视图、数据分布、数据流转、主数据管理、数据分类标准、数据管理机制内容组成。数据架构还包括对数据平台架构体系的设计,此外考虑到数据架构对于企业分析应用的支撑作用,还将在数据架构规划中对业务分析体系进行完善优化。

5 数据架构整体框架

1)概念数据模型

指从整个集团业务的视角出发,参考行业标杆的先进经验对公司业务活动相关数据采用建模方法构造的模型,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建设统一数据视图,梳理、规划企业数据资产。数据模型设计输入源于业务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一定的业务前瞻性。数据模型设计要识别出数据主题域和主要数据实体,给出主题域、实体,明确主题域之间、实体之间关系。

2)数据流向和分布

数据流向主要用于明确数据在操作层、数据集成层、分析层之间的流转过程,以及所需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技术,同时数据流向应结合应用架构中应用系统集成关系的设计成果,合理设计如何利用主数据、数据仓库组件实现应用系统间的关键数据、批量数据的共享方案。数据分布主要用于确定数据的可信来源,明确业务数据在应用系统上的创建、更新情况。

3)全局数据视图

全局数据视图基于概念数据模型构建,通过组织和整合企业内部的业务元素,消除企业内部的冗余信息,通过数据实体及其关系来准确表达业务概念;同时,全局数据视图将对企业运行的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关联多个系统存在的同一业务实体,屏蔽源系统之间的差别,反映连贯的业务概念,从而反映出企业活动的完整数据视图。

4)企业级数据仓库

企业级数据仓库提供面向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实时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功能,用于存储集团各类数据资源并对其进行加工、转换,为集团综合统计、报表、主题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提供支持。根据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类别不同,企业级数据仓库由结构化数据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实时数据存储三部分模块组成,其中结构化数据存储还包括缓冲区、ODS、主题数据区和数据集市等组件。

6 企业级数据仓库

5)数据资产平台

数据资产平台为集团提供统一的数据资产平台功能,支持对数据安全、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的集中管理,实现数据管控流程的平台固化,提供信息化数据管控支撑;支持数据质量审核、校验,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质量管理的平台落地;提供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等功能,为企业级分析决策和数据共享提供准确、一致、高效的数据基础。

图7 数据资产规划模型

3、技术架构: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弹性架构

基础设施架构是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平台,是实现中心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基础平台,今后将发展成为中心云计算平台,优化配置资源,为业务应用提供虚拟的、可伸缩的、高效的运行环境、集成环境和展现环境。基础设施架构主要包括机房环境设施、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网络架构以及新技术应用

为适应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支撑集团核心业务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集团型企业信息化技术架构建设应基于先进的云计算理念,以国内外私有云建设先进经验为指导,结合集团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业务特性,从IaaS、PaaS和SaaS三个层面着眼,以集团统一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集团智能化、集中化、虚拟化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建立集团云资源虚拟化管理平台、集团云分布式操作平台,实现基础技术架构的动态配置、智能监测、自我优化、自我恢复,为集团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为核心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做好技术支撑。

图8 技术架构总体框架图

4、信息安全架构:设计主动防御体系,实现生态圈安全融合

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应对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个体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图9 安全架构图

信息安全环境与信息技术突破带来信息安全架构设计理念的变革。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面临着来自政府、行业组织以及自身战略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安全的建设不能适应云计算、社交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安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需要从架构层面应对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挑战。

5、IT治理架构:转变任务驱动模式,融合创造信息化价值

IT治理是企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适当管理与IT相关的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化对于企业业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IT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日益紧密。企业需要加强IT治理体系建设,让其参与到企业决策和业务流程创新中, IT组织将实现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的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从管理提升到管理提升与业务创新融合发展,促使企业价值收益最大化。

图10 IT治理框架图

集团型企业治理组织结构按照集团型企业一般性治理层级总体定位,集团信息化治理结构如下所示:

11 集团型企业IT治理组织结构

1)组建适合创新的IT组织

IT组织从技术服务型组织向战略管理型组织和价值创新组织转变。未来IT创新的组织结构可能是一个精简的全球IT组织监督云外包服务模式,其分散的IT机构具有强大的本地IT单元;也可能是一个类似于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地点对IT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企业内IT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的创新。这些IT创新组织模式可以为整个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流程优化、项目管理和IT管理工具、信息系统支持等服务。技术传播者、创新专家、厂商管理专家以及信息架构师将成为未来的IT创新组织必需的成员。

2)聚焦IT创新的核心职能

聚集IT创新的所有核心职能:项目管理、业务分析、核心应用开发,实现从运营能力向战略管理转变,从短期规划向长期规划转变,从IT沟通向业务沟通转变。管理层需要鼓励IT创新,给IT员工足够时间,让IT员工专注在业务流程优化、业务分析和技术创新上,例如:从分析复杂的业务表征和技术特征出发,建立以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业务外包模式,将代码开发、桌面支持、安全以及一些基础架构外包出去,同时增加“高附加值”服务,如统计分析、预测趋势等。

3)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IT创新应当以客户需求服务为中心目标,公司的业务和IT战略应以解决客户问题,而不是以解决内部业务问题为目标。外部用户能成为IT创新的催化剂,可以帮IT组织找出关键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业务能力。IT组织本身更像是一个业务部门,而非单纯的支持职能,例如通过提升IT服务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库存周转率、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以及改善员工士气等。

智慧企业顶层设计的建议

1制定智慧企业顶层设计,实施切实可行的信息化专项规划

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信息化使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事前、事中、事后阶段性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从管理软约束向管理硬约束转变,从块块封闭管理向开放、透明管理转变,从多层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为实现信息化对集团型企业的提升,企业应制订好整体规划,明确目标、步骤和措施,力求战略性、整体性、规范性、协同性和安全性的协调一致,按照“六统一”原则做好机关信息化建设,拆除篱笆,消灭孤岛,必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在企业内部,强化CIO制度,组织信息化部门、各业务部门,邀请有经验的专业咨询机构,针对信息化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需求、系统框架结构、应遵循的各种标准,以及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系统、流程、制度、资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使智慧企业建设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也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2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促进集团型企业大数据融合

集团型企业中的部分企业的数据资源分散在各地分公司或部门的业务系统中,总部不能有效地对各地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缺乏对业务各类数据资源统一分析的手段。一般而言,存在三类“信息孤岛”:业务领域的“信息孤岛”、总部与下属单位的“信息孤岛”、各分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造成总部不能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业务信息,也不能对业务进行有效的纵向管控。因此集团型企业通过建立和制定企业统一的基础代码、标准的统计指标,将企业的数据有机地关联起来,有效地解决企业各管理层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独立和相互隔离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建立统一信息资源模型,明确各类数据资源的纵向隶属、横向业务联系关系,避免同一数据在多系统中反复存储,力求实现每类数据仅保留在一个系统中,发现各系统共用的“主数据”。

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异构系统和非结构化数据融合问题,部分集团型正在尝试不同的数据平台构建方法。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控制管理概念——将数据转变为新的价值来源。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融合并成功构建平衡的数据架构,这是挖掘数据隐含价值的关键。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集团型企业转变自主创新方式

信息化为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研发工作平台、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革命性的工作方式和条件;研发管理信息系统把研发人员的经验等无形的知识变成“可共享可传承的企业的有形的知识”,彻底改变了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方式;信息化推动产品创新,包括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信息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信息化推动和支撑企业从全社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在C919大型客机、“华龙一号”核电站、复兴号动车组和珠港澳大桥等重大工程中,信息化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集团型企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4建立合理良性机制,确保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化相关工作体系。各级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最好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加强制度建设,第一,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lO)岗位,通过设立这个岗位,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领导和指导能力;第二,集团公司及所属规模大、重要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切合集团型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信息化规划。统一制定全面支持集团公司的信息化规划是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各集团型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统一制定信息化规划,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有阶段性目标。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既要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探索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改变“有建设无考核”、“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

5加强标准规范制定,保障信息安全

这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坚持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落实好国家有关“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的有关政策,把信息安全放在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要正确处理好加快信息化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信息化发展中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以信息安全保证信息化发展。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做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做到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相结合。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DaasCai

邮箱:ccjiu@163.com

QQ:3365722008

热门文章


智能工厂视角下的能源化工企业数据架构相关思考


房地产项目域数据标准化建设思路 -项目主数据的“破冰者”


政务数据资产管理之数据架构赏析


如何在企业中从0-1建立一个数据/商业分析部门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我们的使命: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推动企业走进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愿景:打造数据治理专家、数据治理平台、数据治理生态圈。

我们的价值观: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数据治理全链条平台、改变数据治理生态圈。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数据工匠俱乐部

微信号:zgsjgjjlb

专注数据治理,推动大数据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